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久闻剑阁险,首在剑门关。然身临其境,未感到书中或网上所说的那么邪乎,盖因景区开发剑走偏锋,游人来此欲寻古访幽,金牛古道艰险之处难觅,而景区管理者首谋发展,游道成熟一路坦途。兴冲冲地游完剑门关景区,气呼呼地被景区北大门口一些恶意刁难游客的山民和执勤交警所欺凌。好在我气量大,不与之计较;事实证明,剑阁县绝大多数人还是很友善好客的,这也是我后来能在剑阁县继续旅游的主因吧。
剑门关景区北门外
广元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剑门关,是剑门关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1982年,以此为核心景点设立剑门蜀道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由剑阁县风景名胜管理局和剑阁县林业局翠云廊管理站共同进行开发、保护、经营、管理。1993年8月,对外开放。
剑门关门票通票(关楼景区 梁山寺景区):100.00元
2008年“5·12”大地震对景区造成严重破坏,剑阁县整合、筹集资金3.5亿元,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进行开发建设,突出“关、道、人”等工程。重建后的景区游览面积扩大了50倍,新增景点90多处,建设了4D电影院、地质博物馆、高空滑索、射箭场、八卦园、观光电瓶车、滑竿等体验性项目和设施。2013年,剑门关景区启动创5A智慧景区建设,把剑门关(4A级旅游景区)、翠云廊(4A级旅游景区)2个景区打造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
向关楼进军
2015年7月,被列为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对景区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当时,围绕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关隘文化、邮驿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主题,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奇特的丹霞地貌、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俗文化,对古关、古道、古柏、古镇、古寺、古桥、古祠、古墓、古驿站、古碑刻、古战场、古诗词等进行了保护和利用,先后投资 6.9 亿元,建成了蜀道三国文化线、绝壁观光线、生态文化旅游线。总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地质公园。
跨步望关桥
张飞大战马超得胜后,助刘皇叔留守葭萌。亮便赴剑门关筹备建关。不久关楼成,栈道通,张飞疑心,遂独自悄往,当他勒马驻观于此,所见眼前飞梁阁道时,脱口而出曰:军师真乃神人也!
我今未骑马,纵身跨桥上;南望大剑山,林郁目莽莽。
《蜀道难》壁题
对古蜀道的认识,大多数人都源于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有关蜀道之“难”的文学描述,在李白之前就有汉代张衡的《西京赋》、西晋张载的《剑阁铭》和左思的《蜀都赋》。
在乐府诗中,以《蜀道难》为题作诗最早可溯至南北朝时期,南朝梁~陈诗人阴铿所作:
王尊奉汉朝,灵关不惮遥。
高岷长有雪,阴栈屡经烧。
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这首诗也被誉为古代蜀道诗的承前启后之作。也正是这首诗给予了李白创作《蜀道难》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带动了唐代乃至后世蜀道诗的发展。
古道小径郁郁幽,游人疾步登关楼
剑门关风景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4.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2℃,最热月平均气温24.5℃。
景区植被丰富,境内森林以常绿针叶柏,松和落叶阔叶树桤、栎及小量杨、桐、枫、榆等杂树组成。珍稀植物包括古柏(树龄一般在400~2000年)、剑阁柏木、银杏、白皮松、天师栗、香樟、飞蛾树、红豆木及剑门兰花等。
古道林荫下,忽现细雨廊
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在《剑门铭》中写道:
群山西来,波积云屯。
地险所会,斯为蜀门。
层岑峻壁,森若戈戟。
万壑奔东,双飞高阙。
翠岭中横,黯然黛色。
树若雄屏,以卫王国。
金牛古道:细雨廊
剑门细雨,乃蜀地一佳景。
南宋宗乾八年(1172)11月,诗人陆游从抗金前线陕南南郑往成都途经四川剑门关时,冒雨经过此地,观眼前美景,抒心中感受,诗情画意,十分动人;诗歌隐含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自侃。遂创作《剑门道中遇微雨》七言绝句,为其代表作之一。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自古贤良多磨难,唯有奸佞享太平。不信你看古今事,扼腕长叹水自流。
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
《益州图经》云:小剑山截野横天,奔峰倒地,挟楚包汉,呀秦拥蜀。大剑虽号天险,有扼塞可守,崇墉之间,径路颇坦。小剑则凿石架梁,飞阁成道,耸峭不容飞越,李白所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也。虽然,刘禅、萧纪之徒,其如地利何哉?
