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月初,岭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打着国民革命军十六军一四0团的旗号,冒着鹅毛大雪,来到杨家寨子。
杨家寨子是粤北山区的一个村镇,镇上的三百多户人家都姓杨,当时属于广东省乳源县管辖。从这里翻过一座大山,就到了湖南宜章县境。起义军带路人龚楚,是广东乐昌人,曾在北江地区搞农民运动,带领广东农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他回到家乡乐昌县,听说朱德部队从韶关北上,计划去湘南找一块根据地,他就主动找到朱德,由他引路带到了杨家寨子。
朱德率部到达杨家寨子后,宜章县委*胡世俭已等候多时。他详细地汇报了宜章的敌情:城内没有正规部队,只有邝镜明的民团,同外界没有通讯联系,但宜章是座石头城,易守难攻。朱德决定把部队转移到莽山洞休整,定下了一个智取宜章县城的妙计。他强调,必须借用胡少海的特殊身份。陈毅、王尔琢都赞成。
胡少海原名振弼,学名占鳌,字少海,1898年1月生于宜章县岩泉镇胡家村。其父胡泮藻,宜章县大地主,号称全县首富,势力庞大。胡泮藻共育七子,少海排行第五,曾是宜章人人艳羡的“五少爷”。少年时代的胡少海同情穷人,追求进步,他没有像几个兄弟一样在家当士绅,靠收租过活,而是赴武汉求学,立志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稍后,出于对父兄勒索百姓、欺压外族行径的不满,毅然投身民主革命,在程潜部任营长,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团长。期间,胡少海曾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思想政治和军事素质均得到明显提高。北伐战争中,他在武昌战役中立下战功。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后,胡少海因为思想进步,遭到反动当局怀疑,只得带领部分湖南籍士兵,离开部队,躲到杨家寨子,以贩马作掩护,打富济贫,秘密活动。后来,他同杨子达、高静山、毛科文取得联系,将队伍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党组织。鉴于胡少海的优异表现,宜章县委吸收其为共产党员。
遵照朱德的妙计,1月12日,身穿灰军装的胡少海骑着高头大马,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一四○团副团长”的身份,带着几个随从进入了宜章县城。县长杨孝斌早闻“胡大少”之名,专程在县政府迎接。到了下午,朱德率全团官兵进了城。他们按计划在各要道布置岗哨,控制了县警务局、挨户团和保安队。宜章县的反动士绅们,看到官兵的军帽上戴着青天白日徽,队伍前头打着国民革命军的军旗,没有丝毫的怀疑,反而个个喜笑颜开。当晚,遵照朱德指示,胡少海以“酬谢桑梓父老”之名,在县参议会二楼摆上“鱼翅席”,款待县政府头目和有名的士绅。此刻,胡世俭也秘密潜入城内,精心布置。
在一片喧嚣又悠扬的乐声中,县长杨孝斌带着宜章各界名流鱼贯入席。大家入座后,杨孝斌端着酒杯站起身,满脸堆笑地说:“诸位,卑职今日略备薄酒,为王团长、胡团副洗尘接风,聊表敬仰之意。王团长威名播海内,胡团副鹏程展万里,今日之盛会,高朋满座,群贤毕至,我提议为王团长、胡团副敬酒!”
这场宴席,表面上是胡少海请客,实际上是杨县长做东。胡少海站起身,端着酒杯,微笑着说:“晚生本应备席敬请桑梓父老,今日承蒙杨县长盛情款待,真是受之有愧。我提议,为在座诸位福寿安康干杯!”几番推杯问盏后,杨孝斌酒酣耳热,结结巴巴起来:“王……王团长!胡…….胡团副!听说朱德确……确实来了湘南,我们一定要抓……抓…….抓住!”
