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一个周末,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在休宁西街水堆巷的一个素朴的院落里,我们见到了83岁的宋子龙老师。不高的个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宋老师散发出这个年龄少有的年轻态。我们不经寒暄,没有客套,仅说明了来意,宋子龙老师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和我们谈起他从艺六十年的点点滴滴。
立志少年怀梦想
宋子龙,安徽休宁人。出身于1940年,那年正好是龙年,父亲就给他取了一个子龙的名字,或许有望子成龙的希翼和寓意。
他天资聪慧,自幼受小人书影响,一拿到小人书就舍不得离手,如痴如醉,被小人书故事打动,为《三侠五义》、《水浒传》的人物活灵活现而痴迷。少时,他家隔壁是胡开文墨店,宋子龙常趴在比他高的橱台边看技师填墨彩。受其熏陶和影响,后来他就喜欢画画。据他自己的话来讲,对画画有种与生俱来的好感。他在休宁中学读初中时,画画就成了他的喜好了,在那里他得到当时美术老师宋技衍的指导,学艺日进。他爱上画画和剪纸艺术,还经常在报刊发表剪纸图案,还有微薄的稿费,增添了学画画的动力。学校经常办宣传栏,他的美术字、插图就派上用场,在休中六年,老师同学都知道休中有一个宋子龙同学会画画。打那时,宋子龙便在心里立志报考浙江美术学院。
宋子龙家境贫寒,在高三这年,他只身一人去杭州报考浙江美术学院。因安徽的考点设在合肥,但因去合肥路途遥远,也就意味着花费更多。年少聪慧的宋子龙便给浙江美术学院写了封信,告知自己家庭困难,提出想去参加杭州本校校考,那么花费就相对少些,学校很快回信,同意宋子龙的请求。
即便如此,路费还是令人犯难。于是,他的母亲变卖了家里一座古老的“自鸣钟”,换来15元,用于儿子去杭州考学的路费。宋老说,“就是这15元,改变了我的命运”。
都说,老天会善待努力的人。1959年初秋,宋子龙如愿考上浙江美术学院。当时也是休中,乃至徽州第一个考上美术学院的学生。
到了大学后,他打心里想学习版画,因为身在徽派版画的故乡,有一种故乡情结,有一种发扬光大徽派版画的情怀。学校认为他头脑活,有思想,便让他上了工艺美术系。在美院,他如饥似渴,如鱼得水。除了上课以外,其它时间都沉浸在图书馆,那图书馆琳琅满目的美术学、建筑学,国外画册等图书,开阔了他的视野和眼界。大学里的宋子龙成绩优异,多次发表专业论文。由于成绩优异,23岁的宋子龙毕业分配到北京外贸局宣展科工作。
勤于洞察事业成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也是急需人才的年代。五年的大学生活,让他打下了扎实的工艺美术设计基础。在新的工作岗位,他勤于思考,刻苦工作,在单位崭露头角,每年7月份,宋子龙都抽调到国庆庆典筹备处。因为每年要搞国庆庆典,他被安排参与国家仪仗队和大型彩车方阵美术设计编排工作。在1968年的天安门国庆庆典上,其主要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祖国山河一片红》彩车设计。当年中国邮政集邮公司还根据彩车《祖国山河一片红》图案制作成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风靡一时。
宋子龙在北京,还参与了日本在中国第一届工业展览,展览的中央大厅的平面设计全由他参与设计的,深受中方和日方的好评。经常参加北京展览馆的一系列文化、经济、纪念活动等策展与设计。
在北京工作6年后,因为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宋子龙毅然的离开北京很好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乡休宁文化馆工作。在休宁文化馆一干就是10年。在这期间,几乎每年有半年时间借调安徽人民出版社工作,直到1980年,出版社社长怜惜人才,一纸调令把宋子龙夫妇调往合肥工作。
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和安徽美术出版社工作的日子里,正赶上改革开放,百业待兴好时期,出版业如沐春风,先后编辑出版了《墨兰说》等大型画册和技法理论书近百册。编绘出版了《科技图案新编》、《世界风光图案 》等图书。编辑并插图《世界童话集》、《古人咏百花》等。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创作绘制的连环画《黄帝战蚩尤》、陕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凤仙与龙爪》等连环画,都得到好评并大卖。
“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工作者,不仅要当专家,还要当杂家”。这时他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要惟我所学,唯我所用,力求创新,他秉着“别人没搞过的,我来搞;别人搞过的,我换角度”的创作理念,在创作上求新求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思考,作为徽州人,徽州文化这么深厚,我能够为徽州为家乡做点什么?当时他想,徽州最宝贵的就是民俗与建筑,而徽州三雕又是徽州建筑之魂,他积极争取“徽州艺术系列”丛书选题立项,丛书选题立项后,采编组深入徽州采风,足迹遍及徽州的山山水水,山乡僻壤,探访古宅深院,古祠牌坊,走访民间工匠,挖掘记录史料,收集拍照制作。终于在1988年11月《徽州木雕艺术》、《徽州石雕艺术》、《徽州砖雕艺术》顺利出版。出版以后,震动了出版界、建筑界,在近邻的日本,也得到出版业、建筑业的好评,该图书先后再版三次。《徽州三雕艺术》画册在1991年获得“首届中国优秀图书奖银奖”。中国美协原副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称赞“这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对徽文化的继承研究和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