子规桥头觅知音,不见放翁经行信
子规即杜鹃,剑门多此鸟。相传,春秋初期,蜀国望帝杜宇失国亡身,化作杜鹃,哀声啼鸣不已。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子规桥上,俯看:大剑溪巨石河道景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治今汉阳镇)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
五丁坪:五丁开道雕塑
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后,“剑阁”才专指县名。
三国蜀汉重臣邓芝曾说: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重险者,谓外有褒斜、子午之险,内有剑阁之隘也。
金牛古道遗迹
五丁坪的五丁开道雕塑后边就是金牛古道遗迹处。在此,我邂逅三位西安老乡,其中一位还曾是“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中在我公社插队的知青,倍感亲切。
五丁桥
金牛道:全程600公里,具体路线:汉中市☞勉县☞宁强县☞四川朝天区☞利州区☞昭化区☞剑阁县☞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其尾下,言能粪金也。蜀开明王负力,令五丁劈山开道迎屙金石牛,壮士掷剑,大梁山断裂为大、小剑山,成道,因曰“石牛道”。秦使张仪、司马错率秦军从咸阳出发,循路灭蜀,沿褒斜道、金牛道经明月峡南下,过剑门。十月,秦军平定蜀国,统一了割据十二世的蜀国开明王国宣告灭亡。这就是历史典石牛粪金的由来。
九脊金牛亭
亭柱悬挂一副对联,上联书:一念有差天失险;下联写:千秋无影路何遥。
遥望大剑山悬崖绝壁
站在这里,眼力好的人,或借助远望神器,可纵览景区开凿在这面悬崖绝壁之上的左手侧的“猿猱道”和右手侧的“鸟道”。常有自媒体人在此放飞无人机由远及近拍摄二道风光。
诗仙桥上遥望:飞湍瀑流争喧豗景观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瀑已断流,诗仙描述美景自然而然已是书里语、画中景、眼前空。
与诗仙合影,把浪漫主义文风汲取
不知不觉已身处“叹关台诗词走廊”里,这里已呈绿树红花春色景。
文焰轩前摆迷魂阵,误导游人无数
我初来乍到文焰轩前,看了又看此处地上和路边的“指示路标”,我欲往鸟道和猿猱道去,就是没有答案!?相信和我有类似境遇的游客,在这也犯迷糊吧?梁山寺和玻璃平台在一个紧挨着的地方,为啥你们就不能在“指示路标”上腾出一块地方把你们景区打造的两个高颜值亮点标注上?哎,这是哪个糊涂蛋在此作妖误导游客!
把我害得从这跑到了关楼上,又折返回来,这是后话,在此就不多说了。
柿树坪小广场
返回来,问过景区工作人员,才将信将疑地走过“4D影院”,登临柿树坪,再看地上“指示路标”,便沿箭头指示方位继续前进了。
身临绝壁崖下
这里是欣赏大剑山悬崖绝壁最佳观景地,也设置有剑门七十二峰观景台。
人根峰
在绝壁廊下逡巡着,忽见绝壁之壁有一浑圆状玉柱*中,“人根峰”!我惊呼道。这大概就是四川人那句口头禅:“雄起!雄起!”典故出处吧!嘿嘿……
巴彦淖尔市人根峰景区
上次见此巨型天然奇观还是2021年10月份,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人根峰景区看到的。
远眺:剑门七十二峰
站在标记有剑门七十二峰观景台上,茫然里也不知其具体位置在哪里?心想:能以七十二峰命名的观景点,当然不局限一点吧,先拍张照再说。
仙女廊登鸟道和猿猱道入口处
从绝壁廊沿观光车道一路走到仙女廊前,这里就是登鸟道和猿猱道入口处。
仙女廊
仙女廊处,也是剑门关景区1号索道上站口。但见好多游客陆陆续续坐索道上来了。
这里也是剑门关景区2号索道下站口。
二道分岔路口:左手为爬鸟道者点赞,右手为攀猿猱道者点赞
原计划:我今天要把猿猱道和鸟道各走一遍的。当我置身其前时,猿猱道因天气突变已封闭,停止运营了,我只好随众排队往鸟道挪步。
石笋
仰望猿猱道,羡慕复兴叹
猿猱道,位于悬空玻璃观景平台下的悬崖绝壁上,只许上不许下。2016年打造的,是剑门关景区内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段人工开凿的山径,全长440米,相对高差达200米,山径宽处仅30厘米,窄处不到15厘米;艰险处无防护栏杆,呈“之”字状贴崖壁蜿蜒而上。游人攀此道上,身穿专业安全设备扣上安全锁于钢缆,紧抓安全带,并交替扣系而上,有专业人员一路护随,除了一览众山小、体验惊险刺激的感受外,还能观赏到剑门关雄、奇、险、秀的特点,更加体会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独特魅力。
鸟道下口
不能攀猿猱道,爬鸟道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了。
鸟道入口
经过约40分钟行程,终于挪到鸟道入口了。
鸟道最陡峭的一段山径:最大坡度近96度
