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本好书(要有书,要有光)

14本好书(要有书,要有光)

首页角色扮演乱世萍踪更新时间:2024-05-09

要有书,要有光

《光启文库 · 随笔》

当代学人送给所有爱书人的

思想下午茶

汇聚各领域优秀学人著述

展现当代读书者应有的品质

把脉中国社会精神世界

优化国人知识结构与文化品质

让学术服务生活、滋养生命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光启文库 · 随笔》

(目前已出14本)

《希腊与罗马:过去与现在》晏绍祥

《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罗志田

《随缘求索录》张绪山

《文学的异与同》张治

《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赵世瑜

《难问西东集》徐国琦

《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詹丹

《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汪民安

《藤影荷声好读书》彭刚

《凌波微语》陈建华

《学术的重和轻》李剑鸣

《社会的恶与善》彭小瑜

《一只革命的手》孙周兴

《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张广智

1.《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哪些因素影响和形塑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中国是如何走向近代化的?

在基本层面的转型又如何进行?

近代的中国

转身还在继续

却首先从历史走来

全书大体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偏重古代的通论、近代中国的重要转变、以千年为计量单位的历时性大事件评述、一组重要著作的书评以及近代的学术和教育。本书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展现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及其不得不如是的脉络渊源。

历史与想象:今日我们对近代中国的认识,既带有很多想象的意味,同时又缺乏足够的想象力,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近代中国的特异性。

耕与读:“仕”即是士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其追求的目标,却不必是士之常态。天子尚且要亲耕,读书人自不能疏离于耕作和土地。《汉书 · 艺文志》所谓“古之学者耕且养”,是一个简明的概括。到后来,象征着与土地关联的“耕读”,成为中国一个持续了至少两千年的核心概念。

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作有《道大无外》《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等二十余种,在《读书》《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万象》《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文化与学术评论百余篇,为《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撰写小评论百余篇。

2.《希腊与罗马:过去与现在》

传统与现实,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古典世界距离我们,真的遥远吗?

古典传统的影响

在21世纪的新语境中“再度复活”

将来人类遇到的新问题

仍能从古典世界中发现类似先例

一本关于雅典、斯巴达与罗马的书

一部关于世界古代史学史的书

本书为作者的学术随笔集。全书共19篇小文,其中包含比较严肃的学术论文,但大部分是介绍西方古典学的短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7篇涉及古典世界的历史与传统,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传统,以及近代早期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观念。中间10篇收入对今人著述的评介,介绍当代人从不同侧面认识古典世界的理论、方法、成绩和问题。最后两篇意在说明译作对中国认识古典世界的重要意义。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典世界历史、古典传统在西方世界的演变等领域的研究。

3.《文学的异与同》

从中西不同的文学史传统里

通观其变 把握不变

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和研究史的梳理

阐发“文”与“学”的异同之辨

出入经史,文涉中西

锺书遗韵,书心雅趣

本书辑录文章20余篇,分作三辑。第一辑以中西文学交流为专题,涉及经典翻译中的底本来源和文化交流中的疑难之处。第二辑以钱锺书手稿研究为专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问题。第三辑主要围绕对学术史、文学史、翻译史内部脉络之研究而展开,绝大多数都与近年的书籍出版相关。

张治,1977年生,山东淄博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译作有《西方古典学术史》等,著作有《蜗耕集》《中西因缘:近现代文学视野中的西方“经典”》《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蚁占集》等。

4.《随缘求索录》

十余年随手随心而写的一些散论与随笔

生命机缘留下的痕迹

部分地反映了我的情感与爱好

肆力读书,措意世情

将品书与察世的感悟形诸文字

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绪山在学问追求上的思考文章,共40余篇,是作者“生命机缘留下的痕迹,部分地反映了我的情感与爱好”。 本书按照“科学纵议“”史学杂咀”“时说漫评”“学林琐记”“萍踪遐思”等主题展开。部分文章已在报纸或期刊中发表,获得知识界的好评;部分新撰写的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新思考,有助于开阔历史学、文学等研究新路径。

张绪山,山东寿光人。曾留学希腊,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人文学科)委员,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欧洲中古史、拜占庭史、中西交流史等。著有《6—7世纪中国和拜占庭帝国关系》《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研究》《史学管见集》等;译有《东域纪程录丛》《封建社会》《何为封建主义》《国王神迹》等。

5.《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

对待学术研究

应该是怎样的态度?

如何在人们大加赞誉的场合

保持清醒?

