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条山战役失利,800国军战士弹尽粮绝,他们宁死不投降,集体跳入黄河,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请记住这些英勇的士兵们,他们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采用了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与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的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