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申遗”15年!那些惊艳了百年时光的戏服

粤剧“申遗”15年!那些惊艳了百年时光的戏服

首页角色扮演龙状元传奇更新时间:2024-04-29

“金翠迷离——粤剧传统服饰展”于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一楼特展厅举行。

粤剧是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通过舞台设计、唱念做打及华美服饰等共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戏剧世界。2009年9月,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正是15周年。

2024年4月13日上午,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委员会、广州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戏剧分会共同主办,广州市状元坊戏服有限公司、广州牧心印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粤剧文化推广季”系列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正式开幕。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金翠迷离——粤剧传统服饰展”于4月13日至8月21日在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一楼特展厅举行。

现场展出的精美戏服。

“金翠迷离,如七宝楼台,令人不可逼视”

清代广东梅县人杨懋建在《梦华琐事》称粤剧服饰豪侈,“每登场,金翠迷离,如七宝楼台,令人不可逼视,虽京师歌楼无其华靡”。粤剧服饰之华美,可见一斑。在粤剧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粤剧传统服饰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标准规范的服饰体系和繁缛精丽的审美风格,在粤剧演出中承担了塑造角色、服务表演和烘托情境的重要功能。

“金翠迷离——粤剧传统服饰展”分为“英姿映乾坤”“百工缀华服”“倩影舞芳华”三个单元,共展出48件套精美的戏服展品,通过对粤剧传统服饰的展示和解读,从“睇”开始,带领观众一同走进璀璨的粤剧艺术殿堂。

“英姿映乾坤”单元展示了男角常用服装,包括文行服饰蟒、帔风、圆领、海长、海青等,武行服饰大靠、小靠、座龙、座马、京装、四色褂、兵服等。男角粤剧服饰特点鲜明,充满了力量和威严。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角色的性格特征,还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工艺,使演员在舞台上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气质。

粤剧戏服制作运用了绒线绣、钉金绣等广绣技艺。

戏服设计手稿及戏服制作技艺逐一解密

“百工缀华服”单元展示了广州戏服制作技艺这一省级非遗项目。早在清代,粤剧行头就以其华丽辉煌享誉全国,就连北京的宫廷戏服都经常派专人到广州定制行头。粤剧戏服制作运用了绒线绣、钉金绣等广绣技艺,图案内容丰富,纹饰精美,构图饱满,对比强烈,为角色树立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营造舞台效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广州戏服还勇于创新,20世纪初,戏服匠人将舶来的珠片钉绣于粤剧戏服等道具上,演员表演时熠熠生辉,给观众带来别样的视觉体验。本次展览,也有1件传承人提供的珠片绣作品展出。

“百工缀华服”单元展示了广州戏服制作技艺这一省级非遗项目。

展柜墙上以广州戏服制作技艺新生代传承人何凤婷为主角的戏服制作工艺流程图引起了南都记者的注意。何凤婷是一名90后,她师从省级非遗项目广州戏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董惠兰,如今是一家百年戏服厂的主理人。多年来,她在传承了戏服制作工艺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快失传的技艺焕发新生。她在接受视频采访时表示:“我希望让人看到,这些戏服上的每一处祥云,每一丝颜色都可以是浪漫的、潮流的。可以是热血沸腾,可以是久别重逢......我要把这门手艺用新的方式呈现给人们。”

该区域还展示出资深粤剧舞台技师李志强的珍贵戏服手稿。南都记者在现场见到专门从美国回来观展的李志强老先生,他原是广州粤剧团主任舞台技师,曾为许多经典剧作设计粤剧戏服。其中包括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大师红线女主演的《昭君出塞》、罗品超主演的《荆轲》,他设计的戏服细节丰富,舞台表现强,是研究粤剧戏服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李志强保留的珍贵戏服手稿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

“倩影舞芳华”单元展示了女角常用服装,包括文行服饰蟒、帔风、霞帔、宫装、小古装、汉装、西湖装、衫裙、梅香装、书童装、媒婆装等。女性粤剧服饰则更加注重色彩和装饰的细腻与华美。服饰的颜色丰富多彩,常采用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以突出女性的英姿与活力。图案设计也极具匠心,常常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通过刺绣、彩绘等工艺手法,使服饰更加精美细致。此外,女性服饰还常常配以精美的头饰和饰品,如珠花、金钗、耳环等,更增添了女性的婀娜多姿和优雅气质。

