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艺事早南天,
赤社西风引在前。
纪念诞辰师百岁,
难忘导向得先贤。
这是岭南国画大师关山月在1992年为其老师胡根天先生诞辰100周年题写的一首绝句。他说,胡根天前辈是他于20世纪30年代就读广州市立师范时的美术老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正在广东美术馆举行的“拓荒者——20世纪广东现代美术进程中的胡根天”专题展揭示了两人这段往事。
胡根天(1892—1985),广东开平人,20世纪广东早期重要的油画艺术家之一。他不但创立了中国南方第一个西画研究团体“赤社美术研究会”,而且建立了华南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历程中,西洋画由“赤社”和“市美”西洋画科的建立被率先引入广东。胡根天先生是中国直接输入西洋画风格和技法方面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于西方艺术在华南地区的启蒙,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艺术管理领域,今天华南地区文博事业得以巨大发展,胡根天是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在20世纪中后期先后参与创建华南文联、广东省文联、广州市文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等文艺机构,在其中担任重要职位,他又先后担任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第一任馆长,后来还担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在艺术机构的藏品征集、展览陈列、考古挖掘与文物保护、文史资料的研究与整理等方面,胡根天不遗余力、居功厥伟,推进和影响了华南地区的文艺面貌,为岭南地区美术与文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胡根天在艺术创作、美术教育、文博事业等方面的卓越成就,离不开友朋的相互砥砺。他一生朋友遍天下,既有文史、文学界、鉴定界的重要人物如郭沫若、许崇清、沈雁冰(茅盾)、叶恭绰、容庚、商承祚、苏庚春、宋良璧、欧阳山等,也有重要的美术家或志同道合者、师生等,如冯钢百、李铁夫、关金鳌、关良、黄居素、黄君璧、赵浩公、吴子复、李桦、许敦谷、叶广良、黄新波、廖冰兄、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黄笃维、任真汉、尹积昌、朱光、何绍甲、梅日新、于逢、谭雪生和徐坚白夫妇等。这些在胡根天生命中的挚友,反映出胡根天在现当代广东美术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拓荒者——20世纪广东现代美术进程中的胡根天”展览之“胜友如云”篇现场。
1.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等。
1926年,郭沫若在中山大学任教,胡根天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两人结下深厚情谊。北伐前夕,负责宣传工作的郭沫若邀请胡根天加入北伐的队伍,一同出发去前线。胡根天因学校找不到临时代理校长,引荐关良、伍千里等美术人才随军出发。为此,郭沫若赠予一幅扇面诗词《(相见欢)》以作纪念。1965年5月,两人在广州重逢,缅怀往事,临别时郭沫若赠书胡根天留念。
郭沫若亲笔书写*诗一首赠予胡根天。
2.许崇清
许崇清(1888-1969),别号志澄,广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历任国民政府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中山大学校长。1949年后,历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山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许崇清是新中国成立后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1915年,胡根天结识了同在日本留学的许崇清,两人同为“中华美术协会”“丙辰学社”的成员,志趣相投,过从甚密,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20年前后,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的许崇清正全方位推进广州教育的发展,他深知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于是急电胡根天回广州,商议筹办西画社团和美术学校之事。二人在大北直街西华二巷劳园见面,许崇清建议设立一间美术学校及在美术学校未实现之前可以先组织一个美术团体。二人的教育理念一拍即合,因此,胡根天发起组织一个名叫“赤社”的美术团体。其后,许崇清负责筹办美术学校的经费,胡根天负责筹组教学班子。1922年4月26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正式开学,许崇清兼任校长,胡根天任教务主任并代行校长职务,主持日常校务工作。1927年,许崇清因公事繁忙辞去校长一职并推荐胡根天继任。经教育局核准,胡根天正式就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校长。1931年-1933年,时任中山大学校长的许崇清再次聘请胡根天担任广州中山大学讲师,可见他对胡根天的肯定与信任。
胡根天撰写的文章 《回忆许崇清同志》发表在当年的《羊城晚报》上。
3.许敦谷
