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5年左右打胜仗的罗马人又在喜气洋洋的清点战俘,其中一个样貌英俊,身形健硕的希腊汉子,引无数奴隶贩子侧目。
好身材,好样貌,训练一二肯定是能让罗马贵族女子狂欢的角斗士。
于是这帅气的汉子,悲催地成了罗马人的玩物,被送去精英角斗学校重点培养。
他的主人看着这汉子也双眼放光:钱啊。
(战争和奴隶)
谁曾想,这个人却让罗马共和国遭遇厄运。关于罗马帝国大家耳熟能详,可凯撒之前的罗马共和国史,估计不少人比较生疏。
罗马共和国的崛起也是一出扩张史。
从前261年到前146年,接连三次的布匿战争,让罗马建立起了地中海霸权,在进攻迦太基的同时,罗马共和国还不忘离自己很近,文明发达的希腊,跟马其顿王国打了四次总体战。
战争中,罗马人利用希腊城邦勾心斗角,各自为政的缺陷,不断挑动城邦矛盾,一鼓作气让曾经的师傅希腊成了罗马行省。
整合了迦太基和希腊之后的罗马人再接再厉深入中东,击败叙利亚地方势力后,终于让地中海成为了内湖。
到前2世纪左右时,罗马共和国成了横跨亚欧非,雄霸地中海,跟东方秦汉帝国交相辉映的世界强权,西方求败。
(罗马共和国)
西方求败了胜利当然多,胜利多了战利品也多,要不谁卖命打仗?越打越强的罗马共和国人口也越来越多,不过这人啊不是生出来的而是俘虏来的。
打一场,赢一次,赢一次,多一批战俘。
那个时候也没啥日内瓦公约可言。
相较于所谓文明的罗马,这些野蛮国家,也没了让罗马共和国尊重到用赎金换战俘的可能,战俘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么被*,要么沦为奴隶,成为工具人和免费劳动力,甚至贵族取乐的玩具。
这奴隶多了,免费劳动力也多,正经的罗马公民,除了当兵之外不用做啥事,就变得精神生活空虚。
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温饱思淫欲。
前一个是礼仪之邦东方的传统,后一个吗跟罗马人很契合。
富裕且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不断胜利的罗马人,开始对精神和娱乐生活的追求。
画画雕刻,那是风雅事,属于知识分子。
可文化不多的人咋办咧?
于是就有了暴力美学代表的角斗士节目,还有纵情深色的各种风月场出炉。
充斥这些场所的,就是被罗马俘虏的各类男女奴隶们,金发碧眼有,黑发黄肤有,黑发黑肤有,可谓各有精彩,异域风情。
(角斗士)
一时间罗马城成了娱乐城,欢乐城。这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让人血脉贲张,兴奋无比的角斗士活动。于是,那些被俘的英勇异乡奴隶,帅气的小哥哥遭殃了。
身强力壮的他们不用种田喂猪,只用去学习打架技能让人兴奋。
西班牙人喜欢斗牛,这罗马人喜欢斗人。
甚至看人兽互斗,这就是角斗士。
独有的情趣,让一众壮硕奴隶,成了角斗士,也让罗马博彩业兴旺发达。
作为主角的角斗士,进了角斗场就要为活着而战,打赢了的,回笼子里面吃几顿饱饭,打输了的就惨了,死了没人同情,没死的还要被罗马神职人员生死裁决。(观众竖拇指决定生死)
大拇指向上就能活。
大拇指向下那就完球了。
这命运不属于自己的状况,结局如何?
对于角斗士而言大概率是死。
观众喜欢刺激,赢了地活下来,输了的没死,不刺激,不过瘾,搞不好就闹退票。
这也让生死裁决,大多是走过场,收视率第一让输掉的角斗士,基本都活不下来。
(声色犬马罗马城)
罗马社会,就在这声色犬马中,用奴隶的血泪生命,维持着繁荣。可这一切真能永续存在吗?当然不会。
奴隶也是人,也有情绪,也有仇恨,于是一个人来了。
他就是文章一开头,在马其顿战争中被俘的色雷斯人斯巴达克斯。
斯巴达克斯出生不算卑贱,属希腊贵族家庭子弟,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好吃好喝供着,身强力壮不说,色雷斯也不是雅典那样的文化城邦,尚武之风很盛,就让斯巴达克斯很有军事领袖的潜质。
有文化,身体好,会打架,还聪明,这样的人。变成了角斗士如何会甘心?