鸟道,位于仙女桥下的悬崖绝壁上,只许上不许下。昔时,这是一条勉强能够踩脚的险道,过去仅有几位采药人才能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缒绳通行。2016年,这条险道被适当加宽加固,开辟成集探险、攀援、观光为一体的徒步游道,名曰鸟道。新开辟的剑门鸟道全长900米,其中步游道400米,相对高差达110多米,最大坡度近96度,虽然经过扩展加固,其宽度最窄处也不及30厘米。
一路帮我照相的一家三口热心游客
沿途或遇胆小者,或碰年老体弱者等“塞道”,自然会阻塞鸟道,令其他游人不好流畅地往前走,这不,起步时还人满为患的鸟道,这会回望已是道上人稀景。
鸟道最窄处
鸟道的含义有三:一是取李白《蜀道难》中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诗意,表示此地道路的险峻,唯有飞鸟可渡;二是取佛教“真如虚空”的观点,表示这条道上人烟稀少;三是指不随大流,可以获得独特感受的蹊径。
剑门石鼋峰
经过22分钟,我已从鸟道入口登临鸟道观景台上。背靠山崖,凭栏而望,头顶高不可攀,脚下万丈深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险刺激让游人直呼过瘾;
凭栏游目,俯仰天地
雾色苍茫里那个“豁口就是小剑山剑门处,诸葛亮设计修筑的三十里剑阁古道仿佛依稀浮现在我眼前……
远眺小剑山”剑门“
临崖踞高俯瞰剑阁古道风光。
走到鸟道出口,尽管沿途险绝异常,却是以贴崖游壁的方式与剑门绝壁肌肤相亲的最佳选择之一。相比鸟道,猿猱道更加惊险、刺激。虽然我是陕西关中道人,但是秉持公心凭心而论,华山长空栈道才是目前世界上最惊险刺激的山道,不信的话,你可以到西岳华山南峰亲身体验一番,谁是小巫、谁又是大巫立判。
鸟道出口:仙女桥边
1999年5月8日那天,我当时就走过没啥安全设备的长空栈道上,悬崖绝壁上横挂着一道铸铁铁链,脚下是石楔嵌入石壁挑起的三根用八钉固定的松木细椽,谁想上去试试自己胆量,全凭自己两只手抓牢铁链挪步往返,不收费;如今收费了,设施条件大有改观,但惊险依旧,因为它整个行程都是紧贴崖壁上不见顶、下临万丈深渊的“凌空”状态。
我为啥把这个日子记得这么清,只因当日归来,便从家里电视上得知一个举国震怒的噩耗: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一群西方强盗的狗崽子竟公然践踏国际公约,悍然对中国驻南斯拉夫领事馆用当时最为先进的美国F-117隐型战斗轰炸机连发5枚精确制导导弹轰炸,直接造成当时躲藏在大使馆地下室的《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其夫人朱颖,还有10多名工程师被炸中身亡,多人受伤的惨痛事实。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五八事件”。
望云亭
登临梁山山脊,狂风顿无遮挡恣意放纵,望云亭边松涛骇浪翻滚,树梢仿佛屡屡将被拧折气象,真乃:裁取蓬瀛一片,铺来锦绣千堆风景。
漫步在猿猱道出口
望云亭紧东侧就是猿猱道出口,没能实现亲历此道夙愿,在关闭的出口铁栅栏前走走就算过了瘾吧。
妈妈崖畔眺望剑门关景区2号索道上站
妈妈崖名称由来:该景点位于大剑山海拔1160米崖壁之上,由距今1.36~0.96亿年下白垩统剑门关组砾岩形成的垂直陡崖,因悬崖特别险峻、陡峭,人们到此临崖都会自然或不自然地发出“妈呀”的惊吓声,故得此名。
妈妈崖畔俯瞰剑阁古道
走过妈妈崖,便是大剑山主峰上最大一处游客服务中心:这里,既是2号索道上站,还是悬空玻璃景观平台和梁山寺两个景点所在地。
亲临望云坪
悬空玻璃景观平台,位于景区的最高点--大剑山主峰之望云坪,平台海拔高度1163.8米,相对落差150米;悬挑部分采用钢结构,其钢结构的钢梁采用两种“工”字叠加组成,主景观平台从悬崖边向外延伸15.9米,悬空跨度25米,总面积159平方米,平台面层采用高强多层叠合玻璃铺面,并配有特效音响,玻璃厚度约6厘米;桥面设计宽度为3米,桥梁净跨约20米。2014年6月建成时,此台悬挑长度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悬空玻璃观景廊桥。
望云坪上俯瞰锦绣山川
望云坪,又叫望云台。紧靠雷霆峡,到此观赏云雾:似云从脚下起,雾从身边过,恍入仙域般感觉。云飞雾散后,巍巍石崖,座座奇峰,峥嵘毕现。俯瞰大地,美景如画,山舍田园,尽收眼底。
雷霆峡尽头
雷霆峡,又名雷神峡。为崖壁断裂形成的喇叭状狭缝,下视窅然,深不见底。峡长150米,宽不足1米,深百余米。峡外空旷,每当山雨袭来,风灌峡中,便不断摩擦产生雷鸣般的怒吼声,故得此名。
雷霆峡外舍身崖
跨过雷霆峡,便至大剑山极顶之梁山寺山门下。
梁山寺山门
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门前古柏高耸,郁郁森森。山门门楣高悬巨匾“梁山寺”三个金光大字,清代佚名题剑阁梁山寺山门两侧悬挂一副少见长对,
上联书:古寺耸云端,看仙女桥横、雷神峡吼、金光洞邃、石笋峰奇,风景纵清幽,脱不开贪、嗔、痴、爱终是累;
下联写:雄关排眼底,想孟阳铭刻、伯约祠堂、铃声夜雨、红树珊瑚,兴亡徒慷慨,说道那功、名、富、贵总成空。
弥勒殿里弥勒佛像
进山门,山门与弥勒殿共用一墙,迎面就是整天乐呵呵样子的弥勒佛像,弥勒佛像身后就是韦陀像。
弥勒殿之韦陀杵地像
道家护法神是王灵官,佛家护法神是韦陀。
韦陀持杵姿势有三种:肩扛、平举、杵地,你知道它们各自代表着什么含义吗?