许敦谷(1892-1983),生于台湾台南,著名现代画家,为作家许地山胞兄。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4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1922与周勤豪、陈晓江等发起创办“东方艺术研究会”,开展绘画创作和学术活动。后执教于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又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投身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股长。抗战期间在重庆、云南等地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从事中国画探索,执教于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和云南艺术学院。
许敦谷与胡根天为东京美术学校同学。留日期间,他们与关良、陈抱一等中国留学生组织成立“中华美术协会”。回国后不久加入赤社。1927年许敦谷任市美教务主任兼任西洋画导师。1929年春,与胡根天等人在上海创办人文艺术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许敦谷到云南任教,虽分隔两地,但二人一直保持联系,每隔一段时间,许敦谷会寄上自己的近照及作品给“根天兄”存念。
许敦谷写于1956年的画作,赠予胡根天留念。
4.冯钢百
冯钢百(1884-1984),广东新会人。1906年赴美洲,曾随著名画家罗伯特·亨利学画11年。1922年回国,其后加入赤社并与胡根天一同办校。1949年后历任广东美协分会理事、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冯钢百1922年从美洲归国加入赤社,与胡根天一起筹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胡根天任教务主任,冯钢百任总务主任和绘画教师。从1922年到1928年,两人共同操持校务,市美在坎坷中顽强发展。1928年3月,胡根天被无故免去职务,两人于1929年春到上海与其他画友共同创办人文艺术大学。二人交情甚笃,友谊跨越一个甲子。胡根天与冯钢百为广东美术教育事业与文化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冯钢百画作。
5. 李铁夫
李铁夫(1869年-1952年),广东鹤山县雅瑶镇陈山村人,油画艺术家、民主革命家。1885年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被誉为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1887年考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后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画9年。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师从画家威廉切斯和约翰·萨金特长达19年,入美国美术研究院达10年。孙中山称之为“东亚画坛巨擘”。1930年归国,参加广州美术团体“赤社”活动。曾在香港、广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31年在香港开设东亚画室。1950年从香港回广州就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名誉教授。
1921年,“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在广东省图书馆开展,李铁夫五幅油画作品参展,给胡根天留下了深刻印象。1930年李铁夫归国,开始参加“赤社”活动,胡根天曾邀请他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成为毕生好友。
李铁夫画作《盘中鱼》。
6. 关金螯
关金鳌(1899-1991),广东开平人。七岁赴美,1925年毕业于纽约国家艺术大学,是我国最早的油画艺术先驱之一。1931年到法国定居,用英文、法文撰著了一本介绍中国绘画历史的《中国百绘》。
关金鳌1926年移居法国,1928年回国参加胡根天等人在广州组织的“赤社美术研究会”,从事西洋画教育、研究和创作。与胡根天、冯钢百等人成为毕生挚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胡根天极力游说这位爱国的老朋友把画作捐赠给祖国。于是关金鳌多次回国,在胡根天的大力促成下,将其创作的多幅油画、水彩画、速写等作品悉数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赤坎关族图书馆和开平美术馆等。
关金鳌画作。
7. 关良
关良(1900-1986),字良公,广东番禺人。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 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20世纪30—40 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等。长于中国画、油画,擅长水墨戏曲人物画、油画等,兼通音乐、戏剧。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他的彩墨戏剧人物画独树一帜,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
1926年,关良应胡根天邀请南下广州,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教授西画。1927年,在胡根天举荐下,关良跟随郭沫若参加北伐。往后几十年,二人虽聚少离多,仍不忘互赠书画寄送情谊。
关良代表作之一《三打白骨精》。
8. 黄君璧
黄君璧(1898-1991),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广东南海西樵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李瑶屏),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8年加入赤社。1929年任广州市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
