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连载⑦

《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连载⑦

首页角色扮演梦落大秦乱世情殇更新时间:2024-07-28

  【作者简介】

  高洪雷

  山东新泰人,生于1964年4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另一半中国史》被译成7种文字出版,《大写西域》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华民族的故事》被评为年度桂冠童书,另有《另一种文明》《楼兰啊楼兰》《名人故事》等书出版。

王利博制图

  迫于边令诚的淫威,新上任的将领冒险出击,中了叛军埋伏,以至于全军覆没,边令诚也当了俘虏。后来,边令诚侥幸逃回唐营。唐肃宗李亨一见边令诚,便命令手下将其拖出辕门斩首。边令诚辩解说:“我对唐的忠心,天地可鉴啊!”但李亨愤愤地回应道:“出卖战友的小人,留之何用?!”

  有感于高仙芝与边令诚的故事,我想起一则寓言:一个盲人打着灯笼徐徐而行,路人不解,询问缘由,盲人回答:“听说天黑以后,世人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点灯为他们照亮道路。”路人称赞他:“原来你是为了众人才点灯,很有善心啊!”盲人说:“其实也是为自己点灯,因为点了灯,黑夜里别人就能看见我,也才不至于撞倒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怛逻斯之役的双方主帅,没有死在战场的搏*中,却成为各自效忠君主的刀下鬼。

  八、光自东方来

  长夜已尽,噩梦难醒。在怛逻斯之战中被俘的万余名唐军,被押解到呼罗珊重镇撒马尔罕。其中骁勇善战的士兵,被分散安置到黑衣大食常备军中;手工业技术者,被安排到手工作坊。其中的几个滤纸工匠,在撒马尔罕的第一座穆斯林世界造纸坊里,将中国造纸术的谜底揭开。

  在被俘官兵里,有一个名叫杜环的文官,被作为重要战俘送到黑衣大食首都亚俱罗(今伊拉克库法)。幸运的是,对方不但未限制他的行动自由,还让他随黑衣大食军团参与了几次军事行动。杜环抓住机会,游历了中亚、西亚、北非的十几个国家。他在游记《经行记》中透露,此次西行的最重要感受,就是见证了大秦外科医术和造纸术的西传。他在谈到大秦外科手术时说:“善医眼与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对于造纸术的西传,他说,被俘的唐人,除了士兵,还有很多能工巧匠,如金匠、银匠、造纸匠等,这些能工巧匠都在当地安了家,并且开了第一个造纸坊。当地人对于唐人能够将树皮、渔网等物品化腐朽为神奇很是惊奇,于是纷纷虚心学习。正是这些被俘的唐朝工匠,将瓷器、画工、纺织等技艺传入中东。

  在同时期的西方,记录文字通常使用羊皮,还有一种是被称为“纸草”的莎草科植物,取其茎纵向切成薄片,晾干后也可用于书写。但无论是羊皮,还是纸草,都远不及中国纸携带方便、易于书写。考古发掘证实,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工匠就发明了造纸术,开始取代笨重的竹简和贵重的缣帛。东汉时期,宦官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出了一种质量优于西汉、能够批量生产的“蔡侯纸”。到了唐代,已经发明出麻纸、桑皮纸、藤纸、竹纸、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等各种原料制作的纸张。与丝绸、瓷器一样,中国纸张也通过丝路向西方输出,但价格一直十分昂贵。因此,获取中国的造纸技术,一直是中亚和西方的梦想。

  中国俘虏的到来,使一切变得简单了。很快,撒马尔罕这个丝路重镇,因为造纸业的兴盛更加闻名。在今天的伊朗语中,中国式宣纸还被称为“撒马尔罕纸”。

  “要把造纸坊开到巴格达!”发指令的,是黑衣大食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很快,黑衣大食和周边伊斯兰小国有了中国式造纸坊,还有了以抄书为业的作坊,继而引发了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使得阿拉伯文明一度跃居世界前列。

  为了保持这种领先,阿拉伯人对关键技术实施了严密封锁,就像如今天天喊着打破技术壁垒的美国绝不把核心技术卖给中国一样。造纸术最关键、也最机密的技术是制浆,因此阿拉伯人把制浆部分的生产安排在极为偏僻的地方,并且派兵把守,这才使得阿拉伯垄断造纸技术达400年之久。

  即便如此,中国造纸术还是以科技穿透时空的力量,在11世纪之后传播到摩洛哥、西班牙、意大利,在客观上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第117天 撒马尔罕

  飒秣建国周千六七百里,东西长,南北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极险固,多居人。异方宝货,多聚此国。

——《大唐西域记》

  一、感化不信佛的国王

  玄奘从怛逻斯城向西南行,经白水城、石国,越过大沙碛,进入3000多里外的飒秣建国。

  在汉语史籍中,这个国家叫康国。玄奘到达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时惊奇地发现,城市内城东门居然叫“中国门”。

  在玄奘眼里,这是一个周长20余里的庞大城市,城垣坚固,居民众多,遥远地方的珍宝与特产,多汇聚到这个国家;当地手工艺技术,在附近地区首屈一指。国王刚烈勇毅,国内盛产勇士。这些勇士,性格勇烈,视死如归,所向无敌。远近各国纷纷仿效它的举止和威仪,所以这是一个带有示范性的国家。

  显而易见,这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歇脚之地,可以让玄奘停下疲劳的脚步,调整疲惫的身心。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这个国家,从国王到百姓都不信佛教,他们信仰的是拜火教。如果有佛僧到访,住到城内仅有的两座庙里的话,就会遭到当地人放火驱赶,因为在他们看来,拜火教崇尚光明,佛教代表愚暗,因此要放火驱散邪恶。为此,玄奘不可能从这个国家得到他一路上几乎已经习惯的盛情款待。《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刚到时,国王很冷漠。但看在统叶护可汗的面子上,这个国王还是见了玄奘。

