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班才能开发孩子的潜力?儿童专家维果茨基说,玩假象游戏就行

早教班才能开发孩子的潜力?儿童专家维果茨基说,玩假象游戏就行

首页角色扮演假装学习更新时间:2024-04-30

同事的孩子眼看就要上幼儿园,和她聊了一下上幼儿园的准备,听完我简直惊呆了。同事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竟然一口气给他报了5个课外班,周一到周五全部排满了。

同事振振有词地解释到:“我们家孩子从小就“怕生”,如果不提前带他了解什么是上课,万一他不适应总是哭着要回家怎么办?而且现在的早教课家长都可以陪同,我在他旁边可以教他怎么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怎么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觉得很值得。”

据《中国教育蓝皮书》统计,2018年中国早教市场规模突破5500亿,预计2020年将突破9200亿元。

众多妈妈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会各种技能,纷纷掏出钱包,砸出重金,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然而早教机构真的就可以开发孩子的潜力,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

法国教育家高吉亚思认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对世界充满了探索*。可悲的是,很多孩子求知的本能在父母的教育中逐渐丧失殆尽。

如果孩子非常喜欢,适当地报一两个早教班,让孩子尽情的玩耍是可以的,但是如此高强度的课程安排小朋友很难会吃得消。

早教机构仅仅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媒介,不去早教机构,孩子的发展就会耽误了吗?

儿童心理专家维果茨基认为,鼓励学龄前儿童玩“假装游戏”比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更重要。

1、什么是“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就是我们俗称的“过家家”。

在游戏中儿童会“扮演”爸爸妈妈、或者医生病人。用玩具来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如果没有相应的玩具,儿童会用一块积木想象这是电话。或者用一只笔想象这是注射器。

很多父母都会简单粗暴的认为“假装游戏”是孩子幼稚的表现,孩子想让父母陪同玩“假装游戏”时,有些父母采取敷衍的态度,心里面甚至会想:这么宝贵的亲子互动时间还不如多教孩子认识几个字。

不要小看孩子本能的“假装游戏”游戏,致力于早期教育研究的教授乌莎·戈斯瓦米研究得出结论,“假装游戏”可以提供丰富的手段,让儿童理解观点、*和意图。想象出来的假装的体验能让儿童学着洞察“心理状态”。

这样看来,与其花费金钱让孩子去早教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不如在家里家长陪伴孩子,或是邀请附近的小朋友一起来玩过家家。后者的效果甚至更好。

2、假装游戏到底可以锻炼孩子的哪些技能

1)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儿童心理专家维果茨基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假装游戏中”成人引导游戏,使其变成一个积极体验社会角色和关系的微观世界,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通常情况下,如果成年人和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会让整个游戏更复杂。比如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成年人通常会扮演病人,儿童会假装给病人看病和打针。这个过程儿童可以站在医生的视角来体验整个看病的过程。不仅可以理解病人面对打针时的害怕,还可以明白为什么医生要坚持给病人打针、吃药。

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用笔当针头,用玻璃球当药丸。借用物体的假装游戏帮助儿童将物体的真实属性和他们的象征意义相隔离。儿童学会了对一个物体有两种不同的心理象征。

心理专家称,这个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开始拥有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能力——将想法理解为实体。

2)发展儿童的共享心理状态

在游戏中儿童们必须一起设定情景,给自己起名字,并且认同对方的身份,游戏推进的情节也必须大家都认可,才能一起玩下去。

因此,假装游戏分享的其实是语言沟通意图。

游戏中需要正确的表达出自己对于游戏的设定,同时听明白其他小朋友的意思,这样才能参与其中,并享受到游戏的快乐。

3)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规范和社会规则

比如儿童们玩妈妈和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假装游戏中,儿童们需要在语言和行动上努力模仿生活中妈妈和孩子的状态。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们会开始思考妈妈会怎样照顾孩子,孩子又会如何听从妈妈的管教。

通过游戏,儿童们就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视角上审视妈妈和孩子的关系。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儿童们逐渐理解社会规范和不同的社交场合。

男孩们喜欢玩消防员的游戏。游戏中会有司机、消防员警官,消防员士兵。大家们都需要遵守消防过程中的规则。比如司机只能负责开车,绝对不能冲到火场救人。警官可以指挥士兵,但是士兵不能去命令警官。

因此,假装游戏可以控制孩子们的*和情绪。在角色扮演中让他们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

4)让儿童拥有“读心术”

有心理专家做过实验,针对3岁儿童假装游戏的研究显示,如果一对儿童一边扮演一边用较多的语言描述心理状态,他们在一年后的心理状态理解测试中的表现会更好。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高情商,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可以轻松的理解对方的意图。其实这些技能都是能在假装游戏中轻松获得的,让孩子边玩边获得“读心术”的能力。

5)独自一人玩“假装游戏”让儿童有更好的语言技能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单独一人玩“假装游戏”,也就是没有成年人或小朋友一起玩,自己一个人幻想出假象朋友,玩假装游戏。

有些父母会担心,孩子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会不会在面对社会时更加困难,更加焦虑和害羞呢?

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有研究显示,有假象朋友的儿童和没有创造出假象朋友的儿童相比真实的朋友数量基本一致。但是,有假象朋友的儿童通常比一般儿童有更好的语言技能,并更擅长叙述。

在假装游戏中,不仅需要儿童做好自己的角色扮演,同时需要她操控假象的朋友与她一起玩,对于游戏的细节,假象朋友的名字、身份、性格都需要设计出来。因此可以充分锻炼她想象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

3、对于假装游戏,家长们需要做什么

1)给孩子更多的玩耍时间

荷兰著名教育家伊拉斯谟曾说过:生命从最初开始,就具备某种本能,一种即使不被成人察觉,也会不断引导婴儿进步的本能力量。

孩子自主的玩“假装游戏”就是儿童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的本能反应。家长们要理解并支持孩子的这一举动。

特长班和早教班虽然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不能忽视孩子通过游戏自我成长的举动。

家长们可以每周挑选1到2个宝宝喜欢的课外班,让孩子去教室里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自己。

2)陪同玩玩耍时家长进行更好的引导

如果孩子希望家长陪同玩“假装游戏”,家长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孩子体验更多有意思的角色扮演,打开孩子玩耍的思路。

比如,带孩子去过超市,就可以和孩子玩顾客与收银员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了解购物的流程和结账的流程。

带孩子去过餐厅吃饭,就可以玩点菜上菜的游戏。家长可以升级难度,比如顾客觉得菜做得不好吃时服务员要怎么回应。上菜太慢,服务员要怎么处理。这样可以锻炼儿童的大脑思维和语言能力。

如果儿童在就餐时经常出现哭闹,玩餐具等不好的习惯,家长可以借此机会模仿儿童这些不好的举动,让儿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明白自己在吃饭时不能任性不听话。

枯燥的教育孩子不喜欢听,但是放在游戏里孩子自己就会明白应该怎么去做了。

3)鼓励孩子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伙伴,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多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家里一起玩耍。

儿童们在玩“假装游戏”中可以一起讨论情节和各自扮演的角色,在这个过程让他们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技巧。

儿童心理专家证实,拥有朋友并和他们一起玩耍,对于发展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很重要。

鼓励儿童们一起玩耍,虽然会让家里显得更加拥挤和吵闹,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很有益处的。

儿童是一个主动学习者,不是被动学习者。家长们最应该做的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引导他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感。

不用过分担心孩子的胆小害羞会影响他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他一定会成为幼儿园最受欢迎的小朋友。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