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格律”还给“格律”

请将“格律”还给“格律”

首页角色扮演格律城.更新时间:2024-04-11

接触传统文学,有必要了解格律,但将格律神化为一切语句的标准,很荒唐。——题记

———————————————

和网友玩对联,出了句“春风妆花树(平平平平仄)”,就有一位退休老教师发来私信,客气后转而批“这是孤仄句,不够好”。

有些出乎笔者意料,对联自古是句式风格完全自由,古文经史诗词口语顺口溜到格律句都可对联,从没说联句必须是格律句的。大名如雷贯耳对联大家曾国藩,其题挂家乡驻京办大门的名联都是非格律句自由联。如说内涵、格调、意境等不够好,那是好的意见讨论,但所谓“孤仄”云云,完全是格律诗句的概念,与联句何干?在笔者看来,“平平平平仄”这个格式,不论音韵还是格式形式,都是很有特色很美的,还曾为反讽一些格律粉,为其取了个“龙头律”的大名。本句四个阴平后高抬到去音,显然比格律句“平平平仄仄”更有特色更具独特美,诵读也更具趣味。

不说有诸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平平平平仄)”等名句,笔者这句从意境内涵等来说,甚至不弱于前贤,却因所谓“孤仄”就“不够好”?这背后是以格律诗“格律”为一切语句金科玉律的格律崇拜非格律歧视。

之后渐发现这的确不是个别人偏见,而是很普遍误区。将格律诗的格律当成所谓“音韵和谐”的唯一标准,作为衡量一切语句的模板、语句美的最高标尺,俨然独立于语言文学的内容之外,对任何语句具有一票否决的无上权威。这极大误导及迷惑于人,扭曲语言文学审美,是对传统语言文化、中文美学的严重阉割与戕害。

这种将格律极端化、神化、无限扩大化的荒唐谬误,原来已经影响深广,这位老教师已经算是平和的个例了,少数人中毒极深,不断在平台上攻击辱骂一些写了他们看来所谓“出律”联句的作者,乃至笔者写了一个自由句后,攻击笔者是犯罪。因而很有必要剖析清楚这种神化“格律”的谬误,正本清源,还汉字语言传统文学一片朗朗天。

格律诗或许是基于世界最优秀乃至唯一文字(其它实质不过都是代码编码)——汉字——的独特特点,发展出来的世界文学苑囿最特别最艳丽的一朵奇葩,但它也仍然仅仅是多种文学体裁样式中的一种,不是也没有可能成为文学霸王,凌驾于一切体裁样式之上。而格律仅仅是格律诗中诗句平仄格式,玩格律诗这个游戏的拿来即用的一个框子,一个共同认可的规矩,格律诗发展成型中磨合妥协选择出的一种各方面可接受的中庸句子平仄模板,它出了格律诗词范畴,就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从没听说格律诗词外,谁看文章读文句还先研究一下文句平仄,平仄不合某格律就抗议“出律”不美难读的。另一方面,天下有几个写格律诗的不需要仔细分辨检查诗句平仄,靠读一下“音韵和谐”就自然完全符合诗句格律?从这两方面都说明,格律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个游戏约定的规矩,而非真理化身。难道出了格律诗,所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一切文学就没有语言美没有美句子?就都佶屈聱牙不堪卒读?天下就格律的句子是美的?是抑扬顿挫的?这显然是无比荒唐的妄念!

格律句仅采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两基本句式,而我们知道,这种平仄格式可以排出一百多种,俗话说“文无第一”,格律美、节奏美、韵律美等,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美感,不可能说有唯一一种平仄格式是集所有美于一体、并且所有人都感觉最美的。

比如节奏韵律,只能有格律诗格律这一种节奏最美?你觉得222222美,他人不能觉得123321美?不能12211221美?不能233223美?不能244224美?不能就认为完全错杂的节奏最美?简单例子,八字句类两两更替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类绝不是最主流,相反古来常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平平仄仄”格式更符合审美习惯运用习惯,这种格式更加常见。

退一万步,就算有这么个天选之子,也不可能就这个格律格式100分,其它都是0分。独尊格律句,其它一概不美,除了显示自己的狭隘浅薄,还有任何实际意义?

