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
《甄嬛传》,一部已经播出火了长达十年的电视剧,至今依旧凭借着剧情和耐人回味的细节而被人津津乐道,甚至不少观众专门带着“显微镜”去观察剧中的每一个细节伏笔。
果郡王的死亡是本剧的高潮之一,他的死亡激化了皇帝与甄嬛之间的矛盾,也加速了皇帝的死亡。
实际上,果郡王的结局在剧中早有预示,当初孟静娴*,便注定了果郡王不得善终。
帝王之榻,不容他人酣睡“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权力的争夺中,兄弟情谊是最不值得一提的存在。《甄嬛传》中便有八贤王一党妄图谋反的剧情。
在剧里,允礼一直以一个醉心诗画的闲王自居,且坚定地站在皇帝的一边。所以观众会在前期的剧情中看到兄弟和睦的场景。
然而事实上,皇帝对果郡王一直心怀忌惮。根据剧中的背景,果郡王的母亲舒妃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果郡王则是先帝最宠爱的儿子。
“宠爱”二字,不仅是后宫嫔妃最梦寐以求的,还是皇子们最渴望的。在皇帝的心中,果郡王也许也被视为最强力的竞争对手之一。
因此,先皇驾崩之后,舒妃才会立刻离宫修行,将允礼送到太后身边教养。
允礼自知自己的出身遭人忌惮,因此给自己立了一个不问政事的风流才子的人设,不仅时时谈诗作画,还常常缺席宫中的重要聚会,让皇帝放下对自己的疑心。
即使果郡王如此小心,皇帝还是表面对他纵容,私下从未有一刻放下对果郡王的疑心。
三阿哥看上出生果郡王府的瑛贵人后,皇帝在愤怒于儿子的荒唐不孝时,也在第一时间就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果郡王,认为是果郡王心怀不轨,甚至还冷落了宠冠后宫的甄嬛。
面对如此疑心的皇帝,果郡王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谨小慎微,否则一朝行差踏错,便会为自己招来*身之祸。
然不过可惜的是,爱上甄嬛之后,允礼将这份谨慎抛诸脑后,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源于允礼的缘分甄嬛与皇帝的初识,自于御花园的那场杏花微雨。面对眼前这个酷似纯元的甄嬛,皇帝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而是自称果郡王。
之后,甄嬛与皇帝多次在御花园会面,面对这个大才子,即使知道身份有别,甄嬛还是情不自禁地对他产生了好感。
自此,甄嬛、皇帝与果郡王之间的感情便紧紧纠缠在一起了。
甄嬛与皇帝之间的相知相识有很强的戏剧性,是全剧中难得的浪漫的情节。但是在浪漫的背后,暗藏着难以察觉的暗涌与*机。
皇帝身份曝光之后的那段时间,是甄嬛最幸福的时间之一。赐浴汤泉、椒房之宠,无不昭显着皇帝对甄嬛的宠爱。
不过,哪怕皇帝如此宠甄嬛,也会因为曹琴默的挑拨离间而对甄嬛与果郡王之间的感情心生疑窦。
甄嬛得宠后,她与皇帝如何相识的故事自然传遍了后宫,曹琴默非常精准地从允礼的身上入手,向皇帝暗示甄嬛早对允礼情根深种。
听了这一番话之后,皇帝明明已经察觉到曹琴默的不良用心,却依旧有了疑心。
虽然在听了甄嬛的辩解之后,他没有再提及此事,但是允礼却成了横亘在他们二人之间的一根刺。
浣碧虚假爱情的破碎甄嬛从甘露寺回宫之后,几度面临自己和允礼私情被拆穿的危险,如祺嫔告发事件、滴血认亲事件和小像事件。
当初皇宫家宴,甄嬛作为熹贵妃端坐在皇帝身边。看到心爱的女子和自己的兄长在众人面前你侬我侬,果郡王内心烦闷不已,只顾着自己喝闷酒。
此时皇帝朝着果郡王走来,并招呼浣碧给果郡王倒酒。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变故就在此时发生了。
浣碧在为果郡王倒酒的时候,不慎将酒倒在了果郡王的衣服上,在浣碧急忙用手帕擦拭果郡王衣服之时,果郡王怀中的衿缨不慎掉了出来。
皇帝打开衿缨一看,竟然是一个酷似甄嬛的小像。在看到小像的那一瞬间,皇帝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甄嬛,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甄嬛和果郡王都难逃一死。
幸运的是,此时皇后一党都没有出席宴会,陪同出席的宁贵人心系果郡王,牵扯出和甄嬛非常相似的玉娆和浣碧,而浣碧也下跪承认小像就是自己。
为了让皇帝相信,浣碧半真半假地陈述了她和果郡王两情相悦的故事。
听到浣碧的自述和衿缨中的杜若花瓣,皇帝好似真的相信了这段王爷与婢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甚至直接将浣碧以侧福晋的身份赐给果郡王。
剧情发展到这里,好像小像事件已经彻底被解决,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以皇帝那多疑敏感的性格,他又岂是能够轻易相信浣碧的只言片语?