  假若是一般僧侣,见这个国家不信佛,对佛教也没有善意,反正国王也接见了我,请给我补充点粮和水,换几匹马,就扬长而去了。但玄奘不一样,他不会轻易放弃感化一国国王乃至国民,使其皈依佛教的任何机会。

  在佛学上造诣精深的玄奘,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大师,他非常善于化敌为友,深谙因人施教之道,绝不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唠唠叨叨,言不及义。于是,他抓住国王接见的机会,展开了循循善诱、由表及里、丝丝入扣、催人深省的佛学攻势。现场出现了戏剧性一幕——国王“欢喜请受斋戒”,对玄奘“遂致殷重”。也就是说,国王愉快接受了佛教的斋戒礼仪,对玄奘的态度也变得殷切和尊重起来。

  玄奘折服了国王,并不代表能一下子改变国民的信仰。很快,城里发生了一个小冲突。

  当时,从高昌伴随玄奘西行的两个小僧人,发现城里有两座庙,就去烧香礼佛,结果被两个拜火教徒放火驱赶出来。两位小僧人又惊又怕,赶忙跑回来向玄奘报告,让他向国王反映这一恶性事件。尽管此前这个国家以火驱赶僧人并不稀奇,但如今国王已被佛教感化,所以闻报大怒,下令捉拿放火人,然后召集全城百姓,要当众砍去两个放火人的双手,以儆效尤。

  按说,这是强制推广佛法的好时机,但是,玄奘却公开站出来,劝说国王不要对两个放火人施以酷刑。玄奘此举,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作为虔诚的佛教徒和得道高僧,他一向不认可这种血淋淋的刑罚,此时站出来劝阻国王,会使在场的人切身感受到佛法的宽宏大量和慈悲为怀。于是,国王听从了玄奘劝告,只是将两个人打了几棍子,赶出城了事。

  此事过后,百姓都去念经拜佛,国家经常举办佛事活动,被剃度的僧人也住进了两座庙里。

  不久,玄奘就打马南下前往印度了。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产生世界级宗教、哲学、文化的地方,是香料和大象的故乡,但我不能说得太多,否则这本书剩下的篇幅都得用来描述它。

  二、最早的撒马尔罕城

  如今的中亚,经常被以负面的方式界定,被认为是附近各大文明国家的化外之地。但拨开岁月烟云,翻开历史典籍,挖开考古地层就可以发现,这绝非只是旅人暂时歇脚的中转站,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超大型历史都市的地方,撒马尔罕就是明证。

  撒马尔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首府,位于南北流向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在两条河的中游,全长约650公里的那密水(今泽拉夫善河)由东向西蜿蜒流淌。撒马尔罕城就镶嵌在那密水南岸的撒马尔罕绿洲上。

  作为天山北路西段的枢纽,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印度和中国,是古代丝路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同时吸引着长安与罗马的目光,享有“东方罗马”的美誉。中国丝绸、印度棉布、西亚毛织品、西方玻璃器皿在这里聚汇,使它充满了奇异的美。波斯、马其顿、大食、康国、花剌子模、帖木儿帝国相继把文化性格注入这里,经过时间的凝固和沉淀,为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层。

  考古资料显示,撒马尔罕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城内有堡,堡周围有厚约6米的泥墙。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就知道了这座城市,称其为玛拉干达。

  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起东征。当时的玛拉干达,是粟特的皇城。马其顿军队攻打此城时,亚历山大就站在城外,望着金光闪闪的城市赞叹:“我所听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玛拉干达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尽管亚历山大离开了,但留下来的希腊人为撒马尔罕注入了文明基因,粟特地区也因希腊文化的传播得到迅速发展。安条克统治时期,撒马尔罕不仅规模扩大,而且修建了带有通道的防护墙,成为粟特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可惜的是,公元前2世纪,希腊城邦被外来游牧民族推翻,希腊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消失,撒马尔罕城也持续落寞下去。

  三、昭武九姓之主

  史书再次找到它,已是700年后的隋唐时期,它的新名字叫康国。

  月氏部落与中亚土著混血后,在隋唐时期形成了九个兄弟国——康国,玄奘称之为飒秣建国,在今撒马尔罕;米国,玄奘称之为弭秣贺国,在那密水以西、卡什卡河以北;史国,玄奘称之为羯霜那国,在卡什卡河以南;何国,玄奘称之为屈霜你迦国,又称贵霜尼亚,在那密水以南;安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石国,玄奘称之为赭时国,又称者舌国,即今塔什干地区;曹国,玄奘称之为劫布呾那国,在米国北部;火寻国,在今布哈拉西北,国都在希瓦,宋代称花剌子模;戊地国,玄奘称之为伐地国,在今布哈拉西部。

  西突厥消灭嚈哒后,对康国分外宽容,达头可汗还将女儿嫁给了康国国王代失毕,甚至听任康国王族担任了西曹国、东曹国、中曹国、米国国王。于是,中亚形成了以康国为首的九个城邦,统称“昭武九姓”,唐代又称“九姓胡”,西方则称之为“粟特”。

  粟特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商业传统的族群。粟特男子长到5岁,就让他读书;稍微懂事,就教他经商;年满20岁,就跟着父亲从事跨国贸易。粟特人以获利最多为荣,以死守田园为耻。“利之所在,无远弗至”。从3世纪到10世纪,一大批手牵双峰骆驼,身着素衣胡衫,头戴尖顶虚帽、脚蹬长筒革靴的粟特商人,沿丝路走遍了世界,在丝路沿线形成了一连串的粟特居住区。在撒马尔罕与长安之间甚至远至中国东北边境,粟特商人都形成了自己的贸易网。他们通常的办法,是由粟特贸易商队将大宗货物运到丝路上的粟特居住区,由当地的粟特商人买下来,然后零售或批发给中原商贩。同时,粟特人也是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波斯、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贸易担当者。这个时期的陆上丝路贸易,特别是香料、布匹、贵金属,几乎全被粟特人垄断着,因此我们在史籍和考古遗迹中,很少看到波斯商人的足迹。而且,我们在丝路沿线中国古城镇所发现的大量波斯银币和少量罗马金币,使用者并非钱币源出国的波斯人和拜占庭人,而是清一色的粟特商人。

