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渔人迷路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这是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桃花源记》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忘”、“忽逢”两词,说明渔人是在恍惚之中无意发现了桃花源。
这与后文太守遣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相互照应,说明所谓“桃花源”,只是一个理想家园,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