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ATER 1 准备事项和抵达古镇
我们要准备的东西是:
1. 套票。可以从网上买到。也可以现场买。
2. 公交卡,方便换乘。
抵达方式:
当然,开车过去是可以的,在课植园和放生亭附近有停车场。课植园附近是靠近入口的地方。
公共交通很方便。如果坐公共交通,推荐的方式坐地铁17号线,东方绿舟方向,到朱家角站下车。2号线和17号线共用了一个入口,往浦东方向的是2号线,一侧向朱家角东方绿舟方向的,即17号线。17号线1号口出站,是相对比较近的方式,也比较好坐公交车。
推荐避开7 - 8月份热天的时候,里面很多地方的空调基本是不开的。很热。
CHAPTER 2 套票游览路线推荐
推荐买套票是因为套票一次包含了8个景点。一个景点如果自己浏览10块钱,这样还能节省一些;并且还可以坐坐小船。相信在江南水乡绝对不会像错过坐小船人工给你划桨的机会。
买套票的方式在第一部分中已有叙述。取票之后,将套票保存好,因为每个景点的票是连在票上,后来要撕下来的,如果少了就去不了咯。
1. 为什么推荐买套票?
推荐买套票是因为套票一次包含了8个景点。一个景点如果自己浏览10块钱,这样还能节省一些;并且还可以坐坐小船。相信在江南水乡绝对不会像错过坐小船人工给你划桨的机会。
买套票的方式在第一部分中已有叙述。取票之后,将套票保存好,因为每个景点的票是连在票上,后来要撕下来的,如果少了就去不了咯。
套票的后面就是朱家角古镇的地图,如下图所示。
朱家角古镇导游图 by 路景旅行
绿色箭头是我所标注的自己认为较为合理的浏览路线。即:从涌泉桥开始 → 到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 → 课植园 → 坐小船 → 放生桥和放生亭 → 江南第一茶楼 → 涵大隆酱园 → 手工艺展示馆 → 人文艺术馆 → 童天和药号 → 戚家桥 → 圆津禅院 → 廊桥 → 城隍庙 → 大清邮局
朱家角古镇导游图(自己标注的推荐浏览路线) by 路景旅行
2. 上海全华水彩艺术馆
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专业收藏和展示当代国际国内水彩画经典作品的水彩画艺术馆。由陈希旦老师亲自担纲主理。里面很多都是陈希旦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欧洲城市风景画为主。全华水彩艺术馆坐落在舒宅内,宅坐西朝东,三井三埭,除后埭是平房外,其余均为楼房,房屋呈“目”字形。规模仅次于课植园。整体古色古香,红灯笼高挂,现代画作和整个建筑相互交融。
全华水彩艺术馆 by 路景旅行
全华水彩艺术馆 by 路景旅行
全华水彩艺术馆 by 路景旅行
3. 课植园
课植园的主人马维骐,字文卿,生于1853年,祖辈世代是盐商,是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马文卿长大以后,一面经营祖业,一面经营铜锡行业,同时还兼做海外贸易,是当时朱家角最富有的人之一。清朝末年,马文卿捐了个道台的虚职官位。晚年他受到当时“置田造园”风气的影响,开始广泛置办田亩。1912年马文卿58岁时开始建造,直到15年后才宣布竣工,共耗费白银三十余万元。
园林位于古镇西北部,占地达96.7亩。其宏大的规模在当时整个上海都首屈一指。迎贵厅的地砖当时从西德进口,与当年南京总统府地砖一模一样。望月楼、书城是园内最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园中碑廊里镶嵌着明代四大才子唐、祝、文、周的诗词信札等手迹石刻。马文卿较早接受西洋文化,设计结构和所用建筑装饰材料,很多都采用中西合璧的形式。这也是课植园最大的特色之一。课植园里有很多很特别的景,阴阳廊、双帛亭(就是由两口井的亭子),百蝠亭,藏书楼和五老图等等。
