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人后裔,海外称帝后送家乡18缸咸菜,乡亲只留一缸祭拜至今

他是华人后裔,海外称帝后送家乡18缸咸菜,乡亲只留一缸祭拜至今

首页角色扮演决战王城破釜沉舟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3

在众多东南亚国家中,泰国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

只是我们对泰国的了解,大多是关于其自然风光,特色文化以及当地美食方面,对于泰国的历史恐怕是知之甚少。

据史料记载,泰国历史上共经历了4个王朝50个皇帝,在这50位皇帝中,有5位居功至伟,深得百姓爱戴,被世人冠以大帝之名。

他们分别是达信大帝,兰甘亨大帝,纳腊萱大帝,马古大帝以及朱拉隆功大帝。

其他4位大帝暂且不提,今天就说说这位排在首位的达信大帝。

这位大帝还有一个称号,叫做郑皇大帝,是一位华人,本名郑信,祖籍广东汕头,其父郑镛年轻时随同乡逃荒到达暹罗(也就是现在的泰国),后在当地行商,由于头脑灵活,做事圆滑,在暹罗混的风生水起,经过多年打拼拥有了不小的财富。

有了钱,郑镛就开始结交当地权贵,并且娶了一名泰国女子为妻,在众多华夏移民中,郑镛也算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不久后他的儿子降生了,郑镛对其非常喜爱,起名为郑信。

据说郑信出生时遭遇了巨蟒的袭击,这在当时的暹罗,被人们认为是不祥之兆,而巧合的是,郑信刚出生,其父郑镛就生病去世了,这样一来,家里人对郑信就更为不喜。

郑镛结交的权贵中,有一个叫做拍耶节悉的,这个人是暹罗的财政大臣,经常到他家做客,与郑信家人不同的是,节悉非常喜爱机灵好动的郑信,所以在郑镛过世后就收养了郑信。

如果让郑家人知道,这个被他们视为洪水猛兽的小男孩儿,在未来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悔不当初,不管郑家人怎么想,对于小郑信来说,能够为财政大臣的儿子,无疑是很幸运的。

经此一役,郑信一步登天,完成了从商人之子到贵族后裔的华丽转身。

郑信的成长之路绝对称得上是一帆风顺,从小锦衣玉食,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交往的都是贵族子弟,凭借养父节悉的影响力,郑信的政治道路可谓是一片坦途。

按照泰国的习俗,男子都要进入寺庙修行,以体验僧侣生活,郑信也不例外。

结束了寺庙的修行,郑信很快就得到了泰国皇帝的重用,先是担任了宫廷侍卫,后因才能出众勇武过人深得皇帝信任,不久就升任了达府的军政长官,封爵披耶。

1762年,缅甸入侵暹罗,一路势如破竹,暹罗军队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仅用四年,缅军便兵临暹罗王城阿瑜陀耶,皇帝惊慌失措,立即向各地发出命令求援。

郑信得到命令后丝毫不敢怠慢,立刻点齐兵马赶来支援。

只可惜,郑信虽及时赶到了王城,奈何缅军之战斗力远远高于其部下,他空有救国之心却无回天之力,最终非但未能解王城之困局,自己反而被缅军包了饺子。

无奈之下,郑信只得率领手下精锐突围而去,在撤退的路上郑信也不是一无所获,偶尔遇到缅甸小股部队,他也会指挥手下战上一场,取得几次胜利之后,郑信的大名也就在暹罗人民中传播开来。

当时的暹罗人民正是国破家亡,心下悲戚之时,而郑信的出现仿佛一盏指路明灯,让人们看到了复国的希望。

于是乎逃亡在外的暹罗人民,被缅军打散的暹罗士兵,纷纷赶来投靠。

1767年2月,郑信转移到了暹罗东南部的罗勇,此时他的军队已经超过万人,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眼见缅甸军队在自己国家的暴行,郑信心中满是恨意,他发誓要将缅甸人赶出暹罗,恢复泰族的统治。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想要聚军心得民意,就必须师出有名,凭借郑信一府军政长官的身份,恐怕远远不够,为了达成复国之心愿,郑信只得自立为王,号召暹罗军民前来投奔。

只不过人心向来难测,虽然郑信一心一意想要复国,但他的手下可不都这样想。

每当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总有这么一小撮儿人,会背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为侵略者摇旗呐喊,更有甚,者还会将屠刀挥向自己的同胞。

这些人咱们就姑且称之为“泰奸”,郑信手下也有这样的存在。

他们已经被缅甸军队给打怕了,认为暹罗根本就不可能是缅甸的对手,与其奋起反抗徒增伤亡,倒不如举手投降,乖乖地接受缅甸的统治。

所以在郑信发展实力以图复国之时,这些人就在背后搞起了各种小动作,给郑信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本来念着大家都是暹罗人,郑信实是不忍心多造*戮,只要他们不太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些人丝毫不知进退,反倒把郑信的宽容当成了懦弱,行事愈加肆无忌惮起来,郑信忍无可忍之下,只能对他们进行了血腥的清洗。

