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老把式”还是“新生代”,越来越多扎根乡土、热爱乡村、擅长经营的农业合伙人、“乡村CEO”、乡村规划师、民宿管家等成为乡村振兴的“外脑”
过渡期3年多来,各地基础设施持续提档升级,为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脱贫地区乡村文化焕发活力,不仅助推乡风文明提升,更间接带动了乡村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等农旅融合业态加速发展
脱贫群众的变化是由内而外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思想更加积极,致富内生动力增强,以前“墙脚晒太阳,等着吃救济”的情况再也见不到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侯雪静 邹欣媛 范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已经过半,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如何?产业发展为乡村带来哪些新变化?记者近日走进全国多个已脱贫地区,感受在产业发展带动下,老乡们生活发生的喜人变化,记录广大乡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新农人有了新身份
惊蛰刚过,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合伙人”刘思胜大棚里的辣椒已进入采摘高峰期。
“我管理的19个棚前两天刚摘了4万多斤辣椒,这茬辣椒能摘到7月份,接着再种一茬番茄,一年能赚近30万元。”老刘笑容里透着踏实。
51岁的老刘是个精*庄稼把式,去年他务工的红寺堡水发浩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改制。凭借踏实肯干,他从“打工人”升级为“农业合伙人”。
“我负责管理,产业园负责提供农资、技术、销售服务。种出的蔬果卖出后,再和产业园分成,我拿四成,产业园拿六成。”他说,“去年夏天3个月时间,5个棚挣了5万元,我马上追加到19个棚。”产业园里像刘思胜一样的“农业合伙人”有39位,管理着105个农家大棚。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居住着20多万来自西海固的移民群众。老刘是第一代移民,经历了搬迁带来的变迁:刚搬来时四处务工,送水工、工地打工……一个月挣几千元;如今,家门口有了自己的产业,一年能赚几十万元,“现在的生活就是《山海情》的‘续集’,今年打算加盖新房。”
昔日戈壁荒漠,如今春光无限:葡萄、枸杞、黄花菜、肉牛等产业,村民一年到头“进钱忙”,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90%以上,对农民收入贡献率突破7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1%以上……
最近,红寺堡从东部省份引入电商团队,打造吴忠市红寺堡区电商孵化中心;今年上半年,红寺堡区也将迎来第一家品牌咖啡店的开业。这背后是新农人带来的新业态,越来越多返乡、入乡创业的新农人们,一边品味咖啡一边谋划乡村发展。
无论是“老把式”还是“新生代”,越来越多扎根乡土、热爱乡村、擅长经营的农业合伙人、“乡村CEO”、乡村规划师、民宿管家等成为乡村振兴的“外脑”。他们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拥抱新业态,盘活资源、产村融合、文化赋能,在乡村热土寻找向上发展的增量。
浙江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双桥村“乡村CEO”,把整个村当做一个产品去策划包装,发展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文创、农耕体验等研学活动,2023年平均每月仅旅游创收就有20多万元;安徽黄山市乡村“美颜师”让抛荒地变身网红“打卡地”;陕西的农业经理人,帮助农户实现“一地挣五金”:股金、租金、订金、薪金、佣金……他们将田野作为舞台,把乡风作为资源,通过要素整合让乡村火起来、产业活起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乡村新职业的兴起折射乡村新业态繁荣,正是将农业做成现代化大产业的发力点。当前,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带来新机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推手,描绘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在位于宁夏同心工业园区清洁能源产业园的英利新能源(宁夏)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内,自动化设备在加工光伏组件(2023年2月23日摄) 杨植森摄/本刊
新基建孕育新机遇
人勤春早,春耕当季。
江西南昌市蒋巷镇大田农社的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旋耕机正按照提前设定的路线来回作业,行驶到田块边缘时还会自动转弯。
一旁的田埂上,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泰晖只要轻轻点击手机屏幕,上万亩土地的翻耕情况便一目了然。当地应用物联网设备监测田块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农作物长势等,每2小时回传数据,让种田逐步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农村新基建开始为农业赋能增效。
在距离蒋巷镇1600多公里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村民康艳的电商孵化中心工作室日均发出上千件快递。去年,22岁的康艳在快手等6个平台的直播间和店铺卖出超500万元的头巾和帽子,不仅还清了家里欠债,还买了汽车和150平方米新房,成为村民眼中的“人生赢家”。
最近,她开始经营跨境电商,准备带着乡亲们把货卖到国外去。“得益于网络通畅、快递便捷,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电商发展的‘风口’,实现人生‘逆袭’。”康艳说,如今,西海固地区群众在家里直播,网上下单,家门口收发快递,享受着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山乡业兴旺,处处好风景。
