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山东故事丨青云山记

讲好山东故事丨青云山记

首页角色扮演凌天仙灵更新时间:2024-05-05

热线/0538-8250111

▼▼▼

有位叫李金早的博士说,

喜欢旅游的人都长寿,

如果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才是盛满诗和远方的完美人生。

那么来山东

定能满足以上所有的梦。

孔老夫子穿越千年光影在朗朗诵读声里微笑,杏坛下的石头恍似还存有当年弟子们盘坐时的余温;

泰山之巅的日出依旧灿烂,

那是华夏文明海岱文化的光芒万丈。

或许,您就是一个幸福的山东人

或许,您喜欢山东

那么,给我们讲个故事吧!

关于这片广袤的土地,

或者好客的山东人的。

16万大奖,等您拿!

/讲好客山东故事,守齐鲁文化根脉/

详情请点击

↓↓↓

讲好山东故事|来,咱们一起讲好客山东故事!

古柏肃穆,杨柳依依

嶅山怀枕忠骨万千

山脚处丰碑高耸,坐山向湖,俯瞰平阳

青云山记

美文

作者 /梁学成

古平阳县东,有山,名曰青云。此山本名嶅山,在黄河以南,东依泰岱,西望云蒙,多见咏于绢帛。考之旧史,春秋有传,久享鲁祀,武公崩而废祀,避先君讳也。青云之名,后来之谓。道听看山老者言,前朝曾有秀才赶考至此,夜宿岩洞,祈佑于庙,在佛前立愿,若得高中,必修葺庙宇、彩塑佛身。旋即得魁,还先前愿誓,整修庙阁,增塑佛尊。因其只身在外,思乡情切,每每夜唤妻名,又觉山缘深结,因以易名此山。此其所谓“青云”之由来也。虽然,不见诸史册,盖村夫所讹附焉。是以“青云”之名不扬,今山东一省,凡唤“青云山”者,尽谓安丘青云山也。

此山南北各有村落,依旧例,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故两村自取“阴”“阳”二字为名,前冠以“嶅”字,号为“嶅阳”“嶅阴”。清人赵吉士行经山前,曾作诗云:“一峰秀出指嶅阳,百里山城拥石冈。”即观夫山阳古城所咏。然方圆之内,耕者数,雅士疏,盖“嶅”字笔画冗杂,不为农者识读,故饶有错假字诸如“敖”“熬”“岙”者也。到而今,凡村名竟尽作了“岙”字,而嶅阳村又细分为南北两村。此闲话不题。

为人道者,其生民也。山阴眠有二贤,一曰周之师旷,一曰汉之高堂生。师旷善琴,技压群雄,骤歌南北时闻死声,未适濮水犹辨靡音;高堂生授《礼》十七篇,功侔鲁壁,开后世礼学之宗。二贤生于斯,长于斯,百年之后复归葬于斯。今山北仍存其墓,唁祭不绝。山西一侧乃国殇之地,亦抗战以来为国殒身之革命英烈安眠之处。古柏肃穆,杨柳依依,嶅山怀枕忠骨万千,山脚处丰碑高耸,坐山向湖,俯瞰平阳。长亭萧萧,藉以凭吊。抚今追昔,无言擎九天,伟业何皇皇!斯人已逝,惟仰其德,恩荫神州,义比鸿天,其人其行,当彪炳千古矣。

若夫欲观嶅山,须晴日,危观远眺,可揽其胜。其山势绵延乎若龙脊,顿挫乎背似驼,勾连乾巽,首尾分明,朝晖夕阴,万象迭出。两端各出一峰,一峰锥头,一峰兔尾。锋向苍穹,犹钝而有度。观其锥头,不过一宏硕白岩,竟独得造化钟爱,历千般削、万种磨,乃成此壁立崔巍之状。考诸《县志》,明清以降,此嶅山削壁即为我“新泰八景”之一景也。然其山势之峻拔,远近偕观,非一村一寨所独享。百里内外,风韵无逊,亦为临县收归一景,号曰“敖(嶅)峰卓笔”。是以邑人谓曰“新泰岭,蒙阴景”,信其谓也。

观其兔尾,有亭丈余,飞檐欲出,挺立石上,名曰“环翠亭”。是亭由来久矣,然年代无考,且夫或有倾圮,今日之亭或非彼时之亭,料是后识拟设,因诗成景,附和山水,然亦与崖壁合融一景矣。环翠亭西去,有湖泊亦名“青云”,岸设园林,林荫草浓,四季长青。湖下复修园子,名唤“清音”,取西晋左思“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寄情自然也。园内林木葱郁,怪石嶙峋,亭阁湖池,错落有致,亦一方胜景。近来又建滨湖广场于湖西北,傍晚常有歌舞戏曲、喷泉灯火,处处显露升平,增秀嶅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嶅山者,亦仙道神山矣。酷暑凉秋,绿杨阴里,觥筹之间,尝闻南天二郎真君久怀移山填海、缔造沃土之志。话说,某日真君担负二山欲往东海,路经平阳,窥见此处山河雅秀、诗教浓淳,心生流连,遂降憩于斯。盘桓良久,意欲东去,乃觉担重千钧,不似先前。继而担折,真君定观二山,竟化作一龟一鳌,四趾劲硕,缩头收尾,欲遁土中。真君大骇,犹感神异,不复东往。故平阳大地复增二山,一名龟山,一名鳌山。后者即为今之嶅山。

