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关注、提倡甚至痴迷于“世界语”,当在其1908年2月自上海返回日本东京之后的一段时间。
1908年3月,刘师培自己主持的《天义》第16-19卷合刊,发表了他的《译石门和夫氏希望诗(二首)》。在同一期中,刘师培还以申叔之名,发表了《Esperanto(即“世界语”-引者)词例通释》一文。载《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010-1018(210-218)。
所谓“世界语”,就是诗题中提到的这位“石门和夫”的创造。
石门和夫,今译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udwig Lazarus Zamenhof),波兰籍犹太人,1859-1917。柴门霍夫是一位执业医生,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1887年7月26日,由其发明创立的“世界语(Esperanto)”方案公布。柴门霍夫认为,世界语将打破全人类之间的语言障碍,可以成为世界通用的标准语言。
同时,刘师培还开始开设培训班,教授和推广世界语。
4月28日,刘师培在继《天义》而创刊的《衡报》第1号上发表了《劝同志肆习世界语》一文。载《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033-1034(233-234)。
5月28日,《衡报》第4号有《世界语夏期讲习会开班广告》(《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094【4】
6月18日、7月8日,《衡报》第6、8号发表《世界新语Esperantisto发达记》。
那年的7月1日,钱玄同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与刘师培当天的一次面谈:“因申叔处又将开エスペラント(即日语的“世界语”-引者)班(夏期),自(阳历)本月一日起,至八月十五日止,每日晚间六至八时教授,颇愿往习,因往其处。知近日报名诸君,都将考校课,故不果行,须初五、六间云。与申叔讲时事,伊总主张进步说,因甚以《新世纪》为是,又谓世界语言必可统一云云。果哉其难化也!然不斥旧学,贤于吴朓(吴稚晖-引者)诸人究远矣!”(《钱玄同日记(整理本)》上册P134,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你那8月第1版)
1908年11月底,刘师培又在国内的《时报》、《神州日报》和《中外日报》上发表了《劝告中国人士宜速习世界新语》。载《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237-1243(437-443)。
此后,刘师培的存世文字中,再未提到过“世界语”。他的这场“世界语”大梦,戛然而止。
其实,他在1908年10月,就曾经历过一次对“世界语”态度的变化。
章太炎,是反对以世界语取代汉语最坚决的人。1908年5月19日、6月18日《国粹学报》第4年第4、5号,1908年6月10日《民报》第21号,刊登了章太炎的万字长文《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章太炎全集》第4册P353-369【380-396】)。那时,章太炎正在与《新世纪》杂志(吴稚晖主持)就世界语问题隔空论战。
而就在那一年的10月14日,刘师培也在《国粹学报》第46期上发表了《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一文(《刘申叔遗书》46册【92-96】,《左盦外集》卷6)。他在文中明确表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他认为,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其字形的演变,反映了华夏民族演进过程中发生于社会制度、风俗礼仪、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实证,有助于纠正社会学研究中的穿凿附会。为了扩大“中土文字”的影响和使用范围,他建议用“世界语”翻译《说文》一书,“首列篆文之形,或并列古文籀文二体,切以Esperanto之音,拟以Esperanto相当之义,并用彼之文详加解释,使世界人民均克援中土篆籀之文,穷其造字之形义,以考社会之起源。此亦世界学术进步之一端也。”(见《遗书》46册(92-96),《左盦外集》卷6)显然,此时的刘师培想以汉字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来弥补西方切音文字的缺陷。
这其实与钱玄同对刘师培的印象正契合。“谓世界语言必可统一云云。果哉其难化也!然不斥旧学,贤于吴朓诸人究远矣!”