他选择赐婚,一方面是愿意相信甄嬛对他的情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查验浣碧所言是否真实。
很快,恋爱脑上头的果郡王就亲手打破了浣碧的谎言。在面对皇帝的赐婚时,果郡王非但没有丝毫兴奋喜悦之情,反而眉头紧锁。
然后以“另有心仪之人”为借口,拒绝了皇帝的赐婚。甄嬛和宁贵人看到如此直接的果郡王,恐怕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看到果郡王的拒绝,皇帝疑心更甚:“浣碧不是自称和十七两心相悦吗?为什么老十七会拒绝赐婚呢?他所说的那个在宫外遇到的女子又是谁?”
在甄嬛的劝解下,果郡王最终接受了皇帝的赐婚,但是脸上的伤心与无奈却怎么也掩饰不住。果郡王的这番表现,仿佛就是在赤裸裸地告诉皇帝:浣碧所言不实。
在将浣碧赐给果郡王之后,皇帝随即又将孟静娴赐给了果郡王。
皇帝的这一举动,除了为了拉拢孟静娴背后的老臣势力,恐怕还有验证浣碧所言是否为真的用心。
娶了浣碧和孟静娴之后,果郡王整日郁郁寡欢,从不留宿两位侧福晋的房中。眼线颇多的皇帝恐怕早就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劲。
孟静娴先于浣碧怀上孩子更是击碎了此前浣碧编织的爱情谎言。
又是一次宫宴,孟静娴作为*的侧福晋,受到了许多的关注,甚至于甄嬛的孩子也对孟静娴肚中的孩子十分亲近。
看到儿子轻轻抚摸着孟静娴肚子的场景,皇帝笑着说了一句:“弘曕如此喜欢孟氏的孩子,怕是有缘呢?”
甄嬛听到之后,神色不禁紧张,只能用侄子和叔叔来解释。
与甄嬛和宁贵人等人的冷静不同的是,甄嬛回宫之后,果郡王仿佛就失了智了。
从小像掉落,到果郡王拒绝浣碧,再到后面孟静娴先于浣碧*和弘曕对孟静娴孩子无端的亲近,只要皇帝愿意深思,肯定会发现其中的不对劲。
而经历瑛贵人事件的皇帝早已经对允礼有了很强的疑心和防备心,如果再让他发现允礼与甄嬛之间的关系,恐怕会立刻将果郡王除之而后快。
《甄嬛传》的剧情是层层铺垫、渐渐深入的。剧情发展到这里,其实已经暗示了后面果郡王的结局了。
怀疑被证实皇帝一直以来就对允礼和甄嬛之间的关系存有疑心,这份怀疑在摩格来访时终被证实。
当粘杆处将摩格对甄嬛的对话告诉皇帝之后,皇帝迅速设了一个局,假意送嘉贵妃和亲,以验证允礼对甄嬛的感情。
失去理智的允礼没有经过任何思考,直接就带着军队去追回熹贵妃。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果郡王与甄嬛的关系也不用再多说。
即使奸情被发现,皇帝依旧没有要*掉他们二人的心思,只是将允礼远远发配。
皇帝之所以会这样做,一是因为他此时已经真的爱上了甄嬛,他打心底里不愿伤害甄嬛 。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幽禁八贤王、处死年羹尧和隆科多已经让自己背上了诸多的骂名,他不愿意因为果郡王而再背骂名。
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是这个被戴了绿帽子的皇帝最大的忍让了。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老十七这个“色胆包天”的人竟然没有丝毫的收敛,居然敢在每一封家书的背面都写上“熹贵妃安”四个字。
不难想象,当皇帝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心中是怎样的愤怒。果郡王每寄回一封家书,就是在雍正的底线上疯狂蹦跶。
最终,皇帝实在无法忍受这种被“绿”的屈辱,他忍不下心*死熹贵妃,就只能下令让甄嬛亲手毒*允礼。
结语作为观众,在看到果郡王的结局时,我们总是忍不住叹息:如果允礼能够如前期那般谨慎小心,或许就不会有如此结局了。
但是果郡王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心中眼中只容得下甄嬛一个人时,生死便被他置之度外了。如果他一直都谨小慎微,他也永远不可能和甄嬛在一起。
总而言之,甄嬛和果郡王的悲剧是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