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雷甜的轻武侠小制作,却成了小爆款,三大秘诀请收好

沙雕雷甜的轻武侠小制作,却成了小爆款,三大秘诀请收好

首页角色扮演江湖物语更新时间:2024-05-09

文/婴宁、十三先生

暑期档热剧齐放,小透明出圈艰难

“穷”是《少年江湖物语》的标签;“笑着活下去”是其求生欲,“穷无大志”不是《少年江湖物语》的追求,相反,剧组成员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截止7月19日,#少年江湖物语#的超话,阅读数据为3.1亿,讨论127万,7月18日晚微博热搜黄金时段,还冲进了热搜前十,排名第六,这恐怕是上帝听到了公关哭着带笑的召唤。

这部小成本的片子,却在大片云集中,口碑逆袭了。

评论区评论区一片“跪求看片”、“断头安利”的呼声,弹幕中不时有原著粉丝声援安利,豆瓣评论中全是“哈哈哈爆笑”“沙雕”“欢脱”的字眼,这些也算是主创辛苦“拉片”的欣慰和回馈。

作为小制作、小成本的网改剧,《少年江湖物语》早在试片会时就穷成一股“泥石流”,现场宣发物料全靠5块钱的鸡蛋挂面撑起。

制片人每天看着播放量急速“秃头”,宣传美工直接跑路……自从当年的《太子妃升职记》之后,观众已经很久没看到如此哭穷的剧组了。

《少年江湖物语》上线伊始,导演、演员、制片全部剧组人员在线营业,亲自下海拉亲友看片,成为主创的“职业修养”和“必需课”。

虽然窘境颇有当年《太子妃升职记》的风范,却没有“太子妃”的好运气,毕竟,前有《长安十二时辰》口碑热度急速上升;《陈情令》“CP大法”让肖战、王一博“帅”先出圈;《亲热的,热爱的》造就“七月现男友”,《九州缥缈录》正在赶*而来的路上。

在这种情况下,《少年江湖物语》分分钟被秒成“小透明”。

制片人的一声长叹足以说明:“多年之后,仍会记得这个历史的夏天。诸侯征战,群雄逐鹿,有一个小透明,它不屈的苟延残喘着……”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少年江湖物语》依旧在重重围困中*出一片光明。

凭借着口碑良好,以及各路大神风格独树一帜用爱发电 的转发,“靠一己之力撑起整部剧宣传”,就连一向苛刻的豆瓣网友,都给出了7分好评,实属不易。

那么,这部小成本的轻武侠剧,到底靠什么秘诀逆袭的?

麻辣娱投的记者十三先生,将会从几个角度分析这部小爆款的火爆体质。

网改剧模式创新:沙雕雷甜 轻武侠无厘头

《少年江湖物语》改编自耽美小说《如何错误的套路一个魔教教主》,众所周知,受当前政策影响,耽美小说受限颇多,前有起点晋江双双被查,甚至下架重整的悲剧下,网文圈人人自危,网文改剧的制作方基本都求生欲爆棚。

《少年江湖物语》自不会触碰红线,拍摄前期就处理好了这条剧情线,身兼编剧导演两职的李雁倩,决定将小说的“男男模式”改为“2男主 N女主”模式,两位男主为亲兄弟,把教主寻找“失散多年兄弟”作为其中明线,正邪江湖之争作为暗线。

这种网改套路和操作早已成熟,去年《镇魂》大火,其他导演主创人员的“求生欲”把剧情变成了社会主义兄弟情。

而《镇魂》的大火出圈,让耽美网改有了自信和先例,《陈情令》火爆,证明耽改向网剧,依然有市场和话题,能带火演员,但是,上映之前,《陈情令》也被紧急撤档过。

于是一开始,《少年江湖物语》就直接定义为亲兄弟,完全避免了“社会主义兄弟情”踩雷的可能性,但剧中的无厘头轻松搞笑,以及兄弟之间的感情该有的也并不会少。

这满足了一小部分腐女的需求,而对于非腐女群体而言,也不影响追剧体验,实际上反而扩大了粉丝群体。

制片人王小泉说:“生活有些世事难料,亦有人在力挽狂澜,在大多数事与愿违的车祸现场里,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哈哈大笑,很多人喜欢将这个风格归纳为‘沙雕’。”

的确,剧中的人设基本都按照“沙雕雷霆”四字规则来设计,比如:魔教教主季川前一秒“高冷强迫毒舌体”,后一秒“宠弟打脸真香现场”的反差萌;赵青峰“社交障碍”与“天下第一剑客”名不副实不太聪明的亚子;