刘师培的《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一文,实际上是对章太炎的隔空声援。虽然二人此时已经反目,水火不容。
世界语,迄今仍有一些支持者,虽然数量很少。而在清末,却是一些如刘师培般激进者最热衷的事情。据《申报》上刊登的广告,那时上海也有一家“上海世界语学社”,他们也开班招生(1909年3月24日)。1909年12月8日,《申报》还报道了“世界新语第五次大会”的消息(转译自《世界新语报》)。
刘师培这次思想变化是什么原因?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年轻人一时激进,逐渐平静清醒后又回归理性是正常情况。那一年,刘师培才24岁。
二、刘师培开始意识到,中国语言文字被世界语取代,其本人最擅长,其实也是最钟情的国学将变得毫无价值、一文不值。其实,文字拉丁化是中国自清末之后一直在延续的一项“事业”。也就是近20年才逐渐销声匿迹。
三、那时,刘师培在日本已经待不下去。回国,国学必然是其安身立命,并再次大放光彩的支撑和依靠。
四、在日本自办的小媒体上说些过头话,发行量本就极小,国内没几个人会发现。如今要回上海,再过于激进,难免会有大麻烦,会混不下去。
柴门霍夫的《幸福诗》共24行。刘师培的译诗将其分割为两首,一首4言8句,一首4言16句。刘师培在《天义》上还有一段对这两首译诗的附记:“以上二诗,均从Esperanto文译出。石门氏者,即Esperanto创造之人也。惟次首末数句,原意系言从速发生新事业,其故则由于Esperanto译文与原文句法稍岐,余俱从原意译出。申叔附记。”(《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007【207】)
我完全不懂世界语,但从其英译和现代汉语译本来看,刘师培的翻译是基本准确的,基本做到了严译要求的“信达雅”。
《幸福诗》的“世界语”原文,英译和现代汉语译本录于后——
La Espero
En la mondon venis nova sento/Tra la mondo iras forta voko/Per flugiloj de facila vento/Nun de loko flugu ĝi al loko/Ne al glavo sango n soifanta/Ĝila homan tiras familion/Al la mond' eterne militanta/Ĝi promesas sanktan harmonion/Sub la sankta signo de l' espero/kolektiĝas pacaj batalantoj/Kaj rapide kreskas la afero/Per la boro de la esperantoj/Forte staras muroj de miljaroj/Inter la popoloj dividitaj/sed dissaltos la obstinaj baroj/Per la sankta amo disbatitaj/Sur neŭtrala lingva fundamento/Komprenante unu la alian/La popoloj faros en konsento
unu grandan rondon familian/Nia diligenta kolegaro/En laboro paca ne laciĝos/Ĝis la bela sonĝo de l' homaro/Por eterna ben' efektiviĝos
The Hope
Into the world came a new feeling/through the world goes a powerful call/by means of wings of a gentle wind/now let it fly from place to place/Not to the sword thirsting for blood/does it draw the human family/to the world eternally fighting/it promises sacred harmony/Under the sacred sign of the hope/the peaceful fighters gather/and this affair quickly grows/by the labours of those who hope/The walls of millennia stand firm/between the divided peoples/but the stubborn barriers will jump apart/knocked apart by the sacred love/On a neutral language basis/understanding one another/the people will make in agreement/one great family circle/Our bad set of colleagues/in peaceful labor will never tire/until the beautiful dream of humanity/for eternal blessing is realized
希望
邱关瑾/译
新的感情已经来到人间,强烈呼声正在世界传遍;快让它乘上顺风的翅膀,轻捷地飞遍那地角天边。它不是把人类幸福家庭引向那*人嗜血的利剑;面对这战乱无尽的世界,它承诺给予神圣的和谐。和平的战士们正集合在那神圣的希望旗下,经过希望者们辛勤劳动,我们的事业正迅速得到发展。千百年来的一道道高墙,把各族人民分隔离间;但那顽固障碍终将崩溃,被那神圣之爱打成碎片,在中立语言的基础上边,人们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各族人民必将和衷共济,结成一个大家庭的集团,我们勤奋努力的同志们,为了和平奔忙永不厌倦;直到全人类的美好理想,为了永恒祝福彻底实现。