黄君璧是广东国画研究会成员,他与赤社成员关系甚笃,胡根天聘请他为市美中国画系主任。从任教情况可见,当时主要研究西画的赤社和广东国画研究会之间关系良好,彼此互相尊重和赏识。因而两会会员多包办市美教职,足见在胡根天的引领下,市美开放,兼容的教育思想可见一斑。
黄君璧的山水画。
9. 黄居素
黄居素(1897-1986),自号光纲老人,又名华廉。祖籍梅县。早年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曾出任粤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等要职,1932年后淡出政坛专心写作绘画。后来跟随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研习画艺,并参与接办上海神州国光社,是该社主办人之一。1955年到北京,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又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1957年定居香港。主要著作有《建设新中山言论集》,《光纲楼诗集》,《黄居素山水画集》第一、二辑,《缘山堂集》,《中国山水画新论》。
1927-1929年间,黄居素在上海参与接办神州国光社,为主办人之一。1929年,胡根天在上海与关良、谭华牧等创办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并同时任上海“神州国光社”编辑,两人由此结缘并成为挚友。
黄居素的山水画与书法作品。
10. 赵浩公
赵浩公(1881–1947),别名石佛,广东台山人。早年师从王竹虚。曾设山南画社,广授门徒。1921年任广东省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审查委员。1923年与黄般若、卢振寰等创办癸亥合作画社,1926年创办广东国画研究会。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后受聘为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教师。擅长山水、花鸟、佛像。
赵浩公是广东国画研究会成员,秉持“以古为本”的宗旨。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其特异之处,我们应不基于狭隘思想与西洋绘画的工作者分庭抗礼”,这点与胡根天“站在国际美术视野的高度,尊重和赏识传统国画创作”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两会成员关系一直友好。赵浩公逝世后,胡根天撰挽联哀悼:“心痛敌焰,迹遁瑶荒,每话胜利共归帆,大义夷齐天不负;社复山南,画崇北派,讵知嶒崚成剩笔,盛名马夏史同晖。”并撰《赵浩公在连县》一文纪念,文中多处见有关于赵浩公生活细节的记载,足见二人私交甚笃。
赵浩公赠予胡根天的花鸟画。
11. 叶广良
叶广良(1911—1988),笔名黄良,广东东莞人。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十七岁始即步入新闻界当记者、编辑。抗战时期,在香港参加了金仲华、乔冠华主持的“香港新闻学院”和“青年记者学会”的工作,后跟随巴金到桂林做抗日文化宣传和出版工作,主编林语堂创办的《宇宙风》杂志,大力传播进步、爱国、自由思想,得到了各界有识之士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省地方志委员、省地名委员会委员、《广东文史资料》编委等职,致力于地方史研究。叶广良先生笔耕生涯五十多年,撰写作品达三百多万字,其中有记载抗战期间人民颠沛流离的《西行逃难记》、游记《桂林山水》等。
叶广良是著名作家和记者,胡根天是美术教育家,他们时常相约,带上家人结伴出游,探寻历史文物古迹,流连于大自然优美的风光中。1955年,胡根天与叶广良到广西游览,历时半个多月,足迹两千多公里,走访六个城市,泛舟漓江,共赏阳朔西山夕照,拜会广西文管会了解广西文物历史情况。沿途,胡根天写生作画,叶广良用文字记录风土人情。叶广良于次年出版《桂林山水》一书,书中配胡根天桂林的写生作品作为插图。1950年代始胡根天与叶广良、黄流沙应香港《大公报》邀约用笔名“王山叟”开辟“岭南今古录”专栏,介绍岭南文史风物,颇受海外读者欢迎,留下一段佳话。胡根天晚年把三人写的文章剪报装订成册。1960年代胡根天赠送一幅中堂书法给叶广良:“枯庵有一士,长贫颜色好”,这是叶广良一生在逆境中坚守精神追求的写照。
胡根天晚年把其与叶广良、黄流沙用笔名“王山叟”写的“岭南今古录”专栏文章剪报装订成册。(详见展柜内)
12. 吴子复
吴子复(1899-1979),原名鉴光,学名琬,广东肇庆四会人。1922年入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科。1926年毕业,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与李桦、赵世铭等人组织青年艺术社。1932年回到母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西画科教授。1940年后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1950年9月底应胡根天之邀自香港回穗协助筹建广州博物馆工作。曾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绘画风格上深受野兽派马蒂斯影响,精通汉碑隶,有“吴隶”之称。
吴子复是市美第一届学生,也是胡根天最看重的学生之一。吴子复对胡根天十分敬重,他一生深受胡根天傲然清严、刚正不阿的品格的影响;在艺术上,他一直追随着“根天师”,对中西方艺术的观点,吴子复与胡根天是同出一脉的。