1979年,*上黄山,拉开黄山旅游序幕。宋子龙亲手绘制了黄山旅游风景区的第一张立体导游图和门票。采取中国山水和导游图相结合,截取典型的特征作为图案,形象和实用兼具。图稿完成通过后,宋老亲自带去合肥印刷,此图稿获得“国家旅游局特别奖”。九华山,齐云山的第一张旅游风景门票均出自宋老之手。宋老师在事业孜孜追求,硕果累累。在安徽省出版界,他还有一个雅称“获奖专业户”。1999年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
心怀故土写华章
退休后的宋子龙老师,回归故里休宁,他积极为家乡的文化事业谋划献策。积极助力推进休宁美术家协会的成立,休宁美术馆的落地,让从事美术爱好者活动有组织,有阵地。
最引以为豪的是他参加了屯溪新安江延伸段旅游景区新安照壁“新安山水胜景”的创作与设计,他和另一创作人员汪家龄,多次到新安江发源地六股尖,沿着新安江到深渡,下淳安,过富春江,一路釆风,留下了大量采风作品,为徽州照壁创作留下了丰富素材。
“新安山水胜景” 取景于徽州母亲河新安江发源地六股尖到浙江钱塘江观潮出海口这段,地理跨度有一定长度。这么巨型图画,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表达新安大好山水?要把新安江母亲河特色要突出出来。整个画面采用实与虚结合,实就是景点必须实,虚就是连绵几百里的沿线,采用云雾、树和山岚表现之虚。在创作过程中,画面如何取舍,画面空多空少,大有考究。只有取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特色的,才能有共情感。要处理好虚实空白,要考虑到水面、云雾画面的虚实疏密及聚散对比,如何把握,恰到好处?遵循“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画法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他感触地说,新安照壁的创作,从徽州三雕,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元素,也是他数十年的艺术积累与沉淀而喷发创作的灵感的结晶。
如今,山水、名胜、古塔、民居、云雾活灵活现的呈现在照壁画面上,仿若一幅千里江山图。这倾注了宋老满腔心血的新安照壁,共计108米长的艺术画卷,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照壁。如今,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到黄山旅游的游客,大家口口相传,广为传播。新安照壁不仅是传播徽文化的窗口,也成为黄山重要的打卡地之一。
采访中他说到尽兴时,他说“我要给徽州,给后人留点东西!”这是一种使命在召唤,促使他在创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创作水平,激发他创作的内在动力,要给徽州给后人留点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休宁修建“状元阁”,宋老和他的学生杜曙光一起完成了二块巨大的木雕的创作。画稿以黄山、齐云为创作内容,寓意休宁位于黄山白岳间,应了黄宾虹的“家在黄山白岳间” 地域的美好。其画作“黄山”、“白岳”这两幅艺术杰作,新安画派和徽州木雕完美结合,生动凸显了徽州民间艺术的展现和传承……
桃李芬芳满园春
2000年,宋子龙老师老师退休以后,离开了编辑岗位。他充分利用自己30年美术编辑的鉴赏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插图和连环画的功底,开始研习作画。在笔墨上下功夫,认真揣磨,潜心作画,尤其在人物、山水达到了很高的造诣。细品宋子龙老师的作品,现代人物风格独特,鲜明的时代感中弥散出清新的都市气息;而古典人物则造型准确,婉约的仕女与惆傥的名士仿佛是穿越了数百千年的时空,将才子佳人的古老故事活色生香的渲染在迷离的墨色中。这其中,用笔之老练精确、色彩之运用自如、润色之层次丰富和变化之细微难言,都在线条、形体甚至是纸张的痕迹里,向读者传递出某种微妙的情感,颇有些欲说还休的味道。
他创作的“二王图”格调高雅,仿佛药王孙思邈与虎王在山中凝视对话。“鼠年”图更是维秒维稍,画面的老鼠俏皮可爱,一幅欢欢喜喜过大年场面尽收眼底。仕女图,那仕女双眸传神,服饰线条的跌宕起伏,轻重拿捏,线条之流畅,衣料的皱褶愈显轻盈与立体,仕女边上的那只小毛狗,画的逼真俏皮,一副呵护主人的样子。与此,宋子龙老师创作了10幅当代休宁乡贤人物画,展示了乡贤在某一领域的出类拔萃,讴歌了他们对家乡的贡献,展出引起轰动,这展出也是对家乡故土的一次汇报演出。
退休后的宋老闲不下来,积极为休宁书画事业发展发挥余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在当地挑选了有画画天赋、勤奋努力,家境贫寒的学生,注重培养。无论家庭出身,家境好坏对其一样对待,他先后培养出32个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有的已事业有成,有的在相关领域或单位成为业务骨干,有的也成为教书育人的新园丁。看到他们,说起他们,宋老无不显示内心的欢喜。“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就解决了一个家庭问题,从而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我希望学生个个都能超越我”。宋老说。
宋老画画和做事,皆善于突破和创新。在北京,参与国庆庆典设计等,给了他无数的启发和成长,成为他艺术生涯中浓重的一笔;他任职美术编辑,做了大量的书籍装帧工作,成绩优秀;退休以后,老当益壮,写出人生美丽画卷。从个人艺术创作而言,宋子龙老师在每一个阶段,都华丽转身,佳作颇丰,为弘扬徽文化留下了无形的艺术财富。
采访近结束,笔者唐突地问到,“您的专业和职业,它们之间双轨并行。您认为应该如何定义您的身份?”宋老听后爽朗一笑,“我不需要被定义,徽州民间艺术极为宝贵。我是徽州人,能给徽州,给后人留点东西,我心足矣。”须臾方寸之间,尽显一位艺术家淡泊与从容。
徽州五月的阳光微醺,在宋老家愉快交流的画面,或许在多年以后,亦会成为我们心中的珍藏记忆。宋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艺术家,他为徽州艺术传承做了很多实在的事情,令人敬佩。在神采奕奕的宋老身上,我们看到了是他对艺术不懈的追求和对徽州情怀的担当。(查旭 程云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