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市11月7日电(毛丽萍)最古老的文化记忆与最科技的未来相遇,“碰撞”出一张全新的小镇名片:无锡梅里文化小镇。日前,小镇发布会在梅村街道梅里古都举行。无锡市长汪泉在中华德城广场敲响古朴的编钟、奏响小镇建设序章,市政府秘书长许立新出席活动。这个在“泰伯奔吴”故事被铭记的古老小镇正式换上“新装”扬帆起航,在新时代焕发出特有的文化魅力。
吴文化的发源地,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小镇“根”在文化。
梅村,古称梅里,享有“至德名邦”、“江南第一古镇”、“中国二胡之乡”等美誉,是吴文化的发源地(3200年前,吴泰伯从中华民族发源地岐山来到无锡梅村,带来先进中原耕种技术开创了江南文明)。一直以来,梅村都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纪念江南始祖泰伯而形成的江南开春后第一个庙会——“泰伯庙会”到流传了近百年的手工制作工艺——“二胡艺术”,从运用“酒曲复试发酵法”“蒸馏法”工艺的“钱氏古法酿酒”到“小阿姨”们辛勤酿制的“小阿姨甜酒酿”,梅村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得到完美体现,其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丰厚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彰显。目前,梅村共有国家级非遗1个,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传承人1位,市级“非遗”传承人5位。
发布会当天,在梅村实验小学《弟子规》的郎朗诵读书声中,就能感觉到梅村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以及扑面而来的浓浓书卷气。对于打造梅里文化小镇,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庄若江表示:“梅村作为江南文化的原点,在建设文化小镇上有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胡产业重镇,年产4万多把占全国市场份额25%
特色是生命力,产业是支撑。梅村,二胡产业重镇,18家琴工坊年产各类二胡近4万把,占全国中高端二胡市场份额的25%,生产的二胡蜚声国内外,年产值近30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早在2011年,梅村二胡制作工艺就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跨越漫漫历史长河的伯渎河,穿镇而过,承载着吴地文化根脉,为梅村发展注入强劲的张力。近几年,梅村通过举办泰伯文化节百人二胡演奏、积极参与“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举办“中国二胡之乡”新年音乐会、为“梅村二胡”注册集体商标、建成全国首座二胡主题文化园等,来打响“梅村二胡”品牌。
今、明两年,梅村将致力于建成面积一期、二期共计1.8万平方米的二胡产业园,吸纳梅村及周边地区的二胡生产企业、配套企业和流通企业入驻,集二胡“活态”展示、销售、生产于一体,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留住文化之根,特色小镇建设才有生命力。”梅村街道党工委*章晓明说,依托绵延千年的人文资源,梅村将致力打造成江南特色鲜明、文化产业集聚、观光休闲融合、绿色生态宜居的文化特色小镇。
一区一核一带,全方位打造吴文化新名片
特色是“命脉”,差异是“要点”,因地制宜是“灵魂”。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副*、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委副*、区长封晓春说,梅里文化小镇未来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紧扣“精神新家园”和“文化新传承”两大关键词,兑现“诗里、画里、梅里”。小镇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今后将重点打造梅里古镇文化区、江南田园生态核和伯渎河传统体验带,形成“一区一核一带”的发展布局。“梅里古镇文化区”将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力度,形成以泰伯庙、至德宗祠、国学院为“文核”,以非遗工坊、演艺剧院为“艺核”的两大中心,汇集文、旅、商、购、游、住等十大板块,打造拥有原汁原味生活的综合性街区。“江南田园生态核”将以承载农耕文明、留住梅里乡愁为基调,在保留原生态江南田园的基础上,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着力培育观光农业和智慧型健康产业,实现生态旅游、医疗养生与新型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伯渎河传统体验带”将坚持“水、岸、路、堤、景”一体化建设思路,通过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岸线优化等将伯渎河打造成沟通运河老城片区和泰伯文化片区、串联沿线文化遗存和旅游节点的“文旅脊梁”、“休闲长廊”和“景观画廊”,同时充分挖掘“夜文化”,打造夜风景、做靓夜江南。
梅里三千载,宏图一脉承,就像它充满创意的梅式“LOGO”,独具特色的梅里文化小镇一定会将吴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引领未来的新名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