胡根天十分器重吴子复。在筹建广州人民博物馆时,他多次写信到香港,邀请吴子复回广州协助复办博物馆,并邀请吴子复题写了馆标。1952年,吴子复为博物馆题写隶书长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1954年广州人民博物馆改名广州博物馆,胡根天再请吴子复题写馆标。同年,胡根天兼任广州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他又邀请吴子复加入广州文史研究馆。
吴子复赠予胡根天的隶书对联“闲招野色来平楚 曲受清流生远风”。
13.李桦
李桦(1907-1994),广东番禺人。1926 年毕业于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1930 年自费留学日本,入川端美术学校。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0 月回国。1933 年于母校任教。1934 年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从事新兴木刻运动。1938 年任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50 年以来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版画系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怒吼吧,中国!》、组画《怒潮》《团结就是力量》等。著作有《西屋闲话》《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李桦木刻选集》《美术新论》等。
李桦是市美第一届学生,也是胡根天在市美最早的学生之一,成就斐然。李桦十分敬仰老师,毕生追随”根天老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李桦虽长期在北京生活工作,但心里始终惦记着老师,每次回广州定会先去探访老师胡根天。他于1986年撰写《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先驱》一文纪念胡根天。
李桦书写辛弃疾词赠予胡根天:“七十古来稀,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 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
14. 任真汉
任真汉(1907─1991),又名瑞尧,原籍花都市(花县)炭步镇水口村。2岁时因种痘引发脑炎而失聪,6岁随父母往台湾,8岁学画,12岁进秀才陈宝因书塾读书。熟读唐诗宋词并习国画。1925年,18岁的真汉回穗,进赤社美术研究会习西画素描,师从胡根天、冯钢百。其后东渡日本,进京都关西美术学院习油画及美术史论。1932年离日回港。其作品先后多次入选广东省美术展。
任真汉18岁回广州,机缘巧合下观看了赤社的展览并结识了胡根天,随后报读赤社美术研究会美术学校学习西画素描,师从胡根天、冯钢百等。可惜几个月后广州局势不稳,任真汉离开广州赴日留学。学成后应胡根天之邀,在广州赤社研究会教授油画课程。1933年,在胡根天的促成下,任真汉在广州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两人一直互有往来,亦师亦友。
20世纪60年代,香港收藏家杨铨通过任真汉的牵线,捐赠大批文物回祖国,任真汉多次写信求助胡根天推动此事。
任真汉跋胡根天书的《沪杭行》。“师友杭州四十年,唐云十发林风眠。星移物换人还健,把酒挥毫今胜前。”
15. 廖冰兄
廖冰兄(1915-2006),原名东生,祖籍广西象州县,生于广州。擅长漫画。1938 年在广州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1946年举办“猫国春秋漫画展”。曾连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任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文化部第三届“造型艺术成就奖”。代表作品有四十年代连环漫画《猫国春秋》;五十年代漫画《智公移山》;作品《自嘲》获第六届全国美铜质奖章、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基金奖。出版有《冰兄漫画作品选》《中国漫画书系——廖冰兄卷》等。
据廖冰兄回忆,早在他十一岁的时候,常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草棚课室外面“偷师”,观看市美的师生在外风景写生。可以说胡根天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之一。后来他考上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正式成为胡根天的学生。在胡根天自由开放、因材施教的教学下,廖冰兄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烈,越画越大胆,越画越好。后来在学校的年度成绩展览会上,廖冰兄的画独占了一个教室。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品格上,廖冰兄深受胡根天的影响,他经常提到,“在广东甚至全国,直接或间接蒙受这位我国早期美术教育家和西洋绘画传播者的教泽的人,何止成千上万”。
廖冰兄为胡根天九十寿辰、冯钢百九十八寿辰题诗并挥毫:“画坛桃李谢春风,此日欣欣颂寿翁。但愿两翁超百岁,南天艺圃更春浓。”
16. 关山月
关山月(1912 - 2000),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曾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副校长兼附中校长、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代表作有《山村跃进图》《俏不争春》《碧浪涌南天》等。
