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林轻骑
东路金军停止南下,西路金军虽然在陕西打了胜仗,但由于张浚和吴玠的坚守,金军进展并不顺利,再加之能战之将洛索去世,金兀术吃了败仗,金国开始将精力花在扶持刘豫伪齐政权上。
刘豫政权的地盘主要在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部分地区,金扶持这样一个政权,是为了和宋之间有个缓冲,而且用汉人来管理汉人相对来说矛盾少一些,也可以使得金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刘豫本是宋朝官员,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官任济南市长,只是此人十年寒窗,求的就是当官,脑子里没有“爱国爱党”,金兵发动全面侵宋时,此人先是请求调到富裕又安全的江南大后方去当市长,被拒绝后立刻*了守关武将献关投降。(刘豫能当上皇帝,主要靠他的后台粘罕,粘罕一死,他立刻倒霉。)
竖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刘豫的齐国大旗一举,同样吸引了一批宋朝文武前往投效,只是这个弱小的政权从他诞生之日,就注定要被宋拿来练手。
宋对齐的态度是坚决打,这和对金的态度有天壤之别。(全世界对背叛者的态度似乎都一样。)
刘豫手下李成,本是河朔一带有名的弓箭手,妻子儿女都死于乱兵(史书上载死于乱兵而没有点名金兵,潜台词是多半死于宋军之手。),一个道士说他“有割据之相”,凭这一句话,李成在乱世中起兵,居然也创下了“据江、淮六七州,连兵数万”的功绩,其态势,随时可南下取江南。

江淮招讨使张俊受命征讨,张俊本人才能平庸,但此人知人善任,利用部下打了不少胜仗,尤其在后期的对金作战中有上佳表现,估计这是他进入中兴四将的主要原因,这次征讨李成,他又请来了通、秦镇抚使岳飞。
张俊带兵攻豫章(今南昌),这是一步险棋,其时的态势,李成主力在江州(今九江),他的部将马进在筠州(今高安),而豫章夹在两城之间,若李、马二人同时驰援豫章,将给张俊带来很大麻烦。
但张俊兵临豫章时,李、马二人居然都按兵不动,张俊大喜,战端未开就对左右道:“我已得洪州(南昌),破贼必矣。”于是采用围城打援之计,对豫章围而不打,等马进带兵前来时,张俊已经以逸待劳一个月。
岳飞自请为先锋,他身披两层铠甲(内层很有可能是贴身的锁子甲,此甲在日本尊王攘夷时还被大量采用,能抵挡日本虎彻等名刀的劈砍,穿上它胆子自然大大滴。)带本部人马悄悄向马进军的右翼运动,在马进未察觉之下进行侧袭,中部统制官杨沂中则率骑兵从正面突击,马进大败,逃往筠州。

岳飞和杨沂中紧追马进到筠州,马进占据有利地形列阵以待,岳飞亲率两百人前往诱敌,将马进军引出阵地,杨沂中率精锐骑兵拦腰截击,大败马进,俘获八千余人。
马进领残兵北逃,往江州与李成汇合,张俊率军紧追不舍,很快攻克江州,李成和马进又逃往江北蕲州(今蕲春),张俊强渡长江,在黄梅遭遇李成主力。李成占据险要地形顽抗,张俊用暗度陈仓之计大破李成,迫使李成余部再往北投靠刘豫。
此战岳飞表现如往常一样活跃,跃马挺抢追斩马进。主帅张俊则获利最大,可谓名利双收,所属部队获得“铁山”称号。(个人的专业能力似乎不太重要,知人善任的御人之术才是重要滴。)
而此役之后,岳飞任神武右副军统制,暂时留在洪州维持秩序。神武军是赵构亲自掌握的亲军,由御前五军改编,能进入这支军队,和皇帝的距离就近了一步。
岳飞的仕途一帆风顺,他的敌人秦桧也仕途平坦,升任宰相。
不过,武将岳飞的仕途是用命拼出来的,文官秦桧则是用头脑算计出来的。
那位曾力挺秦桧的范宗尹上书赵构,要求清算原童贯、蔡京一班所谓奸臣党的官员,即使不将他们开除出党也要留用察看,赵构开始还犹豫,经不住范宗尹一通劝说就下了诏书,睡了一晚上后又觉得不妥,心里顿有被范宗尹挟持的感觉,赵构很恼怒,后果很严重,范宗尹被罢免。
秦桧在这个事件中表现得很识时务,开始他还是顶范宗尹的,可当他揣度到赵构的内心后,就毅然站在了赵构一边,在旁人看来,秦桧似乎没有原则,先是支持范宗尹,随后就反对。这一点,忠奸之别概莫如此。
范宗尹被罢后,宰相位置空缺,秦桧对人说:“我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同僚都以为他说笑,也玩笑道:“你赶紧去对皇上说啊。”秦桧摇头道:“不行,现在没有宰相,操作不了。”
这样的对话传到赵构耳中,结果秦桧做了宰相。
赵构自然求贤若渴,但也不是冤大头,此人提拔一个宰相和罢免一个宰相同样容易,所以他的宰相没有做得长久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