  康国,不仅是遍布丝路的粟特商人的故乡,而且已经拥有高超的织锦技术。赞丹尼奇,就是粟特人借鉴中国丝织技术,在平纹纬锦的基础上改造提升而成的一种斜纹纬锦。这种斜纹纬锦比唐朝织锦更加美观,以至于唐朝开始仿制它,并由此开始了新一轮技术革新。赞丹尼奇一度大量出现在高昌、敦煌等丝路重镇市场上,在中国史料中被大而化之地称为“波斯锦”。如今的梵蒂冈博物馆、德国亚琛主教堂、法国尚思主教堂都收藏着这种唐代出产的粟特锦。到了公元7世纪,撒马尔罕已经靠丝路贸易,成为占地广阔、财富聚集的世界级大都市,能够让它追慕的,只有丝路东边的长安和丝路西头的罗马。

  唐太宗时,康国谴使内附,还进贡了一种美丽的金桃。这件事记录在《旧唐书》中:“贞观十一年(637),又献金桃、银桃,诏令植之于苑囿。”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爱德华·谢弗看到了这一记载,并据此撰写了《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一书。

  658年,西突厥灭亡,昭武九姓纷纷投入唐朝怀抱。唐朝在撒马尔罕设置了康居都督府,任命康国国王为都督;在米国、何国、史国、安国设置了州,任命原来的国王为刺史。这样一来,就等于确立了康国代表唐管理周边各国的地位,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昭武九姓之主。

  50多年后,吐蕃和白衣大食向中亚渗透,昭武九姓被迫向唐求援。715年,唐玄宗派出大军横扫西域,一举击败了吐蕃和白衣大食联军。

  接下来就是持续的感恩、祝福与歌功颂德,西域王子、使团连同舞女纷纷东来,康国的“胡旋舞”与石国的“胡腾舞”“柘枝舞”风靡长安,引得白居易诗兴大发,吟咏出著名的《胡旋女》: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巳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史载,康国出生的安禄山曾为唐玄宗表演胡旋舞。他大腹便便仍能旋转自如,引得杨贵妃芳心大悦,并因此演绎出一段被意淫千年的桃色故事。

  四、粟特穷小子的皇帝梦

  安禄山,生父姓康,母亲是一个突厥女巫。生父死得早,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在突厥生活,后来母亲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禄山也跟着改姓了安。家道中落后,继父带着一家人越过边境,投靠在唐从军的亲戚。而唐玄宗重用胡将的策略,也给了安禄山出人头地的机会。

  安禄山的崛起,与康国人的商业基因有关。成年后,能说六种蕃语的安禄山,在边境互市担任了牙郎(翻译),由于他处事机敏,擅于逢迎,很快得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赏识,成为张守珪的义子。而后,安禄山靠着调停族群纷争的特质进入唐玄宗的视野,成为游走在商业、宗教、军事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人想象中的安禄山,重300斤,贪酒、好色、反复无常,是一个五毒俱全的大胖子。但安禄山官拜唐朝节度使时,年仅39岁,在当朝文武中,可谓凤毛麟角。

  人的*有三种:一种*如金,是对物质的*;一种*如水,是对感情的*;一种*如天,是对权力的*。安禄山就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既然自己一不是将门之后,二不是皇家贵戚,那么就另外开辟一条晋身之道——投机、买好、钻营,因为他最知道人性的弱点是什么,也最知道皇帝喜欢什么,更知道作为大将应该做什么。

  首先,他利用做粟特商人的保护伞得来的钱财,大肆贿赂朝廷官员,使得包括宰相李林甫在内的大量官员,纷纷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好话。

  他深知,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固然管用,但总是代替不了自己。因为当面接受部下的恭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古往今来谁和好话有仇呢?是李世民吗?是拿破仑吗?是罗斯福吗?是斯大林吗?他们可能会一时摆出从谏如流的样子,但内心深处从来不会拒绝赞美,甚至是明显夸大的赞美。

  于是,安禄山利用自己的平生绝学,凭借自己的厚脸皮,抓住一切机会接近皇帝,变着法子讨好皇帝,千方百计表忠心,极尽逢迎之能事,有时甚至故意装憨卖傻,到了令人恶心呕吐的地步,唐太宗和杨贵妃居然认为那就是“忠心”与“憨厚”,常常被逗得前仰后合。由此,他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陆续统领了三个藩镇,成为统兵最多、最有权力、最有声望的节度使。

  此时的安禄山身体更加肥胖,肚子掉到了膝头下边,体重达到330斤,走路时用两个肩膀向上提起身子才能动脚。而在进宫拜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他主动要求跳了一支胡旋舞,动作居然快得像旋风一样。舞蹈家出身的杨贵妃一看,就知道这人不简单,是在云上翻过筋斗的角色。

  见杨贵妃关注自己,安禄山立刻请求做她的养子,她居然爽快地答应了。之后,安禄山每次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唐玄宗闻言大喜,要求杨家兄妹一起与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751年正月二十日,是安禄山生日,唐玄宗及杨贵妃赏赐衣服、宝器及佳肴无数。然后,杨贵妃将安禄山召入后宫,用一个大襁褓裹住这个“养子”,吩咐宦官们用轿子抬着,宣称要为儿子洗澡。唐玄宗好奇地赶来观看,专门赐给贵妃洗儿钱,又厚赐了安禄山才大笑而去。从此,安禄山可以自由出入宫掖,有时与贵妃一起就餐,通宵不出,唐玄宗也不过问。

  虽然安禄山与杨贵妃关系非凡,却无法避免与贵妃家族的冲突,因为贵妃的堂兄、新任宰相杨国忠本身也是一个具有商业头脑的人。杨国忠的利益与安禄山早年一致,但随着宰相李林甫病死,安禄山逐渐坐大,杨国忠有些坐不住了。

