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王朝,对于他的看法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爱他,有人恨他。有人爱死了他,有人恨透了他。有人说他治隆唐宋,有人说他让中国陷入了无底深渊。明朝共传十六帝,有爱民如子的弘治皇帝;也有生性贪玩的正德皇帝;还有权数高超的嘉靖皇帝;也有蜗居深宫的万历皇帝。
我们设定这样一个背景,假如你穿越到了明朝,刚刚是XX元年被授了一个京官。就把这当成是你的起步,十六帝就是十六个副本,他们的难易程度究竟该怎么排列呢?
我把他像真三国无双一般分成了五个档次:容易,普通,困难,达人,修罗。每个难度中分先后排列。
当然难易程度是相对的,如果自己什么都不明白的话去了哪里就是死路一条。
好,让我们现在开始。
容易:
1. 泰昌皇帝。
虽然在泰昌皇帝统治期间大明王朝已经开始了动摇,红丸案,移宫案相继发生。但是没有办法,泰昌这个年号实在是太短了。他八月初一登基,九月初一就已经天启了。我相信即使在没有能力,这一个月还是能够挺过去的,所以泰昌是最简单的那个。
明光宗朱常洛
2. 洪熙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长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性格儒雅和仁爱,是儒家教导下的标准君主。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下诏赦免了建文旧臣,就连诛十族的方孝孺都被他找到后人赦免了。
言官李时勉上疏弹劾他整修宫殿,选侍女,有几天不上朝,还说他不务正业,把朱高炽几乎气个半死,但也只是将李时勉打了一顿板子而已,并没有*他。
朱高炽是一个仁厚之君,再加上本身时间也不长,只有区区八个月而已,所以将朱高炽排在第二位。
明仁宗朱高炽
3. 宣德皇帝。
俗话说的好:“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宣德皇帝统治了大明王朝十年,这十年是大明朝最繁荣的时代,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史学家说宣宗统治时代就像文景之治一般。
明宣宗朱瞻基
军事上除了宣德初年以压倒性的优势平定了汉王朱高煦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南边放弃了安南,北面采取离间的方式让鞑靼和瓦剌打个不可开交。
朱瞻基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
宣德皇帝是一位仁爱的皇帝,我们将它排在第三位。
明宣宗朱瞻基
4. 景泰皇帝。
正统十四年,天塌了。明军二十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就连正统皇帝都被也先抓住,也先率领大军在汉奸喜宁的带领下,攻破居庸关,朝北京而来。
看起来,国家危机四伏,但是不用担心,那时掌权的是公认的大明第一贤臣--于谦。
北京保卫战会在他的领导之下获得胜利,你即使穿越到了那里,也不可能去守安定门,那种重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让你过手,你还不够格呢。
北京保卫战过去之后,你就没什么坎了,景泰八年的夺门之变要站好位置,不过即使你死了那年也已经是天顺元年了,也算你打通了景泰副本。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人们普遍认为,比起被宦官高的一团糟的正统时代,景泰时代反而更像“正统”。
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明史》
明代宗朱祁钰
这就是我认为的四个简单难度的副本,不知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看完之后还请点点自己的小手关注一下作者君,每天都会上发关于明朝的历史文章,有可能是正史,也有可能是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