(斯巴达克斯)
于是,一场公元前的无产者革命爆发了。进了角斗士学校的斯巴达克斯,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磨砺*人技巧,在课间休息时不断实践领袖术,很快成了学校中的明星人物,论地位是妥妥的学生会主席范。
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学生门纷纷觉醒,找到了活下去的目标:干,干死恶毒的罗马人,逃出这让人窒息的地狱。
随后一场预谋许久的校园暴动上演了。
前73年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斯巴达克斯对着所有追随者说:“宁为自由战死沙场,不为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
说完这话他使个眼色,让一帮人跟他一起在宿舍中大喊大叫,这状况吸引了值班辅导员注意,不明所以的他们,轻率地打开了宿舍门,结果就悲剧了。
角斗士学员一个个恶狠狠冲了出来,抢钥匙,夺宝剑,开房门,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在辅导员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完成了胜利大逃亡。
跟随斯巴达克斯冲出来的77个兄弟们,出去之后运气也不错,迎头就碰上罗马的运输队,送家伙,送吃食的来了。
他们二话不说上去就干,一帮训练有素的学生军,打得罗马二线部队满头包,抢走了大量武器和补给。
(起义的队伍)
手里有家伙,嘴里有吃的,当然要搞事情啊。睿智的斯巴达克斯,在分析过敌我局势后,选择前往著名的维苏威火山集合,哪里罗马防御空虚,容易拉队伍。
背靠火山后,斯巴达克斯拿出“替天行道”大旗,开始招兵买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龙战于野,声威壮。
一来二去,罗马共和国几乎所有奴隶都知道了,在火热的维苏威火山,有一群人在“替天行道”争自由。
(替天行道)
暴政最怕什么?答案是有人不怕暴政,领头反抗。领头人有了无数人闻着味儿来了,短时间内,斯巴达克斯就多了一万多兄弟姐妹。
这群人在火山上安营扎寨,没吃的了,就下山找罗马人要。
被奴役的成了反抗者,让奴役者遭殃了。
一看情况不对,歌舞升平久了的罗马人,在惊慌后也在元老院安排下开始镇压。
不久,罗马大军云集维苏威火山。
山上,豪杰无数,跃跃欲试。
山下,篝火联营,阵列分明。
罗马军团兵也得易于之辈,这仗咋打?
睿智的斯巴达克斯,在看过双方武力对比后,叫停了跃跃欲试的兄弟们,看着身后的高山,计上心来。
敌人不是要围死我们,让我们无路可走吗?
我们可是特步中人,不走寻常路不就得了。
(火山营地)
然后战争史上经典一幕出现了。起义军大量收集罗马无处不在的葡萄藤,手工打造登山梯,在黑布隆冬的夜晚从天而降,直接抄了罗马军的后路。
惊慌的罗马人在神兵天降后,一败涂地,起义军也渡过了危险顺利突围。
突围之后咋办?
看着庞大的罗马大军,望着身后的兄弟,一个念头在斯巴达克斯脑海萦绕。
走,去一个能安居乐业的地方重建家园。
谁也不是战争狂。
这群人都是家园被罗马征服的战败者,真要在敌人的地盘,迎接汪洋大海的罗马军团,无疑是以卵击石。
寻思明白这一切的斯巴达克斯,选择不跟罗马人硬碰硬,而是翻越高耸的阿尔卑斯山,找寻能安家的地方慢慢发展!
随后他们向北进军,沿途不断收纳加入的奴隶,抗击罗马军团的追*,渐渐从一万多人,发展到了十万大军。
十万人,就算是乌合之众也足以让人胆寒,更何况领头的还是角斗士!
罗马人眼见这只起义军日渐壮大, 也越来越恐慌,不断组织力量围追堵截,这架势很有点不死不休的意思。
可悲催的罗马人发现,这群人真不好对付,打不赢啊!
但打不赢,追击也是必须的。
他们一路尾随,不断压缩义军生存空间,断绝义军后勤补给,用打不赢就耗死你的牛皮糖精神,让斯巴达克斯烦不胜烦。
(不离不弃的罗马人)
然后,更让斯巴达克斯烦恼的事情来了。出生在希腊的他,读书或许特别秀,地理也学得不错,却少了实地考察经验,一群兄弟中也没有多少人懂阿尔卑斯山附近的地理条件。
等这群人艰难抵达阿尔卑斯山时,就突兀地发现,这山跟想的不一样啊!
高耸入云的山峰,层叠而起。
山顶的皑皑积雪,让人莫名生畏。
这状况,让经常看海的希腊人呆滞了,也让在平原生活的高卢人懵逼了,咋过去?
更关键的是,海拔越高温度越低,从温暖的意大利走来的起义军,服装跟天气也不搭调,一群人都是清凉夏装,这突然变成了秋天,然后要去山上抵御寒冬。
谁受得了?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时斯巴达克斯用勇气和决心告诉所有人,翻山越岭是不现实的。
得,这一趟白跑了。
经过漫长行军的斯巴达克斯军队,选择了掉头南下,前往西西里岛区域!
(路线图)
这悲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好地理有多么重要。悲催过后,罗马元老院也疯了。
这群人咋滴不走了,又掉头回来了?