肩扛:降魔杵扛在肩上,表示这是个大寺庙,可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平举:双手合十,将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是个中等规模寺庙,可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杵地:单手将降魔杵杵在地上,表示这是个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观音殿店门前
第二殿就是观音殿。殿前亦悬挂一副对联:妙相圆融遍广刹而无求不应,悲心志切度群生而有感皆通。
观音殿内观音菩萨像
梁山寺,修建在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梁山寺,相传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修真之所,萧衍在位笃信佛教,礼拜志公禅师为国师,后志公禅师托钵云游至此,修古刹梁山寺礼佛,复于寺前建梁武帝祠以昭君臣之情缘。
观音殿内唐僧像
经千余载风雨和历代修葺,剑门雄关万亩林海之巅的云中古刹,仍不失释门禅宗之风采。寺初成规模于唐代。清雍正十年(1732),临济宗三十五世法嗣尊云禅师扩建为三重殿堂,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迄今庄严如昔。古寺被古柏环绕,郁郁蔽日。
寺外有升仙台、舍身崖、望云坪仙女桥等诸多景点;
梁山寺镇寺三宝
寺内有千年紫薇,虬枝揽日拨云,古意森森,八月花发,灿若云霞。树下水池古生黑背金腹之“蝾螈”,俗称“乌龙”,故名“乌龙池”。池畔有一墨石,名叫“乌龙石”,宽五寸,长一尺,通体泛青,质地泽润,隐约可辨花鸟鱼虫纹理,若久旱不雨,见石下生露凝珠,翌日必降大雨。千年紫薇、乌龙池、乌龙石,合称“镇寺三宝”。
乌龙池
镇寺三宝就布列在大雄宝殿前。
建寺之初,寺内掘一古井名曰“八角井”,又名乌龙池,夏不溢、冬不涸,供寺僧与香客信众长年用水。
大雄宝殿
第三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前门柱上也悬挂着清代任翥为此题的一副对联,
门前飘香,满树荆花辉佛面;
堂内说法,一池泉水印禅心。
大雄宝殿内:
大雄宝殿通常是佛教寺庙中最重要、最庄严的殿堂之一,通常供奉三尊主要的佛像,它们代表了佛教的三个主要神灵,即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若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若代表前生、今世、未来的三尊佛,就叫竖三世佛。
财神殿
在大雄宝殿前遇见本寺一高僧,我主动向他说明我拍照原因,征得他的允许,我进殿拍了些照片。然后他又热情地给我指引“那里有财神殿。”
千年紫薇全貌
而后,又把我领到大雄宝殿左侧空隙处,给我讲这里能拍到千年紫薇树全貌。
在此,我向这位得道高僧表达诚挚谢意!
药王坐虎针龙像
寺院除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财神殿外,还有藏经楼、僧房、斋堂和茶堂等。
骑虎托塔财神
药王孙思邈和财神赵公明都是俺乡党,这尊骑虎托塔财神像我还是第一次见。
梁山寺后门
参观完梁山寺,从其后门出来,这里就是往返景区东门的摆渡车最上站点。我不习惯坐车逛景区,就原返到望云坪,准备小憩,顺便拿出自己上山时带的吃喝东西,算是午餐吧。
大剑山主峰上午餐
最东这家小餐馆一家人待我很亲切,老板娘不但让我免费坐下来休息,还主动帮我清洗我带的各种水果。我便与之一家人分享我带的食品和水果,又要了一碗剑门豆花,聊表寸心。今天天气不好,索道关闭,游人到此太少了,我看店家桶里豆花几乎还是满的,老板说“你爱吃就再给你送一碗。”我吃过两碗味道纯正的传统麻辣香滑嫩的卤汁点豆花,给老板付过两碗钱后,致谢告别。人让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大家都不容易,理解万岁。
剑阁特色小吃:剑门豆腐宴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总共有一百多道菜品。推荐:雪花豆腐、烂肉豆腐、神仙豆腐、熊掌豆腐、剑门豆腐、创新豆腐、怀胎豆腐、剑门豆腐干。
大穿洞前
复至仙女桥,准备往梁山亭方向走,要先后经过大穿洞、小穿洞景点。
大穿洞全貌
沿岭脊刚走到一处水泥路前,忽从左侧小道走上来几个游客,我好奇打探这是往哪里去的山道?