面目虽说可憎,其实耿直批评

如是有益学术,还请诸君共正

本书选自作者30多年来的学术随笔,共25篇,约20万字。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民俗学等议题;在方法论方面,涉及史料与理论、文本与诠释和文学文化跨学科等广泛问题。书中不乏作者与沈艾娣、郑振满、刘志伟、杜正贞等当代学者的对话,也有着作者对汤因比、黄仁宇等重要思想家、史学家及其作品的诸多思考,诚能满足历史学与民俗学等相关领域读者的需要。书中还收入了几幅作者自绘的插图,以飨读者。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先后出版《在空间中理解时间》《小历史与大历史》《狂欢与日常》《吏与中国传统社会》等著作,主编《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等论文集,翻译《神圣罗马帝国》《剑桥插图中国史》《欧洲史学新方向》等译作,并发表论文百余篇。

6.《难问西东集》

阅读天下书

解读天下事

所有的历史都是国际史和共有历史

“难问西东”

既是视野,也是情怀

本书收录了作者30年来18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美国史、国际外交史、中美关系史、史学研究方法等。其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关联、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与影响、美国的亚太扩张与均势外交政策等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剖析,发人深省。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国际化历史讲座教授。著有China and the Great War (《中国与大战》,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OlympicDreams (《奥林匹克之梦》,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年),Strangerson the Western Front (《西线战场陌生客》,哈佛大学出版社,2011年),Chinese and Americans(《中国人与美国人》,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年),Asia and the Great War (《亚洲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牛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等。

7.《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

十多年来生活中的一时感慨

读书的些微感悟

人围绕着书 书凸显了人

在人与书的有分有合中

为读者打开一片

基于人的情怀而来的思绪飞扬的空间

本书收录作者十多年来对文艺作品、历史、教育等领域的学术短评、访谈稿、序言及所感所忆,全书围绕着人与书,为读者打开了一片思绪飞扬的空间。全书文笔流畅,质量较高,可读性强。

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会副会长。著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等。

8.《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

我们,如何才能活出自己?

为什么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个人经验有普遍性吗?

人,有没有不去做的潜能?

我们可以

追寻哲学家、艺术创作的真实

追寻现实世界、观念世界的真实

这是思想的充满强度的运动

也是生命追寻真实的充满强度的运动

本书是汪民安教授最近几年关于当代西方哲学、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的学术随笔集。既有对本雅明、德勒兹、罗兰•巴特、福柯等人的评论,也有从文艺复兴绘画到当代影像和装置艺术的讨论,以及对种种文化现象的分析。分为五个主题:同代人、绘画、福柯、艺术何为、友谊与潜能。当代性是贯穿其中的线索,体现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是如何通过他们的作品对当代进行潜在思考的。

汪民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化理论研究。已出版中文著作有《福柯的界线》《尼采与身体》《什么是当代》等11部,英文著作有《论家用电器》(Routledge);主编《生产》丛刊与“人文科学译丛”等。

9.《藤影荷声好读书》

如何从历史的记忆中了解过去

如何读大学、读社会、读人生

清华园景色之写照

以真切、晓畅的文字

展示读书为现代人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本书为学术随笔集,收录作者近十年来所“说”、所写的一些涉及当代史学理论、史学思想的学术前沿或学术论争的演讲和文章,以及一些与校园生活、大学教育相关的具有公共性的话题的评论。“藤影荷声”意寓着整个清华园校园景色的写照,饱含着作者对这里的深深喜爱与眷恋之情。

彭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叙事的导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西方思想史导论》等,编译有《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自然权利与历史》。

藤影荷声之馆

“藤影荷声之馆”又名“空轩”,为国学大师吴宓所取。吴宓是钱钟书的老师,是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他在这里除以《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身份撰定论文无算外,还撰成《空轩诗话》50则、《空轩诗》12首。

10.《凌波微语》

如何在历史的复杂性中探究“文心”

看懂人性?

