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云中,
它有“禾”的芬芳,
也有“草”的清香,
这里飘扬着农耕文明的悠扬赞歌,
挥洒着马背民族纵横四方的狂野。
因此,
它有“寒风动地气苍茫”的概势,
也有“羊马群中觅人道”的凄冷。
而这个看似“荒凉”的边塞之地,
从来都不曾令人失望,
先有“魏碑体”流芳,
后有“西京砚”传世,
这分明就是一座饱含诗意的城市。
今天,让我们走进“西京澄泥砚”
了解那段充满书香墨韵的历史……
北宋西园雅集图(网络图)
25
西京澄泥砚
01、文房之“宝”
在“文房四宝”中,不论是笔、墨,还是纸,都不是中国所独有,其他国家或民族也有,只不过没有我们那么讲究罢了,但唯独“砚”是中国文化圈独一无二的存在,是中国书法必备用具,更是历代文人珍藏之选。
新石器时代研磨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砚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人用砚以简易为上。在氏族公社时期,蚌壳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一种相当容易得到的原料,而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砚”就是用蚌壳制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蚌壳砚便慢慢被更为实用的石砚所取代。
到了汉代,除石砚外,还有陶砚、铜砚、漆砚等。
发展到清代,澄泥砚与洮(táo)河砚、端砚、歙(shè)砚成为中国四大名砚,是后世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
洮河砚(网络图)
端砚(网络图)
歙砚(网络图)
澄泥砚(网络图)
02、何为“澄泥砚”?
澄泥砚始于唐,盛于宋,以制作工艺独特著称于世。与其他三大名砚不同,澄泥砚不是以石料为材,而是以陶泥为料,经过极为复杂的工序,最后在大火的煅烧中把泥土的“柔”化作坚硬而光滑的“刚”。
所谓澄泥就是经过多次澄洗的特殊细泥,用澄泥烧制而成的砚台,质地细腻、密致滋润,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历经暑寒、风吹、雨打不变形,不开裂,且耐酸碱盐的腐蚀。
因此,在唐宋时期,澄泥砚曾经被列为贡品,只可惜元代之后,由于制作的关键技巧失传,澄泥砚从此便淹没于世。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曾有不少人力图研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因此,拥有一方唐宋甚至辽金时期的澄泥砚就像如今冬奥会获得“金墩墩”一样,难能可贵,令人兴奋不已。
03、西京的书香气
在澄泥砚中有一种“砚”,至今闪耀着光芒,那就是“西京砚”。
宣化辽墓张匡正壁画墓文房图
“西京南关史思言”款澄泥砚 辽金 长18.5、宽12.2、厚3.5厘米 私人收藏
“西京砚”产自辽金西京大同府,此类砚在砚底均有模印而成的砚铭,铭文中都有“西京”一词,因此,这类砚又被称为“西京砚”。如“西京南关史司言款砚”“西京仁和坊马松款砚”“西京仁和坊李让款砚”“西京东关小刘款砚”等。
“西京仁和坊马松”款澄泥砚 辽金 长14.3、宽9、厚2.5厘米 私人收藏
砚台铭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读书人为了表达自己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感悟抑或是为了表现对某一砚台的所有权,而在砚上篆刻某些内容或自己的姓名、字号以及标识;另一种是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销售市场,在砚上留有制造者的姓名、生产地点等。
“西京仁和坊张家”款澄泥砚 辽金 长11、宽7.6、厚2.3厘米 私人收藏
现存的西京澄泥砚铭文主要为制作者所刻,出现较多者有“史思言”“李让”“刘家”等,这也就是说明了南关史思言、仁和坊李让以及东关的刘家应该是当时西京澄泥砚主要的生产商家。
西京尹寿澄泥砚台 辽金 直径12.4厘米 私人收藏
当然最出名的当属“李让”款澄泥砚,该砚台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巴林右旗辽庆州古城出土,为黑灰色澄泥质,呈八角形,整体保存完好。庆州属于辽上京所属的周边城镇,而“西京仁和坊李让款澄泥砚”在这里出现,说明该手工作坊生产的澄泥砚不仅盛销于西京,而且远销到辽政治文化中心——上京地区,因此,“李让款”的澄泥砚应是当时西京地区比较畅销的砚台之一。
“西京仁和坊李让”款八字澄泥砚 长13.8,宽12.3,厚2.7厘米 辽代 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出土
砚是古代读书人的“神器”,也是一个地方书香气的体现。
辽金时期,大同地区出现了很多进士世家,如辽代的邢世家族,金代浑源的刘氏家族、雷氏家族等,尤其是浑源刘氏,上下五代共出进士十人,是妥妥滴状元之家。当然还有很多进士及第者,一时间出现了“晋北多士”的盛况。因此,辽金时期的西京大同是北方最有名的“文化圈”。
清摹宋人文会图(网络图)
清历朝贤后故事图(网络图)
“古朴浮雕华夏韵,墨客雅士书案陈。”一方古砚贯穿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古朴雕琢,天然写意。砚台虽小,却映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策 划:王利霞
摄 影:王辉辉
文 案:王利霞
水 印:乔 支
排 版:王雅玲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