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SIR啊,我不做大哥很久了。”
这句台词出自1986年的《英雄本色》
那一年,
30岁的张国荣风华正茂,但戏路不顺。
31岁的周润发告别电视剧,却无戏可拍。
41岁的狄龙离开了效力18年的邵氏影业。
41岁的吴宇森刚刚有指导长片的机会。
这样失意的四人搭伙,却开启了香港黑帮电影的光辉岁月。
《英雄本色》:复仇黑帮片的开端《英雄本色》的成功可以看作是这四人厚积薄发的结果。
他们四个,其实都是小马哥。
小马哥的台词就像是在说主创四人
而这部电影也正如小马哥的经典台词:
“我小马不是要证明什么,我只是要把我失去的拿回来。”
《英雄本色》帮他们四人,
把失去的一切,都拿了回来。
比起横扫金像奖、票房创纪录,
更为重要的是四人都走上了新的高度。
吴宇森成了黑帮片泰斗,
狄龙金像封帝开启事业第二春,
周润发火遍大江南北,
张国荣也终于摆脱“小白脸”的人设。
张国荣在片中奉献完美表演
如今再回头看这部电影,我们依旧会为影片而动容,也许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大义和豪情,真的并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
《英雄本色》影响一代人的同时,也真实地改变了香港电影。
金马奖颁奖典礼的狄龙:凭借《英雄本色》封帝
由于电影空前成功,一时间效仿者众,
20年时间,前前后后百余部(不完全统计)黑帮复仇电影接连上映,使得港片慢慢收敛了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1986-1995,港片基本可以简单划分为:
黑帮片、低成本搞笑、武侠改、王家卫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港片影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把香港电影工业引向一处死胡同。
即便到2002年,《无间道》登场,
香港电影好像也已经垂垂老矣,
没有力气去迎接新时代了。
《无间道》:时代的开始还是余晖?
后《英雄本色》时代1986年,英雄本色大获成功,
香港片商立即开始如法炮制。
除了乐此不疲地推出续集之外,
还开发了“龙”系列和“江湖豪情”系列等等系列电影。
从左至右:《龙之家族》《龙腾四海》
“龙之系列” 几部都使用了当时的“顶流”——刘德华作为主演,而黄金配角万梓良,莫少聪,谭咏麟等人也都是当时的红人。
但眼尖的观众一眼便可看出,
“龙之系列”就是低配版的《英雄本色》
虽说是一个系列,但几部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而每部的剧情无外乎是:
家族仇恨导致家破人亡,幸存的人卧薪尝胆,而后和好兄弟们报仇雪恨,王者归来。
《龙腾四海》剧情上和《英雄本色》异常相似
除了“龙系列”之外的其它系列则可以看作是更多电影的大融合,
偶尔会出现一两个不愿参加黑恶势力的弟弟,让人联想到《教父》;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兄弟反目,以及隐退江湖的绝世高手等等剧情。
就这样,在《英雄本色》的模板之下,香港开始了批量生产似的流水线制造过程。
看似繁荣的黑帮片市场,其实掩盖不了的是剧情的雷同,以及电影上的粗制滥造。
90年代初,香港电影成为了黑帮片的天下
很多时候,演员来不及进入一个角色就被迫赶往下一个剧组,正如王晶所说,当时的香港电影,每部电影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搞钱。
虽然有诸如王家卫,徐克,吴宇森这样的导演不遗余力挽救香港电影工业的产业深度,但已经失去工业准则的香港电影业泥沙俱下的形势已经不可缓解。
王家卫:香港电影工业里一朵“奇葩”
此外,无数的批片背后,隐藏着无数次风险投资。
而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有机会票房大卖,失去多样性的电影市场更是如此。
如果每部电影都是看万梓良和刘德华斗得不可开交,
那观众会选择哪一部,似乎只凭运气。
多部电影票房惨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香港电影工业的衰败。
万梓良和刘德华: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绝对巨星
类型的多样性消失其实80年代末时,黑帮复仇电影远没有成为香港类型片代表的趋势,
1987年的《监狱风云》、《倩女幽魂》都在商业上表现出众。
那么这些类型片为什么在90年代初却不见了踪影?
