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桥梁,自古至今,大多服从于其结构和功能,而不注重装饰。即使装饰,也多在桥梁的附属构造上。比如栏板和望柱——都是可驻瞻之处。“镇水兽”——龙的一种,以镇伏桀骜不逊的桥下“水怪”。
还有一种叫螭,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在桥上则用刻在栏板柱头或拱券龙门石上。石桥上较常见。
镇水神兽的来历:镇水神兽是一种民俗信仰,它是人们想象创造的神物,所以也会因为各地民俗的不同而长得南北有异,或龙头、蛇身、蜥蜴尾,或是狮子、龟、蛤蟆、水牛、麒麟之类的变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更显神力莫测。
有名的六大镇水神兽典故:
1.唐开元铁牛。 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轴头有纹饰,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
2.李冰镇水兽。 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等史料记载,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曾经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两头运到了成都,另外3头则在灌县的江中,石兽的耳朵、眼睛、下颔和鼻部清晰可辨,局部装饰卷云图案,四肢短粗,身体浑圆,石兽由整块的红砂岩雕刻而成。
3.后海镇水兽。在西鼓楼以南,后海以东,有一座汉白玉砌的石桥,在石桥的东边下面。
4.荆江铁牛。1788年,乾隆下旨铸造镇江铁牛九尊,置于观音矶等段,铁牛背上铸有铭文:“嶙嶙峋峋,其德贞纯;吐秀孕宝,守捍江滨。
5.黄河镇河铁犀。明1446年,河南巡抚于谦所建,铁犀高2.04米,围长2.66米,坐南向北,面河而卧。它浑身乌黑,独角朝天,双目炯炯,造型雄健。背上铸有于谦撰写的《镇河铁犀铭》:百炼玄金,溶为金液。变幻灵犀,雄威赫奕。填御堤防,波涛永息。
6.沧州铁狮子。沧州一带滨临渤海,经常发生海啸,洪水浩劫,民不聊生,当地汉族劳动人民为消除水患,自动捐钱,请名师李云铸此狮,以镇海啸,名曰"镇海吼"。从狮身外面铸有农民捐钱姓名和具体数字来看,即可证实这一说法,铁狮子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