神仙之事,终归虚谈,不足以征。然此山古来庙宇丛立,饶有灵应。宣和年间,父老于斯祷雨有应,宋主敕赐庙额“孚泽”,以祀山神,兼封溥灵侯。时人又于孚泽庙东,置齐鲁二侯庙,祀献、武二公。至此,嶅山以“溥灵侯”而与泰岱、灵岩、五峰、莲花合称五山,祷祀最为盛。是以后有诗云:“争说岱山雄四岳,嵯峨应次溥灵侯。”

今此二庙早已倾覆,久不复见矣。今嶅山之庙,惟余山东小嶅山阎君殿、山阳三官庙、极峰玉皇庙三座而已。嶅山东有小丘,与主峰亘连而兀出,仰嶅峰而孤隆,乡人谓之“小嶅山”。其势不高,三丈有奇,崎石攒顶,上稍坦,中有石质小庙,庙内空空,庙前左右竖有两三短碑,记乾隆重修事也,料想建庙或应更早。且夫久传异闻,薄暮时分,尝有庙门洞开,神灯骤现,奇光耀眼,十里内外亮如白昼,山石草木清晰可辨。乡人咸谓灵异,百年一见,前后无有不知“嶅山神灯”者。

复观其山阳三官庙,年岁亦久。今已不知何人何年辟创,但见中奉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元大帝,香客犹至。其庙明时毁于兵燹,清僧方於结茅山中,发愿复修,今石上犹存方氏开山之迹。时有勋臣蔡士英父子,两经于此,感神栖之褊陋,施捐增葺,两修其庙,后亦有乡吏缮补,工成纪文,立石庙中。遂有丹梯金阙,宏大规制。香火之盛,拟于云台。

嶅峰亦存玉皇庙,庙处极顶,俱以硕石发券所砌,无用一砖一木,俗谓“无梁殿”也。传为元迹,真伪无考。觅之文书,惟知乾隆癸亥曾修。今所见庙身已非本来,乡人因石券泥之,上起单檐歇山顶,殿前复增四柱,朱漆周身,龙绘殿前。中奉玉皇,两侧有二仙并祀。新世纪初,邑饰山林,刻历代文贤诗赋于石上。而此殿居山巅,惟一线道通贯,危岩削壁,势若垂拔,望之胆战。乃发众役,凿琢石阶,名之“云路天梯”。其阶则止有方寸,其势则直上九天,乃另隶书“青云直上”于侧。尽历险境,攀至玉皇殿前,则岩上篆书四字,“从善如登”,稍加意会,恍然开释,以为匠心之至。

又闻嶅山西麓尝兴有孤庙,其迹可考。恩师陈公曾往,惟青砖拙瓦、残碑弃文。荒草丛深,荆棘杂生,但见墙基尚在,阶石犹工。中有木质神牌,上书“玄奘大仙之位”,今人为之。困顿骤生,焉祀玄奘于斯?后寻老者言语,知其始建于清,毁于文革,壁绘二十四孝图,诸貌如生,以祀玄奘生父陈光蕊也。如此甚怪,貌若玄奘家庙,几如南方“团圆宫”者也,然他处未闻。余尝复寻其迹,阅断碑残碣,斑驳字痕,终不得解,徒增悲怆凄然。惟聊构此记,以启后之君子。

嗟乎!前清诗人江逵达有诗曰:“悬崖古洞锁深烟,步到敖山便是仙。莫把青云来易字,好从新甫去参禅。石擎僧院凌天半,风扫松花落树巅。泰岱尊严凭仰止,岧峣道岸信无边。”极言嶅山僧院香火之盛,然则今之庙宇,荒草重重,已为陈迹,不复往日峥嵘。夫神鬼故事、刻石遗迹,皆为其名也。然琳宫梵阁多附以福罪教化,虽率多荒废,仍存其名,犹想彼时百姓爱戴之忱;且夫嶅山地当孔道,轮蹄不绝,他日若得复葺庙祀,恢弘教化,续播灵修,岂非余之夙心也哉?

古人云,“仙灵踪迹有无间,绝磴飞崖尚可攀。”余尝于赴考之际,慕“平步青云”之名,独登斯山,意在祈佑功名。后岁末复登,体力已大不似前,未至半山辄退,望危岩而心生戚戚,为之惨然。退拟此记,始知:高升空祈仙,直上须攀缘。

时公元二零一八,戊戌七月十九日,记于嶅阳。

end

文章作者

(图文转载自公众号:海岱文化)

版权声明:摄影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由景区提供,如有遗漏未标注原作者或标注错误,敬请包涵并联系我们沟通解决。自媒体如需转载“天下泰安”原创内容,请在后台联系授权,转载图片请标注来源和原作者!

爱泰安,就留在泰安

爱泰安,就来到泰安

中华泰山,天下泰安欢迎您!

泰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图片查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