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2月19日电 题:在高寒高铁上“筑”就美丽人生
新华社记者 王君宝
在中国最北端的东北地区,有一条全线运行在零下30摄氏度极寒地带的高铁线路,人们叫它哈齐高铁。为让这条“白色飞龙”载着人们奔向“幸福终点站”,铁路职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工作在这个极寒地带。
祖孙三代铁路人67年“修炼”出高铁情缘
魏微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客运段哈齐高铁车队的乘务员。2018年的2月是她参加的第六个春运。春运期间往返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地的旅客越来越多,忙得她“脚打后脑勺”。
打扫卫生、调整座位方向、检票、疏导旅客整理行李……十几个小时站立,一整天也难有休息时间,从拥挤的过道蹭回值班室,脚肿得都脱不下来靴子,静脉曲张是魏微与同事们的常见病。
哈齐高铁穿越黑龙江省最重要的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极寒天气曾让这里被认为无缘高铁,但建设者攻克了严寒地区深水桩混凝土冬季施工等多项难题后,90分钟的同城生活在2015年展现在人们面前。两地交流频繁了,魏微的工作也变得异常忙碌。
从5时到23时,是魏微平日的工作时长。这些天,春运加开列车,半夜下班后第二天她还要再次踏上高铁车厢,有时候遇到夜班高铁,又再继续工作,总计27个小时。“最后几个小时最难熬,眼睛都重影了。”魏微说。
哈齐高铁建成用了6年,连通279公里沿线的龙江人生活。如今结缘高铁服务旅客,魏微一家却用了67年见证这一天的到来。
魏微的祖父1951年成为时称哈尔滨铁路局整备车间的一员,1958年改任列车乘务员,上世纪80年代魏微父亲接班上岗,直到现在。
魏微的父亲魏继承每周有四五天在列车上,“没有什么日子是他必须要在家的,遇到事你能等就等,不能等就自己做。”魏微回忆,父亲经常教导她自立自强,于是与妈妈在家照顾爷爷奶奶时,她也炼就了换灯管、修马桶的本领。“家里总是过小节,过年前后哪天休班哪天就是年。”魏微笑称。
高空“蜘蛛侠”零下温度作业检修
魏微在车上,王全振则在车下服务着高铁上的旅客。
凌晨1点半,哈尔滨北站高铁线,气温约零下30摄氏度。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电段接触网工长王全振和工友们爬上巡检轨道车上的检修台,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是巡检16公里的高铁供电线路,主要在支柱上、轨道车上或者梯车上,进行高空作业,确保供电线路没有任何问题,保证哈齐高铁能够平稳、安全、高速运行。
白天高铁要不间断行车,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只能安排在深夜零时30分到4时30分。接触网电压2.75万伏,距离地面6米多,他们被形象地称为“蜘蛛侠”。
“检查高铁供电线路接头是否有缺陷,及时发现并排除供电线路的安全隐患。”王全振一边说着,一边动作麻利地登上检修台的栏杆,查看一处线路接口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凌晨呼啸的北风使他的工作帽两侧很快挂满了白霜,体感温度甚至低于零下30摄氏度,而王全振和另一名工友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
轨道车开动时,他们都要半跪在检修台上以保证安全,每隔50米到了线路接口处,他们就要站起身来,爬上爬下进行线路网检查。一夜工作下来,王全振和工友们要在寒风中蹲起1000多次。
“接触网线路上如果有一点缺陷,高速运行的高铁列车就会有脱轨的危险。所以虽然工作苦,但是很重要。”王全振说。
在“不停高铁的高铁站”坚守
在哈齐高铁线上还有一个越行小站,叫红旗营东站,俗称“不停高铁的高铁站”。
这个站归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庆车务段管辖,日常的工作是在高铁行车调度员下达高铁阶段计划后,根据计划核对高铁列车的进路序列,确保每天40余对高铁列车从这里安全通过。
小站只有7个人,不办理旅客上下车业务,实行轮班值守。当班时行车室内就一人,每天除了间休,要一直坚守到最后一趟22时27分的高铁列车通过这里后才能休息。
红旗营东站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红旗营村边上,距离最近的小镇20多公里。“职工们的家都住在60公里外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境北部的泰康镇。小站周边空旷,没有公共交通,平时大家一起包车上班,吃住都在站上,这里跟家没区别。”红旗营东站站长马江涛说。
夜色渐深,附近的村子早已一片寂静,值守人员还在岗位上坚守,虽然几乎没人知道他们在高铁背后每天重复的工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