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

…………

等等等等,无数平仄格式,各美其美,美是参差多态的,任何人都可以都可能有自己的独特的美感及审美标准,绝无可能全世界定于一美。格律诗格律作为格律诗游戏规矩,实际上它并非完全乃至主要基于美,而首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并不是要否认此格律音韵平衡节奏适中等方面有其优点,但也并非仅仅只有这一种格律格式如此,其它都不堪。因而出了格律诗范畴,将之作为一切句子或一切对联的金科玉律,无比荒唐。

盲目崇拜将格律句无限拔高到衡量一切诗句一切联句乃至一切句子的标准,既狭隘更荒唐。诗仙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难道因其“仄仄仄仄平平平”四连仄三平尾就是垃圾?天下有谁读到这诗仙名句觉得诘屈聱牙没法卒读?陶老名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难道因其(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三平尾、孤平、下联仄收就无法卒读而是垃圾?这种例子在在皆是不胜枚举。将这种神化带入对联,更是荒谬!古人写了上千年对联,现代几个学者臆造出一堆似是而非的概念,一衡量,古人灿若晨星流传千古的对联,大部分就都出律了、失替了、不能算对联了?真怎一个荒唐了得!

所谓格律是为了“音韵和谐”,也极大程度是专家们没头脑、人云亦云的谬论,而许多人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盲目迷信专家,何其悲哀!全部专家错很奇怪吗?倒退多少年,还全世界专家都认为中文和汉字全世界最落后呢!

所谓符合格律才能“音韵和谐”才能读的“抑扬顿挫”,只要稍有自己头脑,就会知道荒唐。那现代文章歌曲还能存在?有诵读能力的,什么文章辞赋不能抑扬顿挫?不能音韵和谐?谁诵读不会通过语气、音长、变音、轻重、长短等调节诵读?其中平仄变化能占多少?不会读的,再平仄格律完美的都能读成死鱼,哪个重要?没有哪个歌者诵者会只有某种格律句子才能吟唱的抑扬顿挫、音韵和谐,如果这样,他就是个喉咙残废!人的听觉美学也不会狭隘到只有某种平仄变化才会觉得美,其它一切格式都不美!并非说平仄在语句音韵中完全没有作用,但总的来说绝不是一个主要因素,甚至绝大多数时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任何平仄的文句(什么都有例外,也不排除部分文本难读,但基本都不是因平仄,而是因文字本身),几乎都能通过诵读者各种技能配合实现好的诵读,否则现代文章现代诗歌就根本没法诵读了!

想起看到一些介绍所谓格律联律的文章,强调所谓“三平尾”禁忌时,都会“吓唬”一句,“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实际上这完全是如“食物相克”类的禁忌讹诈,利用人们对自己无知领域的一种内在担心恐惧感,裹挟胁迫人们宁可信其有、以防吃亏或显出自己无知的心理,达到洗脑的目的。这时你不论自己是否读的别扭,心理都会暗示自己“似乎是有些别扭”。还是那句,请问天下有几人读到诗仙的“我辈岂是蓬蒿人”就自己立马感到“别扭”的?更别说还有着意写“三平尾”的三平调古体呢!

平仄音韵在格律诗形成中,虽不是全不相干,但不过是一个很附属的因素,根本不可能存在说主要为了咏唱吟诵音韵和谐才形成格律诗这种格律格式的可能。难道除了格律诗,其它一切诗文曲赋都不能咏唱?难道除了格律这两种平仄格式,其它所有格式都无法“音韵和谐”?将格律诗平仄格式奉为圭臬、为诗句格式美学的唯一标准,不过是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无脑盲从。一个诗句联句诵读有韵味,内容、词序、结构、文字组合等都远比平仄重要。

并非要否定格律格律诗本身,而且也赞同如果写格律诗,虽然不必盲目泥古不化,如林黛玉所言该变通时就要变通,但首先还是应该尊重自古形成的约定成俗的基本规矩。但这仅仅限于作格律诗,格律必须也只能限于格律诗范畴,出了格律诗词,没有任何特别!如果把格律诗的格律神化、无限扩大化荒唐至极!