铁血的镇压使得郑信威严更重,前来投奔的暹罗军民越来越多,郑信的军队渐渐成了气候,罗勇又被他经营得如铁桶一般,挥师北上的时机已然成熟。

郑信的第一个目标是罗勇附近的一座沿海城市,尖竹汶城,由于此地沿海,商业异常发达,如果拿下了此地,就能得到大量财富,郑信对此地势在必得。

最初,郑信并不想跟这里的守军刀兵相见,毕竟大家都是暹罗人,于是乎,他就亲自动笔,给尖竹汶城的军政长官写了一封信,大体的意思就是咱们都是暹罗人,应该团结起来反抗缅甸的侵略,等到赶走了缅甸人,咱们自家的事关起门来好商量。

在郑信想来,身为暹罗人,此地的军政长官骨子里也一定是痛恨缅甸人的,邀请他联合抗缅,应该并不困难,可万万没想到,他的提议却被对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丝毫没有转还的余地。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既然做不成盟友,那就只能当作敌人,即使心里有再多的无奈,郑信还是咬着牙下达了武力夺取尖竹汶城的命令。

在军队进攻之前,为了表达自己不拿下此城誓不罢休的决心,郑信命令部队将所有的炊具统统砸烂,断绝了他们的后路,此一战不成功便成仁,不得不说,郑信的这一做法颇有几分楚霸王破釜沉舟的气概。

在攻城战斗中,郑信身先士卒,率领部下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拿下尖竹汶城。

此一战后,暹罗军民都见识到了郑信的勇猛无畏,俨然将其当作了心中的信仰,暹罗沿海各城也都深怕步了尖竹汶的后尘,分分向郑信宣誓效忠。

一年以后,暹罗南部绝大多数沿海城市已经落入郑信的掌控之中,经过战火的洗礼,他麾下的军队也都成了百战精兵。

除了强大的陆军之外,郑信还训练出了一支战斗力爆表的海军,拥有了如此强横的军事实力,也是时候跟缅甸人做一个了断了。

于是暹罗境内战火重燃,郑信亲率手下精锐直扑王城阿瑜陀耶。

本来郑信已经做好了跟缅军死战的准备,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郑信这一路攻城拔寨遇到的抵抗并不是十分激烈,收复王城的过程更是出奇的顺利。

郑信虽不知道缘由所在,但不管怎么说,将缅甸人赶出暹罗的目的已经达到,自己的复国誓言也已实现,这就足够了。

其实当时郑信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收复失地,还应该好好地感谢一下清政府。

因为在进攻暹罗地同时,缅甸还派兵攻打了云南,正所谓打了小的惹来老的,虽然云南的实力远不如缅甸,但不要忘了,云南的背后可站着大清王朝。

当时的清朝正是乾隆执政之时,虽说国力已经开始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朝再怎么落魄也不是缅甸这个弹丸小国能够随便挑衅的。

郑信挥师北上之时,正是清军攻入缅甸腹地之日,为了抵抗清军,缅甸不得不撤回了驻扎在泰国的大部分军队,这才使得郑信的复国之战顺利取胜。

可以说,正是清朝对缅甸的用兵,在无意之间拯救了暹罗的命运。

收复了王城之后,郑信猜测缅甸国王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利用清缅大战给暹罗带来的喘息之机,训练各地士兵加强暹缅边境的防御。

果不其然,当缅甸解决了自己的麻烦之后,再次出兵暹罗。

不过此时,暹罗军队的战斗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次的进攻,缅甸军队并没有占到丝毫便宜,损兵折将不说,还没能突破暹罗军队的防御,眼见事不可为,缅甸国王只得下令撤军。

解决了来自外部的威胁,并不代表着已经万事大吉了,暹罗内部还有着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势力,这些势力的存在,对郑信的统治同样有些不小的威胁。

如今攘外的战斗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该开始安内之战了。

又用了两年时间,郑信率领部下南征北战,终于清除了所有不稳定因素,完成了暹罗的彻底统一。

不过由于长时间的战争,暹罗王城阿瑜陀耶早已是到处断根残垣,破败不堪,因此郑信下令,将王城迁往吞武里,并在此称皇,史称吞武里王朝。

掌握了暹罗的政权,郑信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在他的治理下,暹罗不但恢复了元气,甚至实力还更上层楼,暹罗内部稳定后,郑信又将目光放在了开疆扩土之上。

他选择的第一个下手目标就是柬埔寨,郑信之所以选择这个国家,是有原因的,在缅甸军队侵略之前,柬埔寨本来就是暹罗的附属国,如今再次取得其掌控权也无可厚非。

出于先礼后兵的考虑,郑信先是给柬埔寨国王写了一封书信,要求其臣服,柬埔寨国王自然不会答应这个要求,开玩笑,好不容易能自己当家做主了,谁还愿意给自己找个主子?