兹将《译石门和夫氏希望诗(二首)》详细笺注初稿录于后……
译石门和夫氏希望诗(二首)
【刊载】
《天义》第16-19合卷《贫民唱歌集》,1908年3月,署名申叔译;《刘申叔遗书》61册(140),《左盦诗录》卷4《左盦诗别录》;《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006(206)
【类别】
第一首四言,8句;第二首四言,16句
【编年】
1908年。
译石门和夫氏希望诗(二首)其一
以情洽群,新机句萌。风声所彻,弥纶八荒。有若毛羽,从风(搏)〔抟〕翔。翩翩远将,将覃殊方。
【笺注】
〔石门和夫〕今译拉扎鲁•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udwigLazarusZamenhof),波兰籍犹太人,1859-1917。柴门霍夫是一位执业医生,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1887年7月26日,由其发明创立的“世界语(Esperanto)”方案公布。柴门霍夫认为,世界语将打破全人类之间的语言障碍,可以成为世界通用的标准语言。
〔希望诗〕柴门霍夫以世界语创作的一首24行诗。该诗后由人谱曲,成为“世界语”运动的一面旗帜。其原文,及英译本、现代汉语译本详见《译石门和夫氏希望诗》(二首)其二“略考”。
〔洽〕和谐、融洽。《类篇》卷32:“洽……一曰和也。”
〔新机句萌〕新机,新的时机、气运。《三国志•魏书一•贾诩传》裴注引《九州岛岛春秋》:“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句萌,春季植物萌芽破土。《礼记正义》卷15《月令》:“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郑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礼记正义》卷17《月令》:“行春令,则胎夭多伤。”郑玄注:“此月,物甫萌芽,季春乃句者毕出,萌者尽达。”孔颖达疏:“句者毕出,萌者尽达者,甫始也。此十二月,萌者始牙,至三月乃出达地上也。”
〔弥纶八荒〕弥纶,包覆、统御。《周易正义》卷7《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陆德明《音义》:“京云:弥,遍;纶,知也。”八荒,极辽远荒蛮之地。《汉书•陈胜、项籍传》史赞引贾谊《过秦论》:“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颜师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说苑》卷18《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耳。”
〔抟翔〕《周礼注疏》卷16《地官司徒下•羽人》:“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縳。”郑玄注:“审、抟、縳,羽数束名也。《尔雅》曰: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縳,百羽谓之緷。其名音相近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文选注》卷26范彦龙《古意赠王中书》:“逸翮凌北海,抟飞出南皮。”李善注:“《庄子》曰:鹏抟扶摇而上。’司马彪曰:抟,圜也,圜飞而上,若扶摇也。”《天义•衡报》P501注①:“原本误作‘搏’,据文义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将覃殊方〕《诗经•大雅•荡之什•荡》:“内垒于中国,覃及鬼方。”《字汇•申集•覀部》:“覃,……又,长也、延也。”殊方,偏远的外国。《列子•杨朱篇》:“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齐土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西京杂记》卷:“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此句指,将远播到最辽远偏僻之地。
译石门和夫氏希望诗(二首)其二
战血凝腥,染斯剑硎。民习于戎,室家靡宁。恢恢大圜,竞戒戎兵。爰有圣灵,臻世于平。惟此圣灵,众希其生。勗我杰儁,永休厥争。休争何由?新业云萌。觥觥新语,被我八瀛。
【笺注】
〔硎〕《宋本广韵》卷2《十五青》:“硎,砥石。”
〔大圜〕《吕氏春秋》卷12《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高诱注:“圜,天也。矩,方地也。”
〔臻〕《说文解字》卷12上《至部》:“臻,至也。”
〔希〕盼望,渴望。《孝经注疏》唐玄宗李隆基《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邢昺疏:“希,望也。”
〔觥觥〕同“煌煌”,盛大光明貌。《全宋诗》卷2342《喻良能一•月山诸峰》:“觥觥石柱峰,孤峭仍轩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43册P26918)。此句指,世界语蓬勃发展,气势如虹。
〔八瀛〕《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后以八瀛喻天下。《宋书•乐志二》载谢庄《世祖孝武皇帝歌》:“泽牣九有,化浮八瀛。”
康涛
2021年8月16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