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诗丨魏武帝曹操·观沧海

帝王之诗丨魏武帝曹操·观沧海

首页角色扮演凌天决山海异兽传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4

编辑搜图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观 沧 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水何澹澹。

说明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属古东胡族之一支的乌桓(即乌丸),侵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五塞。其中辽西单于蹋顿尤为强盛,略迫汉民十余万户。袁绍为争夺诸侯霸权,曾厚结蹋顿,并立诸塞豪酋为单于。袁绍官度败绩,其子袁熙、袁尚遁走乌桓。曹操欲平刘表、刘备,但蹋顿招降纳叛,必为大患,有北顾忧。犹豫未决。曹操谋士郭嘉以为刘表疑重谋寡,必不能信用刘备,力劝曹操北征。

曹操遂决计先兵乌桓。即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夏五月出兵。至无终(今天津市蓟县),欲傍海道北上。约在秋七月经碣石,时逢大水,又引军出卢龙塞(今河北省迁安县西北)。塞外道绝不通,又凿山填谷五百余里,经白檀(今河北滦平东北兴州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曹操征乌桓路经白檀,即此县故城。),历平冈(疑为今营口),越鲜卑庭,东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距敌不足二百里,诸虏方觉。时袁绍子袁熙、袁尚,辽西单于蹋顿、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辽东单于速仆丸等率虏兵数万骑备战曹军。

秋八月,曹操率少许先头部队亲见 登白狼山(即今白鹿山。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境)观察形势,不料卒与强虏遭遇,敌众精盛,曹大军在后尚远。左右皆惧。曹操镇静异常,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猛击,大破之。先锋张辽阵斩虏帅蹋顿。虏众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酋豪皆弃其族众,与袁熙、袁尚带残兵数千骑,遁投辽东太守公孙康,不久公孙康斩之传首以闻。九月胜利班师。此役不但翦灭了袁氏残部,平定了乌桓,慑服了公孙康,基本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曹操在此征乌桓时从初备战到全胜期间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步出夏门行》即《陇西行》的五首见闻组诗。《观沧海》即其第二首。赋于凯旋途中。此诗全文上下毫无战阵气氛,通篇海阔天空,波澜不惊。尽显心旷神怡,旅游观光景象。非胸怀宇宙者不能为也。

洪波涌起。

简注

①观沧海:此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其二。夏门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氏名为夏门,魏晋叫大夏门。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南齐书·乐志》说“晋以为碣石舞。”《步出夏门行》是依次由“艳”(前奏曲)、《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组成。描写了北征乌桓时的所见所闻和河朔一带的风光景物,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北征乌桓,远兵破敌,凯旋跃马,扬鞭奋蹄,展臂抱海,横槊赋诗,歌以咏志,豪迈超古。此所谓《观沧海》也。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即碣石山。诸说不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谓“即《汉书·地理志》所载右北平郡骊城县(今河北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谓“古时海畔山名,东汉后陷入海中,位置约在今河北滦河入渤海口附近。”程文雪编注《古诗三百首》谓“在河北省昌黎县北。有巨石矗立山顶。”高凌编《名山名川诗画》谓“在我国东北部沿海,耸立着一座有名的山峰——碣石山。它在河北昌黎县城北,距秦皇岛市50公里,为燕山余脉。碣石山的主峰是仙台顶。人们通常叫它‘奶奶顶’,海拔695米,为渤海近岸最高峰。登峰而望,茫茫大海尽收眼底,气势极为壮阔;向下俯瞰群峰环列,山奇穴险,树木葱茏,风景十分清幽。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封建帝王都曾登临碣石山以观海。”

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编著《中国历代诗歌名篇赏析》认为曹操回师所登碣石山非古北平郡骊城县(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而是指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又《中国名胜词典·河北·内蒙古分册》“碣石山”条下注为“在河北昌黎县城北。南距渤海仅15公里,为燕山余脉,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为古今观海胜地。据史书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和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秦始皇、汉武帝先后东巡,曾登临碣石山观海。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东征归来,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并作《碣石篇》(即步出夏门行)。此后,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唐太宗李世民等,均曾临幸。文成帝还‘大乡食 群臣于山下’,‘改碣石为游乐山。’游人登临碣石山顶,如身临霄汉,举目环顾,长城、渤海、北戴河、莲蓬山、秦皇岛、昌黎城,尽入眼底。”昌黎碣石山古诗赞曰“巍巍高矗势凌天,俯瞰沧海气万千。众水朝宗来眼底,层层出山由 荡胸前。”

又据季世昌《*诗词鉴赏大全》第一辑《浪淘沙·北戴河》碣石条下谓“又据近年考古发现,山东今辽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15公里。”

窃以为据理推测,曹操所登应为昌黎碣石。曹操素负大志,握申商韩白之法,鞭挞宇内,总御皇机,非秦皇汉武之山不登也。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金启华注为“水波动荡的样子”,林庚、冯元君注为“形容水的波动”。黎洪注为“水波荡漾貌。”窃以为*“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为其作气势注,最为精恰。竦峙,即昂然挺立貌。此两句意为:大洋拍岸,高山轩昂。

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葱茏,百草争华,衬临风者意气奋发貌。

⑤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风吹草动所发出的肃*之声。洪波,惊涛骇浪貌。此两句诗意为:山风肃*,浩波倾天。

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银河。此四句诗意为:日月虽经天,却从海波横空出,众星虽晃耀,定然棋布浩瀚中。

⑦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金启华注为“这两句是配乐演唱时加上去的,与诗的内容无关。”程文雪、余冠英、林庚诸贤皆同此说。但窃以为此两句诗与全篇主题关系甚大:景象壮观啊,我荣幸能赞美你。这两句是作者赞美的壮心豪情奋发,激情澎湃,发挥到登峰造极而无以复加处的嘎然收止语。这是五内激越,深情奔放,与自然景象高度合一的标志,绝非寻常结语可比。