《倩女幽魂》:拍摄于1987年,80年代末香港类型片依旧百花齐放。
《胭脂扣》:拍摄于1987年
《监狱风云》:拍摄于1987年
归根结底,原因出在香港电影“赚快钱”的理念。
相比于精心打磨一部新类型片,
用剧本模板拍喜闻乐见的打打**江湖情明显是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有公认的有观众缘的剧情,又为什么要去开发新的类型片呢?
而彼时的中国内地,
条件不好的电影工业却涌入一股新鲜的力量。
某些灵感像是霎那间迸发,在80年代末,引导内地和香港电影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红高粱》:拍摄于1988
也许当时繁荣极盛的香港电影不会想到,
未来20年,他们的票房总值会输给内地,
甚至不及内地产业规模的十分之一。
90年代末,困境里的挣扎1994年,陈可辛拍出《金枝玉叶》,王家卫拍出《重庆森林》,吴宇森远走好莱坞。
94-97年,上述三位导演在国际影坛声名鹊起。
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
香港电影要重回巅峰。
但新的类型片并未带来新的商业奇迹,
而在金钱至上的香港电影工业里,美丽的奖项并不如白花花的银子更“甜蜜蜜”。
《甜蜜蜜》(1996):香港电影迎来新局面
但在这些作者型电影的刺激下,
香港电影也进行了小规模的转型。
尤其1997之后,
新的历史时期下,新的类型片也在出现。
由青年困境而生的《古惑仔》,由祖国重拳反黑而生的新的“廉政题材”,众多类型片在新的社会熔炉里诞生,引起反响。
1999年的“龙系列”,也跳出了复仇片的窠臼,出现了经典的谍战桥段。
《龙在边缘》(1999):可以看出很多《无间道》的概念
但每一个影迷心中都明白,
97回归后,国家对于香港黑恶势力的肃清使得早已行将崩塌的香港电影失去了违法的支持渠道。
香港电影恢复昔日“血色”之上的荣光已经不再可能了。
香港电影再也无法“《纵横四海》”了
他们离开,盛世落幕2001年,拿下此前1/4的香港金像奖影后的张曼玉宣布息影
香港电影两座标志,在短短几年内一起离开。
2003年愚人节,
有些事情我们永远希望是个谎话,
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
——张国荣先生从高楼一跃而下。
恍然间,好像20年香港电影光辉岁月也如无脚之鸟,终于飞不动了。
很多人把张国荣的死,和香港电影工业的衰败联系在一起。
那年又恰逢《无间道》席卷全亚洲,
香港电影界在《无间道》的光辉之下有了20年前的生气,
一切热闹非凡,只是有一些人的缺席,让人觉得香港电影少了一部分。
而观众心里当然明白,
《无间道》真的只是回光返照。
《无间道》(2002)
进入21世纪,内地电影工业快速崛起,香港电影在好莱坞引进片的围剿之下也日渐疲软。
虽然每年依旧输出数十部电影,但大多数口碑平平,票房了了。
虽然《窃听风云》《寒战》《线人》……等等影片都在内地积累了一定的观众,但香港电影的华语世界制霸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窃听风云》(2009)
如今,20年前的光芒早已恍如隔世,
彼时的群星闪耀也如一幅久远久远的星图,只留下不太真切的印象。
我们不会设想他们没有离开,那样不够潇洒。
也许在香港电影最为浪漫和激情的年代里,远在内地的我们在一众华丽的舞曲里显得有些无措,
而今时光已逝,在新的电影未来里寻找我们自己,才是那些伟大故事教会我们的事。
爱深思电影的不会飞,期待你的关注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