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
《推背图》全书共六十象,是两位大师对中华命运的预测,每一象均以《周易》六十四卦对应,按天干地支相配,依甲子、乙丑之顺序循环。每象包含:一个卦象、一幅图像、一段谶语和颂诗一首,代表了数十年的历史故事。
今天咱们先来看第五象,这一象对应的干支是戊辰,六十四卦当中的观卦。
戊辰为六十干支的第五个,按《史记》与《汉书》中的说法,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辰是震的意思,指物经震动而成长。
论阴阳五行,天干之戊属阳土,地支之辰也属阳土,是两重阳土相叠,因此,戊辰是一个力量很强的干支。
但戊辰的纳音却是大林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辰土之中的藏干为戊、乙、癸,其中,戊是天干戊的本气,戊辰的土气很重。辰中藏有乙木,癸水,癸水藏于土中,有地下水的意象;同时,辰又为水库,木在这种水源丰富的土壤中,是非常有利于生长的。
所谓:物己及时,枝叶繁茂,蔚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取象为“大林木”。
辰对应着龙,木从辰中出,也就是水库中出青龙,于是戊辰为苍龙出水之象。
戊辰大林木,为两土下木,金不能克,因为土能生金,金又生水,反而滋养木性。但是,在阴阳五行当中,过于强健肯定不是件好事,戊辰可能是栋梁之材,也可能是山林中的不材之木。
特立独行,也要随机应变,不然,是遂凌霄耸壑之志,还是被弃之山野就要看命运安排了。
观卦是《易经》六十四卦当中的第二十卦,观代表观望,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观卦的主卦是坤,客卦是巽,坤为地,巽为风,风行地上,必然吹起沙尘,身处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需要仔细观察,辨明方向。
要看本质而不限于表象,以避免因观察失误而行动错误,遭受损失。
《易传》中说: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盥”是在祭祀前洗手。“荐”是将祭品奉献。“顒”是严正、温恭,“若”与然同,“顒若”是尊敬仰慕的意思。
翻译成白话就是,观卦的意象是,祭祀之前的忏悔思过,眼睛里充满了虔诚肃穆的神情。
观卦是个中上卦,卦辞是:卦遇蓬花旱逢河,生意买卖利息多,婚姻自有人来助,出门永不受折磨。有汗苗得水之象。
观卦所描绘的景象,正如卦名,是大家都在观望。
观卦六爻,分别为童观、窥观、观我生、观国之光、观我生、观其生,一直在以不同的视角不停的观察,观察环境,观察形势,观察自己的能力,也观察别人的前途。
观察可不是为了看戏,观察别人是为了抉择,观察自己是为了自省。
所谓错了就改,改完再犯,再犯再改,千锤百炼。
我们再来看看《推背图》这一象的图画、谶语和颂诗。
图上画着一套马鞍、一个篮子,还有一个站在地上的女人。
谶曰:杨花飞,蜀道难,截断竹箫方见日,更无一史乃平安。
颂曰: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
从图画中,我们能看得出来,发生了战争,这一切可能被归因到了一个女人身上,而且,这个女人很可能如褒姒、妲己一样成为了牺牲品。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庾信《春赋》中有:“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的句子,可见杨花飞应该是在春天发生的事。蜀道难很容易理解,应该是说故事发生在蜀地。
截断竹箫方见日,是在说转危为安的前提条件是“截断竹箫”,只是不知道竹箫是在隐喻什么,可能是音乐,也可能是姓箫的人或者其他。
更无一史乃平安,可以看出,事件最终还是会平息,会转危为安的,但是仍有前提,这里的条件是“更无一史”。
颂诗还是一如既往的直白,翻译过来就是:渔阳叛乱攻破潼关,直逼都城长安,皇上见大事不妙,赶紧跑了,逃到了蜀地剑门关附近。木易若逢山下鬼是一个拆字谜,木易是个楊字,山下鬼是个嵬字。金环就要埋葬在这个地方了。
回望历史,神龙政变,李显继位恢复大唐之后天下并没有真正的太平。被人搀扶着坐上的皇位,也并不是那么稳固。
李显的后宫韦皇后看到过婆婆的英雄事迹,时常心向往之,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从小就看着武则天呼风唤雨,难免会产生一些妈可以我也可以的想法。
唐朝没有产生第二个女皇要感谢李显生了个好儿子,在一系列的权力斗争后,李隆基脱颖而出。
和懦弱的父亲不同,李隆基可是个狠角色。秉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指导思想,李隆基先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了韦后集团。在登上皇位之后,又转身赐死了太平公主,实现了真正的集权。
李隆基这人,正如前文说的戊辰有苍龙出水之象一样,实现了一飞冲天。
他生性英明果断,又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称帝后,他开始拨乱反正,任用贤良,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
但是,咱们又要说但是了,历史就是这样,盛极而衰,谁也没有办法。李隆基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政策失误,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而这一些,最终被归罪到了一个女人头上,这个女人就是杨玉环。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渔阳战鼓彻地而进,所过的州县,望风披靡,兵锋直指长安。
在唐朝廷的一套昏招组合拳后,潼关、长安先后失陷,李隆基带着宫人家眷和朝中权贵向南往蜀中逃窜。
到达马嵬坡后,性命暂时安全了,接下来就到了大型分锅时刻。最终,几位背锅侠被选出,其中就包括贵妃杨玉环和她和哥哥杨国忠。
所谓“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说的正是杨玉环死于马嵬坡,然而,天下纷乱并不会因为逃难中的天子*了几个背锅侠就平定下来。
此时,大唐局势错综复杂。
李隆基的儿子,太子李亨并没有跟着李隆基南下逃难,而是带着少数亲信北上灵武,而且已经被推上了皇位。一时间,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三个皇帝,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和已称帝的大燕皇帝安禄山。
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下天有三日了,民众到底要归附谁呢?许多人开始观望。
如今的我们已然知道,安禄山死后还有史思明,但安史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如今我们知道,截断竹箫方见日说的是李亨结束了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大音乐家的执政生涯,为再造大唐提供了政治背书。
如今我们也知道,更无一史乃平安讲的是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身死,安史之乱彻底平息。
但事情发生之前,能理解这图画中所描绘内容的,又有几人呢?
战乱平息了,大唐似乎被再造了,大唐真的能被再造吗?
别忘了,那图里还画着个篮子呢,竹篮子打水,终究成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