20世纪30代初,关山月就读广州市立美术师范学校,胡根天任其美术老师。其后二人亦曾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等机构共同任职,胡根天的手稿中多处提及关山月,两人亦师亦友。1992年9月教师节,关山月在《羊城晚报》发表文章指出,“胡根天前辈,是我三十年代初就读广州市立师范时的美术老师,今年九月廿三日为胡老师百岁诞辰纪念,又值全国共庆教师节的日子,不禁忆起往昔师生之情谊,成绝句一首,聊表怀念之意耳。纵横艺事早南天,赤社西风引在前。纪念诞辰师百岁,难忘导向得先贤。”
关山月为胡根天九十寿辰题诗并录,中有“冯胡两老寿如仙”句。
17. 欧阳山
欧阳山(1908一2000),原名杨凤岐,湖北荆州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欧阳山于1932年在广州组织成立广州“左联”,1933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联”。1940年在*和沙汀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欧阳山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副厅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院长、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其报告文学《活在新社会里》获*亲笔致信,给予高度评价。长篇小说《高干大》以及史诗式传世巨著《一代风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胡根天是欧阳山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现广州市协和中学)就读时期的美术老师。欧阳山一直对胡根天的美术创作和身体都十分关心。在1980年4月广东省第二次文代会休息间隙,欧阳山关切地问候老师的身体情况及眼疾治疗情况,并嘱胡根天好好保重身体,多为人民创作美术作品,多多培养美术人才。后来得知胡根天眼睛失明了,欧阳山很难过。
欧阳山的小说代表作《三家巷》。
18. 黄笃维
黄笃维(1918—2004)广东开平人,国画家、书法家、水彩画家。1935年考入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1940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广东省文艺创作室美术组组长,广东画院副院长,政协广东省第二、三、四、五届委员,美协广东分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文化艺术界咨询委员,广东省美协、广东画院、广东水彩画研究会顾问等职。代表作有《节日的广场》《收获》《山群》《一声雁鸣破江雾》《广东街道》《漓江》等。
黄笃维1935年入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他十分敬重胡根天这位老校长。其后两人在多个机构中共同任职,亦师亦友,交往甚密。
黄笃维为胡根天九十寿辰挥毫:寿比南山。
19. 尹积昌
尹积昌(1923—1998) 广东南雄人,我国著名雕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43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入华南文工团。1950年参与筹建南方艺术服务社(后改为广州人民美术社)并任副社长。1956年负责筹建广州雕塑工作室(后改为广州雕塑院)并任主任。先后担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广州起义纪念碑》《五羊石像》《孙中山纪念铜像》等。
1941年,尹积昌考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胡根天、吴子复、著名雕塑家梁竹亭、郑可等。他为晚年的胡根天塑像,现安放在越秀山原广州博物馆。
尹积昌为晚年的胡根天塑像。
20. 朱光
朱光(1906-1969),广西博白人,早年即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1935年随红四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后任中共嫩江省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工部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州市副市长、市长、广州市委*、广东省副省长、国务院对外文委副主任、安徽省副省长等职。朱光平生喜爱文学艺术,颇常秉笔挥毫,写诗作赋。主要著作有《〈广州好〉五十首》《珠江之歌》《日新月异的广州》和《水上居民的变迁》等。
朱光任广州市长期间,十分重视国家历史文物的保护,亲自主持由市政府拨款重建广州博物馆,其中不少文物都是在他主导工作下征集回来的。他任命胡根天为广州美术馆馆长,对胡根天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工作之余,两人经常相约出外写生、调研、鉴别文物。据胡根天家属回忆,朱光经常找胡根天聊天,有一次更是独自一人到胡根天家探访,了解美术方面的情况。
胡根天撰写的纪念文章《朱光同志二三事》发表在报刊上。
21. 商承祚
商承祚 (1902~1991 ),字锡永,号契斋,广东番禺人。1921 年起,从罗振玉为师,研习甲骨文、金文,后入北京大学研究所深研。1925年任东南大学讲师,1927年任中山大学教授。30年代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金陵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随金陵大学西迁,后在齐鲁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授。毕生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整理、考释。其书尤长于篆书,为20世纪著名篆书大家。
