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色如许,小剧场绽放戏曲大梦想

探春色如许,小剧场绽放戏曲大梦想

首页角色扮演九天通神录更新时间:2024-08-01

小剧场,大未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与文汇报社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于近日落下帷幕。在九天的时间里,来自11个剧种的13部小剧场佳作在“演艺大世界”的长江剧场和宛平剧院集中展现。古老剧种的勇于革新、经典文学的戏曲重读、舞台样式的大胆突破等,无不彰显着戏曲人对传统孜孜不倦的当代化探索与审美更新。特邀业内专家与一线主创,共议这方小小舞台上孕育着、飞翔着的伟大梦想。

激活小剧场戏曲的创造精神

崔伟

中国戏曲小剧场展演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年。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推动了当代戏曲人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当代特色极为鲜明的戏剧小剧场形式的邂逅和携手,并行进于相融并进的自觉追求上。其追求的目标是让传统戏曲更具有生命力,激发当代青年戏曲人时代性的创新活力。八年来,不但用小剧场讲好了中国故事;更用戏曲小剧场的探索,充盈了时代感和生命力强劲的中国小剧场文化,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上海文化品格的戏曲小剧场良性发展的大好态势。

成绩面前,我们无疑应树立更具挑战和战略意义的艺术目标——那就是如何在戏曲小剧场中,不但充盈着民族价值观、凸显小剧场表达的艺术个性;更能用属于中国戏曲和戏曲人的智慧,创造并探索中国特色的戏曲小剧场讲述之美。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戏曲小剧场建设中的表演创新、艺术特色,民族精神和时代表达高度契合,迷人绚烂,特别是能体现中国戏曲审美观和想象力的戏曲小剧场形式和业态的成熟。

搭建起中国戏曲小剧场展演其实只是起步,建设中国戏剧和时代特色鲜明的戏曲小剧场文化,才是我们的理想。在这个目标的召唤下,尽快建立起中国戏曲小剧场艺术表现方式的独特风格、戏曲个性的鲜明浓郁、创造智慧与精神的美不胜收,这应是必须尽快完成的一道艺术课题;恐怕也是检验中国戏曲小剧场艺术是否能够实至名归存在的一个硬性指标。仅满足使中国戏曲走进小剧场,而不能实现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和创造力对世界小剧场形式的贡献性支撑,缺乏具有审美特色的自觉构筑,没有表达方式和艺术看点的民族性营建,那么,我们所说的中国戏曲小剧场艺术,必然是缺乏贡献性、独特性、民族性的“小打小闹”。

当下,戏曲小剧场已经骄傲地走过了从介入到融合,由借鉴到原创,并不断成熟的第一步。是不是更应尽早在创造方法上,不但汲取世界小剧场文化的鲜活与生气,更应通过成功探索,用响当当的作品,使中国小剧场戏曲不仅只有小剧场,更有属于中华审美和表现风格的戏曲表达力、创造力。那才是中国戏曲小剧场创造之梦的目标,又何尝不是中国戏曲人对世界戏剧文化的应有贡献呢?

因此,激活戏曲创造力,凸显戏曲表现力,理应是戏曲小剧场的基础性支撑,也是必须及早唤醒的艺术创造自觉,且需极端重视。两方面的艺术课题应做早、做好。

应看到现在的参演剧目中,戏曲表现元素创造性亮点乏陈,戏曲表现和表达还很缺乏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展演剧目的戏曲表演审美和方式大多是传统面貌的使用,基本没有什么建立在小剧场创造理念,以及故事和情感、人物讲述表达上的戏曲传统手法活用通灵的神来之笔。这样,即使一些思想内容和艺术讲述很有小剧场韵味与创造力的好题材、好作品,恰恰因为在戏曲表演效果上的平庸、拙笨而乏善可陈。这种现状使我顿悟,如何做好戏曲化的小剧场创造,是更艰巨和重要的艺术课题。以往,我们强调很多是要在意识和方法上向小剧场特性靠拢,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能不更深刻及早警醒,不能做到表现方式戏曲性的活用与创造性,那就不能真正实现中国戏曲小剧场的魅力与本色。须知,戏曲小剧场的现代面貌,不仅是内容和思想上的,还应是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讲述方式与表现效果的创造性突破。

