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
时尚集团总裁、《时尚芭莎》总编辑苏芒,宣布辞职。
2019年12月
在《ELLE》任职十三年的主编晓雪,正式离职。
2020年11月
这次的主角变成了《VOGUE China》的主编张宇。
稍微关注一点时尚圈的朋友都要感慨了:
中国时尚圈最有分量的三位女主编,
一块儿开启了中国时尚杂志的黄金年代,
又先后离开了坚持十多年的事业……
压轴离开的张宇还是分量最重的“C位”,
虽然总是受到“卡女星封面”的质疑
但领导的《VOGUE China》地位毫无疑问
全球第三大赚钱的时尚杂志,
一度是亚洲最重要的时尚杂志,
当然也得到了康泰纳仕集团接班人的高度评价:
在世界最大的市场上,
建立起了超群绝伦的时尚出版物地位,
是最成功的海外版杂志……
就类似一个业务搞得很不错的武林门派分支,
得到了正统的赞赏,根正苗红的教主为他们正名。
“中国时尚圈最有权力的女人”突然离开了…
可想而知,阴谋论是少不了的
要说到底啥情况,咱也不是业内,没小道消息,
但张宇的离职信写的还挺正常:
“我将在发行15周年纪念版后离开《VOGUE China》,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开始事业新阶段的合适时机。非常感谢所有这些年来帮助和支持我的人,我祝愿《VOGUE》继续取得成功。现在我准备好进入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至于这个网友评价为“卑微”的朋友圈,
橘咋看都是在说玩笑话吧?
真相到底如何,还得等等看——
张宇接下来是不是立马开启新事业?
原来的“二把手”唐杰真的会飞升吗?
《VOGUE China》未来还能不能保持时尚圈霸主地位?
眼下,橘更好奇的是——
在时尚圈大名鼎鼎的Anna Wintour,
要怎么协助杂志平稳过渡?
网上办公会用钉钉开视频会议吗?(不是)
诚实说,看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惊呆表情包)
一来,确实感觉到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二来,那可是Anna Wintour啊!
看热闹的外行人都知道是“穿Prada的女魔头”的Anna啊!
不少人的时尚启蒙电影大概都是这部《穿Prada的女魔头》,
改编自同名原著,作者就是Anna的前助理,
大BOSS Miranda的各种背景和言行:
两个孩子,两段婚姻,
做事雷厉风行,在时尚杂志说一不二,
最流行的颜色和时装都由她定夺,
几十万美金的造型说否就否……
只差写着“我的原型是Anna Wintour”。
很自然,大家对她的理解,也停留在了“女魔头”。
要说有啥成绩?不知道。
她真是电影里的性格?不清楚。
为何在时尚圈有如此高的地位?不明白。
纵观Anna的职场成就,就算不喜欢她也得承认:
胆子是真大。
这是一个和新中国同龄的女性,
1949年出生在英国,今年已经71岁了,
1988年开始担任《VOGUE US》主编,也有30多年。
但,你很难在她身上找到容貌之外的时代印记,
大概也是因为她一路都走在时代之前。
美国《VOGUE》1988年11月刊
Anna当主编后的第一张美版封面,
现在回头看,不就是报刊亭常见的封面设计吗?