  杨国忠多次对唐玄宗说安禄山一定会叛乱。753年,唐玄宗派人前去侦察,但派去的人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来后说看不出安禄山有任何不正常。杨国忠又对唐玄宗说:“召他进京,他一定不会来。”下令召见,他却来了。

  754年正月,安禄山到华清宫拜见唐玄宗,哭着说:“我是外族人,不识汉字,皇上越级提拔我,以致杨国忠想要*我。”唐玄宗任命他为左仆射,他才离去。

  最后,杨国忠说服了皇帝铲除安禄山,首先就是扣住安禄山在长安的家人。殊不知,安禄山早已培养了强大的私兵,光是义子就有8000人,他早先不反,只是顾忌李林甫的狡诈,当然也包括唐玄宗的提携。如今,杨国忠的行动给了安禄山反叛的口实,于是,755年,造成唐帝国元气大伤的“安史之乱”开始了。

  安禄山一度自称大燕皇帝,但一年后就被儿子安庆绪所*。

  这个以光明作为名字的粟特人,带给老乡的却是无尽的黑暗。当唐朝军队重新控制了整个国家,人们把“安史之乱”的账算到了粟特人头上,许多高鼻梁的胡人被滥*,首都城门和街道中的“安”字被换掉,就连安禄山老乡——粟特人的丝路贸易控制权,也被帮助唐朝平定叛乱的回鹘人所取代。开始繁盛的海上丝路则被阿拉伯人控制。许多粟特商人因返乡无望在汉地定居下来,取了“康”“安”等汉姓。

  安禄山的老乡很倒霉,更倒霉的还是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帝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恢复早在738年就被呼罗珊总督吞并的撒马尔罕。1142年,西辽皇帝耶律大石率军西征,在撒马尔罕以北击败了塞尔柱帝国的10万大军,不仅结束了塞尔柱帝国对中亚的统治,而且征服了花剌子模。

  但耶律大石死后,西辽迅速衰败,先前臣服于西辽的花剌子模迅速崛起,在打败西辽,臣服古儿王朝,击灭塞尔柱残余后,成为中亚新的霸主,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甚至被恭维为“亚历山大第二”。1212年,摩诃末将撒马尔罕定为新都。

  这对撒马尔罕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但摩诃末带给撒马尔罕的,却是令人惊悸的噩梦,因为他得罪了一个蒙古人。

  那么,他为什么要得罪蒙古人呢?这个蒙古人有那么可拍吗?

  五、成吉思汗生气了

  一天,准备东扩的摩诃末听说蒙古攻入了金国,马上意识到这也许是自己东扩的一大威胁,于是派出一个使团打探消息。1215年,成吉思汗亲自接见了这个使团,希望双方友好相处,商人自由往来。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以马合木为首的使团回访花剌子模,双方表达了缔结和约的美好愿望。

  按照双方达成的意向,一个450人的蒙古商队,携带着大量金银、丝绸、毛皮前往花剌子模。当商队进入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位于今哈萨克奇姆肯特市境内)时,该城长官亦纳勒术(元史称之为只兰秃)接见了他们。亦纳勒术是太后的侄子、摩诃末的姑表兄弟,拥有海儿汗(意为有权且可怕的汗)的封号,是一个跋扈、贪财的人。他见财起意,将商队首领诬陷为奸细,下令扣押全部商人,然后飞马向摩诃末报告。摩诃末同意拘押商人,而亦纳勒术干脆将商队成员全部*死。商队中只有一个牵骆驼的人侥幸逃回蒙古,向成吉思汗报告了这一惨案。

  成吉思汗闻讯大怒,立刻派遣三个使臣前往花剌子模,要求引渡凶手亦纳勒术。摩诃末却以*死蒙古正使,驱逐两名副使并烧掉他们的胡须作为回应。要知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世界性惯例。烧掉胡须,则是对副使人格的极大侮辱。据说,国王作出决定时,没有一位大臣表示异议。

  孟子说,人性中有四端——四种精神性品质的萌芽,第一是仁,即恻隐之心;第二是义,即羞恶之心;第三是礼,即恭敬之心;第四是智,又叫是非之心。正是这些品质,才使得人与禽兽有了区别。花剌子模君臣之所为,与禽兽何异?成吉思汗实在无法忍受连续的侮辱,他独自一人来到山巅,向长生天跪拜祈祷了三天三夜,说:“我非这场灾祸的挑起者,赐我力量去复仇吧!”

  正是塞北好风景,细雨嫩寒五月天。1219年春夏之交,成吉思汗让幼弟帖木格留守蒙古,另外留下3万人由木华黎指挥攻打金国,自己亲率15万大军远征花剌子模。大军进入西域后,畏兀尔(今维吾尔族的先人)、哈剌鲁(葛逻禄人的后裔)和沿途小国也不断派兵加入,蒙古大军达到20万人。随军出征的耶律楚才曾这样描绘这支大军:“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被野,兵甲辉天;烟火相望,连营万里。”

  大凡战争,效果最好的是突袭,但成吉思汗一反常态,大军一动身就派使臣向摩诃末送交了“你要战,便作战”的战书。接到战书,摩诃末还是有些紧张,赶忙召集军事会议,会上将领们提出:要么集中全军于锡尔河岸,以逸待劳,击退敌人;要么放弃边城,将敌人引入境内,利用民众消耗对方,然后进行决战;起码也要让主力部队驻守阿姆河口,待机而动。当时,花剌子模正值鼎盛时期,拥有军队40万,又是在本土作战,无论采取三种方案中的哪一种,都不见得会输。但具有突厥血统的摩诃末,与出身康里的母后及掌握军队的康里贵族集团存有尖锐矛盾,他不愿让康里集团利用战争扩充实力,所以听从星相家关于在噩运的星宿没有走掉之前,不易采取军事行动的说法,把军队分散到各个城堡去防守。这就好比,他把一个巨人切成无数小块,让蒙古军团逐个去啃:“来啃吧,噎死你!”