中国戏曲程式性、写意性、虚拟性审美方式,看似古老但本质却是很具现代审美追求的艺术理念,也是和现当代戏剧理念中许多追求不谋而合,极有异曲同工之理的生动表达。程式看似是形式,但它却是源于生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很高妙的表现手段。戏曲小剧场创造中,不能运用、特别不能创造性地巧用传统的戏曲表现手段和创造理念讲述好生动的小剧场戏曲故事,是当下许多本身可以焕发动人神采的剧目难以突破的瓶颈。我认为,缺乏戏曲表现小剧场性和创造之笔的剧目,只能称作走进小剧场的戏曲;同样传统的东西没有发展,没有衍生自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突破和创造,那也不能叫作优秀的小剧场戏曲。运用程式和“四功五法”容易,在此基础上或用得当,创新通神才堪称优秀之作,这是考验智慧和创造性的审美的命题。解决这个难题,光熟悉传统技法不够,要深刻体悟戏曲程式产生出发点是什么、审美规律是什么?当下,艺术形式的创造力和看点、亮点还很稀少,已经成为横亘在戏曲小剧场创造者面前的一道待解课题。

小剧场所具有的探索精神,何尝只表现在内容的开掘与故事和人物的表达上呢?这个探索不仅是思想内容上的,针对中国戏曲小剧场建设,必然要有形式和表达方式的探索和看点。否则,中国戏曲小剧场就会缺乏应有和特有的表现力、征服力。其实,我们应树立一种自信,有着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立在戏曲艺术表现规律和戏曲艺术家创造追求独有优势上,戏曲小剧场的形式创造、创新理应充满底气,关键是要有恒心和智慧,这样才能完成中国戏曲小剧场的艺术本质的实至名归。

实现这一神圣艺术目标,让我们从激活戏曲小剧场的戏曲创造精神开始!

(作者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经典的传承和文明的互鉴

郦国义

我国的小剧场戏剧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发展活跃于剧坛。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的戏曲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扶持,小剧场戏曲也应运而兴蓬勃发展,为戏曲的剧目建设、人才培养和观众培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年来小剧场戏曲的活跃,尤其是剧目内容的丰富多彩,给当下戏剧艺术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抹姹紫嫣红的春色!

春色从何而来?来自经典的传承和文明的互鉴。这是“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以其多年的实绩作出的响亮回答。自2015年至2022年,展演连续举办了八届。以最近的五届展演为例,就有22个剧种的49台剧目入选献演,而其中约有超过80%的剧目,其题材内容均取自中外文化典籍和中外戏剧名作,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滋养了我们的小剧场戏曲艺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我们的戏曲和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本就根脉相连,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根深叶茂花艳!小剧场戏曲展演的优秀剧目,正是遵循了这一文化繁荣发展的人间正道!回溯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成为展演剧目取材和借鉴的核心首选。其最集中的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脍炙人口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出现了诸多新的改编剧作;古典戏剧名作,如关汉卿、汤显祖等不少戏剧大家笔下的人物,在小剧场的舞台上呈现了新的风貌;而中国的史传典籍,如《史记》《汉书》,以及《世说新语》等笔记小品名篇,也成为创作者关注的人物素材宝库。这充分说明了:在“守正”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在尊重经典、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其丰厚滋养的同时,积极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加以拓展和传播,增强其生命力和感染力,正成为我们越来越多创作者的共识!