4. 坐船地点
从课植园出来,即可准备坐着小船去下面的景点了。联票的乘船地点和现买的乘船地点是不一样的。只有写着“联票乘船”的地方才可以乘船下去。从课植园向下的第一个码头,是现买票的码头。再向下,才是联票的乘船地点。穿过中龙桥和永安桥,就在水面上看到了圆津禅院。
坐船地点拍小河 by 路景旅行
河上看圆津禅院 by 路景旅行
5. 放生桥和放生亭
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石拱桥全长70.8米、高7.4米、宽5.8米,也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五孔石拱桥。据说这与性潮和尚有关系。朱家角有句俗话:“走走放生桥,活到九十九岁不算老。”放生桥建好后,性潮和尚为了显示佛门弟子慈悲为怀的心性,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组织僧人和香客到桥下举行“水生动物”放生大会。四百多年来,已经成为了古镇的一种习俗。
性潮和尚与放生桥(故事一,来自网络)
明朝时,朱家角有一家人家,夫妻俩靠贩蔬菜苦度光阴。一年,妻子有了身孕,丈夫又是高兴又是担心,担心的是添口养丁,生活担子越来越重,所以他没日没夜地做。由于过度劳累,男人染上疾病,舍手人间。正梁一断,一家人的生活全落在已有六、七个月身孕的妻子身上。只见她每天挑着蔬菜来到漕港河乘船摆渡,到镇上贩卖蔬菜。一天,这寡妇正在船上摆渡,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江水翻滚,一只小小的渡船一下卷入了江中。
好在寡妇抓得一块木板拼命地朝岸边游去,总算保住性命,她一到河滩边,觉得肚皮一阵疼痛,一个小男孩提前降生,自己由于早产大出血就丢下孩子一命归天。事体就巧在慈门寺老和尚刚巧路过这里,他见一个刚生下的小孩在哭,就用衣裳一裹,抱回寺里抚养起来。由于这孩子是随潮水而来,老和尚就赐法名“性潮”。日子过得真快,性潮长大懂事了,还当了个小和尚。
后来,老和尚就一五一十地把他爹娘和出生情况告诉了性潮,性潮一听,怒目圆睁,青筋暴出,捏紧拳头说:“我一定要在这漕河上造顶大石桥,一来可为民行善造福,二来可告慰父母在天之灵。”老和尚说:“漕港这么宽,不是用三斗三升米可解决的。”性潮说:“师傅,从现在起我云游化缘,积善造桥!”第二天性潮开始外出化缘,一去十五年,募集了一大笔银子高兴归来,准备造桥。
要造五孔拱形大石桥,需要用的石头不知要多少?特别是六个大桥墩,就要用六块十吨重的大石作基础。从哪里找?又怎样运来?真比上天还难!搅得性潮坐立不安,吃不下饭,睏不着觉。一天深夜,性潮还是无法入睡,干脆到外面走走。突然,发现工地有间草屋里还亮着油灯,走近一看,只见一个老太正用几个大锅子煮石头汤,草屋里面处处都堆满了石头。
真是铁锅里煮的是石头,碗里盛的是石头,坛坛罐罐里放的也是石头。“老婆婆,这里怎么都是石头?”“对!我喜欢吃石头烧成的汤。”老太太又说:“看你心事重重,有啥难事,我来帮你想想办法,好不好?”性潮当然高兴。老太又说:“不过有个条件,你要把这碗石头汤喝下去!”二话没说,性潮拿起一碗碗石头汤就往嘴里倒。
啥人知道,这石头汤又苦又怪,几碗喝下来,肚皮就翻江倒海,呕吐得像断了肚肠一样。老太太笑笑说:“好样的!我看石头是少了点,还是先做四块小的两块大的大石墩吧。”一眨眼草屋与老太太不见了,工地只剩下六块大基石,四块小,两块大,所有的石头也不翼而飞,性潮知道遇了仙,忙跪下拜谢神仙。第二天,性潮和尚与大家商量,决定把两块大基石放在龙门两边,其余四块小的均分两侧,就这样造桥的难题解决了。据说后来又买来不少石块,造桥用不完,还请来工匠铺了一条漂亮的石街。