其实罗马人也不愿意打仗啊,只要尾随在后方,将这群人礼送出境,罗马军团就算完成任务,回去接着奏乐节奏舞多好。
谁曾想这群人,却选择掉头去西西里岛。
这就让罗马人郁闷且愤怒了。
西西里岛的海风让人沉迷,也是罗马好不容易打下的风水宝地,你去了我们咋办?
愤怒之后,罗马军团重整旗鼓,又一次组建大军,进一步围剿斯巴达克斯。
在罗马人看来,这群人就是游魂到处传播愤怒和反抗,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来回游走,弄得罗马人心烦意乱,也让罗马社会失去了稳定,可谓严重侵犯了罗马人的生存权,稳定权,和平权,财产权。
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消灭。
(换人)
但消灭斯巴达克斯谈何容易!接连败仗,让罗马军团害怕了。
一见要负责镇压斯巴达克斯,原来积极参选执政官的大人物们,一个个对执政官这个位置敬而远之,因为当了执政官就要带兵打仗,他们怕啊!
无数人避战后,一个罗马大地主出山了。
你们都不当,我来呗。
这人就是克拉苏,一个以黑心、手硬、眼神毒闻名的牛人。
这牛人,一上台就干了件牛事!
军团兵不是打架不行,士气低落吗?这是受到的刺激不够,要给他们一点刺激。
于是他恢复了封印大招,十一抽*令!
十一抽*令啥意思?
就是作战时,但凡有人临阵脱逃,那就别怪我翻脸无情,有一个逃兵的军团,军团所有人全部参与死亡抽奖,十个人一组,抽一个人出来*掉。
这做派,让罗马军团吓出了勇气。
果不其然,在十一抽*令帮助下,士气低落的罗马军团恢复了勇气,逆转了战局。
前72年,起义军在罗马人围追堵截下,且战且退,一路风霜露宿抵达了意大利南部的布鲁提翁半岛。
渡海之后就是西西里岛了!
眼见希望就在眼前,斯巴达克斯找到地中海海盗帮忙,在付出大笔定金后,谈妥了偷渡协议。
谁曾想,大英雄却被海盗忽悠了。
这群海盗收钱不办事,在约定日子居然没来,这可坑苦了起义军。
尾随而至的罗马人毫不客气,将起义军堵在海边不说,为了防范起义军逃跑,还发挥土木工程优势,居然沿着起义军身后,修了长长的壕沟,弄的起义军没了后路。
没了后路咋办?韩信说背水一战,项羽说破釜沉舟,斯巴达克斯当然选择了突围。
一场激战后,义军付出三分之二伤亡艰难突围,罗马军团也元气大伤不得不休整。
(罗马军团)
起义军获得了喘息之机。
次年,斯巴达克斯带领兄弟们前往布林底西港,准备渡海前往希腊,回自己家。
但罗马人并没有放弃,而是调兵遣将,弄十面埋伏。
西班牙军团在庞培带领下来了。
色雷斯军团在路库鲁斯的带领下也来了。
敌人声势浩大,可斯巴达克斯也没怂,绝境中的他放弃逃跑,转而快速北进,先发制人攻击克拉苏军,指望死中求活。
但这决一死战,却遭遇了失败。
阿普里亚战役中,六万起义军奋战不休,也没能力挽狂澜,斯巴达克斯战死沙场。
罗马人终于胜利了!
胜利后的罗马人,为了泄愤,为了威慑。
居然将6000战俘全部钉死在十字架上,沿着起义爆发地卡普亚一路摆到罗马城。
血淋淋的战死者背后,是一个强权的残酷,一群反抗者的孤勇,也是一个时代的叹息。
(孤勇者)
叹息过后,不由寻思,这起义军到底为何失败啊?按中国历史经验看,斯巴达克斯失败的根源有三点。
第一:不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第二:不懂共同信念的重要性。
第三:差《论持久战》和游击战16字诀。
他发动了奴隶,拉起了队伍,用重建家园为口号,聚拢人心,却将起义弄成了流寇作战。这打一枪换个地方做派,或有实力不济原因,可没有根基的起义,就没有稳定的补给和战备,又如何能持久?
重建家园和向往自由口号也太过宽泛。
没有具体精神内核和步奏,又如何能成?
如果斯巴达克斯明白游击战精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或许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剧照)
游击战的精髓是啥?散落民间,分组作战,四处开花,让敌人防不胜防!
建设根据地,夯实基本盘,步步为营才是正道,这点上斯巴达克斯还是差了点。
当然,这也有时代局限性原因在内。
斯巴达克斯阵亡后,起义军依旧坚持十多年,他们的奋战也让罗马共和国从歌舞升平变得危机四伏。
而这就是下一篇的话题:马略军改的故事了。
关于罗马史的故事会不定期更新,因为阅读量感人,只能说一句爱好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