知古鉴今,才能继往开来。历史也证明了,只有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人类的文明才能不断发展繁荣,文化艺术自然更不例外。令人可喜的是,展演的优秀剧目中,还有相当比例的作品借鉴取材自世界戏剧经典,如豫剧根据古希腊悲剧改编的《俄狄王》、藏戏根据普契尼著名歌剧改编的《图兰朵》,而莎士比亚的戏剧则为更多剧种的改编者所关注。就是现当代的外国作家名篇,近年来也已进入小剧场戏曲改编者的视野之中,如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已改编成为一个颇受观众好评和欢迎的剧目。以戏曲这一民族的艺术样式改编呈现外国戏剧经典和文学名著,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改编者和原创者之间一种见面或不见面的切磋和交流,也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一种对话和互鉴。相信我们的戏曲艺术会在同各国人民创造的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鉴中,得到提升丰富和繁荣发展。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让戏曲这一中华文明的代表性艺术样式,更广泛积极地参与世界戏剧和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互鉴,使我们民族的戏曲艺术之花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开放得更加鲜艳夺目,小剧场戏曲有它的优势和特色,正可大有作为。我们期待着它为民族文化的自强不息、为世界文明的互鉴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原理事长)

开掘人文精神,寻求意象表达

沈伟民

如何选择小剧场戏曲题材,通过创作演出,呈现出符合小剧场戏曲气质的独特新意,确实会涉及到小剧场戏曲的定位和品格。对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剧场戏曲,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在题材的选择上应该以小见大,以点见面,以特见新,努力追求“这一个”的新意表达,力避“在依附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大戏压缩型、折子重排型’”等现象的出现,力争达到与当代人情感同振、心灵共舞的思想艺术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创作者对所选择题材的事件发生、人物性格命运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前人没有发现或未能加以体现的人文精神的深度开掘是至关重要的。

来自武汉京剧院的京剧《一丈青》,演绎的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扈三娘”的故事。作为一出传统武旦戏,以前在舞台上看到的只有简单几句唱念,更多的是这一人物武艺的展示。而京剧《一丈青》,则为扈三娘历来被“杜撰者潦草几笔”鸣不平,从扈三娘的命运由不得自己掌握加以开掘,塑造了一位“无奈何归梁山、作人妇、丢人魂、成人刀、变了人鬼在世间”的悲情女性形象。剧中,扈三娘先后与王英和林冲对阵厮*,舞台上的大小快枪,象征着厮*的难分难解和扈三娘的高超武艺,原来武戏本该有的魅力不减。但观众在为演员娴熟技艺、精彩表演喝彩的同时,情不自禁为这一位巾帼女杰不能把控自己的命运而“可怜可悲可叹”洒下一掬同情之泪。该剧体现的这样一种对不幸女性的人文关怀,是一次对传统武戏如何改编成有意味的小剧场戏曲的有益尝试,观众由此对熟悉的“扈三娘”形象有了新的审美体验。

在小剧场戏曲中,意象的捕捉和表达同样至关重要。意象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戏曲史论家沈达人曾谈及,戏曲人物的意象化,具体表现为对神似的追求,以及“离形得似”的外部形象塑造。在《一丈青》中,笔者注意到“红绸”的运用。剧中,“红绸”是扈三娘的兵器之一“红棉套索”,它如“气吐霓虹”般生擒了王英。正是这一条“红棉套索”,转眼间成了扈三娘被迫下嫁王英的“红丝线”。“红棉套索”反而将扈三娘的人生走向牢牢套住,将她的前途命运紧紧束缚,最终推向悲剧的境地。淮剧《影的影》中的意象显得更为明晰一些,这便是一条贯串全剧始终的“红线”。台上,“红线”与人物形影不离,有时牵系剧中男女,有时交叉缠绕或阻隔剧中人,有时又成为剧的虚拟空间,内中寓意令人玩味。它将爱情、婚姻、人生“捆绑”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提出了在面对爱情、婚姻、人生的种种困境时,是作茧自缚、抱残守缺,还是勇敢冲破樊篱、追求美好的哲思,正所谓“意犹帅也”“寓意则灵”。《一丈青》中的“红绸”也好,《影的影》中的“红线”也好,以其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色彩,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气息,能触动到人的内心,引起独特的审美情感,让人产生联想,起到深化题旨,升华美感的妙用。因此,这样的探索实验是很值得赞许的。当然,如果这些意象在运用时有隐有秀,表达更加自然流畅一些,演员的表演更加细腻默契一些,少一点“言传”,多一点意会,相信传递给观众的美感度会更高,回味会更长。