性潮和尚有个怪脾气,就是对工匠做的生活处处挑剔,真好比象牙筷上扳雀丝,生活做不好决不罢休,直到满意为止。那时大桥基本造成,性潮和尚要工匠按设计图在龙门石上雕刻八条盘龙,一颗夜明珠,在桥顶四角要按上四只石狮子,并要仰头张嘴,好像迎送来往人群。性潮见几个工匠雕刻得不满意,就换几个重雕,一共雕刻了42遍,还是不满意,呒没办法,再请几位高手重雕,谁知道又雕刻了20遍,性潮见了还是摇摇头。
有一天,整日在工地忙碌奔走的性潮突然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了,又梦见那个老太太带着一帮人马经过这里。性潮知道又遇仙了,忙跪下,把雕刻石龙、石狮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请求神仙帮助。那老太太听了只是笑笑说了一句话:“颠倒就好。若以后造桥有难,见到马骑人就会成功。”说着,老太太与人马都无影无踪了。性潮一下领悟了“颠倒”二字的道理,忙叫工匠把那腾飞的飞龙按放在下面,又将地上的石狮放在上面,嘿!这下可灵验!石龙、石狮都变得活龙活现,看得大家眉开眼笑。
性潮和尚为了让后人领悟神仙的显灵和工匠的艰辛,他动足了脑筋,想尽办法,把北面的石阶改为42步大阶与20步小阶。又把南面的石阶改为42大阶与16步小阶。以后行人经过,上桥必须先走小步,再走大步,下桥必须先走大步,再走小步,这样才能走过大桥。让人们从中知道神仙的恩惠与工匠师傅的艰辛。
造桥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性潮请来了各路高手安原计划设计的五个桥拱也已以九、七、五的分割,将大桥形成一个缓和顺势斜坡贯通两岸。不多时大桥基本完工。按照造桥规矩,要选定黄道吉日、吉时,按放桥顶一块“镇桥石”,此石一放,造桥工程才能算胜利结束。
但是烦恼的事体又来了,叫啥这块镇桥石放来放去不服帖,量量尺寸,不差分毫,看看时辰,选得不错,那为啥放不进这块石头泥?弄得性潮和尚走投无路。突然,他想起了神仙老太的一句话,叫啥,“造桥再有难,见到马骑人。”天哪!世上只有人骑在马上,哪有马骑在人上的怪事呢?
性潮相信神仙的灵验,下决心等来马骑人,一天过去了,不见来,二天过去不见马骑人,半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什么马骑人。这叫工匠们急煞快,性潮的头也痛煞。一天中午,正当性潮急得团团转的辰光,突然,东边来了一个木匠,肩上掮了一只“三脚木”(马)。性潮一看是“马骑人”来了,大喊起来:“快,马骑人来了,准备把镇桥石放上!”说来也怪,只见那个掮三脚木的木匠走到桥顶中央,用三脚木往镇桥石上一笃,只听见了“扑秃”一声,那块龙门镇桥石按了下去,还真是天衣无缝。
大桥顺利建成后,性潮和尚想到的第一件事,就在神仙老太住的草屋那里,挖了个池子,并与漕港河连通,还用了大量的石头把池子四周砌成大铁锅的样子,中间嵌了不少鹅卵石,以此来纪念神仙老太。日子一长,池子中游来了不少大鱼小鱼,不少善男信女买来了活鱼来放生。到明末清初时,每逢农历初一,各寺和尚尼姑都聚在桥上念经,并将活鱼投入水中放生。所以,人们把性潮和尚造的这座大桥,叫“放生桥”,那个挖的池子也被人称为“放生池”了。
性潮和尚与放生桥(故事二,来自网络)
明朝隆庆年间,朱家角上的明远庵里有三个和尚,奉了师傅的法旨,四处化缘,准备把化缘的银子,替百姓做几件善事。
话说其中的性潮和尚,远游十多年,化缘得来一笔巨款,他舍不得化费丁点银钿,急急冲冲赶回朱家角,欲向师傅复命。不料,师傅竟已离开人世,性潮和尚顿足捶胸痛不欲生。
性潮每日在漕港河踱来踱去,苦思冥想,究竟为百姓做哪件善事?偶然一日,性潮拾头一看,只见漕港河两岸许多人在等船摆渡。性潮眼前豁然一亮,对,不如在两岸造桥一座,方便百姓来来往往,岂不美哉?