阿扶“吃货丑女”秒变“忠心耿直闪电侠”,温长老属下前“威风霸气邪恶本恶”教主前“跪舔秒怂本怂”的变脸术……等等主配角无一不“沙雕雷甜”。

在设定角色称呼和口头禅时,编剧巧设心思,融入了日漫设定,将“沙雕”与“雷甜”相融。

温长老自称“老怂”称呼属下为“瓜怂”顺带暴怒时会狂飙“方言”;

教主自称本座本无特色,但却设计其在暴怒下会变“猫叫”;

赵青峰自称“在下”,暴怒时会变“萌汪”。

小林古今中外称呼一起上“在下鄙人不才我”不离口,外加“无线通话”技能……

剧中台词、桥段让观众笑到胃抽筋,比如:“沙雕”盟主口中赵青峰变为“赵青哄”,全盟靠弟子卖苦力为生,自己却以“套路鸡汤书”闻名天下,*被雷劈(挂在房檐上下不来)写稿悲催被弟子烘烤pp。

这样的小人物或场景都能让网友的口味变“雷”,进而笑出“皱纹”。

土味情话是台词的一大看点,处处卖腐,适当撒糖,两位主角每次对话都能闻到一股CP甜宠的“腐朽”味:

赵青峰为偶遇季川躺在马车前,用盟主的“撩友技巧”套路季川,而这些台词,也充分体现了主创团队对于故事的用心打磨。

《少年江湖物语》的外壳是披着武侠的外衣,内里却表现“真善美”感情。

除了“沙雕雷甜”基调设置,导演李雁倩把《少年江湖物语》定位为一个江湖中邪不压正,青春正好,有情有爱的温暖故事。

换句话就叫“轻武侠无厘头喜剧”,它跟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不一样,虽然内核还是江湖恩怨,但只突出表现 友爱,黑化用无厘头设梗,减轻阴谋色彩。

比如剧中敌对双方本着“能动嘴绝不动手”的设定,彼此往对方派出卧底,而不是直接开战。

再看剧中各个角色身份人设,诸如教主、剑客、女仆、盟主、魔头、浪子、花魁等等,看似毫无关联,却通过主线连接起来。

导演实际上戴着武侠面具讲人情。没有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勾勒一出 少年江湖的暖与笑。

这点颇有江南《此间少年》无厘头意味。

正如制片人所说:“在我们意识中,‘新武侠’,可能并不需要大量的动作戏来表现,更多的是想传达一种精神和态度。”跟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的情怀不谋而合,着重强调武侠精神内核,阐释江湖、道义以及恩怨情仇。

不管是“沙雕雷甜”还是“轻武侠无厘头”,一部剧在开拍之前的剧本筹备期,开发期,都要历经坎坷,而最终呈现出来的质感证明,主创团队早在最初开发时,就已经定位清晰,非常知道自己的观影群众在哪里,群众爱看什么。

如果说如今的网络剧是一份大菜,那么少年江湖的主创则非常了解食客口味,并且精心烹饪,这份对于“用户体验”的极致分析,以及为某个群体而特意开发的“产品服务”做到了极致,所以,成为小爆款的第一原因是,主创团队了解市场受众在哪里,并且做到了服务好自己的受众。

无鲜肉无大流量,

少年感 演技派,观众不会辜负真诚制作

从今年5月之后的新剧来看,中国电视剧人设趋向“少年化”,在网剧中类似倾向更为明显:

从《少年派》、《我带爸爸去留学》、《长安十二时辰》、《大宋少年志》、《陈情令》到《少年江湖物语》,这些有话题热搜的剧,都默契的把主角人设都定在了“少年”身上,这正是当前应对市场和政策的新方向。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少年”人设的正能量,正符合目前意识形态的诉求。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心怀天下”誓做宰相的少年司丞;《陈情令》中,魏无羡、蓝忘机是为了道义坚守的理想少年;《少年江湖物语》中,赵青峰、季川虽然是正邪两立,却最终为正义对抗阴谋,拯救江湖的少年大侠……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少年江湖物语》除了角色本身设定为少年,导演选角色也是冲着“少年感”而来,避开身价动辄千万的“小花”、“小鲜肉”流量咖,女生没有明显的千篇一律的“锥子脸”和“僵尸脸”。在审美上更趋于”少年感“,男生不是只会耍帅演技尴尬的“油腻邪魅一笑”式霸道人设。

周彦辰和骆明劼两人都是2015年同一组合出道,在圈子里不算时间长也不算短,虽然经历过磨练看惯圈子里的浮躁,所幸两人还能保持初心,骆明劼在采访中说“我还是第一次演这样的角色”。