答曰:这是大穿洞。
大穿洞下
大穿洞,位于海拔1020米的大剑山穿洞梁下,是由砾岩颗粒之间胶结的砂泥质、铁质、钙质等不断被溶蚀所形成的洞穴景观。洞长18米,宽6米,高4米,洞顶似卷石长桥。
小穿洞下
继续前行,几分钟后便至隐藏在沟道里的小穿洞下。
置身小穿洞外观景台上
小穿洞,位于剑门绝壁顶端,下临170多米悬崖绝壁,上距山顶30余米,是由砾岩颗粒之间胶结的砂泥质、铁质、钙质等不断被溶蚀所形成的洞穴景观。洞宽5米,高0.6~2米。
小穿洞观景台对望石鼋峰
我尽可能地降低身子高度,快速地穿过10米深的洞内,还是在临近出小穿洞外口时被洞顶砾岩碰了一下头顶,有点疼哦。
俯瞰剑阁古道风光
站在小穿洞外观景平台上,已是临崖高踞态势,眼前多次看到的剑阁古道风光在此呈或俯或仰或直视无碍佳境。小小一隅,大片佳地,观赏风光效果绝不输在望云坪和悬空玻璃景观平台上。
游客往往会忽视这里,因为它身处沟谷里,又小又隐蔽,所以不显山不露水。
剑门七十二峰美景
剑门七十二峰,由大、小剑山群峰组成,东至嘉陵江岸石人嘴,西与五指山群峰相连,海拔千米以上,山势巍峨,群峰连缀,人称之为七十二峰,泛指其多,盖概数也。古诗云:“大剑小剑如刀攒,七十二峰成剑关。”
面对眼前胜景,心中不免翻腾,何以表露真情,唯有缀文抒怀:
洞观世外
小穿洞外大风光,七十二峰遍览苍。
剑阁古道三十里,小剑绿雾翠云廊。
鳄鱼石
观物体人:世间万物,恰“天时、地利、人和”为要,正如韩愈的《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狗奴才摇身一变当了小太岁,自然喜欢手下用一帮自己的狗奴才,此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理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哎,说了半天,也没顾上看这只石鳄鱼是躺平式的还是侧卧式的?
梁山亭
梁山亭前下,往石笋峰;梁山亭后下,去梁山滑索站和天梯峡栈道。
风雨一川闻剑嵋,盘化千仞驻云龙。
诸葛亮点将台
在亭下观望南岗之上彩旗猎猎,先登上去一探究竟。原来是景区打造的诸葛亮点将台。
梁山亭上俯瞰石笋峰壮景,侧看其似老鹰欲作旱地拔葱直窜云霄状
石笋峰,在大剑山绝壁中部,有一块高79米的巨大石柱,拔地而起,兀立于悬崖峭壁侧,像一根破土而出的竹笋,当地人因之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通体不长一草一木,而在它的顶端,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笋峰又像一名化身石柱的卫士千年尽职尽责地守护着剑门雄关。
据说竹笋峰顶原本虬枝缠绕,突起不明大火烧之,经层层上报朝廷。皇帝闻言“十省”起火,大惊!一老臣取奏折细端,方知皇帝误听,又不好直言,便称天火自灭,随后皇帝也知道自己闹了笑话。当年“天火未烧死”的那棵“九把斧树”依然挺立在石笋峰上。
踏足天梯峡木栈道上
因山上风大,这里的梁山滑索站也关闭了,游客只能排队从天梯峡木栈道往天梯峡峡谷底边走边赏景。
踏足天梯峡木栈道上,饱览天梯峡风光
远远瞧见峡谷对岸崖壁木栈道上也有许多人往下走,他们是参观过红军血战剑门关战壕遗址和姜维城后往天梯峡峡谷底走,然后上梁山吧。
踏足天梯峡木栈道上,心情格外舒畅
谷底碧流时隐时现,这应该是大剑溪溪水主源头吧。
“人”字道
不到20分钟,便下至谷底,初以为这里是“一线天”景点,忙拍照留念,后来才知道闹了个乌龙。
文焰轩前腊梅开,红灯梅花扮春美
又来到文焰轩,稍作停留,便轻车熟路直奔剑门关关楼方向而去。
仙云客栈
仙云客栈,唐明皇李隆基避祸“安史之乱”中,在过剑门关时所作的《幸蜀西至剑门》诗中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仙云客栈由三园组成,配套有4D影院和八卦园。
仙云客栈前观景台远眺剑门雄关与周边态势
剑门关景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为龙门山脉之剑门山干支,属中生界白垩系下的苍溪组(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地层,剑门关砾岩由巨厚块关紫灰色砾岩、紫灰色泥岩石层。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这些地质特点,铸造了剑门山的奇险。
雷鸣桥
雷鸣桥,剑门关山高谷深,每逢山洪奔泻,谷中水声如雷鸣般喧豗,其气势蔚为壮观景象,李白在《蜀道难》里恰如其分地对此进行描述:“飞湍瀑流争喧豗,砰崖转石万壑雷。”
雷鸣桥上眺望剑门雄关
剑门关位置境域:在大剑山中段处,东峰营盘嘴,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相对落差150多米,长500多米,顶部宽 100 余米,底 部 宽 50 多米。“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大剑溪溪水绕崖穿石,向北流出隘口,直泻而下,地势异常险峻。
雷鸣桥北桥头文化墙
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江河水系,汇入嘉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指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指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乡张家注入白龙江后汇入嘉陵江。
诗仙有豪气,我欲借其势
往上登,几步远就临剑门雄关关楼下了。
姜维神像与灵猴
姜维神像,在关楼西侧的关口的峭壁上,矗立着一块巨型人头石像,当地人称为姜维神像,又称为武士头像。神像戴着头盔,在神像的右下方,还蹲着一只灵猴,灵猴面向雄关隘口。石像,传说是五丁开山时留下来镇守剑门雄关的神将,也有说是姜维死后的化身。传说石猴是剑门山上的猴王。
