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一辈子科举蹉跎的大文豪吴承恩已经五十一岁了。江南学政将这位老秀才名字报送朝廷,推荐他做了岁贡生。岁贡生虽然比举人的地位低,但比起秀才总算是高一点了,照例要到北京去,听候朝廷选官授职或安排其他的出路。吴承恩在北京并不被重视,等了两个多月,没有获得起码的官职,被安排到南京国子监去读书,成为一名太学生。
南京国子监原是明初太学。
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建都后,感到育人才、正风俗,莫先于学校。于是循前朝旧制,于洪武十四年(1381)兴建国子监,作为国家最高学府,即俗称的“太学”。国子监的故址在今南京鸡鸣山下成贤街一带,四至范围是北抵鸡鸣山麓,南至珍珠桥,西到进香河,东近小营。成贤街的命名就因为国子监是培养贤才的学府而得名。今东南大学成贤街校区便是当年国子监的主要部分,四牌楼就是当时国子监的南门。据史料记载,国子监的学生最多时达近万人。如永乐二十年(1422),在监学生9972人,外国留学生14人。国子监内建筑极为宏伟。建筑群中有正堂1座15间,名曰“彝伦堂”;支堂6座,分别为率正、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每堂有15间;藏书楼约有14间; 有学生宿舍用的号舍1000多间,外国留学生使用的“王子书房”和光哲堂100多间,教师住宅数十间。另有讲院、射圃、菜圃、磨坊、仓库等100余亩。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国子监编抄成书的。这部大“类书”,连同目录共计22937卷,分装11095册,总字数达3.7亿。
明朝永乐年间迁去北京建的国子监称“北监”,位于南京的国子监改称“南监”。
吴承恩入南京国子监
吴承恩是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平生也多次来到应天府(今南京市)。明嘉靖十年(1531)秋,吴承恩来应天府参加乡试。此次科考,吴承恩名落孙山。嘉靖十三年(1534)秋,吴承恩再一次赴应天府参加乡试,但是又再一次败北而归。嘉靖十六年夏天,吴承恩又抱着“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再赴应天府参加乡试,这一次仍是名落孙山,以后吴承恩又连续考了几次,但仍是榜上无名。到了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吴承恩才被录为岁贡生,到了嘉靖二十九年(1550),才正式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
这时,吴承恩的同乡兼好友沈坤任国子监祭酒(校长),吴承恩跟他年轻时就相识,只是后来沈坤中了状元,官运亨通,吴承恩则科举不力,两人差距越来越大。沈坤倒是对旧时好友吴承恩非常照顾,另外当时吴承恩家境还算小康,所以南京“太学生”的生活比较安定。当时读国子监有补贴,发的衣物有绢布衫、麻布衣、头巾,冬季有棉衣、棉被,每二十五位监生由一个伙夫负责伙食。吴承恩在南京国子监每三天能吃一斤肉,一月一细桶醋,每天平均有香油三分、盐三钱、酱二钱、花椒五分。吴承恩因为有妻室,每月还可以领六斗米。此外,他每年还有回乡假期两个月。由于沈坤的照顾,吴承恩的回淮探亲是相当方便的。
吴承恩南京读书期间的交游
吴承恩在南京国子监期间,写过一首《如梦令》:“楼外碧波千顷,正对客心孤迥。远树断云横,帘卷紫金山影。秋瞑,秋瞑,渔笛一声烟艇。”写尽了应天的秋色。吴承恩在南京国子监断断续续居住、求学了十几年,南京城内外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位于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国子监,山水城林一色的玄武湖,还有十里秦淮流域的东水关、夫子庙、桃叶渡、长吟阁一带,都是吴承恩流连、活动最多的地方。这期间,吴承恩拜访过寓居应天的淮安乡贤潘埙、朱曰藩,聆听过其教诲。他还和一些知名才子诗酒唱和,应酬往来,其中有诗画家文彭、文嘉以及太史何良俊、张之象、黄姬水、盛仲交、周公瑕等。由于他的诗词曲清雅流利,为人啧啧称奇。所以,就连南京国子监的司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朱大韶,也乐意与这个“老学生”觞酌交驰,吟诗作赋。此时,吴承恩最自得的雅号就是“淮海浪士”,那时他拜在徐达后裔徐天赐的门下,常与文士结伴群游,慷慨悲歌自己的潦倒不遇。
吴承恩在应天创作了不少诗词,如吟咏秦淮长吟阁的《和吴山人长吟阁因赠》:“吴翁爱闲长不闲,风*渺矣心追攀。置身百尺有高阁,举目四围皆好山。幽花俯槛水声杂,小雨钩帘云影斑。飞仙指顾共客与,笙鹤时闻天外还。”又如吟咏鸡鸣寺的《鸡鸣寺》:“地拔凭观豁,廊回引步深。晚云山有态,秋寺树多阴。徙倚弥成趣,频来为写心。平生奇尚在,随处具登临。”又如送别友人的诗歌《送友人游金陵》:“尔向长干去,余怀旧日游。乌衣花里巷,红袖水边楼。客舫明槐火,书囊润麦秋。温柔乡可醉,须念大刀头。”
那时候,吴承恩已经开始整理创作《西游记》。沉浸在应天这一带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耳濡目染,也可以说为他创作这部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素材。
太学生涯的结束
嘉靖时期,在南京国子监注册的学生比明初少得多, 只一两千人, 实际按部就班读书、坐监者就更少, 有时不过三四百人。当上了“太学生”,也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继续深造,参加科考;另一种是等待朝廷分配工作,但是等待的时间长,同时官职都比较低微。所以,大部分的挂名监生, 纷纷逃学, 他们以太学生的名义回家另谋养家治生之道, 甚至有终日无所事事的游手好闲者。
由于吴承恩本身在科举方面就没有“运数”,而且南京国子监也没有直通仕途的“终南捷径”,因此吴承恩居然在南京国子监注册了十几年,虽然也曾常住于此,更多时候只是虚应故事,时常回淮或外出。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吴承恩才通过吏部的铨选,被任命为正八品的浙江长兴县丞,才重新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历程。(罗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金陵晚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