但,在当年,这一点都不常见。
那会儿的《VOGUE》,封面调性非常经典,
只有名模头部,戴着大大的珠宝直视镜头,
杂志更偏向于介绍精致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当下最新的流行趋势。
想象一下,在统一画风的精致版连连看里,突然冒出来了一张这样的封面…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模特Michaela,
眼睛笑到几乎是闭合,微微露出小肚腩,
上身穿着宝石刺绣、价值10000美金的高定卫衣,
下身混搭着50美金的便宜货牛仔裤,
搭配着一头慵懒的卷发,轻松自由,平易近人。
这是牛仔裤第一次出现在《VOGUE》封面,
这组图让合作已久的印刷厂老板再三打电话确认,
这一年的《VOGUE》在美国创造了历来最高的收入,
这张封面,在20年后得到了致敬式的重新演绎。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
这封创造性封面的诞生动力却很好笑:
模特Michaela在确定拍摄工作后度了一个假,
好家伙,心宽体胖,原本秀场搭配的裙子就不合身了…
既然如此,Anna索性将错就错——
换成牛仔裤,让我们来聊聊“时装大众化”。
对,她总能抓到大时代下的文化需求。
1993年10月刊,第一个来中国拍摄的美国时尚杂志
当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时尚杂志来过中国,
Anna主导策划了一组《Eastern Light》的中国专题。
人选妙,超模鼻祖Linda Evangelista,以一己之力拉高模特的薪酬水平,实力最受大众认可;
地点妙,选在了摩登都会的上海与风光秀丽的桂丽,包揽两种生活视角;
成品自然更妙,客观写实,却有一种宁静的诗意、温柔的生动。
这组策划不仅仅是照片…
既是美国读者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又不会让中国人感到一丝冒犯,
讲好了一个时尚的故事,
也反映了文化的某一个瞬间,
在前几年的D&G“劣质中国风”的讨论里,
再次凭借实力回到大众视野,
是一个反复品味也不会出错的里程碑。
#私心多放几张
大刀阔斧的行为当然不止这些…
名人效应是Anna在时尚界带起来的
如果现在疑惑,为啥总把“时尚封面”算进艺人的成绩里?
追根溯源,还得归到anna头上。
也就三四十年吧,
如今美国娱乐圈的祖师奶奶麦当娜,
当年也被认为不应该登上《VOGUE》,
嘿,可不是杂志配不上麦当娜,
而是麦当娜不配上这种经典高雅的时尚刊物。
Anna在飞机上偶遇这位持反对意见的男读者,
过了没多久,麦当娜就被邀请来上封面了。
与其说Anna把时尚行业带偏了,
不如说她在第一线提前嗅到了风浪:
用名人上封面,杂志销量会高得多,
于是,她们开始让女明星们也想要成为超模,
享受拍摄登封的乐趣,让时尚变得和生活息息相关,
哪怕,当年同事们并不理解,
她还是作为领导者,非常快地做出了应对措施。
大概是真的太超前了,
你其实也可以从开头的“中国三大女主编”身上,
看到和Anna高度相似的痕迹。
张宇,极具个人标识的造型
两侧不对称的短发,一用就是十多年。
Anna,波波头 黑框墨镜,
发型从14岁就开始保持,50多年没有换过,
黑框墨镜,不管室内室外总是戴着,
搭配扑克脸,让她完全看不出情绪起伏…
这类造型的猜测一直有很多:
“我不想让人通过我的表情,
来猜测我对某个设计师,或是某场秀的看法”
但,不管啥原因,辨识度都有了:
只要你在时装周看见一个戴着黑框墨镜的波波头,
准能认出她是Anna。
晓雪,要引领潮流而不是跟随
流量无罪,时代改变,媒体必须打破规则。
Anna说过逻辑完全一致的话。
她旗下的《VOGUE US》一直不缺引起争议的封面,
但,作为领导者,她也知道不可能每一期都做争议,
中间必须有挑选、思考、取舍,
选择那些有意义的例子,来平衡风险。
就像侃爷和金·卡戴珊的新婚大刊,
众所周知,卡戴珊一家以真人秀闻名,
“Famous for nothing”的标签贴的死死的,
杂志高层全都认为这个提案是垃圾,
不符合《VOGUE》一贯的标(B)准(格),
哪怕是Anna本人也对这种生活方式不理解,
但这并不妨碍她来主导一个符合当下的策划,
拍出真人秀镜头之外卡戴珊夫妇的生活,
并引申出讨论,然后,就像她猜的那样——
引起很大的争议,也带起了一股潮流。
苏芒,捆绑品牌的慈善夜
曾是女明星争奇斗艳、流量曝光度极高的名利场。
Anna早在美国做了一个“时尚奥斯卡”。
1995年,Anna任职Met Gala主席,
直接让这个过去由上流阶层自娱自乐的晚会,
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慈善公益晚会——
每年都会确定一个容易联想的主题,
像是去年的“坎普”和15年的“镜花水月”,
以及一份足够吸引人的嘉宾名单,
科技圈、政界、体育界、娱乐圈,全部一网打尽,
周迅就是在这儿说出的四字金句表情包,
一个晚上就是用亿为单位计算的流量,
累积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筹集了超过2.25亿美金…
原来那个处事传统、对时尚圈介入有顾虑的博物馆:
真香!