关楼点将台
剑门关名称由来:置身其境,但见地形逼狭崎岖阻抑,两侧峭崖绝壁,直插云霄,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垂直高差300米,峰峦倚天似“剑”;斧劈高崖,壁立相峙,隘口形成于白垩纪,底部最窄处的天然隘口仅50米宽,其状似门,故称“剑门”;史载,诸葛亮经此,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唐朝以后,开始改称为剑门关。
下午至关楼北门前
剑门关隘口山溪,属嘉陵江水系之清江河支流之大剑溪溪水。河流特征是源近流短,流域面积不大,河道平均坡降陡,径流随雨季变化,陡涨陡落。大剑溪发源于剑门关镇南部的黑山观,由南向北逆流,源流溪谷浅,到剑门关陡然深切,降落50米,形成显著的剑门关隘,北流出剑门关隘口至水会渡(大石咀)与小剑溪汇合后随即注入清江河。
上午至关楼北门前:崇山有阁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800多年以来,剑门关关楼屡建皆毁于战火,又屡毁屡建。蜀汉诸葛亮最先在此修筑关楼成为军事要塞。明代重建的剑门关楼,为飞檐三重箭楼,甚为雄壮。清朝修复后的关楼,仍为三层,底层以石条砌成拱形关门。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1935 年冬,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改成通道。1992年,在关口川陕公路东侧崖底重修了关楼。2006年2月,关楼被大火烧成灰烬。在关楼遗址右侧,建有三棱形石碑一座,上刻“古剑门关”四字;后毁,另竖长方形石碑一通,镌刻“剑门关”三字。
上午至关楼南门上班,给游客办理通关文牒:依天双剑峰峦峻,控蜀三刀郡府雄。
今之关楼,是“5•12”汶川地震后,由上海同济大学仿照明代关楼设计:依据冷兵器时代作战特点,以青石座基,石拱劵门,兽吞衔环,金钉固门。关楼采取三层歇山式屋顶的构造,四面轩窗、环廊通透、檐下使用斗拱,檐柱、角柱采用侧脚,角柱采用“生起”等明代传统手法营造成“敌楼高踞、堞垛森严”的明代建筑风格。充分展示古关楼那种“一石临空天府状,两山如壁剑门雄”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而壮观的本色。
天下雄关上
二进关楼内,缘梯登临二楼上,但见其东廊柱上悬挂一副对联:守当要地,是为双剑之门;
体若大邦,或应三刀夜梦。
其南门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其北廊柱上悬挂一副对联: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何必三里为城,七里为郭。
剑阁剑门关三楼上三面亦悬挂三幅对联,分别是:五百余里,绝壁石穴;万夫莫开,钢铁剑门。环数千里,行者侧立;纵百万以,谁其敢当。川江百汇嘉陵秀;蜀山万点剑门雄。
立关楼第二层垛口,俯视关外风光
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重建的关楼,其基座长19.16米,宽13.6米、19.34米;其深17.7米、宽18.3米、高19.61米,全木结构,气势恢宏。向北两边石墙,刻有楹联。有两扇铁皮乳钉大门,门正中,镶嵌“剑阁”二字。上筑堞垛,居高临下,供瞭望射击。古道穿过关门通向峡谷,缘贴崖石阶及第二层关楼,高大宏敞,四周通廊;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木匾。顶楼阁檐正中,悬“雄关天堑”匾额。楼阁中空,四面窗棂。第二层关楼内内置傍壁木梯,可登顶阁,今作封挡不让上。
关楼第二层内迎面唐明皇退位授印
城楼上游目饱览风光,方进第二层里参观一番。
赑屃负剑碑
秦汉时期: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命张仪、司马错灭蜀,即由此道。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播谣石牛粪金,蜀王信以为真,派五丁力士,劈山开道,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东汉永平四年(61),司隶校尉杨厥重修剑门蜀道。
姜维守关震三国文字介绍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屡经此地。263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姚苌诈降巧夺关文字介绍
晋南北朝时期:西晋元康八年(298),成汉政权奠基人、氐族人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就食巴蜀,过剑阁,叹息曰:“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耶?”东晋升平三年(359),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引兵入剑阁,攻涪(今绵阳),进围益州(今成都),丞相桓温遣东晋名将朱序等讨平之。东晋宁康元年(373),前秦皇帝苻坚使部将徐成攻克剑阁,进而夺取梁、益二州。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南齐大将崔慧景于剑阁击败引氐族来犯梁州的李乌奴。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北魏名将邢峦遣统军王足入剑阁,围涪城。后周大象元年(579),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响应相州总管尉迟迥,讨伐杨坚,杨坚使隋朝名将梁睿讨之,自剑阁进逼成都。
