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上周《一出好戏》被爆“抄袭”,很多毒饭问Sir到底怎么回事。
但凡事不能过早下定论。
不妨等待各方拿出证据再说。
编剧于梦媛称2013年曾给黄渤递过一个剧本,和现在《一出好戏》的剧情有雷同。
但随后黄渤的好友徐峥、管虎等人都出面表示,在2010年就听黄渤聊过要拍这个故事。
《一出好戏》编剧也晒出原始剧本,时间显示在2010年。
这一回合下来,黄渤方更占理。
事件暂告一段落了,可是还有人说《一出好戏》“抄袭”了另一部电影。
这倒值得拿来一说——
《蝇王》Lord of the Flies早在1963年就拍过一版。
但这部1990年版的《蝇王》,在故事情节和细节安排上都追求与小说相近。
讲了一个随时可能会发生的恐怖故事。
首先,Sir想跟你们说说《蝇王》这本小说 。
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威廉·戈尔丁原本是一名学校的英语老师,本应该过着平淡的日子。
但不凑巧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戈尔丁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参战。
他参加了击沉德军最强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役,也参加了死伤惨烈的诺曼底登陆。
在战场上,戈尔丁见证了太多人类的暴行。捡回一条命回到家乡的他,开始反思着“人性”。
终于,戈尔丁写了《蝇王》这本书。
在被出版社拒绝20次之后,这本书还是在1954年问世了。
故事讲述一群孩子流落荒岛,逐渐褪去文明的外衣,组建起可怕的社会形态。
所以自然有人问——
《一出好戏》借鉴了《蝇王》吗?
是的。
两者设定相似,而且《蝇王》是一本名著,即使编剧真的没看过,也总有参与电影制作的人会告诉他。
那这算抄袭吗?
对比看下来,算不上抄袭。
就像《蝇王》一样,这本书其实也改写自另一本小说——巴兰坦1858年创作的《珊瑚岛》(The Coral Island)。
两部小说的主角名字都一样。
《珊瑚岛》讲的是三个少年因船只失事漂流到一个荒岛,他们互助互爱,战胜海盗,教给土著人文明。
所以当我们谈抄袭,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才叫抄袭。
在文艺创作中,总有一些通用的母题,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注入新的内涵。
就如“荒岛漂流”。
这一题材的作品不计其数: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电影《青春珊瑚岛》,美剧《迷失》……
谁都可以去漂。
关键是漂流到岛上之后,发生了什么不同的故事。
巴兰坦《珊瑚岛》创作时是十九世纪,欧洲人正忙着征服新世界,对自身文明的先进性无比自信(很大程度上也确实如此)。
但戈尔丁处在一个对西方文明大怀疑、大幻灭的时代——
欧洲本来是最先进、最发达的世界文明中心,却也肇发了最惨烈的战争。
二战结束后,紧接着又是世界两大阵营的冷战。
《蝇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所以戈尔丁对一个世纪前《珊瑚岛》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嗤之以鼻,他决定改写整个故事,写成一个人类悲剧的寓言:
人类天生的野蛮,与文明的理性之间的斗争, 到底哪一方能制胜?
好,让我们回归《蝇王》这部电影。
在电影开头,一群军校的孩子,外加一位受伤的驾驶员。
因为飞机失事,漂流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为了能在岛上活下去,这十几个青少年开始建立自己的小王国。
首先是以拉尔夫为代表的,“遵守秩序”派。
作为学长的他,在年龄和生活经验上也强于其他年纪小的孩子,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制定岛上的规矩。
一、拿到海螺的就有发言权。
二、搭建营地。
三、在山顶上点火,并且派人轮岗看守火堆不让火焰熄灭。
当拉尔夫用伙伴的眼镜聚光点火,在山顶上升起第一团火之后。
他们发现这堆火越烧越旺,还烧坏了山顶的草坪和树。
这团不可控制的火,仿佛预言了这群少年之后的岛上生活将以不可控的速度,毁坏一切生命。
这些少年们饿了就摘点果子,渴了就喝点淡水。
无忧无虑的日子过久了,反而让他们忘了自己还处于荒野困境。
就算拉尔夫再三强调纪律性,但在一个没有大人、没有老师学校的地方,哪里还有人管得住这些散漫的孩子呢?