借“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

史料与理论、文学与诠释

文学文化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

对国内外求学和研究经历的深情回顾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的学术随笔,凡24篇,既有针对中国近代思想史、都市文学与视觉文学等议题的讨论,涉及史料与理论、文学与诠释,以及文学文化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又有对国内外求学和研究经历的深情回顾。本书以“微语”讲述自己的求学之旅,轻巧生动,又不失严肃。

陈建华,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著有Revolution and Form: Mao Dun’s Early Novels and Chinese Literary Modernity,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 Chen Jianhua o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及《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陆小曼·1927·上海》,另有文学创作《陈建华诗选》《去年夏天在纽约》《乱世萨克斯风》《灵氛回响》。

11.《学术的重和轻》

历史之“重”与文笔之“轻”竟如此完美结合

美国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剑鸣

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

通过一本谈学术的书

感悟一种所有人都能

兴会淋漓的生命感悟

本书为学术随笔集,收录作者最近十余年的学术短论、研究札记、讲演稿及访谈等文章二十余篇。其中既有对中外学术状况及研究方法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对史学前沿问题的述评和讨论,还有对过往学术生涯的追忆和感悟。

作者欲以灵魂而流畅的笔触表达厚重的学识,力图在学术的“轻”与“重”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书中所谈虽多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但也可带来阅读的轻松和愉悦,掩卷之际,或许能对其学术旨趣有会心之感。

李剑鸣,历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教于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世界史)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著有《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文化的边疆: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等。

12.《社会的恶与善》

一部谈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短文合集

百篇雄文 百篇关怀

结合中外历史的事例和典故

议论社会文化现状

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清社会的恶与善

对民国的、共和国的以及外国的历史,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平衡的深入理解,我们对当下身边的一切,就容易有一个平和乐观的态度。

—— 彭小瑜

作者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谈论现实问题,希望能借此帮助人们更加清楚看到社会的恶与善,但是决不希望人们因为看见和感触到恶变得心情沮丧和悲观。

彭小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教会法研究》《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世界史》(古代卷中古部分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文科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中世纪和近代西方基督教历史和思想文化研究,并在过去几年内担任《北京青年报》专栏作家,就历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对话发表时事评论和学术随笔,颇得一般读者,尤其是知识阶层读者的喜爱。

13.《一只革命的手》

一部融哲学智慧和犀利文笔

于一体的思想随笔

孙周兴教授为您解读:

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

今天我们怎么做哲学才好?

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无论哲思还是生活

都需要有一种革命性的理想和精神

所谓“革命”

乃是在“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意义上

实存哲学的开创精神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的主题是德国现代哲学,尤其是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重点,也表达了作者带有“实存哲学”倾向的思想态度和人生主张;第二编关乎汉语哲学及其路径,也涉及汉语学术界的人与事;第三编接近时事评论,内容较为丰富。

孙周兴,1963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项目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德国《海德格尔年鉴》编委等。迄今已出版专著8种,译著30余种。

14.《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

落墨于“文史之间”

笔力虬劲而深 落语生动而约

读之兴会酣畅 为不可多得之好书

既适合史学研究者

也吸引文学爱好者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学术和文化领域方面成果的结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并以某一篇名作为小标题:

张广智,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西方史学散论》《超越时空的对话》《克丽奥的东方形象》等十余种;发表论文和文章约300余篇;主著《西方史学史》;主编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等。承担并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和上海社科项目多项。论著曾获教育部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多项。

推荐阅读:光启文库 · 学术

《欧洲近代艺术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文化与艺术》

关于艺术之美的怀旧与启示

一本以艺术史为基础的美学著作

把艺术史研究与美学问题研究

结合起来的尝试

在审美与艺术领域中,当代人无疑处在一种茫然与盲动之中,这个时候,回顾来时的路,回顾本源,反思艺术精神所走过的路,是一种怀旧,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启示,这就是本书诸多论题的意义所在。

光启文库简介

光启文库着力收录西方古今智慧经典和学术前沿成果,推动其在国内的译介与出版;同时也致力收录汉语世界优秀专著,促进其影响力的提升,发挥更大的文化效用;此外,还将整理汇编海内外学者具有学术性、思想性的随笔、讲演、访谈等,建构思想操练和精神对话的空间。

文库分光启学术·经典、光启学术·青年、光启学术·随笔、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等系列;努力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国外学术精品。

《光启文库 · 随笔》

当代学人送给所有爱书人的

思想下午茶

汇聚各领域优秀学人著述

展现当代读书者应有的品质

把脉中国社会精神世界

优化国人知识结构与文化品质

让学术服务生活、滋养生命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目前已出

《希腊与罗马:过去与现在》晏绍祥

《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罗志田

《随缘求索录》张绪山

《文学的异与同》张治

《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赵世瑜

《难问西东集》徐国琦

《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詹丹

《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汪民安

《藤影荷声好读书》彭刚

《凌波微语》陈建华

《学术的重和轻》李剑鸣

《社会的恶与善》彭小瑜

《一只革命的手》孙周兴

《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张广智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