杨坚防乱改关道文字介绍
隋唐时期:唐元和元年(806),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夺剑门,入剑州,平定作乱的西川节度使刘辟。咸通末年(元874),南诏犯成都,唐军出剑门,而敌退却。乾宁四年(897),西川节度使王建攻东川,陇右节度使李茂贞遣部将李继昭援救,留偏将守剑门关。
王建闭关谋帝业文字介绍
五代时期:后唐同光四年(926),后唐灭前蜀,李绍琛(康延孝)在剑州拥兵自称西川节度使,魏王李继岌遣任圜追击之,任圜先遣别将下剑门关守之,遂进败绍琛于汉州。长兴元年(930),东川节度使董璋、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谋据两川,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关,又于剑门关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大将石敬瑭受命讨伐董璋,偷袭剑门关。后周显德二年(955),遣军伐后蜀,取秦、阶诸州,蜀人聚兵粮于剑门关、白帝城。
后唐军风云雄关文字介绍
大宋时期:宋乾德三年(965),王全斌伐后蜀,有降卒进言:“由昭化县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守之,对岸有渡,路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缰店与官道合,由此进兵则剑门之险不足恃也。”康延泽曰:“蜀人并力守剑门,若令诸帅协力攻取,而命别将取来苏,达青缰,北击剑阁,与大兵夹攻,破之必矣。”王全斌从之,遂夺剑门关。
王全斌剑门之战文字介绍
自诸葛亮在此设关建楼,冷兵器时代这里发生过的上百次战争中,从未被正面攻破,素称“蜀北屏障,两川咽喉”的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是浪得虚名。
关楼第二层南侧俯视关内风光
孔明立关像(我看这尊像不好看就没拍),刚入关往南行30米,游道右边的这尊雕塑叫孔明立关。《寰宇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舆地广记》亦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由此得知:剑门关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而设立。诸葛亮设立了剑门关,架设了飞梁阁道,以后又多次经过剑门关,在出歧山伐魏时,也多次往来于剑门关,他上《出师表》后,“率诸军北驻汉中”时,也经过了剑门关。
立关桥上北望
剑门关石崖上历代名人碑碣甚多,已毁坏殆尽,今存“天下雄关”和清果亲王书“第一关”等石刻。关内外怪石嶙峋,自然形成的石胄、石猴、石兔、石龟、石蛤蟆、石龙、石虎、石锣、石鼓、石笋、石瓶等形象,赋有美妙神奇的传说,耐人寻味。1959年,剑阁县在古关楼遗址处,新建木结构亭阁一处。1966年,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游剑门。
立关桥上北望
郭老题诗:
剑门天失险,如砥坦途通。
秦栈已无迹,汉砖土欲融。
群峰齿尽黑,万砾色皆红。
主席思潮壮,人民天下雄。
于立群手书“雄关漫道真如铁”大字隶书条幅。
立关桥上南望
过立关桥,驻足刘备过关像前。叹物异人非,山河容颜未大变,多少故事在流传。
刘备过关像:刘备与的卢坐骑
刘备过关像,与孔明立关像隔大剑溪相望,有尊雕塑是蜀汉先主刘备。刘备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设立了剑阁县,隶属于剑门关,加强了对剑阁的防守,以剑阁为中心,将汉中到成都的600公里连成了一个整体,保证从成都至梓潼,穿剑阁过葭萌、白水,到陕西勉县阳安关、汉中这条剑阁道的安全和畅通,为以后诸葛亮出祁山、姜伯约伐中原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备在称帝之前,就四次往来于剑门关,加上《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叙述的刘备在进军成都击刘璋途中,又返回葭萌关看张飞和马超厮*,共往返六次之多。
神泉
山有清泉,涌聚池里,不竭不溢,乃是神泉。
石胄
石胄,隘口一侧有天然巨石,紧依峭崖,高24米,其形状如头戴铁盔,身披甲胄的卫士守护着剑门关。
姜维守关群雕像
姜维守关,三国时期,蜀汉景耀六年(263)九月,汉中失守,大将军姜维自沓中撤兵,与廖化、张翼、董厥退守剑门关,扎营守险三个月,以三万之师拒魏将钟会十三万大军。期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后主刘禅投降,守关将士怒而拔刀劈石,遂有姜维设计诈降钟会,离间钟、邓。
“直方大”碑刻
直方大,语出《周易•坤卦•六二》爻辞,本状写大地山川平直、端方、正大的特征,在此题写盛赞剑门关山具有直方大的特性,又寓意为政者应当具有大地一样率直、方正、辽阔的精神。此碑为民国时期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刘咸炘先生所书。1932年,刘咸炘来到剑门关,有感于剑门关的雄险,题下了这“直方大”三字。他的祖父就是被称为“槐轩先生”、“川西夫子”的清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刘沅,曾召集修建黄忠祠、主持修缮武侯祠。
重修混凝土剑门栈道
剑门栈道,三国时,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虽然古栈道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后来又重新建在山峰之上。
走过剑门关,人生无难关
把四川人民的美好祝愿带回家,受用终身!