《少年江湖物语》是他们两人第一次独挑大梁,但剧中表现可圈可点,剧情前半段尚能看出他们稍有青涩稚嫩感,随着剧情发展,两个人明显进入了角色中。

剧中有很多的“微表情”、“微动作”提升人物层次,展现少年感,比如扮演教主的周彦辰人设“高冷傲娇”,稍微处理不当就容易 “面瘫”。

在名场面“带壳”炒蛋那场戏,冲突中有细节,既表现“愤怒”又“无可奈何”。所以,剧情要一本正经搞笑,就对演员素质要求越高,他还用某些微小设置来表现教主“反差萌”:比如有场戏是教主要抢“青哄”的荷包,周彦辰上一秒还高冷,转身就给了一个窃笑的表情。

在骨朵艺人新秀榜上,周彦辰凭借教主迅速飙升至榜单前三;在德塔文数据中,周彦辰也跻身“古偶剧市场一周最佳表现艺人榜”前十,顺带《少年江湖物语》也冲到了热度第八。

官宣微博上,剧组说虽然他们只是小成本制作,但是,开机前剧本围读、上表演课、武术训练、第一轮排练、带妆排练、实景走戏、正式拍戏、现场收音、后期原声配音……一个都不能少。

这听起来很容易,而实际上,近些年别说是演员的武术训练了,许多电视剧就连开机前,预留几个月时间让主演“剧本围读”都做不到,毕竟,大牌明星们忙着流量代言,忙着人肉站台,哪有时间沉下心围读剧本。

更不用说原声配音,而不是使用配音演员,这也导致整部剧更有沉浸感。

由此,这部剧里演员的出色表演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制作团队高标准严要求下的“及格”作品,只可惜,在当下,这样及格的演员和作品,太少见了。

一部电视剧,无论剧本再怎么出彩,后期剪辑再神奇,只要演员演技坍塌,或者纯粹靠换脸,是很难获得观众好感度的。

19年以来,许多流量明星已经失效了,希望越来越多的制作方能对演员的演技提高要求,而不是仅仅靠流量明星来圈粉,这也是观众们的审美回归。

服化道细节精良 精致后期,

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

除了在演员、剧情的打磨之外,《少年》的服化道审美,亦在水平之上,细节处理甚好。

例如在微博上,本片最大争议的“头戴鲜花”,因本剧历史背景未明确框定,却伏笔了“簪花”梗,许多观众吐槽这个设定很奇葩,殊不知,在宋代 ,男子“簪花”是一种流行文化,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皆“簪花”,这是当时的审美背景。

剧组对道具也是精益求精,花簪的材质是永生花,虽然剧组穷到没宣传,但对局中细节却肯下功夫肯花钱,每一个角色,都根据性格不同,而有不同的花饰:

此外,剧组演员的服装也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对比某些大制作古装剧,服装堪比某宝几十块的效果,制作方曾称,他们用了大量制作在拍摄成本上,要拍出韩剧偶像剧的通透质感。

最终呈现的效果,也的确有了“偶像剧”的干净清爽。

娱乐圈有句形容演员的话“小红靠捧,大红靠命”,用在《少年江湖物语》身上亦成立,虽然有潜在走红的趋势,但是奈何遇上了大热剧。

《少年江湖物语》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圈,热度和播放还靠原著粉在扛大旗,因为演员选角不是流量咖,爱豆粉不足,这让《少年江湖物语》吃了一定的亏。

但好在路人粉观剧之后,都会被剧情吸引,会主动安利给身边人,成为一股自来水流量。

能在《陈情令》《亲爱的,热爱的》以及《长安十二时辰》的多剧夹击下,有如今的结果,《少年江湖物语》已算小爆款,而想要真正出圈,还需要时间锤炼。

综上所述,本剧用了当下最讨巧的卖腐路线,却把兄弟情彻底改成了亲兄弟,于是避免了雷区,在剧本开发商,编剧团队下足了功夫;

而在演员身上,没有天价演员,认真练武术,认真围读剧本,新人为了出头对于角色非常尊重,可以说在影视剧圈这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了;

服装,道具都精心制作,再加上后期,整部剧的质感就呈现出来了,整部剧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走心的。

而市场反馈证明,观众从来不会辜负用心的团队,虽然这部剧还没有成为大爆款,但自来水众多,对于一部小成本的制作来说,恐怕制片方已经笑开花了。

这部剧也给了许多网络剧制作团队一个新的思路,并不只是大流量明星,才能带火改编剧,一部剧真正成功的核心,仍然是制作上的精心把关。

(麻辣娱投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