话音刚落,大厅进来一个“跑堂”,高喊着起义准备完毕的信号——“鱼来了!”朱德闻声掷杯于地,“铛啷”一声,抚掌大叫道:“好!”早在四周埋伏好的几十名战士,听到暗号,如猛虎扑羊般扑向敌哨兵,将其缴械。朱德、胡少海等人的枪口对准了杨孝斌、黄得珍和所有官员、豪绅。杨孝斌吓得酒醒一半,不解地望着胡少海:“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胡少海冷笑道:“你不是要抓朱德吗?王团长就是朱德!”杨孝斌看了看“王团长”,只见他眼中透出威严神色,顿时惊惶万状,脸色骤变,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
陈东日率一队战士冲进大厅,端枪齐呼:“不许动!”其余官员和豪绅纷纷向胡少海投向求救的眼光……胡少海把大沿帽一摘,圆瞪双眼,吼道:“你们不要做梦了,我胡少海早就是共产党的人了!”顿时,这帮官绅呆若木鸡,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无神地僵持着。战士们一拥而上,将杨孝斌等人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
与此同时,按照约定的信号,城内一声炮响。王尔琢指挥工农革命军向县团防局发起了进攻。胡世俭的率领几百人的暴动队伍,大声呐喊着冲*进来。经过短暂的战斗,起义部队迅速将300多名警察、保安队员都缴了械。起义队伍打开监狱,放出被关押的革命分子和受难农民,并打开粮仓,分给城内居民。全县人民欢欣鼓舞,庆贺胜利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起义了!暴动了!”古老的山城,一片欢腾,一场熊熊烈火即将以燎原之势燃遍湘南大地。
全县的反动势力很大,各乡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胡少海的老家胡家村,其弟胡老六纠集起百余人枪,组织起反动民团,向革命群众进攻,造成人员伤亡。胡少海果断率农军回乡平叛。兄弟二人在战场上毫不留情,大打出手。最后,胡老六兵败逃跑。胡少海一面追一面骂:“老六,今天要打死你!”广大革命群众得到这个消息,都称赞胡少海说:“胡团长真是大义灭亲!”对于胡少海的离经叛道,胡泮藻至死也没有原谅他。胡泮藻咬牙切齿地在《湖南国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悬赏缉暴子”的启事:“孽子占鳌,客岁与共匪朱德等窜入宜城,屠士绅,焚民屋……转呈各处上峰通缉在案,如获占鳌一名,自愿出花小洋五百圆。”500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花巨资悬赏捉拿亲子,这在古今中外也是少有的。
朱德把宜章农军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团”,胡少海任团长。胡少海赶制了一面军旗,红底,中间一颗白星和一把镰刀、一把斧头,象征着工农革命武装。当时,宜章县圣公坛一带,活跃着一支农民武装,有三百多人,为首的叫王光佑。朱德决定收编这支队伍,派毛科文、胡少海去做王光佑的工作。胡少海写了封信,交给岳父李似楠,派他到圣公坛,劝说王光佑投身革命队伍。随后,胡少海和毛科文、谭新三人不失时机赶到王光佑家,带去朱德的亲笔信,并送去6支驳壳枪作为见面礼。王光佑深受感动,同意把他的队伍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后方营。他们开设兵工厂,赶制土枪土炮,建立后方医院,救治伤病员,使工农革命军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宜章年关暴动的烈火,引起蒋介石的恐慌。他急电驻粤北独立二师师长许克祥率其所属6个团的兵力,扑向宜章。朱德审时度势,宜章农军和后方营负责配合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集中攻打岩泉圩。胡少海和王光佑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经姚家村迂回到关桥,从侧翼插入敌人心脏,将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朱德率一营直插圩镇,把正在吃早饭的敌人包围消灭;王尔琢率二营进入镇上,与敌人展开巷战;陈毅率三营从侧后包抄敌人。许克祥部在短时间内受到我军合击,来不及招架,败下阵来。敌人两个团遭到毁灭性打击,残部退往坪石。我军乘胜追击,攻占许克祥师部驻地坪石,又消灭敌人两个团。许克祥知道大势已去,无力挽回,急忙夺路逃命。他换上便衣,划一条小船逃走了。
朱德把俘虏做了处置,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愿意参加工农革命军的进行分配。缴获的枪支弹药大部分补充主力部队,其余的装备胡少海和王光佑的农军。胡少海的独立三团扩编为第三师,胡少海任师长。随后,朱德确立了北上方针,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往郴州、耒阳方向进发。独立三师留守宜章,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提出了“打到土豪分田地,铲除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提高妇女地位”的口号,发布布告,禁止卖淫嫖娼、赌博、抽鸦片烟,禁止纳妾与买卖婚姻,革命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主力和农军向井冈山转移,与*的部队胜利会师,组建了红四军,胡少海担任二十九团团长,并被选为四军军委委员。井冈山斗争期间,胡少海率部先后参加了五斗江战役、七溪岭战役、三打永新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多次“进剿”。7月下旬,湖南省委强令二十九团冒进湘南,攻打郴州城,结果遭到重大损失,二十九团大部分官兵被打垮,归队的只有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和团部零星人员,以及萧克率领的1个连,总共不到两百人。胡少海腿部受重伤,他鼓励大家坚定革命信心,将余部带回了井冈山。
二十九团被撤销后,胡少海改任二十八团一营营长。他不计职务的高低,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和指挥战斗。1929年3月,胡少海提拔为红四军二纵队司令员,率部转战闽西,参加了攻打龙岩的战斗,全歼守敌一个旅,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此后,胡少海调任四纵队司令员,参加了古田会议。会后,胡少海挥师赣南,纵横几百里,连克宁都、信平两城,歼敌独立十五旅,打开了闽粤赣边界的新局面。闽西红军扩编,成立二十军,胡少海任军长,邓子恢任政委,全军扩大到5个纵队,成为红军中一支劲旅。不久,胡少海调任新组建的红十二军军长,与政委高静山多次率部重创国民党军。然而天妒英才,1930年8月5日,胡少海率部围歼边境山区永福的土匪武装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1956年,中宣部副部长张际春撰文回忆胡少海,深情地说:“他走过的道路,正是中国千千万万青年走得道路。他的牺牲是光荣的,他流的血和成千上万烈士的鲜血一样,将浇灌成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花朵。他的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将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