日前偶然在论坛看到联友@广晟山人 转帖的林正三《诗学概要》,介绍前人律诗中音韵“四声递用”法的一些探究。先不论此论如何,单作者文末结句“期能对古典诗坛有所助益也”就当点赞!这才是做学问的正确态度、合适姿势。介绍自己成果,供大家了解参考,而不是像现在某些学者,半假借半臆造个所谓“联律”,而后就要唯我独尊,从我者昌,逆我者亡,取消一切其它风格句式的生存权!

也看到另一位网友@善取名第一人 在推介似乎是他自己提出的“四声喜全递”,两者似乎大体类同,未细探究。遇上正好也作为一个现成例子结合谈谈格律问题。

他们的“四声”都是指不但分平仄,还当细分进一步“下平上平上去入”四(五)声,在一个句子中四声全备,或律诗的仄收尾不重用,可使音韵效果最佳,遂称为“四声递用”或“四声喜全递”。

两人交流中各举例为证,一位举旧例:

唐许浑:万里共婵娟43421

宋苏轼:千里共婵娟13421=1342 3421

介绍说“万里共婵娟”虽也四声全,但苏轼易一字改为“千里共婵娟”后,更达到前四字、后四字分别都四声全,因而读来更加音韵和谐顺畅。我一读,确实也感到“千里共婵娟”似乎更顺畅,或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排除某种程度上是因对“千里共婵娟”更熟稔,因而自然更听来和顺。多读几遍,又感觉“万里共婵娟”也还是很顺畅的,各有特色。而且从格律说,“万里共婵娟”更完美,这是否自相矛盾了?不知其他人感觉如何?姑且算其“四声”完美还是有一定道理及作用吧。

另一位举自己一个句子为例:

几曲江华落35124

几曲江花落35114

阐释以四声的考虑,用了“华”,而没有用“花”字。但这个例子,我个人读来,显然是“几曲江花落”感觉更加顺口和谐。当然这或许是我个人的感觉。且这里“华”字本身也值得商榷,华古意有“花”意,但现在多用于精华、华彩,用这不尽合适。我也曾写过个自由句“菊华承霜重”,这里我特意用了“华”,因“菊华”本身就可以双解,内涵意蕴更好,有古意。用字还是更应重蕴含,过于追求四声,可能反而得不偿失。

因而我觉得,这种字的平仄格律对句子音韵美的影响,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一方面不同人会有不同感觉,不可能所有人的听感美感都是一个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同样的平仄格律,可能在不同句子不同文字组合时,音韵效果是不同的,不太可能是某种格律格式就一律是美的。平仄格律在句子音韵美中,实在并非占多大比例,且大多数时候,差别非常细微。比如“池塘生春草(平平平平仄)”与“千里共婵娟(平仄仄平平)”,我读来几乎难以分别有平仄格律不同,都顺畅,都美,不细分析,我根本不会注意是平仄格律完全不同两个句子。美是主管感觉,任何用格式规范美标准化美的想法,都是这些年各种职业资格证同样的逻辑。冠冕堂皇理由后面,实在并非理所当然

那么研究者们是否觉得理论是对的,如果有人不能听出任何情况都是“四声递来递去”更美,那是他自己耳朵问题审美问题,不能怪理论?姑且假设如此吧,我们不妨试撇开人可能不正确的因素来分析看看。

(瞎编纯做例子)

万里通婵眷43124

千里共婵娟13421

前里共参权23412

百方痛婵卷31423

千立拱婵娟14321

千离拱灿娟12341

……

这些都是“完美”的前四、后四都“四声递”句,它们全都铁定读起来比“万里共婵娟”更和谐更优美?是否任何时候任何这样四声格律的句子都是如此?那它们互相比呢?是否也有个第一二三四名?还是大家完全一样?不管如何,那完全可以在这其中选出两个合适的四声格律,取代原格律诗格律,创出更完美的四声格律吧?那与这个新的四声格律相比,普通的“四声乱递”恐怕又该被绝对歧视,落入非格律的悲惨境地?那这普通的“四声乱递”还有什么意义?是否应该直接升级到更完美的“四声格律”?