同样的,和晚会实现了品牌捆绑的《VOGUE》:
老娘就是时尚圈一姐!
你别说,Anna屹立时尚圈桥头30年不倒,
大部分年轻人都不一定能有这个感知力和执行力…
这么看来,她唯一的“黑点”,
也只有“女魔头”的性格冷酷、不好相处了?
但,在本来就可以雷厉风行的职场,
push大家做到最好的Anna,
有助理转行后写书吐槽,
也有助理持不同意见,
后者成了好莱坞知名度最高的造型师之一,
曾多次帮达妹做出仙女造型的Kate Young,
说自己其实学习到了很多很多。
女儿Bee Shaffer也说过,
至少Anna在当妈这件事上是宽厚的。
那些曾经收到Anna帮助的设计师,大概也有异议。
像是Marc Jacobs,实在没钱,
只好让Anna找特朗普借来场地免费办秀,
又比如John galliano,
被Anna发现了潜力并举荐到dior,
在那儿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还比如03年创立的“Vogue时尚基金”,
帮助了一大批年轻的新生代设计师,
有的设计师适合做自己的品牌,
那就用实打实的金钱来支持,
有的设计师实在没有商业敏感度,
那就鼓励他们走上另一条职业道路:
有没有兴趣去某一家公司当时装顾问?
Anna私下确实有很多“女魔头”的特质——
对接工作时从来不会多说一句废话,
不满意就直接吐槽,给我改,
和“热情友好”的形容词毫无关系,只关注生意。
但她也有一些让你佩服“必须是她”的特质——
每天都保持着高度自律的健康生活,
起床时间很早,一般是4:00到5:30,
每周会打四次晨间网球,保持身形,
很少迟到,会在8:00到8:30到达办公室,
完成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带着自己的“包”回家,
确保做完所有的工作,不至于让其他人等自己的反馈。
咋回事儿啊,说好的纸醉金迷时尚圈呢?
Anna有时也会参加一些奢靡的派对,
但绝对不会在派对上喝酒,
还在寒暄完之后找理由提前退场,
一般会在晚上10:30准时躺上床,
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就该起来嗨”的女儿。
一方面自律,一方面又天性自由:
1960年,不喜欢学校规定的校服裙款式,
总是故意把它改成膝盖以上的短款,
Anna从当地的中学辍学。
1970年,英版《Harpers&Queen》的第一批编辑助理,
和领导闹翻后,一言不合飞去美国纽约寻找新工作。
1975年,美版《时尚芭莎》的初级时尚编辑,
因为拍摄不符合甲方要求,九个月后被老板解雇。
中间又去了几家杂志社工作,杂志最后*了,
被迫失业的她休养生息了三年。
到了咱们说的“三十而立”,
她也没有真正立起来,依旧像海绵一样吸收养料,
直到34岁,被康泰纳仕集团挖掘,给她发了offer,
她还和人事讨价还价,拿到了双倍工资,
年轻时说出想去《VOGUE》当编辑,
实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15年。
这些年跟随大流,她也越来越走到公众面前——
开《大师课》,付费也有不少人看,
在《Go Ask Anna》的节目出镜,让明星或路人向她提问。
她总在强调,人一定要忠于本心,不要假扮成一个不是你的人,
也一直在展现自己包容一切的开放态度,
也自觉把自己拉下神坛,开一些小玩笑,
有人吐槽她的冷酷无情,
有人说她不再灵敏,不如早点退休,
有人说她的两次婚姻都建立在名利之上,
也有人表示她知道公司的“种族歧视”却毫无作为…
但你还是能看到她,
在公众面前优雅而镇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胆地说出“那些谣言都是真的”。
有时候也觉得,经历了那么多波折,
她一定知道什么才是最惹人喜爱的状态…
如果要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Anna,
不是好,也不是坏,是真的太聪明了吧。
最后一句Anna怕蜘蛛,我也怕,但我没有专人处理
(版权归橘子娱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