  9月,秋露从夕阳腮边滑下,像从天而降的泪珠。带着一路的风尘,蒙古大军抵达讹答剌。在城下,成吉思汗将军队分为四路:第一路由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率领攻打该城;第二路由长子术赤率领攻打锡尔河下游的毡的;第三路由阿剌黑等将领率部攻打锡尔河上游的忽毡;第四路由成吉思汗和幼子拖雷率领中军主力,直取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和旧都玉龙杰赤之间的不花剌(今布哈拉),因为占领了不花剌,也就掌握了敌人的心脏。

  讹答剌顽强坚守了6个月,直到部下全部战死,罪魁亦纳勒术才被生擒。蒙古人将融化的金银灌入他的耳目,对停止呼吸之前的他说:“海儿汗不是爱财吗?这次永远满足你。”

  1220年2月,成吉思汗统帅中军抵达不花剌城下。在攻城时,他故意纵敌外逃,再将2万突围的守军全歼,迫使城中居民集体出降,在内城顽抗的部分军人则全部被*。不花剌被洗劫后,变成了“平坦的原野”。

  踏平不花剌之后,成吉思汗兵发撒马尔罕。《世界征服者史》上说,“论幅员,它是国王各州中最大的一个;论土地,它又是诸郡中最肥沃的一个;而且大家公认,在四个伊甸园中,它是人世间最美的天堂。”耶律楚材也说:“(撒马尔罕)以地土肥饶故名之。环郭数十里皆园林也,家必有园,园必成趣,率飞渠走泉,方池园沼,柏柳相接,桃李连延,亦一时之盛耶。”如果知道这样一个绝美的去处,将面临战火的摧残,恐怕上帝都要颤抖。

  3月15日,成吉思汗率中军直抵撒马尔罕城下,已经攻陷讹答剌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也带兵前来会合。

  花剌子模在新都撒马尔罕也下了血本,共调集11万精锐之师驻守,其中有6万突厥人,5万黑衣大食人。同时加高了城墙,设置了多道外垒防线,基本做到了万无一失。

  成吉思汗安排军队扎营休整,他接连两天亲自前往外城巡视,发现此城东、南、北三面环山,于是决定选择城西的平坦区域作为突击重点,并制定了周密的攻城方案。

  第三天,撒马尔罕守将领兵出城,与蒙古大军展开正面交锋。双方激战一天,互有伤亡,直到天黑各自返回。太阳再度升起时,守军再也没有出城。于是,成吉思汗亲临城下,指挥蒙古大军攻城,守军则在外垒拼命抵抗。双方的抛石机和弓弩齐发,一时间,矢石横飞,喊*震天,攻城者渐渐逼近城门。守军见态势不利,使出了制胜法宝——将20头身披铁甲的战象赶进了战场,期望用这些庞然大物将蒙古军阵冲散。但成吉思汗命令手下用大弩穿透铁甲,逼迫受伤的战象回身而去,反而将守军阵营冲得大乱。黄昏时分,守军只好放弃外垒,退入城中。

  几位守军将领被成吉思汗的英名与勇猛所吓倒,第二天清晨,便派出代表拜见成吉思汗,乞求得到宽恕。在得到承诺后,他们打开了紧闭的城门。

  3月19日,蒙古大军进入城内,将居民全部赶往城外。退往内堡顽抗的守军,除1000余人冒死突围外,其余全部被*,其中包括20多位著名的大臣。城破后,只有法官、教正及其亲从得到保护,而3万降卒被全部屠*,3万工匠被分别赐给成吉思汗的儿子和亲属,3万壮丁被补充进了蒙古军团,其他人缴纳赎金后才留下性命。

  本应与首都共存亡的国王摩诃末,早在成吉思汗到来前就逃往阿姆河南部的巴里黑(今巴尔赫)了。但成吉思汗没有放过他,一直对他穷追猛打,直到他登舟入海藏到里海的一座小岛上,因惊吓过度而死。

  时间久了,被害人和作案人,吃人者与被吃者的界限模糊了,历史成为牛鬼蛇神们一起加入的黑色狂欢节。对此,谁也无法阻止。要知道,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级动物,但也是唯一有能力对自己的同类采取大规模*伤行动的动物。猪不会干掉猪,老虎也不会*掉老虎,就连最凶狠的藏獒也与同类和平相处。而人却在算计着人,人在咒骂着人,人在*害着人,今天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国家用大炮、火箭、导弹甚至核武器瞄准邻国。须知,我们所有人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每一个人的祸福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祸福,每一个国家的毁灭也是人类生命与良知的共同毁灭,无论别人的信仰多么离奇,无论别国选择的制度多么不合你的胃口,但都不是你毁灭别人和别国的理由。这就是爱,就是真,就是善,就是包容,我统称之为素养。

  需要交代的是,成吉思汗离开后,这座惨遭蹂躏的城市被废弃,成为今天的阿弗拉西阿勃遗址。

  六、瘸子帖木儿

  蒙古统治中亚后,为了补充兵源,突厥人被源源不断地征召入伍。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突厥人占据了显要位置,其中西察合台境内一支骑着战马、身披铠甲的勇士敢死队,一路南下,从德里到大马士革,留下了座座废墟、条条血河。

  敢死队首领名叫帖木儿(意为钢铁),1336年4月8日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渴石(今沙赫里萨布兹)。青年时期的一次箭伤,造成他右腿残疾,使得敌人送了他一个“瘸子帖木儿”的绰号。

  元朝灭亡的第二年,即1369年,帖木儿*死西察合台苏丹自立为大汗。

  以成吉思汗为偶像的帖木儿力图征服世界。他对外宣称:“因为宇宙只有一个真主,因此人间只能有一个帝王。”30余年间,他多次领兵远征,夺取了伊朗和阿富汗,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洗劫了钦察汗国中心萨莱(今阿斯特拉罕),攻陷了德里苏丹国。最辉煌的一幕发生在1402年,他在小亚细亚将骄傲的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俘虏。

