乾隆时期的官场斗: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谁奸谁忠根本就不重要

乾隆时期的官场斗: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谁奸谁忠根本就不重要

首页角色扮演官场斗更新时间:2024-08-02

朝堂之上的忠奸对立一直是各种话本小说中极为常见的设定,也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些奸臣们权倾朝野、蒙蔽圣聪,皇帝屡屡被他们欺骗,却又无原则地宠信他们。

而朝中的正直大臣们则与奸臣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以维护社会的公正、百姓的利益。

如果只看各种历史小说,我们会有一种印象,就是忠奸斗贯穿于历史各个朝代。如果是天下大乱即将出现,那一定是朝中奸臣势力滔天,忠臣被排挤一一被害,最终要么以死明志,要么揭竿而起,比如《水浒传》描写的北宋末年。如果是天下太平,那么一定是忠臣与奸臣互相争斗,最终是奸臣失败,比如《官场斗》这类故事。

故事中为了让忠臣胜利,不惜赋予他们极高的才华,罕见的遭遇,同时还给了他们相应的权利,比如:刘墉根本不是什么宰相,但为了能让他为搬倒和珅起到大作用,就把他写成了宰相,从而拥有了足够的分量与和珅抗衡,所谓有忠必有奸嘛,搬倒和珅也理所应当。当然,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和珅未必一无是处,刘墉、纪晓岚也不是真的刚正不阿。这谁奸谁忠的问题,还真的挺复杂的。

其实,在乾隆皇帝眼中,谁奸谁忠根本就不重要。

谁能给皇帝解决实际问题,谁就能获得更高的官位、更重的权力。和珅能办事,能为皇帝分忧解难,本着能者多劳的精神,皇帝当然愿意把事情尽可能都交给他去办。

刘墉办事能力倒也不差,可是这位老兄一进中央就被各种明争暗斗吓着了,从此明哲保身,不再出头。你自己都不愿意管事了,皇帝干吗还给你权力?至于纪晓岚,净忙着编书了,也没能在政治上有所表现,皇帝一看,既然这样,你就安心编书吧,别的事情也不用你管了,权力当然也不给你了。

乾隆皇帝自有他的一套人才观。

他曾经说过,本朝没有什么名臣,但是也没有奸臣。乾隆还非常反感有人提到什么名臣、权臣的说法。

在乾隆看来,臣子只是皇帝办事的工具,皇帝可以给臣子权力,但是这种权力想收回就可以收回。所有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臣子只能任凭皇帝摆布。从实际效果上看,乾隆确实也做到了大权在握、乾纲独断。

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设置上,明朝是内阁,清朝是军机处。

明朝的阁臣中确实出了几个权臣,最典型的就是嘉靖、万历朝的张居正。由于明代阁臣可以兼管六部,再加上其他各种制度,使得内阁权力极大,甚至可以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之下维持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

有些人认为明朝很多皇帝都很懒惰,经常几年不理政务,而清朝的皇帝则大多比较勤勉。其实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应该说明朝的制度建设是比较成功的,皇帝也更愿意相信制度的力量。

相比之下,清朝以军机处架空内阁,而军机处的基本职责就是记录、传达皇帝的旨意,当然有时也有决策作用,无法离开皇帝独立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行。

清朝的皇帝也不怎么相信制度,他们更倾向于与大臣之间建立私人信赖关系,并以此来控制权力。明朝时期,重臣和皇帝关系冷漠甚至敌对的情况很多,而清朝的重臣几乎无一不和皇帝关系密切、私交很好。

很多书籍、资料中往往把这当成美谈,但实际上这到底是政治上的进步还是退步,我们实在不好说。不过清朝皇帝的这个特点倒也为传说故事中君臣逗闷子的情节提供了依据,《官场斗》中刘墉与乾隆之间的那些逸事,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乾隆皇帝对权力的控制,还体现在他对大臣的选择上。

康熙、雍正两朝,很重视任用汉臣担任要职,不仅中央的要害部门中汉臣很多,地方督抚当中汉臣的势力也比较大。

比如雍正年间,最受雍正信任的朝中大员是汉臣张廷玉,而最被信任的三大总督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只有鄂尔泰一个是满臣。应该说形成这样的局面,既有历史环境因素,也有皇帝个人喜好的因素。

康熙年间,清朝入关不久,特别需要稳定统治。重用汉人为官,有缓和民族矛盾的目的。而且清朝崛起的过程中,从明朝投降过来的汉臣、汉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也需要照顾他们的利益。

雍正皇帝则是因为与其他皇子争夺皇位,导致他在满洲人内部政敌太多,不得已重用汉人,而且雍正皇帝自己对汉族文化也十分推崇。经历了这两代人之后,清朝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乾隆皇帝就一改父祖作风,抑制汉臣力量,重用满臣。

乾隆皇帝对权力十分重视,他从细微处杜绝一切皇权衰落的可能,所以重用满臣、抑制汉臣,也是这一思路的反映,毕竟作为自家人的满臣,比起汉臣总是更让人放心一些。从这个意义上说,和珅比刘墉、纪晓岚更受重视、权力更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乾隆为了防止权臣出现,还一改成例,经常对军机大臣进行破格提拔。

所以乾隆中后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做到内阁大学士的正一品大员,未必能进军机处;而进了军机处的,则有可能只是一个协办大学士。以刘墉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身份,放在乾隆早期,也足够进军机处的资格了。

可是乾隆对军机处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做法,正统科举出身的刘墉反而与军机处无缘。说到底,乾隆对军机处的要求,一是能办事、能掌权,二是好控制。

和珅的崛起不是偶然现象。

在乾隆中期,傅恒、尹继善相继去世之后,满臣中人才凋零的现象已经很明显了,所以乾隆不得已连用两个汉人刘统勋、于敏中为军机领班。和珅既是满人,而且又有比较强的办事能力,尤其是他是乾隆身边侍卫出身,与乾隆关系密切,很早就得到了乾隆的信任。这样的人当然会得到乾隆的器重。

和珅与阿桂,同是乾隆后期满臣中的翘楚。

军机处里,也以这两个人的势力最大。但是和珅的人缘很不好,大臣们无论满汉,大多对他有意见。阿桂跟和珅就非常不和。看着军机处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势同水火,不知乾隆皇帝对他的人事安排作何感想。或许这也是乾隆为了防止重臣专权而有意为之吧。

正是因为和珅的势力与各方矛盾很大,所以乾隆死后,嘉庆才能一道旨意就扳倒和珅。权倾天下的和珅,也挡不住皇权的致命一击,可见,和珅固然可称得上史上第一贪官,但是确实算不上什么权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