性潮主意打定,即日便招兵买马,筹集木材石头,造桥工程开始起动。谁知,开工几日,桥桩就是打不下去、这桥桩究竟打在何处何方,竟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地方。性潮望河兴叹,却无计可施。一日,漕港河来了个乞丐,笑着对性潮说:“大师造大桥,功德大无边,桥桩要深打,芦生最为吉。”性潮十分气忿,你们明明看见河滩方圆十里无一根芦苇,分明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故意取笑我不成?那个乞丐也下答话,从怀里摸出一把红枣,往嘴里乱嚼一通,吐出一团枣核,轮番扔进漕港河。说时迟,那时快,一眨眼功夫,河里齐刷刷长出四片芦苇。性潮和尚情知这人必定神仙无疑,俯身便拜,那个乞丐早已无踪影。
性潮在芦苇滩上打上桥基、建成了一座五孔式的拱形大桥。好事多磨,待到最后安放刻有八条盘龙的龙门石时,居然放来放去放不下,合来合去合不拢,急煞性潮和当地老百姓。这时,来了一个白发银须老人,对性潮笑笑说;“若要龙门石合拢,除非要等马骑人来到。”性潮不解,世上只有人骑马,从来没有见过马骑人,龙门石怕是一辈子难合拢。他正在为难,突然见前方来了个掮着一只三脚木的汉子。性潮方悟,三脚木即三脚马,不错,天助我也。于是性潮大喝一声:“马骑人来也,快合龙门石。在场的几个匠人立即抬的抬,扛的扛,把龙门石放到正中位置,这时,只见那“马骑人”走到桥正中,用“三脚马”在龙门石上轻轻一敲;不偏不倚龙门石正好落准。事后,人们传说那“马骑人”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龙门石果真合上,而且一丝不差。
事后性潮和尚将桥下方里许为慈门寺僧放生之地,以谢造桥仙人之功德无量。并禁止渔人置网,在水中立桩为界,每逢农历初一,为放生日期,故桥称为“放生桥”。
6. 江南第一茶楼
江南第一茶楼位于北大街210号,朱家角居民有“吃早茶”的习惯。茶楼临街傍水,环境优雅,也是其他茶楼没有的优势。茶客端上一杯清茶临河而坐,既可欣赏放生桥上往来穿梭的行人,又可饱览漕港河中桨声帆影的风景,这种慵懒实在是一种生活享受。偶尔茶楼老板还会请评弹艺人们登台献艺,丝竹管弦中更添小楼风韵。
7. 涵大隆酱园
在北大街上。涵大隆酱园创建于1886年,现在墙上的店名仍是当年开业时写的。涵大隆的玫瑰腐乳是曾经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的。
8. 手工艺展示馆
在北大街上。不是很大。没有兴趣不看也罢。
9. 人文艺术馆
这里的入口不在北大街上。要按照地图拐出北大街。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建于2010年9月。该馆采用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展示了朱家角当地的历史人文、古韵风貌和民俗风情,让记忆中的江南古镇与现今的都市水乡形成鲜明对比。人文艺术馆由著名设计师祝晓峰设计,占地面积近2000㎡。
共有大小室内展厅十个,室外庭院五个,充分体现了江南传统宅院错落有致,明暗辉映的建筑风格。馆内藏品由俞晓夫,廖炯模等125位国内当代著名油雕艺术家历时近两年时间创作完成,包含130件艺术作品,其中115幅油画,15件雕塑。经过反复的修改,充分尊重历史的记载,借助画笔刻刀,细致描绘了朱家角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生,形成“商镇市井”、 “寺庙堂观”、 “珠溪文儒”、“节日习俗”、“神话传说”等六个篇章,内容涉及风貌、人物、掌故等。这种大量油画作品围绕小镇人文风貌主题进行的集中创作,在国内尚属首创。
这里夏天的时候空调开得非常足,很不错。
10. 童天和药号
童天和药号是很小的。不看也罢。童天和国药号由清代宁波富绅童氏独资创设,与上海百年老店童涵春堂同宗,是江南著名的国药号之一。制药工具陈列在其中。
