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海的劫持行动,胡塞武装差不多持续两个月了,一个个“拖鞋兵”组起来的部队,动起手来连美国组的联合部队都不怕,所以这段时间里,过航的美西方货轮,都走得胆战心惊。
而美国这边,也憋了一个大招,在一份也门草案刚刚通过后,就立刻动起了手。
(美总统拜登)
12日凌晨,美英两国突然对也门境内和胡塞武装有关的十多处地点发起了空袭,其中还包括也门的首都萨那。美官员透露称,在此次对也门的袭击中,美方不仅动用了战斗机和潜艇,还使用军舰发射了战斧导弹。
空袭结束后,美总统拜登还不忘撂下狠话,称打击也门的行动,已经获得了多国盟友的支持,若之后还有进一步行动的需要,美方也将对此毫不犹豫。而胡塞武装这边也不甘示弱,直接称美方的所有袭击,都将获得胡塞武装的回应,并且反击只会更加猛烈。美英也要为自身的侵略行为承担一切后果。
巴以冲突燃起来的火,终究还是烧到美国身上了。对于此次空袭,英国国防部门也表示,这一行动已经大大打击了胡塞武装在红海劫持货轮的能力了。表面来看,动了手的美国,是被胡塞武*到没方法了,但实际上,美国单单用这一个招数,想要实现的目标就有三个。
首先是加强对红海的控制。从近两个月来胡塞劫持货轮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就能反映出红海这个地方有多么重要。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一条航运通道,它是连接欧、亚、东非的关键海上交通线,是各国货轮的商业和能源贸易的必经之地。
所以各个大国,其实都在争夺在这一区域内的影响力。前几日,美国和日本,就针对也门胡塞武装提出了一份决议草案,而俄罗斯紧随其后提出了三份修正案。
(也门首都萨那遭到空袭后的爆炸画面)
这段时间里,美国带头组建的联合部队,并没能对在红海过航的船只,起到太大的保护作用,反而还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这一点是非常不利于美国在这一区域树立自身权威的。如今由美方提出的这份决议草案通过,美方必定是要趁热打铁,挫一挫胡塞武装锐气的。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美方对也门的打击,不会是大规模的,更不会有地面入侵,美方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向其盟友以色列展示支持的同时,又不至于引起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平衡策略。这样的小规模打击既可以给以色列以信心,又能保持红海地区的适度紧张,让美国得以在掌控局势的同时维持其全球战略利益。
其次,打击也门,也有利于美国尽快从中东抽身。从美国高官隔三岔五往中东跑就能看出,美国并不愿意长时间陷入中东乱局当中,因为这和美方自身的战略布局不符。
在中方促和沙伊和谈之后,中东地区的权力结构就出现了新的调整,美国在中东事务中的领导力因此大幅度下降。之后,美国便开始通过调和沙特和以色列,试图重塑自身在中东的地位。然而不料巴以冲突爆发了,这直接就让美方的计划泡汤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集中精力解决以巴冲突期间,俄罗斯就能借机在其它国际事务中减轻外部压力,从而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并且巴以冲突拖得美国越久,局势对俄罗斯就越有利。所以,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精确打击,不仅是为了迅速削弱该组织的势力,避免地区冲突进一步扩大,更可以看作是美国在平衡全球地缘政治力量上的一个小心翼翼的棋步,这一行动也彰显出了美国为避免在中东深陷泥潭的决心。
(伊朗劫持了涉及美伊争端的油轮)
最后,就是实现对伊朗的打击。从巴以冲突爆发起,伊朗就是美方的眼中钉,虽然伊朗这4个月里没有直接参与到冲突当中,但是胡塞武装作为代理势力,对以色列的行动起到了极大的干涉作用。并且在美国空袭也门的前不久,伊朗还直接出手,扣押了一艘涉及美伊争端的油轮,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此外,对于胡塞武装而言,其在红海的劫持行动,动机也是多层次的,一方面毫无疑问展示了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项通过武装力量赢得国际关注,从而为自身增加政治资本,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而胡塞武装权力的增加,有助力了伊朗在中东影响力的提升。
所以,在美国眼中,胡塞武装就是伊朗在中东的一个重要支点,对胡塞武装力量的削弱,也是美国遏制伊朗地区影响力扩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美英虽炸的是也门,但是瞄准上的,却是在中东地区大国间的战略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