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伏魔篇》反思,四个习惯养成领导力

从《西游伏魔篇》反思,四个习惯养成领导力

首页角色扮演角色伏魔篇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5-11

可怜的假期终于结束,正式上班了。只所以说可怜。是因为假期一直生病,简直。。唉,难以描述之悲壮。吃个酒席感冒发烧,看个电影又感冒发烧,咳的我怀疑人生,老婆则怀疑我会不会把肺咳出来。我也只好不断安慰自己,经历了2016年的苦修,大概是要脱胎换骨了。即便如此,《西游伏魔篇》还是刷了2遍。认真体会了“走过的最长的路,是师傅的套路”。

影片里唐僧讲的是真话:“你*了我的爱人,我又打不过你。除了跟你装兄弟,还是怎么样?”“装”是很多身在领导岗位的人,很无奈的选择。假期结束,读了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余进的一篇关于领导力的分享。值得学习。

“领导力首先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心态、理念和行为方式,而不是一个职位,更不是权力。而是有效影响他人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我所见过的,对“领导力”的定义,最准确的一种表达。很多人喜欢把“领导力”解读成,或者理解成很权术化,或者技巧化的东西。事实上,技巧是很表象的,并非本质。而且,我们所谈论的领导力,是基于价值观为前提的。如果认为带领土匪山贼作恶的能力,带领员工吐槽的能力,煽动不良情绪的能力也加入讨论范畴的话,这人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价值观有问题。我们还是散会吧。

“有效影响他人的能力”,准确的解读,应该理解“在特定时间内,影响特定他人,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付出的能力”。我加了三个“特定”,并且没有用“努力”一词,选择了“付出”一词。是有科学依据的。另外,”影响“不等于”改变“。可以“影响”人,但绝不要期望能“改变”人。可以很肯定的说,拥有这样一种心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人,不管身处任何环境,领域,都很容易成为那种情况下的领导者。

如何才能拥有这样一种“心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呢?很简单,领导力,领导什么?无非是领导“人”,或者领导”事“。余进的观点是:”想要有效的影响他人,首先要有效的领导自己“。领导力,最重要的是”影响力“。如何更好的影响自己?要养成自我反省,不断了解自己的习惯。这个观点,会让很多人觉得又端上来一碗满满的“隔夜鸡汤“。

事实上,我以被吃瓜群众们泼鸡汤的大无畏精神,告诉大家:”这真是实话“。而且是”值得咀嚼,话中有话“的实话。我想起在另一个学习系统中,学到的几句话,也一起分享:”向上追随,向下领导,向内修行,向外影响“。意思就是首先要有信仰,信仰可以理解为价值观。自身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影响到身体以外的环境。因为正常人都不会跟”三观不正“的人愉快玩耍。为什么呢?怕他被雷劈的时候,会连累到自己呀。

笔记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礼记 · 大学》中,有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现在想想,这段话不就是领导力培养的完整表述吗?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当属于绝对强大的领导力,而起步,则起于格物致知,意诚心正。再看余进的观点,是不是很相似?

自我反省,不断了解自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做给自己的,不断真正发现自己,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另一部分则更不容易:”我所了解的自己,和别人眼里的我是否一致。“这两个维度如果能尽量做到一致,你一定将是一位在别人眼里表里如一,自己也活的坦然真实的人。我认为这里的”别人“,要加个定语。仅限于三观一致,社会地位差不多的别人。三观不同的人,还希望一致。就如同让鸭子认同鸡是鸭子。社会地位不同,要求一致。也是”呵呵“。这部分我承认鸡汤了。不喝也罢。活的坦然真实,我推荐我合伙人的一个心态:”凡事不纠结“。不需要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不妨收下这碗老鹰汤“老鹰在母鸡群里会自卑,因为它不会下蛋。”

领导力的四个基本功

第一,不断地自我反省,并且不断地问为什么是这样的,一层一层抽丝剥茧了解自己。说实话,这是重度强迫症和逻辑洁癖晚期患者,才*出来的事情。普通人真做不到。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标题忽悠了很多人,你们用唾沫星子淹死我吧。

第二,永远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愿意去探索学习新的东西。再说句实话,大部分人离开学校,基本就停止学习了。这些人工作以后,基本就抱着靠一份经验不断升职加薪的幻想而活着。唉,闭嘴了闭嘴了,我又要被一大群白眼瞟碎了。

第三,主动寻求别人的反馈意见,而且要欢迎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这一点很容易做,只要心态良好就行。

第四,拥抱挑战,拥抱挫折,因为这是职场成长的机会。关于这一点,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越是痛苦的时候,越是成长最快的时候。”到现在还是如此。让我痛苦的,有我曾经真心信赖却算计利用背后捅我的兄弟,有我甘愿俯首学习却清高冷傲斜目而视的前辈。无所谓,能承受多大的委屈,才能承受多大的荣耀。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打败一个不要脸的人。比如我。

领导力的真正落地,需要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员工画像。用象限去描述的话,员工基本画像,可以分为四个象限:高意愿高能力,高意愿低能力,低意愿高能力,低意愿低能力。所有人都知道,要砍掉低意愿低能力的人。然后才能去深度了解一个员工在乎的是什么,驱动力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痛点是什么,长处和短处又是什么?

90后是不是比70后,80后更难管呢?余进认为没区别。我很赞同。现在很多人认为90后太崇尚自由个性。其实翻翻10年前的报纸。也是这么说80后的。所以我说,等10年,等这帮孩子生了娃,上有老下有小,老婆要买包,老师要送礼,有了生活压力。你看他们乖不乖。每一代年轻人,能自律的都是少数。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没有回头路,35岁以后想再找机会,几乎不可能有。这个话题沉重了,影响欢乐的读书氛围。不聊也罢。

余进有一个观点,我太认同:“去理解员工行为背后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心态,就会驱使什么样的行为。”我常说一句话:“思维方式决定行为习惯。”所以我也一直跟身边人讲:“从一个员工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思维方式。”领导者和管理者,是要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解读员工行为背后的心态。这是很本质的洞察,无法隐藏。这个能力会让很多人心里发毛。谁想交流可以留言,免费传授经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亨利穆恩,分享了一个领导理念,叫“内外群体”。这个观点相当刷新一些人的认识。教授认为,如果要成为一个好领导,你需要在你的下属里面建立内外群体:对你的内群体里的人很好,很信任他,对外群体里的人很客气,这里的客气不是不好,而是相处更正式一些。外群体里的人,如何加入内群体呢?通过绩效。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有效的,因为外群体受到了刺激。领导者的实践和精力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他们将精力集中在绩效最优者而非最差者身上。外群体的新人中,受到激励最大的,肯定是表现最好的。谁会第一个走人?新人当中表现最差的那个。这叫正向的人员流失,是调整团队结构的秘笈所在。那些幻想永远公平的员工,看到这个真相,不知道心里什么滋味。

最近还学习了一篇乐视的组织学习方法。很实用,操作性很强。但是时间有限,已经凌晨1点了,每次写读书笔记,都不得不在晚上。今天就不分享了。希望分享的朋友可以留言给我。想看的人多,我下次分享出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友不在多,道同则鸣

东郊小筑,龙客笔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