柬埔寨的态度早在郑信的意料之中,你不服没关系,打到你服就好,于是1771年,暹罗出兵柬埔寨,迅速占领了金边。

与此同时,同为佛国的老挝也没能逃过暹罗的魔爪,紧接着喃奔、帕、难、兰那等小国相继被郑信征服,吞武里王朝风头一时无两。

郑信在暹罗如日中天,可远在广东的郑家,过得就不怎么如意了。

后来郑家人不知从哪听说了郑信的消息,就派人远渡重洋,到暹罗来拜见他,听说老家来人了,郑信自然非常高兴,还亲到皇宫门口迎接。

当听来人说起家乡的近况,郑信也是不胜唏嘘,虽然从小生活在暹罗,但他从来也不曾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自己的根在广东,对于家乡的难处,郑信真心实意地想要帮上一帮。

于是族人返回广东之时,郑信亲自到港口送行,并命人将一十八口大缸抱进船舱,说是自己送给亲人的一些礼物,反复叮嘱来人,一定要到家里再将之开启。

对此,族人自然是千恩万谢,也表示一定按照郑信的吩咐去办。

哪想船行至半途,实在是耐不住心里的好奇,就打开了其中一缸,结果失望的发现,缸里装的只不过是普通的咸菜。

族人并不死心,又接连打开了一十六缸,结果里面的东西与第一缸并无不同。

族人心里这个气呀,不断咒骂郑信小气,千里迢迢就让自己带着这东西回去,一气之下,就将打开的十七口大缸扔进了大海,只留下未开封的一缸回去交差。

等回到家中聚集族人,准备将这缸暹罗咸菜分给众人之时,他却吃惊地发现,原来缸里只有薄薄的一层咸菜,下面的都是各种金银珠宝。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只是事情已经发生,一切悔之晚矣,据说直到如今,这口大缸依然放在郑氏宗祠之中,逢年过节族人都会前来拜祭。

再说暹罗这边,由于郑信不断地对外用兵,国内的地主贵族对他渐渐产生了不满,直到1782年,郑信再次对柬埔寨用兵,国内兵力空虚,正值此时,阿瑜陀耶城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叛乱。

说起这场叛乱的起因,你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那就是挖宝。

相传,当年缅甸军队攻打阿瑜陀耶之时,来不及逃跑的有钱人将自己的财宝都埋在了地下,于是在阿瑜陀耶,挖宝就成了一个热门职业。

其中有一个商人非常有头脑,他用一定的代价取得了阿瑜陀耶挖宝的代理权,转过头来,就向在此地挖宝的人收取重税。

时间长了,挖宝人变得无利可图,自然会心生不满,结果就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暴动。

在郑信看来,这没啥大不了的,一群商人而已,能有多大能量,随即就派出禁卫军到阿瑜陀耶平叛。

可巧就巧在,领头暴动的人正好是禁卫军首领的兄弟,结果不但暴动没能平息,禁卫军反而跟暴乱分子合兵一处,直接*到了吞武里。

此时郑信手里已经没了可用之兵,主力部队都在柬埔寨作战,等到他们回援,恐怕自己坟头的草都有三尺高了,面对来势汹汹的众人,郑信果断地选择了认怂,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于是郑信宣布退位,并出家为僧,吞武里落到了禁卫军手中。

不久后,消息传到了在柬埔寨领军作战的昭披耶却克里耳中,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自己赶回吞武里,解决了郑信,就能成为整个暹罗的王。

事不宜迟,昭披耶却克里立刻带领军队返回了吞武里,禁卫军在正规军面前自然不值一提,占领吞武里后,昭披耶却克里第一时间命人用檀香木打死了郑信,并*死了郑信所有的亲人。

当然,他对外宣称郑信是死在反叛者之手,紧接着进行了加冕仪式,成为拉玛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

虽然昭披耶却克里成功上位,可是还有一个麻烦事没有解决。

那就是在郑信死前,已经派人联络了乾隆帝请求清朝的认可,乾隆帝也答应了他的请求,如果这时暹罗突然换了一个皇帝,清朝会不会不承认他?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干脆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做郑华,自称是郑信的儿子,而郑信在他写给清朝的奏报中,也就变成了重病不治而亡。

从此以后,历代的泰国国王就都有了一个汉姓,也就是郑。

一代英主郑信在登上巅峰时黯然落幕,他的遭遇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达信大帝虽英年早逝,但他的功绩却不曾被人们遗忘。

泰国政府规定每年的12月28日为郑信的祭祀大典,上到泰国国王,下到平民百姓,这一天都会到达信大帝纪念碑前进行祭奠,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