他们在岛上待得越久,身上的野蛮就越是显露无疑。
从捕鱼,到猎猪,为了吃上肉,这群孩子里又分裂出了另外一个派系。
以杰克为首的,“暴力解决一切”派。
只要打猎,能吃上肉,就行。
一次直升飞机飞过小岛的时候,本来应该守着火堆的杰克组却擅自打猎去了。
火堆熄灭,直升机飞走了。
当拉尔夫怪罪杰克的不负责时,杰克却以自己猎了头猪为理由,觉得火灭了根本不算什么。
杰克是为了岛上的生计而努力,对逃离小岛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
既然在这里有自己的地位,又何必再回归现实。
为了吃肉,在拉尔夫身边的孩子,都渐渐跑去了杰克那边。
而比背叛更让人害怕的,是岛上流传着山洞里有“野兽”的传闻。
但就算有“野兽”,也没有人真正愿意探寻野兽到底是什么东西。
直到有一天,西蒙发现了“野兽”的秘密。
在山洞里藏着的“野兽”,是那个被摔坏脑子的飞行员。
在他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死去了一段时间了。
而就在西蒙大喊着真相,从森林里跑向沙滩时,却被一群亢奋的“猎人”当成了真的怪兽。
众人疯狂地捅刺,他们惊恐、愤怒、亢奋。
然而等他们定眼一看……
*戮一旦开启,便越来越不可收拾……
剧情发展得不可思议,却又合情合理。
在电影里,这个荒岛代表着一个蛮荒无序的社会。
《蝇王》的原文第一章里,孩子们刚到岛上,他们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恐惧自己在哪,而是:
“带话筒的那个大人在哪?”
为什么要强调岛上有没有大人?
“大人”,化身为限制人性欲念的社会法则。这个社会固有的法制、条例、规定、约束。
没有大人,就是没有规则。
在电影里,文明和野蛮,分别有其象征的物像:
海螺,对应着民主。
每一个拿着它的人都可以发言,而且每一个人也都可以拿着它。
在规矩还存在的时候,海螺还有着威慑的能力。
可一旦规矩被破坏之后,海螺被打碎,民主也就不存在了。
眼镜,对应着知识。
它既能让人看清世界,也是岛上生火必备的工具,而这个必备的工具成了岛上唯一的文明。
但最后民主和知识都不可避免地沦陷,让位给了“蝇王”——
一个沾满了苍蝇的腐烂的猪头。
放在山洞前,作为祭献给怪物的供品。
然而怪物真的存在吗?
这个愚蠢之首、污秽之首、恐惧之首到底是为谁而祭献?
一切不言自明。
在将《蝇王》这部电影抽丝剥茧之后,恍然发现这一如现当代人类社会。
在“有肉吃”,“有利益”的带领下,甚至可以不在乎是否符合法度、道德。
最后,在岛上的“制度”系统彻底崩溃之后,小胖子哭着说:
我们一切都依照大人的方式来做
为什么会行不通呢?
面对这个问题,拉尔夫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人类构建了文明、制度,却时常没有办法去扼制暴行。
这个问题,甚至戈尔丁也无法回答。
直到电影结尾,拉尔夫期盼已久的直升飞机终于来到了岛上,而大人也终于站在他们的面前。
面对着这群赤身裸体的小孩们,第一句话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们在干什么?”
在这群大人看来,这些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一场闹剧。
可没想到,岛上却真实地发生了*人案件。
拉尔夫放眼望去,这群穿着军装的“大人们”,也仿佛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
有领导,有武器,有需要抢夺的目标。
就算是跳出了小岛,在外界等待着他们的,不也是与小岛上相似的处境遭遇么?
在大家说《一出好戏》演出了我们真实的时代,真实的人性。
不如跳脱出这出好戏,让我们的眼界再宽一点,看得再深一点……
你会发现,推开门出去。
除了一出出的好戏。
还有一只只的野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