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81岁还选择去剑桥上学?培养天才的摇篮是个什么样?

为什么金庸81岁还选择去剑桥上学?培养天才的摇篮是个什么样?

首页角色扮演混世饕餮更新时间:2024-05-09

在带暖气的小屋内美美地睡了离开伦敦的第一宿,清晨的玻璃窗上沾满了郊外的露水。八点钟拎着行李从没有电梯的狭窄楼梯下来,整个客栈还在沉睡。轻轻把钥匙放在前台,兴奋地开启马上要和改变世界的苹果树的会面之旅。

科学家的摇篮

与牛津齐名的剑桥诞生于1209年,最初是由一批为了躲避斗殴和追*而从牛津大学逃出来的学者创立的。当年,牛津大学的两名经院派哲学家被控谋*了一名妓女,牛津郡法庭将他们判处绞刑。牛津教师们对此抗议,停止授课,并和当地居民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一部分教师逃离牛津,来到了这片由剑河(River Cam)穿过的平坦地区定居,并创建学校,剑桥郡及剑桥大学由此诞生,剑桥大学也就成了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

带着反叛、求真与愤世嫉俗基因的剑桥人,在有着灵性河水的滋润下,哺育出了牛顿、达尔文、霍金等一批开创新纪元的自然科学泰斗;造就了培根、罗素、凯恩斯等大咖级的哲人与经济学家;培养了拜伦、弥尔顿等改变时代的文学大师。这里还走出过8位英国首相;包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多位国际*,以及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说,牛津和剑桥统治着英国。

既然剑桥是来自牛津的老师们创造的,自然与牛津一样,剑桥大学也非只有一所大学,而是由31所学院组成的。但与牛津(Ox-ford)名字的意译不同,剑桥(Cam-bridge)是音译与意译的合成。穿城的剑河(River Cam)Cam在闽粤方言中音如“剑”,而河上真的有许多桥,还有一座号称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桥,所以这里叫剑桥。而Cam在普通话中发音更像“康”,所以我们的大诗人徐志摩在剑桥访学,再故地重游后写出了文青们心中不朽的《再别康桥》。

因为剑桥的学校比牛津略少,再加上剑桥郡比牛津郡大不少,同是大学与城市融合在一起的布局,剑桥明显比牛津要明亮、松快很多。尽管这里的学校依然保存了中世纪的建筑,但夹杂在其中充满了现代气息的餐厅、商店、树柳、花香,以及招揽泛舟康河的帅哥们,都与牛津忧郁、魔幻的气质完全不同,散发着自然的阳光与朝气。难怪大家把牛津被称作“大学中有城市”,而剑桥则是“城市中有大学”。

也是因为不同的气质,两座顶级学府对学生培养的重点也会不同。有人对牛津和剑桥做了分析,对于一件事,牛津老师会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而剑桥则问:“What do you know?”可见牛津更注重思想,而剑桥更注重求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牛津比剑桥多出了21位英国首相(牛津29位、剑桥8位),被称作“首相的摇篮”;而剑桥比牛津多出了2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剑桥92位、牛津64位),被称作“自然科学的摇篮”。

表弟的心结

幸运地在难停车的剑桥找到了停车楼,停好车后向南走,抬眼是一座深灰色圆形教堂(The Round Church),那是英国仅有的四座圆形教堂之一。头顶没有了昨天牛津的厚重云层,蓝得就像是一幅静物画。

身边铁门上的老鹰徽标,以及两侧门柱上的“耶鲁(Éale或Centicore)”神兽石雕构成了一所学院的院徽,这是剑桥最古老、最大学院之一的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

由英王亨利七世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王太后创办的圣约翰学院处处透皇家的气派。米黄色繁杂窗棂的哥特式学院教堂,砖红色诺曼底式的学校大门上方,是金灿灿的传道者圣约翰带着他的鹰的雕像,以及昂首的金色“耶鲁”守护的华丽院徽,还有王太后家族兰开斯特王朝的红玫瑰。

看似山羊的神兽“耶鲁”出自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撰写的《自然史》,它是衣索比亚(Aethiopia)的野兽,河马般大小,拥有黑色或黄褐色的肌肤、大象的尾巴、野猪的獠牙和羚羊的巨角,角可以转向任何方向。它象征“自豪的防御”,是常见的英国贵族徽章的护盾兽,这也说明了圣约翰大学最早是英国贵族的私立公学。

富丽堂皇的门楼下是简单朴素的木门,当年81岁的金庸大师就是在这里辞去了一身的荣耀,从绚烂归于平静,开始新的学生生涯,“不求学位,只求学问”,实在令人敬佩。不过还有个版本,说金庸是为了一个心结。

话说金庸的表哥徐志摩在剑桥做“特别生”的时候金庸只有八岁,金庸的父母常拿表哥作为激励小金庸的榜样。小金庸对父亲说:“我长大后也要去剑桥读书!”可事与愿违,金庸在上海读大学时正逢内战,结果连大学文凭都没拿到。成年后,对于滥情的表哥徐大诗人,表弟金庸其实是很鄙夷的,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凡是表哥,全都不是好东西。

不管是何种原因,无论是心愿还是心结,81岁还是个行动派,就凭这一点,小娘子都真心佩服这位专情的大师!