  据说,“着锦绣,食佳肴,乘骏马,拥美妇”是帖木儿的征战目标和生命享受。“他们怀着闯进篱笆,进行掠夺和带着战利品逃跑的古老冲动”冲向敌人,如鹞鹰扑向鸽子,雄狮扑向小鹿。他们经过的地方,一切都化成了齑粉。德里被攻陷后,十万印度教俘虏不到一个小时便被全部绞死,他们的头颅被堆成一座巨大的金字塔。之后,他利用头颅组建工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攻克伊斯法罕之后,又用7万块头盖骨堆砌起一座宏伟的金字塔。在爱琴海畔,帖木儿大军以砍下来的人头为炮弹轰击基督徒舰队。花费千辛万苦重建的花剌子模首都玉龙杰赤陷落后,再次遭受了此前蒙古大军到来时的命运,全城被夷为平地播种燕麦。这个有可能成为大城市的地方瞬间变成田野,只有那些残留的土丘向人们讲述着昔日辉煌的故事。

  在毁灭这些城市之前,瘸子总是不忘留下工匠、木料和财富,然后让这些被掠夺来的工匠,在被战火烧焦的古城废墟上,以惊人的速度建设崭新的撒马尔罕。如凤凰从灰烬中飞出一般,撒马尔罕在不到35年时间里,从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城成长为拥有15万人口的大都市。装潢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的清真寺,庄重典雅的陵墓拔地而起。与众不同的是,城市的周围建设了一圈各色风格的村庄,帖木儿嘲弄地以工匠们先前的家乡命名——如巴格达村、大马士革村、色拉子村、德里村。这一点,颇似《白毛女》里的大地主黄世仁为死去的杨白劳披麻戴孝。

  凤凰涅槃的撒马尔罕,继唐代之后再次成为世界级城市和世界商贸的一大中心,从这里前往中国的商路依旧畅通。1403至1405年在帖木儿帝国担任西班牙大使的冈萨雷斯·德·克拉维约写道:“最好的商品特别是丝绸、缎子、麝香、红宝石、钻石、珍珠和大黄,都是从中国运到撒马尔罕的。在我任大使期间,有800峰驮满货物的骆驼从大都来到撒马尔罕。”

  但晚年,生性躁动的帖木儿产生了远征中国的宏愿。1404年,他扣留了明朝使臣傅安,主动挑起了战争。第二年,就率百万大军开始了征服中国“异教徒”的圣战。大军浩浩荡荡从撒马尔罕出发,从冰上跨过锡尔河,一场世界瞩目的大战拉开序幕……

  “目空者,鬼障之。”恰在此时,他因感染肺炎病死在军中。主帅一死,远征大军只得灰溜溜地撤回。

  信誓旦旦的帖木儿未能给继承者留下一个“伟大帝国”,也未给历史留下足以称道的业绩,留下的只是一个关于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盲目屠*的故事,还有铁蹄踏过的一片荒凉、几撮燕麦和无数冤魂。

  越是奇幻的彩虹,就消散得越快。帖木儿一死,“强人之后定是弱者”的规律得到应验。接班人根本压不住阵,封建主纷纷割据称霸,被压迫民众也举起反抗的大旗,帝国在疾风中四分五裂、七零八落。1500年,一伙蒙古人攻占了帖木儿昔日的根据地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帖木儿帝国像一颗流星一样快速划过夜空,陨落在无边的夜幕之中。

  曾经的帖木儿时代,在今人眼里不过是纸面上的段落了,可当时的人们却如丧考妣,哀痛万端,绝望满面。帖木儿的后代调动各方能工巧匠为帖木儿大帝修建了一座伊斯兰风格的陵墓,陵墓就坐落在撒马尔罕。这个堪称中亚艺术珍品的陵墓于1941年对外开放,供如织的游人凭吊500年前的大漠枭雄,沉思云卷云舒的历史和神秘莫测的命运。当地的导游每一次提到帖木儿,脸上现出的是无比的自豪和无限的崇敬。

  站在世界史的高度看,他很难得到正面评价。但我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乌兹别克人至今对这个瘸子引以为荣,并心怀崇敬与热爱。因为乌兹别克这个典型的混血民族,经历了太多的变故,受了过多的滋扰,曾经几个世纪过着受人奴役、无聊乏味的生活,而他给这个民族苦难而单调的生活注入了一点刺激,增添了一抹色彩,留下了许多自豪的英雄回忆。他是乌兹别克英雄的化身,就像法国人的拿破仑、俄罗斯人的彼得大帝、蒙古人的成吉思汗一样。人们会永远怀念他,会在当其他稍微逊色的英雄化为一捧黄土,或成为孩子们想获得A而必须把他们从书本中背诵下来时更加崇敬他。

  如今的“帖木儿帝国遗址区”保存了帖木儿时期的清真寺、宗教学院、陵墓、天文台、宫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号称亚洲之最的以帖木儿之妻命名的比比·哈内姆大清真寺,是撒马尔罕城的一大浪漫地标。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帖木儿棺材上篆刻的那句咒语“如果我从棺木中出来,世界将会崩溃”。1941年6月20日,苏联考古队开启了帖木儿的棺木。两天后,阿道夫·希特勒偷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军一触即溃。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得知“帖木儿咒语”后,下令立即将帖木儿骨骸恢复原位。平息咒语后,尽管朱可夫一度被斯大林降职,但随后成功指挥了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由防守转入进攻。是咒语发挥了作用,还是历史的巧合,无人可以评判。

