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二十七年,朝鲜王英祖将次子李愃关进米柜,八日后,李愃活活饿死于米柜中,史称“壬午祸变”。
图片来源:电影《思悼》
李愃乃朝鲜世子,王位继承人,因其兄孝章世子九岁时被毒死,李愃出生后一年便被册封为王世子。
世子出生时,英祖已年过四十。老来得子,后继有人,英祖别提有多开心。
世子聪颖可爱,深受英祖所望,英祖将其过继给无子嗣的中殿抚养,为其铺平道路。
中殿:李氏朝鲜时代的王妃。
祖母大妃,嫡母中殿,生母映嫔,更是将自己后半生的荣宠都寄托在世子身上。
大妃:李氏王朝时代,新任国王对前任国王王妃的尊称,相当于中国的太后。
图片来源:电影《思悼》
世子两岁受帝王教育,英祖亲自为其写教材,然而世子天性率真,喜爱刀剑作画,英祖无意中看到世子画小狗,一语不发便走了。
从此失望和挑剔的种子深埋英祖心底。
图片来源:电影《思悼》截图
英祖要的继承人,需日夜苦读圣贤书,知晓礼法权谋,他对世子的要求,愈发严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子十四岁时,英祖指着宗庙里的列祖列宗对世子说,江山是由鲜血染就的。
图片来源:电影《思悼》截图
英祖想要告诉世子,先有君臣,后有父子。世子虽唯唯诺诺,心里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人伦即人伦,父母都是为子女着想的,这是天性。
回去后,英祖突然提出要将王位禅让给世子,大臣们纷纷恳求英祖不要禅让,世子更是跪在殿外,高呼不可,一切正如英祖所料,他是故意这样说来试探大家的态度。
于是乎,英祖退让一步,那就让世子代理听政吧。
众人都知英祖此举用意,一是表明自己无意王权,也就是和景宗的死没有关系;二是震慑群臣,自己后继有人,别想再动左右继承人的念头;三是考验世子,王权逆鳞,君臣有别,世子该如何斟酌。
景宗:英祖的哥哥,有野史传闻,景宗是被弟弟英祖犯上作乱,毒*而亡。
世子聪慧,看得懂当前局势,父亲英祖对王位战战兢兢,后宫有权倾朝野的大妃虎视眈眈,朝堂又一分为二,将英祖扶上王位的老论派多为把持军权的武将,想要革新的少论派多为文臣,寄希望于世子登基。
世子明白,权贵若抱团,则王权弱化、百姓不安,所以这时并不是登基的最好时机。
老师将代理政事看作是登基的捷径,劝世子要好好作为,世子表示,代理听政只是为父亲分担,不是为自己谋求利益。
世子终究不似英祖,于党同伐异中崛起,但世子也忘了,自己也是局中棋,而非执棋者。
英祖的生母出身卑贱,是没有子嗣的大妃将英祖推上王位的,大妃对世子的肯定无疑在英祖的心里扎下一根刺。
再加上朝堂上,世子想替父亲收回军权,却被英祖误以为世子另有所图,密谋削弱父亲的势力。
一下子世子在英祖心里的角色就变了,由王位继承者变为王权竞争者,这是英祖所不能容忍的。
英祖出身低微,自幼经历波折动荡,王位来之不易,他虽是个明主,却也生性多疑,阴鸷狠辣。
之后的日子里,英祖越发看世子不顺眼,明言警告,重要的事情必须要经过他的同意,就连地方灾害都要怪到世子无德。
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世子渐渐觉得父亲对他只有不由分说地责骂与厌恶,他厌倦这种傀儡的感觉,更痛恨朝堂纷争。
英祖的阴晴不定是以君臣之礼伤了他与世子的父子之情,不管怎么做,世子都无法挽回英祖的心。
英祖对王权的惦念与看仇人似的眼光让世子心寒,至此,世子放浪形骸,整日披麻戴孝为大妃守灵,自己也睡在棺材里。
以前那个充满英气的少年,已经成为了被躁郁症和施虐症所掌控的疯癫病人,他几乎不再过问政事。
但英祖没有别的儿子,只能立世孙(世子的儿子)为王位继承人,世子的妻子与少论派为了确保世孙顺利登基,统统站到了世子的对立面。
已然知晓自己成为弃子的世子越发乖戾癫狂,他并不在乎权利,但他无法忍受父亲对他的厌恶,他偏要以人伦来对抗英祖的君臣之道。
英祖亲自写了废世子诏书,将世子关进米柜封死,八天水米未进的世子被活活饿死,期间只有世孙捧着一碗水站在米柜前想喂给父亲。
世孙问英祖,难道作为儿子,不能为父亲送一碗水吗?英祖没有回答。
一个更看重父子亲情,一个更看重君臣尊卑,沾染权利的父子相残血淋淋地被展示在世人面前。
以上是韩国电影《思悼》中的主要剧情,思悼是世子李愃的谥号,当然电影是有情感倾向的,更多的刻画出了英祖的冷血无情,那么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呢?皇室中的亲情在权欲面前真的不值一提吗?