诸葛亮北伐曹魏,过剑门关立体浮雕
这里道旁分置有几组“北伐军行图浮雕”。
金牛桥
“第一关”碑刻故事:雍正十二年(1734)秋,允礼奉旨经川入藏处理事务,并于次年春天返回时路过剑门关。当时的剑门关,仍是出入四川必经的要道,苍茫群山间抬眼望去,只见高峰林立,古柏绵延,山河一片壮丽。因景生情,允礼提笔在这里写下了“第一关”三个字。当地官员将这三个字勒石为碑,立于剑门关关口显眼处,以彰荣耀。
果郡王允礼题:第一关
果郡王允礼,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后雍正登基称帝,为避雍正皇帝名讳,康熙其他皇子名字中的“胤”字,全部改为“允”字,所以作为清圣祖康熙第十七子果郡王又叫允礼。今人知其多是在看过《甄嬛传》后,真实的允礼可透过其字辨识,细看这三个字,摆列整齐、大气,雄浑有力却并不张扬,神气内敛又不失端正,可谓笔笔中锋,笔笔藏锋,或许正如允礼其人,才华横溢、秉性中直却又低调沉稳、不露锋芒。
剑柄石
这块石碑却没能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直荣耀下去。由于关口风大,矗立关口的石碑历经风霜逐渐剥落,残碑被泥土掩埋,一度被人遗忘,直到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石碑才被无意挖出,重新立于景区。
上红星广场登山口
红星广场,是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经过激战,一举攻克川北军事要塞剑门关,红军血战剑门关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红四方面军的著名战例之一。2009年12月22日,红星广场落成,包括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将帅雕塑和石刻标语。广场上的铜像分别是剑门关战斗的总指挥徐向前和副总指挥王树声。纪念馆大门右侧,展示的是剑门战斗大捷的艺术墙,艺术墙前面是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纪念馆四壁为剑门七十二峰,地面为下沉式沙盘。整个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红军在剑阁发生的一些革命斗争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观看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场景。
“云环耸翠”摩崖石刻
“剑阁”石牌坊(北侧)
这座“剑阁”石牌坊,是按照明清时期川北的建筑风格,以当地的青石镶嵌而成的。因剑门关是兵家必争之军事重镇,历代在此捐躯者甚多。有高僧点化道“此地戾气太重,需以佛法镇之。”故,在牌坊顶上的屋脊中央没有采取贯用的“宝顶”为装饰,而是以佛家的“七级浮屠”来威镇下边的“剑阁”二字。由于这里是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后期的一个军事重镇,在2008年“5·12”地震灾后重建中,决定以三国文化为主题打造剑门关的旅游文化。在这座重建中立起的仿古牌坊上,镌刻的都是《三国演义》上的故事。其上雕刻有:“刘关张桃园结义”、“刘备三请诸葛亮”、“赵云大战长坂坡”、“单刀会”、“空城计”……
“剑阁”石牌坊(南侧)
平襄侯祠,在景区东南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叫姜维点将台。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伯约庙、姜公祠、钵盂寺。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分前后两院,前院名武圣宫,宫内塑刘关张坐像;后院名忠勤祠,祠里正殿塑姜维坐像。今之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姜维殿、孔明授书殿和姜维墓,属于墓祠。
剑阁县影视文化中心
出景区南门,坐上景区摆渡车返回到北门停车场,原本打算下山后在驻车地农家乐吃早餐的那家继续吃晚饭的,可被其全家刁难恶心后,加之这里执勤交警与之沆瀣一气,就导航进剑阁县城里找饭馆。
新建的剑阁县城区位于县域北部的下寺镇,是在2003年由普安镇搬迁而来,整个县城呈带状蜿蜒曲折地分布在清水江(下寺河)两岸。
白龙豆花餐馆美食咥起
春节假期,想找个卖当地特色美食的馆子吃饭不好找。正在街上徘徊时,邂逅一位常年在上海打工的热心市民主动要带我跑了几条街来到他回家爱吃的白龙豆花餐馆,富态、可爱、热情、周到的老板娘给我上了一组她家特色套餐,让我敞开吃饱喝足。
她家桌布文化很有代入感,让我一边咥美食一边脑海里不断闪现“匆匆那年”往事……
白龙豆花餐馆
临走,我高兴地告诉老板,明天我路过县城时还来你家吃饭。翌日,我如约而至,要了一碗豆花。
用一天时间,专程游历了剑门关景区主要景点,两只苍蝇嗡嗡叫不足扫我兴。遂缀文以述之:
过剑门关记
晨曦摸至北关外,一路徒步梁山寺。
山风肆虐多关闭,鸟道之险不值提。
木栈饱览天梯峡,雷鸣桥上关楼睥。
蜀道雄关直方大,固若金汤数第一。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