(作者为上海市戏剧家协会顾问)

在城市香气里感受传统的丰富景象

白爱莲

黄油、牛奶、面粉烘焙出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勾人驻足,这是上海国际饭店蝴蝶酥的诱人味道,吸引着人们每天在西点店门口排着长队。这条长长的队伍对面,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长江剧场。倘若当年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于1934年建成以后,便整日飘扬出蝴蝶酥的香味,那时排队的人们望向街对面,看到的不是长江剧场,而是当时东方巴黎的一张名片——卡尔登大剧院。卡尔登大剧院建于整整100年前,是电影和戏剧演出圣地,风光一时。卡尔登大剧院和国际饭店都是由匈牙利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的著名建筑,然而它们的命运却不一样,国际饭店从第一高楼变成了南京路上的小个子,但依然淡定地散发西点的香气,而卡尔登大剧院1951年改叫长江剧场,1993年拆除,2016年原址再建,2018年重新开幕。一个保留原貌,一个被时代重新塑造,这就是历史的样子,有接续,有断裂;有恒久,有蜕化;一切都并置在现实里,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构成复杂而迷人的景观,无言诉说着丰富的故事。

我连续两个周末往返京沪,去参加2022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到上海安顿好,第一时间赶往展演所在的长江剧场,站在剧场之外,看着相对而立的两座建筑,觉得这似乎也是“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的一种写照。首先,作为小剧场艺术形式的戏曲演出与其他的戏曲演出形式并置之,构成了当下戏曲艺术的丰富图景;再有,就小剧场戏曲本身而言,基本上都依托于一个有历史的剧种,或原创,或改编,或更多地保留原貌,或更多地进行探索,同样呈现出一种多元并置的景象。

由于展演档期顺延等原因,这次我有三部作品参加展演,淮剧《影的影》、京剧《一蓑烟雨》、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兴奋是有的,虽然这三部戏剧种不同、题材不同、样式不同,但都诚实地表达了我们对人生、对艺术、对精神的思考,我们努力创作,毫无保留,希望能引起观众的生命共情。忐忑也是有的,新作品首次亮相上海,尽管上海的观众宽容优雅,也还是有一丝丑媳妇见公婆的不安。

三场演出结束,我都留心关注离席的观众,希望能读取到他们的反馈。《影的影》女主人公不能确定选择的开放结局,让离开剧场的观众脸上也带着些许困惑,还有人用上海话交谈,似乎是在议论她应该怎样选择更好。《一蓑烟雨》结束后,有个女孩在门口跟我说,喜欢最后老、中、青三个苏东坡共舞,还有个女孩跟我说演员很好,他唱“定风波”词,既悠扬又沧桑,很贴切。《我这一辈子》的演员极为年轻,他们的谢幕富有感染力,集体扔出去的纸飞机,很多观众都捡起来带走了,戏曲中心请的摄影师不仅贡献了精彩的剧照,还说“虽然第一次看北京曲剧,但是很喜欢”。这些反馈,很安慰我不安的心,我知道我们的作品还不完美,正如我们个人都有的局限一样,作品也一样会有局限,但是,舞台艺术最动人的就是在同一时空里,演出和观众之间有真实的有温度的交流,带有温度的肯定与批评都是珍贵的。

(作者为北京京剧院导演)

本版组稿 王筱丽 摄影 秦钟

来源: 文汇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