娘胎里即有的党争,一团乱麻的关系网有着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中国,诞生了400多位皇帝,其中也不缺乏各种围绕皇位进行的内斗,比如唐朝有“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清君侧”……最为著名的大概就是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
康熙一共有24个儿子,其中有9个儿子参与进了皇位争夺战,结果四皇子胤禛取得最终胜利。
而一开始被康熙帝寄予厚望的废太子胤礽,最终却在高墙圈禁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胤礽的命运与朝鲜思悼世子何其相似,但思悼世子的结局更为悲惨。
农历壬午年闰五月十三日,朝鲜王朝第21代国王英祖(1694-1776)将亲生儿子思悼世子(1735-1762)残忍关进米柜饿死。
韩国历史专家对这样的人间惨剧持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认为当时的党派战争愈演愈烈,思悼世子只是政治的牺牲品,另一些人则觉得英祖与世子的性格矛盾才是悲剧的根源,而思悼世子后期的乖戾行为成为了壬午祸变的催化剂,英祖为了国家的未来,不得不处死他。
我比较倾向于政治因素所占的成分比较大,纵观朝鲜王朝后期,就是一部“四色党争史”。
“四色”即为四个党派,分别是老论派、少论派、南人派、北人派。英祖时期的南人派和北人派已经式微,老论派与少论派内部的斗争也很激烈。朝中大臣们考虑到自己的政治未来,多多少少都对世子有所算计。
英祖以王世弟的身份继承了同父异母的哥哥景宗的王位,这一兄终弟及的背景,背后就有老论派的推动,换个明白点的意思,其实就是“老论派择君”。
英祖不想继续党派争斗,就实施了一碗水端平的“荡平策”,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
只是思悼世子的出生打破了这个平衡,意味着在立嗣路线的斗争上,少论派赢了。
党派之间围绕支持还是反对思悼世子,分歧重重,还加上王室人物的介入,整个情势犹如一团乱麻。
根据《英祖实录》记载,壬午祸变之后,英祖曾感叹“景彦岂是逆乎? 今日朝臣之偏论, 反为父党子党也, 然则朝臣皆是逆也。”
这表示英祖自己也亲口承认,朝堂之上默默形成了父党与子党的争斗,而且思悼世子曾经求助于少论派的关键人物,说明世子是站在少论派那一边的。
被体制异化的父子关系《思悼》中的时代大背景是一种极端的权力垄断的君主体制,父子之间的对抗性也被推到了极致。
这对父子关系被权力的异化,有一个细腻的心理成长演变。
童年的世子崇拜着父亲英祖,努力学习人君应具有的知识与风范,英祖对他的期待,使他第一次明白了压力的沉重。
他默默无言地扮演着被父亲操纵的角色,所谓的“代言政事”,非但没有一丁点的自主权,还经常被父亲责骂与全盘否定。
近乎蛮横的严厉让世子感觉不到亲情的温度,原来自己只是父亲专权的一颗棋子,最终因父亲的嫌恶与疑忌走向毁灭。
《英祖实录》记载,“上每严敎切责,世子疑惧添疾……游嬉无度,专废三朝之礼,上意不合,而即无他嗣,上每为宗国之忧矣。”
世子由之前的懂事听话变成之后的放浪形骸与患上惊惧症,形成了鲜明的讽刺,这样的反差亦让我们不难理解世子面对父亲时内心深重的恐惧与灵魂的撕裂。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害怕父亲贾政,每当遇到贾政就会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感到难以呼吸的窒息。
儒家规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君子人格的修身模式,即家国天下中“父子君臣化,君臣父子化”,父对子具有绝对的宰制性,领导性。
不仅仅是《思悼》中呈现的这种被体制异化的父子关系,传统社会的父子也经常沉默与对立。著名作家卡夫卡就在其作品中将父亲比喻为一位“独揽大权的暴君”,托马斯•伍尔夫也曾说:“对我而言,塑造一位父亲的形象,便是树立一个敌人”。
作为父亲的英祖肯定内心有一个角落是爱着思悼世子的,《英祖实录》中,英祖对童年时期的世子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世子诞生,天资卓越,上甚爱之。”
然而,年轻的世子对于年迈又不愿放手权利的皇帝来说,是一个威胁王权的存在。
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更是在父子矛盾上添油加火,父子之间的不平等在政治斗争的环境里被进一步扩大化,这大概就是皇家中政治大于亲情的无可奈何吧。
世子没了呼吸后,米柜终于破开,英祖的眼角不自觉的湿润,这位独断专权的父亲最后还是有了人性的流露。
馄饨异闻录,专注世界奇闻异事,脑洞很大,喜欢记得关注我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