展览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前来观赏。

展览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前来观展的除了一些中老年的粤剧爱好者,还有不少年轻观众。“眼前这些繁缛精美、金碧辉煌的粤剧服饰,让人平生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脑补了一幕又一幕的大戏。”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大三学生陈小姐对南都记者说,“正如展览结语所说,穿戴之后,你已不再是你,你是生、旦、花面、丑,在虎度门前上下五千年,在红氍毹上纵横九万里。嗯,那种感觉很奇妙。”

为配合本次展览的举办,非遗项目篆刻的保护单位牧心印社将传统印章艺术与粤剧文化相结合,创制了一套粤剧主题印章,并捐赠给广州市文化馆。南都记者在展览的盖章区看到六枚,分别为“蟒”“圆领”“披风”“小古装”“大靠”“海青”,不少观众看完展后就来这里忙活。

年轻观众陈小姐(左)在纪念册上的空白处逐一盖章。

粤剧戏服小科普——

【男大靠】武将角色的服装,代表披盔戴甲。大靠的上衣下裳连体,分前后两幅。比如《古城会》的关羽便是穿大靠服饰登台的。

【女大靠】女将角色的服装,比如《六金定斩四门》的刘金定。这种服饰主体是上衣下裳连体,衣长至足踝的靠身,有靠裙、靠旗等配件。

【男蟒】皇帝及官阶较高的大臣角色穿着的礼服,简称“蟒”,比如《秦香莲》的包拯穿的就是蟒。蟒还分为团龙蟒、行龙蟒、大龙蟒几类。

【女蟒】戏中皇后、贵妃、诰命夫人等贵妇所穿的服装。女蟒的颜色有正五色和间五色共10种。它是剧中贵妇参加庆典仪式等正式场合的礼服。

【男海青】一般用于文人雅士的角色,也可以用作武大夫和大太监角色,比如《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紫钗记》里的黄衫客,他们穿的就是海青。海青也分为绣花海青、素身海青和大海青。

【“小姐装”】也可称为“小古装”,更因“古”与“姑”两字谐音,粤剧行内觉得此戏服主要是给戏中未婚少女穿着,所以也可以称作“小姑装”。上衣绣有花卉、蝴蝶等花纹图案。根据人物身份配与上衣同样花纹图案的云肩。

【女大汉装】当在剧目在舞台上需要表现汉朝以及之前的朝代时均会使用汉装。如《杨梅争宠》的杨玉环。

【女小靠】大多是副将或绿林女侠角色所穿。小靠可以绣丹凤纹、丁字甲纹、鱼鳞纹等图案。比如《扈家庄》的扈三娘一角。

【女小旦】女小旦是粤剧的表演行当之一,在舞台上主要扮演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按广州话的习惯,小旦戏也称为“妹仔戏”,传统粤剧例戏《六国大封相》中跳罗伞架的罗伞女,传统粤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中的穆瓜,都属于小旦行当应工表演的角色。

【女青衣】青衣也是粤剧的表演行当之一,青衣与传统粤剧的正旦近似,扮演的一般是中青年女子,多是贤妻良母、贞节烈女的形象。比如《平贵别窑》的王宝钏、《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等角色。

【马童服】马童一般内穿兵衣衫裤,外穿背心,小下裙,脚猛,五军虎,方便打筋斗等高难度动作表演。

【十三妹装】这一套服装是传统粤剧《十三妹大闹能仁寺》中十三妹一角所穿的戏服,故名“十三妹装”。特点是轻便灵活,方便身段技巧表演和开打,后来被广泛地应用到其他戏中类似的角色穿着,是粤剧打武旦的主要服装。

【彩旦媒婆装】鸨母、媒婆等彩旦角色所穿的服装。比如剧目《七姑奶奶开店》中的七姑奶便是身着媒婆装的角色。彩旦在传统戏中多饰演反派角色,在新创作的剧目和移植剧目中则呈现出戏剧人物性格多样化的倾向。

【男兵服】男兵服是兵丁角色所穿。黄色绣团花图案兵服一般用于正派或代表皇家的士兵角色穿着,黑色绣团花图案兵服一般用于反派兵丁角色穿着。

【女兵服】女兵服主要用于“武旦”应工的角色。改良的短下裙既具有裙子可飘动飞舞的美感,又便于武打动作,在剧目《六金定斩四门》里便能看到女兵穿着这一类服装。

【京装海青】在《大闹狮子楼》中,西门庆便身着此装。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俞彤 通讯员 陈浩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