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模范|冬奥“大白”,60余年故事未完

功勋模范|冬奥“大白”,60余年故事未完

首页角色扮演鬼匠疯狂冰雪更新时间:2024-06-01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李丽)作为唯一一家覆盖三个赛区的冬奥医疗保障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8日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突出贡献集体”,为他们长达数年的冬奥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大白”们与奥运的故事,远未结束。

王健全作为中国冬奥代表团医疗专家,与此次同样受到表彰的徐梦桃、苏翊鸣等冬奥健儿并肩战斗了近一个月,目前已回到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但除了日常工作,他将一如既往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诊疗,为他们争金夺银提供坚强后盾。

王健全在冬奥赛场。

“服务运动员,一直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也是使命。”这位运动医学科主任说。

这个使命,从运动医学创始人曲绵域老教授开始,坚守了60多年。

接力:14年,拯救徐梦桃的膝盖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在体育界和运医界,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科室成立于1959年。作为中国奥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唯一指定的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63年来,他们与普通科室的不同之处在于“下队服务”,这个优良传统已帮助众多知名选手重返奥运赛场。

奥运军功章里,有“大白”们的一半。

但凡你听过名字的运动员,几乎都跟北医三院打过交道。这份长长的名单包括:赵宏博、李娜、巩立姣、刘国梁、马龙……

而此次出征的冬奥“天团”,也绝大部分在运医的病房进出过。

“我是第一吗?”“我是第一吗?”时间拨回2月14日,冬奥“四朝元老”徐梦桃在空中技巧夺冠后流泪大喊,令无数人动容。这呐喊中释放的伤痛、压力和永不放弃,站在赛道终点为她鼓掌的王健全感同身受。

2月1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徐梦桃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这是他连续第四次为中国奥运健儿保驾护航,他很清楚选手们的身体情况。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曾接力为徐梦桃做过四次手术,她能重新飞翔在冬奥赛场已是奇迹。夺冠,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王大夫!”“桃桃!恭喜你!”无需多说,所有那些为了梦想与伤病作战的日子,都浓缩在这含泪带笑的一句问候中。

快14年了,运医的崔国庆教授依然记得,2008年为徐梦桃进行第一次交叉韧带撕裂手术时的情景,稍有不慎,就可能断送她的运动生涯。但经过精心治疗和科学训练,徐梦桃以惊人的毅力重回赛场。作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的首席医学顾问,崔国庆全程提供支持。

余家阔也不会忘记,2016年全国冬运会时,徐梦桃再次摔伤,另一个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断裂。作为主刀医生,他不得不切除了已经很碎片化的60%的半月板,但手术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使脆弱的膝盖依然能够承载冬奥梦想。对手术,余家阔当然有自信,他担心的是这个坚强的姑娘:“手术虽然成功了,但如果再受伤,就怕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在徐梦桃备战北京冬奥的过程中,运医人一直与教练组保持沟通,帮助调整训练计划。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四届冬奥、四次手术,金牌是命运最终给予徐梦桃勇气的回馈。而运医人做的,是让热爱不被辜负,让坚持终有意义。

王健全解释过运动医学与普通医疗学科的不同——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保障运动能力尽快恢复。“在制定手术方案前,就要考虑术后康复,把伤病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很多高招在于不做手术,如果只是手术匠,对运动员是不利的。”

因此,运动医学的医生除了医术高明,还需要了解项目。这也是为什么曲绵域在学科创建伊始,就立下了“下队”的规矩,成为运医人60余年来坚守的传统。

传承:赵宏博的跟腱,隋文静的脚踝

时至今日,89岁的田得祥教授依然保持着每周“下队”的惯例。在王健全之前,他随中国队出征过四届奥运会,诊治过上万名运动员,是备受体育人尊敬的“爷爷队医”。

2005年8月,离都灵冬奥会仅半年时间,花滑名将赵宏博在训练中左脚跟腱断裂。困境中,田得祥的手术治好了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术后经过康复,赵宏博如愿重返赛场,并和申雪拿下了2006年冬奥会双人滑铜牌。

2005年11月6日,2005世界花滑大奖赛(中国站)在北京闭幕,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申雪(左)和赵宏博在首都体育馆向观众致意。此时的赵宏博需要拐杖支撑行动。新华社记者摄

“别的国家很惊讶,他们觉得赵宏博恢复得太快了。”回忆这段经历,田老爷子笑眯眯地说,“其实我们的治疗不比外国差。”他和许多老一辈工作者一样,由于经历过国家百废待兴的时期,都有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在另一个赛场上,“不比外国差”,也是为国争光。

10年之后,赵宏博已成国家队教练,而相似的遭遇降临到他的爱徒隋文静身上。

这一次,田得祥传给胡跃林的柳叶刀,又传到了焦晨手上。他为隋文静进行了右侧脚踝韧带修复和左侧脚踝肌腱复位的手术。双脚同时做,常规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手术,焦晨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