“童天和”有“重济世,不重利”和“道地药材,自设工场”的祖训。药号自制的六神丸、行军散和人参再造丸等药品是当地百姓生活中的常备药。在经营上“童天和”请名医坐堂门诊,名医配良药使“童天和”闻名遐迩,过去药堂门前的市河上常常停满了从江浙一带前来治病就医的船只。“童天和”还遵守祖训,联合当地名医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实行常年赊账取药的善举,获得了民众极佳的口碑。
童天和药号 by 路景旅行
11. 圆津禅院
圆津禅院建于元代至正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因寺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所以又称“娘娘庙”。和所有佛教寺庙一样,禅院入口是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弥勒佛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接班人,不过他得等到56亿7000万年以后才能上任。因此他现在还在佛国中学习、深造。向前的三圣殿。殿内供奉着佛教中的西方三圣。他们分别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圣殿是清代留下的原物。殿前“云烟供养演三车,翰墨因缘传七叶”的楹联是清代高官刘墉赞扬禅院的墨宝。殿前天井中静卧着一口古井叫“涌月井”。我没打出水来,大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试一下。
主殿圆通宝殿的门额上“那伽定处”,是指观音菩萨禅定的地方。大殿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莲花坐像,观音又称圆通大师。观音菩萨前面分别站着善财童子和龙女。殿内两侧还有十八罗汉和梵钟、法鼓等佛教法器。圆通宝殿后面的三层建筑叫清华阁。原来在楼上是有平安钟的。楼梯是上不到平安钟的。
圆津禅院主殿圆通宝殿 by 路景旅行
12. 城隍庙
各地城隍庙都是座北朝南,庙门是朝南开的,而朱家角的城隍庙,却与众不同,是座西朝东,庙门朝东开。上面还有一个大戏台。戏台上有个由160个斗拱组成的圆旋形顶部,就在这斗拱顶上,曾经有一块金光闪闪的题有“斋匾”二字的匾额。
城隍庙 by 路景旅行
关于“斋匾”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徽洲人程履吉耗资将青浦城隍行宫从雪葭浜迁入朱家角的镇中心。当时,程履吉对迁庙工程把关十分严格,购买的一砖一木都必须经他同意才能定位和建造。在不长的时间里,原有的城隍行宫又增设了寅清堂、熙春台、凝和书屋、荷净山房、可娱斋等十二胜景,构成了方圆数百里特有的风景。程履吉为了锦上添花,在最显眼的地方请人制作一块大金匾,取名“斋匾”二字,邀请镇上几位秀才前来献艺,谁知,秀才们的墨宝都被程履吉否定了。只听程履吉在自言自语:“这二个字写得太瘦了”,“这二个太肥了”,“这张的字怎么写得斜了”……几位秀才吐着舌头摇着头,一个一个地溜走了……
此时此刻程履吉想起进士王昶,出身朱家角的王昶当时已担任朝廷的内阁中书,他博学善文,书法秀丽。程履吉发出邀请,王昶欣然同意,程履吉拿出最好的宣纸,亲自去水井提水磨墨,但王昶写下二字后,程履吉还是摇摇头。王昶再写下二字,程履吉又摇摇头,王昶一连写五百次,程履吉连摇五百次头。在场的乡民有的伸伸舌头,有的为王昶打抱不平,王昶也直话直说:“程兄,鄙人文笔低下,但你只要在五百张纸中抽出任何两张,放在光下照看,二字都能重合,不差分毫的。”众人拿纸一试果然如此,都齐声喝彩。