  七、一封未寄出的信

  我睁开眼,我望着天

  那快乐往事却化作泪水绵绵

  情殇无边,谁欲可怜

  让红尘留住永不落的缠绵

  我在想念,心已累倦

  却执意坚守痴心的最后防线

  你的容颜,跌落心间

  还死死抱着忠贞无悔的诺言

  等千年

  歌手阿郎的《等千年》,应该是唱给一位粟特女子的。

  1907年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汉长城烽火台遗址,发现了8封4世纪左右的古粟特文信札,所用纸张的规格大约39至42厘米长,24到25厘米宽。当时的丝质邮包上,用粟特语写着“寄往撒马尔罕”。这8封信,一封写于姑臧,两封写于敦煌,其余的可能写于洛阳,其中一封是粟特女子米薇(意为幼虎)写给丈夫的家信。

王利博制图

  家信内容显示,米薇和女儿住在敦煌,她的丈夫那奈德哈特前往粟特大本营——撒马尔罕经商未归。分别之后,她多次给丈夫写信,却从未收到一封回信。于是,她在这封被大英博物馆命名为3号的信中,发出了悲戚的呐喊:“我像对神一样双膝跪地,向高贵的老爷,丈夫那奈德哈特表示祝福和致敬……当我听到你身体安好的消息,我感到自己是永远不会死的。可你瞧,我生活得……很糟糕,很不好,很凄惨,我觉得我自己已经死去!我一次又一次给你写信,却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哪怕一封的回信,我已经对你完全失去了希望。”

  既然米薇会写信,说明她应该出生在一个殷实之家,自幼识文断字,所以生性浪漫,并由着性子嫁给了粟特商人那奈德哈特。婚后,她不顾娘家人的劝阻,执意跟着丈夫来到敦煌。在敦煌安好家,丈夫就独自一人沿着丝路出发了。离人总是泪千行,丈夫临走前夕,一定对米薇描绘了此行可能的利润,日后回到敦煌时的富足生活:置办房产和田地,雇佣几个仆人,让米薇十指不沾阳春水,让女儿学习琴棋书画。

  米薇始终等不来丈夫的回信,只能一封又一封地给丈夫寄信。每次看见邮差,米薇都会急切地跑上去问:“有回信吗?”而邮差的回答永远都是两个字:“没有”。

  流水本薄幸,何必惹落花?商人重利轻离别,这话用在粟特男人身上再恰当不过。米薇一直等不到丈夫的信,就托人打听他的情况,而且打听到了,因为信中说“听到你身体安好的消息”。丈夫明明尚在人世,为何连一封信都不回?其实,那奈德哈特想不起米薇也很正常,粟特和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相似,实行一夫多妻。由于粟特人从事长途经商,因此还有奴仆、侍妾、姘头等统称为次妻的女性陪伴。还是白居易说得好: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那奈德哈特走了三年之久,米薇已经花完了他留下的全部家当,甚至变卖了自己的首饰,还背上了一大笔债,因此不得不向人求助。她先是找了税官,又找了丈夫的亲戚,还找了丈夫的生意伙伴,但这些人都拒绝帮助她。最后,她找了一位“庙祝”,此人答应给她一头骆驼和一名男护卫。她困在敦煌的3年中,曾有5次机会跟着商队离开,可她付不起20个金币的路费。于是,她把绝望化为愤怒,声嘶力竭地呼喊:“我遵从你的命令来到敦煌,没有听从我母亲的话,也没有听从我兄弟们的意见,一定是我遵从你的命令那天惹恼了诸神,我嫁猪嫁狗也比嫁给你强!”信尾,她女儿写道,母女二人已经贫困到要帮人放羊了。

  这张本该很快烂掉的纸张,却因为干燥少雨的大漠、千年不倒的烽燧神奇地保存下来。这张纸,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残酷,大漠的温情,历史的记忆,让我们知道了多年前有这么一个女人,一个立体的女人,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一个本属于撒马尔罕的女人,一个被阻隔在大漠尽头的女人。

  悲哀的是,不知何种原因,米薇这封绝笔信被邮差扔在了敦煌的烽燧里,并没有送出玉门关。即使送出玉门关,也一定会又一次石沉大海,因为她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好在它没有送出敦煌,结果在1500多年后,被一个西方文物大盗发现,并展示在了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里。

  试想,百年之后,我们的爱情故事,是否也将这样躲藏在墙角,丢弃在库房,深埋于地下?

  试问,有多少爱情可以重来?有多少故事还在传唱?有多少秘密已经埋葬?

  第125天大夏

  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大夏民多,可百万余,其都曰蓝氏城,有市贩贾物。

——《史记·大宛列传》

  从飒秣建国西南行三百余里,至羯霜那国(史国)。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入山。东南山行三百余里,入铁门。出铁门至覩货逻国故地(活国)。西至缚喝国。

——《大唐西域记》

  一、舍近求远

  玄奘一行离开撒马尔罕之后,一路向西南行,穿过铁门,六天左右到达中心位于今阿富汗昆都士的活国。既然玄奘取经的目的地是婆罗门国(今印度),那么最便捷、最顺畅的行进线路,是从今昆都士向南赶赴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然后转身东去,穿越开伯尔山口,前往今巴基斯坦和印度。

  为什么玄奘一行从活国直接向西,绕了一个大圈呢?

  原来,玄奘在这里遇到了一场变故。

  当玄奘见到活国国王,递上高昌王和统叶护可汗的书信后,对方不仅谦恭地接过书信,而且赶忙赐座。双方一开口才知道,国王名叫呾度设,既是统叶护可汗的长子,也是高昌王的妹夫。玄奘既然已与高昌王结为兄弟,等于是呾度设的小舅子。你想啊,在漫漫旅途上,还有比他乡遇亲戚更令人宽慰的事吗?