作为足踝手术数得着的“一把刀”,手术本身对焦晨并不构成挑战,“重点在于如何让她尽快重新站上冰场”。为压缩康复期,他选择了韧带修复而不是重建,同时为防止再次断裂,采取了“双排缝合”的技术加固韧带。肌腱也巧妙加以固定,防止再次脱位。

焦晨在为隋文静治疗。

术后,隋文静在床上一躺40天,缺席冰场4个月,再也滑不了的恐惧让平时爽朗的“桶妹”也觉得“天都灰了”。“她特别坚强,我知道运动员这个时候会特别焦虑,但她从没当着我们的面哭过,手术刚做完不能下床,就利用病床的架子做力量训练”,小姑娘的拼劲儿让年逾不惑的焦晨感叹不已,也特别想帮助她重返冰场。

事实证明,手术非常成功。2017年2月,隋文静和搭档韩聪在复出后的第一场四大洲赛上演王者归来;3月的世锦赛,又为中国拿下阔别7年的世界冠军。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手术,让隋文静在此后5年多里一直稳稳滑到北京2022,最终滑上冬奥最高领奖台。

这次冬奥会,焦晨没去一线,但隋文静/韩聪夺冠的那场自由滑,他特意看了直播,与有荣焉之余,还给“桶妹”发了条微信祝贺。“很欣慰吧,她的苦没白受。看到中国队夺金都很高兴,但这块金牌感受更特别,毕竟自己也贡献其中。”

从赵宏博到隋文静,从田得祥到焦晨,拼搏精神在传承,妙手仁心也在传承。

梦想:“15分的幸福”也要全力守护

“他只得了15分,却笑得很幸福。”2月9日,脚踝骨折的高弘博坚持站上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赛场完成冬奥首秀,那因不留遗憾而灿烂的年轻笑脸,火遍了整个互联网。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时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保障指挥中心里的所有人,都在盯着直播画面。高弘博一完赛,创伤中心立马准备接诊,护士早已收拾好房间,医护人员提前开始术前准备。

开幕前拿到参赛资格,比赛前训练骨折。命运如此捉弄,但高弘博如此渴望冬奥会,哪怕只是亮个相。

刘平(中)在手术中。

“我们运医人,是最能理解运动员的心的。”他的主管医生、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刘平说,“家门口的冬奥会,运动员有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

刘平对伤情进行了评估和处理后,给高弘博参赛放了绿灯,但要求“决不能进行高难度动作”。

赛后,高弘博被迅速转运回医院,刘平和同事们一起为他完成了手术,手术十分顺利。

王健全也特意打来电话,嘱托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经验丰富的他认为,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运动员是可以带伤参赛的,尤其对于高弘博这样初出茅庐的选手,切身感受冬奥实战氛围,是成长的关键一步。

惠民:“天使”在冬奥,“天使”在人间

冬奥期间,北医三院共派出了5支队伍、200多名医务人员,提供了“两地三赛区五团队”的高水平医疗保障。

冬奥期间,王健全满心满眼都是如何保障中国健儿全力拼搏;冬奥会后,他开始琢磨,后冬奥时期,除了继续服务精英运动员,运医如何在全民健身上发挥作用。

冬奥前后,网上有个挺火的说法“雪道的尽头是骨科”,热爱并深谙运动的王健全很不赞同:“这不是让那些因冬奥萌生了冰雪梦想的人打退堂鼓吗?”

作为运医人,王健全认为,相对夏季项目,冰雪运动确实受伤率更高,但目前进行冰雪运动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周围没有有经验的人指导和陪滑,是受伤多的主要原因。只要遵循运动规律,伤害是可防可控的,随着普及,伤病率一定会下降。运动不能只看受伤的可能性,也要看到运动带来的益处,尤其冬季,人们很少有室外的运动。”

2021年3月13日,由北医三院医生组成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队在崇礼参加雪地救援培训。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冬奥会已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意味着大众冰雪运动和产业势必迎来一个爆发期。而运动医学科每年接诊专业运动员近3000名,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北医三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级重大专项——冬奥会运动创伤防治和临床诊疗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也将冬季项目伤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整体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我国的运动医学已在国际处于领先水平,王健全在思考,“如何把这些研究和经验用于指导大众科学运动,这对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运动医学科在创建初期只面向专业运动员,1988年对大众开放后,依然不为人熟知。“服务运动员当然是优良传统,但我们的经验也可以造福老百姓,在冬奥会后发挥更大作用。”他说,“三亿人上了冰雪,还要安全地下来。”

在运医领域耕耘多年,王健全坚信,体育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也关乎全民素质的提升。“只有孩子们热爱运动,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公民,才会有健康中国,运医人应该在这方面贡献力量。”

来源: 新华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