释义

曹操仰慕秦皇汉武,追步其踪。北征乌桓,残酷壮烈。班师奏凯,观海咏志,深仰前辈,无愧古人。登碣石,秦皇汉武留遗迹;观沧海,日月星汉照洪波。无胜利者骄矜之色,有御宇者超贤之志。此诗,人皆以为言志,到底言何志?曹操是有确指的。诗中虽未明言,但窃以为他要在沧海洪波之中整理出一个光明世界,务必使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此其志。其宏弘胸怀,非钟山川灵秀之气者不能言也。

诗话

①金启华《古代山水诗一百首》谓“登山望海是本诗所要表现的主体。作者以宽阔的胸怀,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深秋季节,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势和壮丽景象。全诗风格沉雄,意境开阔,是古代早期山水诗的名篇。”

②《中国历代诗歌名篇赏析》谓“汉代是五言诗发展的时期。曹操这首是用四言全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显示他杰出的诗歌艺术才能。”“联想所及,好象大海包罗万象,日月星辰的运行,也在大海之中。这种联想是奇特的,它把诗人的雄心壮志,通过汹涌浩荡的海景描写,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

③沈文雪编注《古诗三百首》谓“本诗写观览沧海的雄伟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壮阔胸怀。”

④高凌编著《名山名川诗话》谓“诗首先交待行踪,说自己向东来到碣石山,为的是观赏一下青苍色的大海。下面接着描写观海所见;……苍茫浩瀚的海水摇摇荡荡,海水的边际耸立着高峻的山岛,山岛上长满了各种葱茏的树木和丰茂的野草。这时,天边刮来一股寒凉的秋风,这秋风吹动了山上的草木,也吹动了海里的水。于是,神奇的大海突然间掀起了巨大的波涛,发出了震耳的鸣响。眼前这奇妙的景象,使诗人真正感到了海的博大气象和雄伟力量。他想,大海既然如此广阔,那就肯定能将世间的一争切都包容其中。你看那太阳和月亮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地运行着,就像从没离开过的大海的怀抱,再看那天上的星辰和银河,不仅倒映在大海中,一闪一闪地象海中的珍珠,而且在朦胧的月夜,整个天际都好象与大海连在了一起。这样看来日月星辰不就如同出自大海吗?写到这里,诗人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放声说到,实在是太令人高兴了啊,所以我写出这首诗以抒发我的情怀和志向。曹操这首诗,格调昂扬劲健,境界苍茫高远。历来为人称道,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写景之作。”

⑤周振甫《诗词例话》谓“文学创作中的点化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比前人说得更具体,更丰富,创造出新的境界。……曹操在《观沧海》里说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把星汉的形象加进去,配上山岛、秋风、洪涛的描写,内容更丰富,境界更开阔,色彩更鲜明,构成新的境界……这就是善于点化的一例。”又谓“一种(含蓄)完全写景,作者的感情借景物来透露的,象曹操的《观沧海》。”

⑥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评曹孟德的《观沧海》“这首诗仅仅是映在眼中的海景,他自己对着这景有什么怅触,一个字未尝道及。但我们读起来,觉得他那宽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一齐流露。”

⑦徐公持评曹操“《观沧海》与‘艳’当为同时之作。这首诗把诗人亲临大海的所见景象,用朴素而极富气势的语言描绘了出来。”“写得既素净优雅,又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的阔大胸怀。”

⑧沈德潜谓“有吞吐宇宙气象。”

⑨白敬文《简明中国古典文学手册》谓“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白敬文《千古绝唱二百句》又谓“他笔下的这种吞吐宇宙,无所不容的大海形象,正是他的雄心度量在艺术上的表现。诗句借景抒情,气魄雄豪。读之令人心胸开阔。”

⑩*《浪淘沙·北戴河》词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在北戴河海滨漫步时,嘴里常常低吟曹操这首《观沧海》,并赞之“《观沧海》,大手笔。”又据季世昌编注《*诗词鉴赏大全》第一辑“陈晋主编《*读书笔记解析》说,*的保健医生徐涛回忆,一九五四年夏天,有些天,*在北戴河岸沙滩漫步,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地背诵曹操《观沧海》。在夜里工作疲劳后,稍作休息,出门观海,有时也低声吟诵这首诗。他还找来地图查证,说‘曹操是来过这里的。’……这年七月二十三日致李敏、李讷的信,专门谈曹操的‘碣石诗’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这封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酉云 酿创作了《浪淘沙·北戴河》。”“毛岸青、邵华《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书法》说‘*曾说,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在好几部诗集里都圈画过曹操《观沧海》诗,还手书了全诗,作为练习书法的内容。”“‘魏武挥鞭’在第(二)件手书中作‘孟德挥鞭’。”

⑾张晶等《*诗词鉴赏》谓“曹操在北征乌桓的回家途中曾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洪波涌起的雄伟景象,写了《观沧海》一诗,抒发了他‘志在千里’的政治抱负。”

⑿姜书阁著《中国文学史四十讲》谓“它通过辽阔雄伟的沧海景色表现作者的浩瀚胸襟,不仅是抒情佳作,也是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写景诗。”“即专就他描写自然景物的宏阔雄伟,歌唱山海日月的壮丽来看,也不能不惊叹诗人气魄之大与笔力之健,决非后世山水诗所能比拟。”

⒀殷义祥《三曹诗选译》谓“这是正曲的第一章,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大海吞日月,含孕群星的气势和壮观景象,表现了诗人的豪迈胸怀和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象宏伟,意境深远,是中国诗史上一篇优秀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名篇。”

【文丨郑世昌。作者系立身国学网指导老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