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请问在看文章的各位一个问题:
你觉得,两个人如果在谈恋爱,一方有没有看另一方手机的权利?
这个问题必然会导致两种答案:
一方认为,两个相爱的人就应该坦诚相见。
另一方认为,这是侵犯个人隐私,我只是你的恋人,不是你的附属物。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你可以从两极分化的回答中看出。
人们对于恋爱关系的边界认知是不同的,而之所以认知不同,很大程度上源于彼此对安全感的需求不同导致的。
情侣间都很容易产生安全感危机,如伴侣的身边出现了其他的异性,伴侣态度的转变,甚至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都能引爆它,产生——ta不爱我了,他变了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就会通过种种手段去弥足心理上的缺憾。
女人缺乏安全感,会严格管理丈夫的零花钱和出门动向。
男人缺乏安全感,对妻子的异性社交疑神疑鬼。
一旦没能满足另一半的安全感,那么就等于埋下了一颗隐雷,如果没处理好,爱情就凉了。
我们以前总是认为,安全感核心问题是“伴侣给的够不够多“。
但是,我们要知道,安全感危机的诞生,很多情况下不在于提供安全感的一方,而在缺失安全感的一方。
哪怕提供充足的安全感,也不能解决每个因为安全感缺失而产生的问题。
我见过一对因为安全感缺失的夫妻,他们是怎么相处的。
妻子要工资卡,他交出了工资卡。
妻子要查短信和通话记录,他交出了手机。
妻子要查账,要他解释每天每笔钱都花在哪了。他只要偶尔说记不清了,就是一场争执。
你觉得这样是丈夫安全感给的不够导致的吗?
每个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是不同的。
有的人自信伴侣爱着自己,那么对安全感的要求没那么苛刻。
有的人没那么自信,对情感的掌控与把握就更严苛一些。
如果一方陷入了极端,另一半就算把整个生命投入来满足恋人对安全感的期待,也未必能满足对方无止境的需求。
所以,安全感并不仅仅是“给的不够多”“陪伴不够”导致的问题。
你的吃醋,纠结,恐慌,你对恋爱关系中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童年的经历。
这种童年经历直接影响的对象,就是你的深度社交风格一依恋风格。你对安全感的需求,直接相关于你的依恋风格类型。
在一项研究中,一批出生于七十年代的婴儿,孩提时期就接受了艾因斯沃情景测试,用来评估他们的依恋风格。
心理学家们通过婴儿们的表现,给他们进行了分类。
20年后,研究者们又找到了这些已经成为青年的孩子们,针对他们在爱情中的依恋类型,进行重新的评估和定义。实验表明,对安全感的需求与态度完全没有改变的人,占到了实验参与者总数的72%。
也就是说,你的依恋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不取决于你,早在婴儿时期已经定型了,你也做不了改变。
安全型依恋这类人群通常在幼年时期得到了父母足够的关爱,建立了对自我的肯定,也建立了对外部共界的信任。当他们长大后,别人投注的安全感,通常能高效的转化,他们也对伴侣充满信任。同时,他们也能够维系自我,把恋情和乱七八糟不相关的东西隔离开来。
取悦型人格当一个人对外界评价积极,自我评价消极,时常很焦虑,就形成了关注型依恋风格,也就是经常看到的“恋人“。这种类型的恋人,似乎总有难以名状的自卑与唯唯诺诺,而且做事小心翼翼。他们最容易陷入恋爱后,变得十分粘人,总想时刻和另一半黏在一起。他们时常缺乏安全感,但只要稍加关注,就能快速抚平内心的不安。对他们来说,“拒绝“ 是最大的伤害,因为那颠覆了外界资源的可靠形象。
他们有时候会做出很多荒唐可笑的行为,比如故意刺激恋人。说其他异性对自己表现出好感,这么做,并不想激怒对方,而是希望恋人着急,获得安全感和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可长此以往,另一半会彻底翻车,引发完全没必要的矛盾。
冷漠型人格另一种依恋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外界都不可靠,万事不求人。
这种依恋类型,被称为冷漠型依恋。这类人跟安全型依恋的表现从外面看非常类似,但是他们认为外界并不可靠,他们对恋人的评价十分冷漠,从来不愿意夸奖伴侣,也不愿帮助对方或者让对方帮助自己。同时也很吝啬向恋人提供安全感。
他们认为安全感缺失,完全是懦弱的表现。冷漠型的人往往喜欢说“不“。为了维系自我认可,看轻亲密接触的积极影响,对自己的亲密需求统统冷处理。
恐惧型人格这类人群可能在小时候在非常不幸的家庭中度过,小时候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总是被无视,他对自身评价不高、对外界评价也很低,一旦这种状态持续到成年,并主导恋情的走向,我们便将这种依恋类型称为恐惧型依恋。这样的人对社会和恋人都充满了不信任,没法建立起长期的亲密关系,跟谁都是暧昧两天就拜拜了。
他们往往容易陷入极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经常会因为一点点琐事,就陷入“我这么爱你,你怎么能这么不爱我“的情感思维陷阱,又在对爱人的愤恨与对自己的不满中不断挣扎。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自己的依恋人格,但可以评估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依恋人格,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