程履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不向王昶打招呼。有个老人气愤之下拿起文房四宝全部扔进水桶里。这时,一个头戴草凉帽、身着土布衣、脚穿破草鞋的老人上前来打圆场:“好了,别闹了,我来试试!”众人见状肚子也笑痛,嘴也笑歪。这老人不慌不忙上前要了张宣纸,脱下草鞋往水桶里的黑水中蘸了蘸,刷刷写出刚劲有力的“斋匾”二字,程履吉一看大叫一声“好!”转眼一看,老人不见了。程履吉立即派出多人寻找,却毫无踪迹,“神仙!神仙!”大家欢呼起来。
神仙虽走了,但“斋匾”二字的墨宝却从此留在人间。程履吉专门叫人做了个大金匾,把神仙题字镶在上面,再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城隍庙戏台上方那圆旋形的顶部。
朱家角城隍老爷的手臂显黑焦状。这也是全国独一份。据说日本人飞机轰炸朱家角的时候,在城隍庙顶上放炸弹,但炸弹在城隍庙顶上兜了好几个圈子,晃晃悠悠的落到离城隍庙三十多米的空地上炸了。人们庆幸大难不死,纷纷涌进城隍庙烧香拜佛,请求菩萨多多保佑,先前那个胆大者,烧完香,跑到城隍老爷背后,竟意外地发现城隍老爷一条胳膊上有一大块焦痕,整个手臂发黑发焦。人们联想到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晓得城隍老爷显灵,奋不顾身救了朱家角人性命。从此,朱家角城隍庙香火越发红火。至于那个胆大者,据说晚年志愿到城隍庙看门护庙,一直活到九十九岁。
13. 大清邮局
非常推荐!大清朱家角邮局成立于公元1903年。早在1875年,民办的协源民信局就在大清邮局现址的斜对面设置了代办处,专门办理商家和民间信函、包裹邮递以及现金等业务。1896年,清政府正式开办国家邮政。1903年,清政府在青浦县城和朱家角等地选择殷实商铺代办邮政业务,朱家角邮局就设在协源民信局代办处内,称大清邮局朱家角邮寄代办所。
最初协源民信局在老百姓心中有一定信誉,所以公办邮寄所业务大大不如民信局。但公办邮寄所船只运送实力足,邮路又广于民信局,不久以后协源民信局就被邮寄代办所取代了。1910年,邮寄代办所迁入现在的位置,1911年正式改称大清邮局朱家角分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大清邮局转为中华邮政继续营业,直到1953年才迁址到北大街放生桥附近。里面算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CHAPTER 3 吃点啥?
朱家角的特色美食很多。旁皮鱼,清蒸白水鱼,糖藕,扎肉和米茜都是。粽子味道很不错。油爆虾、爆辣酱、八宝鸭、草头圈子、响油鳝糊、红烧划水等也是名菜。有些油腻。
CHAPTER 4 朱家角古镇里的几座桥
永丰桥:永丰桥寄托了当地老百姓希望永远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永丰桥建于明代天启七年,桥面用石条铺就而成,看似陈旧不堪,但它却是古镇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12年(即公元1584年),是全镇最陡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堍至今还竖有两块旗杆石,是原系悬挂路灯所用,为漕港河上往来船只的航标。
廊桥:在城隍庙和圆津禅院附近,木质的桥梁。适合拍照哦。
戚家桥/平安桥:在北大街,这个桥叫平安桥。戚家桥相传此桥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路过所造,就地取材,所造成砖、木、石混合结构,省时、且行军路过建造对材料、工艺都不可能讲究,所以桥石不平,行人过桥时,桥上石板会发出"咭咯咭咯"之声,但桥现仍坚固耐用,保存完好无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