湖北已建成乡镇邮政快递站点3475个,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消费品下乡进村,去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489.81亿元,同比增长13.75%;贵州大山里建起了食用菌“超级工厂”,每天运输车源源不断向20多个省区市送上“鲜货”……过去“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走出大山更为便捷。
放眼全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让不少脱贫地区“产品变商品、商店变电商、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直播变农活”,驶上产业振兴的快车道。2023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
经历脱贫攻坚,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过渡期3年多来,各地基础设施持续提档升级,为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3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和客车。今年,我国将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
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农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的消费体验;
3461个抵边自然村全部实现通邮,基本建成了覆盖城市乡村、通达全球的邮政快递服务网络;
……
随着基础设施改善,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也明显提升,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形成。截至2023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
今昔对比,老乡们感叹山乡巨变:层林染绿了山头,自来水接到了灶头,网络覆盖了墙头,光纤扯到了炕头,道路连通了外头,公交开到了村头,好日子还在后头。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吸引着人流、物流、资金流涌入乡村,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新乡风带动新产业
今年春节,湖南邵阳市邵阳县新田村妇女主任蒋海霞充实而忙碌。
“蒋主任,我不能站在第一排吗?”
“就是,我也想站第一排。”
身着彩衣的村民们将负责排练集体舞的蒋海霞团团围住,她笑着说:“大家别抢,都有机会。”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新田村,撞见这番“争先恐后”的对话。当地“村晚”正在紧锣密鼓彩排,热烈欢腾的鼓声直冲云霄,村民们挥着扇子起舞,寒风仿佛也有了绚烂的色彩。
老乡们告诉记者,过去每逢春节返乡,村里最热闹的地方都是酒桌和牌桌。自打村里办“村晚”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村民们热热闹闹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怎么过上好日子。
“这几年,乡村建设让村子越来越漂亮。”蒋海霞说,现在村里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的活动丰富多彩,开会议事人齐心也齐。新田村出台村民自治章程,建成文体广场和百姓大舞台……2023年,新田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乡村振兴不仅塑形,更要铸魂。脱贫地区乡村文化焕发活力,不仅助推乡风文明提升,更间接带动了乡村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等农旅融合业态加速发展。目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家,8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最佳旅游乡村”。全国已设立6700余家非遗工坊,覆盖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对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约1.3亿人次参与。以前只在春节期间举办的“村晚”,去年开始一年四季都举办,在农闲时节成为“四季村晚”。
“村晚”相关内容也成为各大平台“吸睛”“圈粉”的“利器”,引爆乡村流量经济。据统计,2024年1月18日至2月17日(腊月初八至正月初八)期间,超过1600名主播在抖音平台进行了约3500场“村晚”主题直播,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10场,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347%,带有“村晚”相关话题词的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1亿次。
“村超”火爆出圈,更将乡村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村超”快手平台直播总观看人次达3.24亿,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达4.7亿。游客带动了当地消费,5天比赛时间里,村民们帮着打扫卫生、做饭等打零工和摆摊,平均每户人家能挣到约6000元。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一些已脱贫地区村干部坦言,随着乡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充实,遇到“村超”等大型赛事活动,村民们看比赛、摆摊赚钱都忙不过来。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有关干部说,脱贫群众的变化是由内而外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思想更加积极,致富内生动力增强,以前“墙脚晒太阳,等着吃救济”的情况再也见不到了。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文明乡风滋润人心,凝聚人心。环境之美、人文之和交相辉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