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 法幢
法幢大师,名果建,安徽桐城县严氏的子弟,出生时正值清文宗咸丰年间的内乱。五岁时母亲去世,七岁时父亲也逝世了,一个人零丁孤苦无所依靠,流离四方,为农家牧牛。到了二十岁,因为看到目连救母的戏剧,而感叹地说:【想要回家报父母亲辛劳的恩情,非出家修行不可。】于是决志出家,前往九华山的无相寺,礼拜玉忠和尚为师,第二年到宝华山受具足戒。
曾经担任无相寺的副寺(掌管会计或出纳)、监院等各种职事,凡是一切的苦行,全都自己亲身先去实践,辅佐玉忠和尚与无相寺。后来,和尚命他为住持,至清德宗光绪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将无相寺捐出作为十方丛林。大通(安徽铜陵县西南)大士阁的普济寺又力请为住持,法幢大师安住后,视察大众的根机,于是专以净土法门,广为化度一切有缘的众生。并且开设莲社,承续慧远大师美好的典范,善男信女前来礼拜皈依的人很多。因小时候不曾读书,对经文的义理虽然不精通。但是所开示的法语,随心流露,往往能够利益众人。
民国以后,因年高力衰,命徒弟妙珑法师为住持,而摒除断绝一切外缘,专修念佛三昧。经常以念佛法门普被三根之利益,开示后学。每年清明节,必到父母的墓前念佛一日一夜,供奉父母的牌位于个人课誦佛堂的旁边,并以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超度父母,数十年如一日。教人念佛,也以孝顺父母为前提。
民国十六年(西元一九二七年)四月下旬,突然示现些微的疾病,立即召集大众念佛三日,到了四月二十四日,正身端坐安然而往生,时年八十岁,僧腊五十九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