圣约翰的对面是两层红色砖墙的神学院(Old Divinity School),神学、对圣经的研究,是最早所有“牛桥”学院的重点课程,当年达尔文就是在剑桥的基督学院(Christ's College)里学习神学的。达尔文的父亲原本计划他在爱丁堡大学学医,然而爱好自然的达尔文整日“不务正业”地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一怒之下改送他到剑桥学神学,希望他可以成为一名“尊贵的牧师”。然而达尔文对自然的兴趣却越发得浓厚,在剑桥期间,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放弃了对神学的学习。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否则也就没有《物种起源》了。

牛顿的苹果树

沿着道路继续向南走,紧挨着圣约翰的是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剑桥的圣三一不仅比牛津的那个圣三一规模大、财力厚,也是剑桥所有学院里最牛的,共培养出过32名诺贝尔奖得主,它华丽丽的校友录足以撑起剑桥名人录的半边天。且不说乔治六世、查尔斯王储那些王室,牛顿、培根、拜伦、怀特海、罗素、麦克斯韦、丁尼生、维特根斯坦、哈代……每一位的成就都足以照亮几个世纪的长空,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江湖地位,无校能敌!

说到牛顿,当然离不开伴他成名的苹果树,牛顿的母校自然也要以此撑门面。在三一学院教堂与大门之间,那就是那颗掉下苹果,砸到树下的牛顿,让牛顿悟出了万有引力的苹果树的……后代。之所以是后代,是因为牛顿其实并不是在剑桥被砸中的,而是在他的老家林肯郡的伍尔斯索普(Woolsthorpe)。

但不管怎样,牛顿是在这里学习了知识才能发现创世纪的真相,圣三一的功劳不能抹灭。1954年,学校把这棵改变了世界的苹果树的后代移来,种在了牛顿当时住的小屋前。不过如今60多年了,小树看起来还是很羸弱,莫非当年种下的是一粒苹果籽?

小树后面那厚实带窗的石屋是牛顿当年的卧室,和小树一样很不起眼。如果不是特意寻找,别说小树,这一角落都会被忽视掉,英国人含蓄的骄傲让这里没有任何标识牌,不过或许也是为了故意让游客错过,以保持这里的安静。因为据说学校有规定,每年数学考得最好的学生可以住进牛顿的房间,这可是能让学霸们热血沸腾的荣誉,所以如果有学生住在这里,良好的休息远比让游客们到此一游重要得多。

圣三一的江湖

默默地向小树致敬后,我们来到圣三一学院的大门下。圣三一的大门和圣约翰的非常像,同是砖红色的诺曼底塔楼式。只是大门上方的圣约翰换成了圣三一的创立者亨利八世的雕像,以及圣三一学院的院徽。

一脸严肃的亨利八世左手捧着带有十字架的金色君主宝球,右手举着一根……椅子腿。是的,没错,就是一根椅子腿!原本宝球与权杖,是英王的标配,可有一天晚上,一名学生(有人说是当时上大学的拜伦)悄悄地爬上去,把权杖抽出,换成了椅子腿。神奇的是,校方听之任之,竟然默许了。更神奇的是,几百年后,有名学生再次恶搞,把椅子腿换成了自行车打气筒,这下校方生气了,郑重地把打气筒取下,又换上了……椅子腿!

为什么圣三一的师生对学院的创建者并不爱戴呢?并非因为剑桥人不知好歹,而是因为亨利八世*死了剑桥最受尊敬的校长约翰费舍尔(Saint John Fisher)。费舍尔当时除了是剑桥的校长,还是罗马天主教主教、 红衣主教。他是一位心灵牧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前面讲的圣约翰学院的创建者、时任王太后的玛格丽特,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奶奶,就是在费舍尔的引导下出资助在剑桥建立的圣约翰学院和基督学院,后来费舍尔还成为了亨利八世的导师。

不幸的是,权力和私欲让人疯狂。亨利八世为了休妻另娶新王后(当时的宗教是不许王室离婚的),更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与罗马教皇反目,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费舍尔极力反对,拒绝接受亨利八世成为英格兰宗教首领,结果于1534年被自己的学生关进了伦敦塔,第二年被斩首。

所以即便亨利八世在1546年出资创建了圣三一学院,剑桥的师生们也只会觉得他是在收买人心,求真的剑桥人怎会领情。

迈入大门,进入眼帘的是十六、十七世纪建筑围成的大方庭,古朴、庄严。庭院中间有个喷泉亭,传说反叛的拜伦在上学时经常跳到这里来游泳。从1805年开始在圣三一学习的三年里,拜伦的玩世不恭、不按常理出牌已尽显端倪,不仅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还为了对抗学校不许养狗的规定,养了一只……熊!

拜伦虽然荒唐却并非混世,他只是对当时各种虚伪的道德规范以及丑陋的上流社会规则不耻,所以才会后来的有了《唐璜》,有了领导希腊人民为自由而战。但也正是因此,纵使他影响深厚,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拒绝他的棺木落葬,最后还是他的母校圣三一学院心胸宽广,接纳这位曾在校园中胡作非为的学子的灵魂。

圣三一教堂的前厅摆放着6位出自三一的汉白玉伟人雕像,最显眼的当然是牛顿(Newton),牛顿的身后是二战纪念墙,写满了三一学院在二战中牺牲的学生名字。牛顿的两侧分别是牛顿的老师,也是数学家的巴罗(Barrow)、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Bacon)、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麦考莱(Macaulay)、著名诗人丁尼生(Tennyson)和英国哲学家,神学家以及科学家威威尔(Whewell),他们被誉为“升三一之子”。

牛顿雕像正对着的就是小教堂的入口,入口上方是充满了历史感的管风琴。教堂很小,也极朴素,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在唱诗席上,没有烛光和灯光也很明亮。

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