我并非要反对“四声”,作为一说,个人在创作中有时或可作为参考。但毕竟不能无限扩大,拿来做个个例分析,由此可以看到将“格律”盲目神话、无限扩大化多么荒唐。“格律”歧视非格律,要消灭一切非格律,那后面还有“四声”等取你脑袋呢!“四声”也别得意,可以将你拍死在沙滩的“四声格律”恐怕呼之欲出!

语句的音韵美毫无疑问是客观存在,追求更美的音韵也是合理的。但美从来都是主观感受,都是参差多态的,任何要将美格式化模式化的理论及准生证,都难免荒唐。

除押韵对诗词类整体作品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具体语句的音韵美实现,至少70%以上是靠个人通过对字音的个人化自主处理实现,如轻重、长短、变音、个人音色等等。其次不同文字本身、不同文字组合、不同上下文等,都对句子音韵美有重要影响,分量都大于具体文字的平仄因素。最终的文字平仄对语句音韵美的影响,恐怕平均10%都不到。再具体到不同格律格式的区别,影响就更微乎其微了。否则完全不讲平仄格律的现代语文就根本无法存在了。“四声格律”可能可以比传统“格律”平均提升1%的最终音韵美,但将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创作出合格文本的难度提高1000%,这是正常的价值交易吗?

当然现实中我们的社会“某律”类学术车载斗量,反正不吃我的饭,关我屁事,毕竟谁都有研究任何自己觉得牛逼学问的权力。但我觉得这类“某律”学问,是否合适的姿势都应该如“期能对古典诗坛有所助益也”,我的牛逼放这里,看你是否有缘膜拜享受,这样就挺好!否则都天下一条路,此路是我开,都必须从我过,否则就要代表月亮消灭你,那就未免太诞妄太荒唐了!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统一联律”这种伪学会泛滥成灾大行其道?原因很简单,无数所谓专家都是考试小能手上位,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能力,但他们占据了要位,又有出成果的需要、动力和条件,你想让他不出垃圾成果做的到吗?而我们社会有无数迷信专家的无脑粉,垃圾成果能不泛滥成灾大行其道?

真理过一步恐成谬误,何况其余?“格律”作为格律诗的一个约定音韵模式,本无所谓对错好坏,就是个游戏规则。但硬要给它贴金所谓“音韵和谐”,进而无限拔高成独享尊宠的绝对真理,就无比荒谬了。这道理本是稍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就能明白的,但奈何无数人都盲目迷信本就无脑的专家。

例如果真是“格律”才“音韵和谐、抑扬顿挫”、其它一切平仄格式都千里之外?其实只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稍想想就明白这种说法多么荒唐。

比如我们任选各10首格律诗、出律诗、完全非格律古律诗来验证,随机混杂后,用标准语音统一诵读,所有人都能根据是否“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来将30首作品分清三类?

再将三种诗与:诘屈聱牙、文辞略通、字顺意畅;文理不通、文意粗糙、蕴意和美;分别结合混杂,任何情况都能凭“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毫厘不差找出10首格律诗?

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所谓的平仄格式对音韵的作用,既不是决定性的,也不是固定的,更不是必然的,甚至常常是几乎无法感知的!可知神化“格律”是多么荒唐可笑了。(当然格律粉不用考虑,他们是坚信任何情况都能毫无疑问蹦出10首倾国倾城的格律诗的,否则也会是诸如风水不好、时辰不吉、朗读者人品差、听的人耳朵有毛病等等一万种原因)

不否认格律句的某种程度音韵美节奏美,但美从来不是独一排他的固定模式化的,而是参差多态的,是主观感受的,是自由不羁的!不得不为格律外的语言美乃至语言不美的自由权、正当生存权发出自己一点微弱之声。“格律”实在不过就是传统格律诗中的一个句式模板,一个具体文学式样的游戏规则,既没有什么知识含量,也没有什么难度,更没有什么魔法,出了格律诗词,就什么也不是。将这么个普通平仄格式格律梳妆打扮、涂脂抹粉请上神坛膜拜,进而以之号令天下,要将其它一切句式都赶尽*绝,这种傀儡格律实质私利的荒诞剧,实在不应再继续了!

请将“格律”还给“格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