  问题是,呾度设的夫人——也就是高昌王妹刚刚去世,因此,呾度设读完高昌王的信,便悲从心起,号啕大哭。一方面因为夫人去世心情悲痛,另一方面他当时患有疾病,于是对玄奘说:“弟子我看见你眼为之一明,请您在这里稍事休息,如果我的身体稍微好一点的话,将亲自送您到婆罗门国。”

  “贫僧谢过。”玄奘回应说。是啊,呾度设拥有活国国王和统叶护可汗长子的双重身份,如果由他亲自送到印度,玄奘的求法之路肯定会平坦很多。此时,好像老天有意帮忙,从印度来了一位大咒师,咒师为呾度设念咒后,他的身体迅速好转。

  但是,他身体好转以后,并没有马上履行对玄奘的承诺,而是忙着娶了一房娇滴滴的小娘子。这应该是他的第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留下了一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第二段婚姻就是高昌公主,也留下一个儿子,但尚且年幼。谁也没有料到,就是这第三段婚姻,给呾度设带来了*身之祸。

  史载,在蜜月期间,呾度设中毒而死。呾度设死后,他的大儿子接任国王,还娶了父亲的小娘子为妻。

  因此,有史料说,是小娘子串通大儿子,毒死了呾度设。尽管这份史料拿不出两人下毒的证据,还是将呾度设之死定位为一幕人伦惨剧。其逻辑推理是,如果不是两人串通害死了呾度设,那么大儿子为什么要娶后妈呢?但话又说回来,假若两人真有奸情,大儿子再娶后妈不是故意给攻击者留下口实吗?这是我们汉人的思维方式,人家草原民族素有“父死可以娶后母,兄死可以娶长嫂”的婚俗,根本无人大惊小怪。

  发生了如此变故,呾度设送玄奘到印度的承诺,当然是无法兑现了。无奈之下,玄奘只能继续在活国逗留。

  逗留期间,玄奘遇到了一位名叫达摩僧伽的高僧。这位高僧在印度留过学,在葱岭以西有着很高的声望,就连佛教重镇疏勒、于阗的高僧都不敢与之对谈。玄奘不想放过任何学习机会,于是托人了解达摩僧伽到底精通哪些经典和学说。谁知一打听,首先惹恼了达摩僧伽的众多弟子:“你玄奘不直接上门来请教,反而辗转打听这些东西!”但达摩僧伽毕竟是一代宗师式的人物,他的回答充满了自信:“我尽解,随意问。”

  玄奘心怀厚道,知道达摩僧伽是不修大乘的,就以小乘经典发问,而对方的回答和解释多有破绽。辩经失败后,达摩僧伽不仅与玄奘相见甚欢,而且随时随地赞誉玄奘,说自己远远不及这位大唐高僧。

  玄奘一路走来,经历了多次与高僧的辩经,却始终解不开佛学上的诸多困惑,看来只能到佛教发源地印度求得最高最完备的佛法了。但要前往印度,离不开国王的帮助。玄奘犹豫了半天,还是去找了新王,请求他派出使者,提供马匹,以便继续前行。不承想,新王并未因玄奘与前王的关系而有所怠慢,他不仅满足了玄奘的所有要求,还善意地建议玄奘在去印度之前先到附近看看,比如他属下有一个缚喝国,被誉为“小王舍城”,那里历史很长,圣迹很多,值得法师一去。正巧,缚喝国有几十个僧人前来参加呾度设的丧礼,玄奘就和他们结伴西去了。

  那么,这个被誉为“小王舍城”的地方,历史真的很长吗?

  要追寻这座城市的源头,还须从居鲁士二世说起。

  二、永远在途中

  在公元前7世纪的伊朗高原上,生息着两个同文同种的部落群体——米底和波斯。米底率先崛起为国家,并伙同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强大的亚述帝国。

  正当米底国王阿斯提阿格斯(意为舞标枪者)享受着无上威权之时,却被一个噩梦惊醒:他的已嫁给波斯首领的女儿的肚子里长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个亚细亚。为防不测,他决定待外孙生下来就马上处死。这个新生婴儿就是居鲁士,他一生下来,就被米底国王交给大臣哈尔帕哥斯处置。大臣不敢自己动手,便把孩子转交给一个牧人,命他弃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产下一个死婴,他们用死婴交了差,暗中将居鲁士保护起来,并将他抚养成人,直至回到波斯。

  一个可以由此而生,也可以由此而死的时代,一定是个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首领,统一了波斯十个部落。接下来,他将攻击目标对准了外祖父之国——米底。在米底大臣哈尔帕哥斯的策应下,波斯大军于公元前550年攻克米底都城。此后几年,居鲁士又征服了埃兰、帕提亚、亚美尼亚、吕底亚和小亚细亚希腊各城邦,并于公元前539年占领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巴比伦(意为神之门),成为名副其实的“宇宙四方之王”,因此他有资格在铭文上刻下:“我,居鲁士,世界之王,伟大的王。”

  居鲁士过惯了马背上的生活,即使年近花甲也壮心不已。他可能准备攻打埃及,但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必须先解除中亚游牧部落的威胁。

  东征路上,他将巴克特里亚首次纳入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之下。波斯将其国土划分为20个郡,巴克特里亚成为第12郡。它能够成为波斯一个郡的驻地,原因还是它的地理位置:它既处在巴尔赫河冲积扇形成的绿洲上,又坐落在吐火罗盆地西侧,恰巧蹲踞在东亚、南亚、西亚、中亚的衔接点上。控制了它,就扼住了吐火罗盆地开口;控制了吐火罗盆地,就拥有了整个费尔干纳盆地农业区。

  洪水退去,他身后留下了一片波斯文明的沃土。战争结束后,波斯人大搞筑路工程和农业灌溉,使得巴克特里亚首府巴克特拉很快成为繁忙的商贸与文化中心。

  公元前530年,年近60岁的居鲁士亲率大军攻打里海东岸的马萨格泰人部落,战争初期顺风顺水,还擒*了马萨格泰王子,但后来被马萨格泰女王引入了沼泽,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也中箭而死。

  居鲁士阵亡后,波斯帝国一度陷入混乱与分裂,但波斯对巴克特里亚郡一直钟爱有加,总督要从波斯王族血缘最近的亲属中选出,并由国王亲自任命,巴克特里亚城也因此维系了长期的繁荣,直到200年后,另一个伟人策马东来。

  (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