商承祚和胡根天同为岭南书坛名家,经常一同出席各类雅集挥毫讲学,两日惺惺相惜,经常往来交流,互赠墨作存念。
20世纪50年代,胡根天与商承祚同为广州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两人非常重视广州文物尤其是古建筑的保护。60年代陈家祠被广州新华印刷厂和广州电影机械厂占用,两人联名写信,向广东省政府反映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
商承祚赠予胡根天的书法作品李贺《马诗》,“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22. 何绍甲
何绍甲(1904—1999),字一冰,又名乙冰,广东番禺人。是我国早期的心理学家和音乐家,同时,又对书、诗、印有很高的造诣。192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是中山大学首届毕业生。他是番禺中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番禺中学、贲南中学和番禺师范的创办人之一。他先后在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学院任教授,历任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担任香港书法家协会顾问、广东省青年书法理论研究会顾问。
何绍甲曾经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授课,与胡根天共事多年,两人经常交流书法心得,私交甚笃。
何绍甲抄录胡根天遗作九十岁书怀:“景逐时迁去若飞,老怀懒记事心违。百年弹指生还死,一笑回头是与非。赢政长城痴梦断,曹瞒赤壁烬余归。从知万物无常态,但作闲谈送晚晖。”
23. 梅日新
梅日新(1918-2004),出生于广东台山的一个华侨家庭。少年赴广州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期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即农工党前身)。新中国成立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曾任广州市司法局、民政局副局长,农工党广州市委会主委,广州市第四、五、六、七届政协副主席,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梅日新一生的信守。他重视保护文物,推动市作协、美协、剧协、音协等成立,期间结识了胡根天,共同的爱国理念促使两人成为“亲密战友”,结下了毕生的情谊。
胡根天赠予给梅日新的画作《崖山友石图》。
24. 于逢
于逢(1915—2008)广东台山人,文学作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1934年从发表散文开始步入创作文学生涯,1936年在上海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广州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到桂林任《救亡日报》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建国后回广州,历任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文学系教授、华南文联常委、《华南文艺》月刊执行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艺术界咨询委员。于逢在广东开放改革初期与欧阳山等创办广东文学院,任首任主任,为广东文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后起之秀。
于逢在香港与“人间画会”成员黄新波、关山月、阳太阳、杨秋人、廖冰兄等艺术家情谊甚笃,其后数十年的文艺活动中与胡根天、黎雄才等名家亦多有交往。
胡根天赠予于逢的画作《墨竹图》,题诗“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
25. 谭雪生&徐坚白夫妇
谭雪生 (1921—2011) 别名谭渡,广东开平人。 著名油画家谭雪生教授。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西画系。 曾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讲师,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校长、广州美术学院学院教务主任。作品有《圆明园秋林》《花溪飞瀑》《天山下的溪流》等。
徐坚白(1925-2017),浙江杭州人。1946年毕业于林风眠画室。1947年至1949年留学美国柴纳累斯学院及芝加哥艺术学院。曾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广东油画会首届会长,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出版有《徐坚白油画集》等。主要作品有《女解放军》《旧居前的纪念》《革命母亲徐大妈》《红领巾》《东江纵队》《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等。
谭雪生、徐坚白伉俪十分敬重胡根天、冯钢百两位老前辈。20世纪80年代初,谭雪生特意专访胡根天并录口述史,为华南地区早期的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徐坚白以胡根天与冯钢百在文代会上亲密交谈的一幕为题材,创作了一幅油画,表达对两老为广东美术事业作出的毕生贡献的敬意与感激。
徐坚白以胡根天与冯钢百在文代会上亲密交谈的一幕为题材创作油画《两位老画家》。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李楠
图片由广东美术馆提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