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没事的时候爱刷手机,古代人没事的时候,那就“桌游”开一局吧!
目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的诸多展品中,由甘肃省博物馆选送的国宝级藏品:汉代彩绘木雕博戏俑,因其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生动再现古代博戏的情景,而自带了"明星流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古代第一桌游:六博的身世。
六博,又称陆博,是我国现在已知最早流行于世,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通过掷采、行棋而分胜负的桌棋类活动,又被称为"博戏之祖"。一套完整的六博棋,由棋局(即棋盘)、棋子、箸/茕(即骰子)组成。六博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至春秋战国已相当流行。在《战国策·齐策一》中就有这样的文字记载:"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皷瑟,击筑弹琴,鬭鸡走犬,六博蹹鞠者"。秦汉两代,六博棋大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乐此不疲。汉代以后,六博逐渐式微,魏晋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六博的规则六博的玩法有大博和小博之分,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博法为大博,用骰六枚,称为"箸";东汉后形制发生变化,博法改称小博,小博用骰二枚,称为"茕"。六博创制年代久远,具体的玩法早已失传,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猜测一二。
晋人张湛在《列子》的注里,引用了一段《古博经》,具体记载了小博的玩法,是至今能找到最详尽的纪录:两人对局,博局有十二道,两头中间是"水",12枚棋子,双方各执白黑棋6枚,分别布于局中12曲道上。双方还各有一枚称作"鱼"的圆形棋子,放在"水"中。双方互相掷茕行棋,行棋的步数根据掷的数字决定,棋子进到规定的位置即可竖起,名为"骄棋",这枚"骄棋"便可入"水"中,吃掉对方的"鱼",名为"牵鱼"。每牵鱼一次,获得博筹二枚,连牵两次鱼,获得博筹三枚,谁先获得六枚博筹,就算获胜。行棋双方相互对攻,互相逼迫,和后世中国象棋的游戏规则颇为类似。
现代仿制六博复原图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近日听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研究又有了新成果,在海昏简牍中专家释读出了"六博"棋谱,属迄今为止首次发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六博的游戏规则可以重见天日。到时候有博具,有攻略,现代人也可以愉快地玩耍六博了!
六博的兴盛汉代人民对六博的痴迷,从汉墓出土的大量六博文物中可见一斑。在信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丧葬观念的汉朝,人们相信肉身消亡但灵魂永存,因此墓葬中会放入大量墓主人生前的爱用物,希望墓主人仍能在阴间继续享乐。六博俑、六博博具、六博画砖等在我国各处都有出土,真可谓是 "死了都要爱"啊。
河南偃师辛村新莽墓M1六博图壁画局部,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象牙质龙虎纹六博棋子,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山东滕州汉六博画像石棺
"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的这件汉代彩绘木雕博戏俑在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48号汉墓出土,由松木雕刻的两位跪坐的老者与一张棋局组成。老者头盘发髻,手脸涂白,墨线勾勒面部五官,交领袍衣灰色为底,白色粗线勾勒,领口袖口和襟口施以重墨。两位老者跪坐对局,一老者右臂置膝上,左臂向前伸,目光平视,仿佛在说"请吧",另一位老者左臂斜向下伸,左手拇指与食指执长方形棋子,欲落子于棋盘之上。两者之间放置棋盘,棋盘以黑色作底,白线勾格。之所以称得上是国宝级,因为它是非常罕见的完整木雕带俑局者,也是目前研究我国古代博戏唯一完整的实物资料。博戏俑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墓棺正前方,应该是方便主人一醒来就可以娱乐享受吧!
汉代彩绘木雕博戏俑
汉代彩绘木雕博戏俑出土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在国家博物馆同期展出的"海岱朝宗—山东古代文物菁华展"中,也恰好有一件出自于西汉初年的六博博具:青铜骰子。这件文物在山东淄博大武汉墓的五号陪葬坑中被发现,据推测墓主人有可能是第二代西汉齐王刘襄。这是一对形制完全相同的青铜骰子,直径约5.5厘米,骰子是中空的,内有小铜块,抛掷滚动时会发出响声。骰子共十八个面,其间镂八个三叉形孔,球面错银。在十六个面上分别错出"一"至"十六",另外相对的两面刻有"骄"和"妻畏"二字。骄指骄棋,意为有利棋步。"妻畏"为骄的反义词,意为不利棋步。投到了"骄"就可以再投一次,如果投到了"妻畏",就一步也不能走了,行棋权转移。骰子,在汉代按用途分为用在六博棋的博骰与用在行酒令的酒骰两类。结合骰子上刻的字,这是用在六博棋中的博骰无疑了。
临淄西汉齐王墓陪葬坑青铜博骰
临淄西汉齐王墓陪葬坑青铜博骰展开图
要说最完整的出土博具,就不得不提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的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不同于之前零散出土的博具,此博具是局、筹码、棋、骰和博具盒俱全:含方形博局盘、木骰子各1件,象牙大棋子12枚、小棋子18枚,博箸42根等,是迄今所见配套最齐全的博具,实属难得。
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六博的衰落与演变从流传下来的六博画像中,不难看出当时人们一边饮酒一边下棋的场面:对局两人的边上,大多摆着酒具。用六博招待客人,喝酒本是助兴。但在酒精的作用下,行棋激烈处互不相让,撸起袖子,挥舞胳膊就干仗一场。
汉代仙人六博画像石拓片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因为六博而引发的意气之争,流血伤人的治安事件不在少数。《汉书·吴王濞传》记载:"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之。" 相传汉景帝刘启为太子时喜好六博,一次吴王刘濞的儿子吴太子来长安朝见,并陪同太子刘启一边饮酒一边下六博,结果两名年轻人因争棋道而发生口角,继而动手打了起来。刘启竟提起棋盘砸向了对方,造成了一场命案。事后刘启领了一顿责罚,而吴王刘濞遭受丧子之痛,愤恨难平,从此称病不朝。到汉景帝登基的第三年,刘濞就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叛乱了,这其中夹带了多少刘濞的私人恩怨也未可知。六博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人们惹是生非,制造混乱的诱因。
当时棋盘多由青铜或石块制成,械斗时具有强大*伤力
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弈旨》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六博的缺点:"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踦拿相凌,气势力争,虽有雌雄,未足以为平也。"说明六博胜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靠掷箸这一凭运气的环节,而不靠智力赢棋。当人们的注意力及胜负判断主要集中在掷箸(即掷采)这一步骤上,六博就从最初带有比赛性质的娱乐活动,发展成了赌博手段。人们企图凭借侥幸心理谋取财富,不劳而获。现代汉语中的"赌博"、"博彩"的"博"就取自六博"赌博"之意。《后汉书·列女传》就记载了以博戏为业的博徒许升"不理操行",岳父下令女儿改嫁的故事。可叹沉迷六博不仅会让人倾家荡产,连自家媳妇也留不住啊!
东汉末年,围棋日渐流行,而相对玩法简单而又具备赌博性质的六博棋慢慢衰落,并最终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六博棋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彻底消亡,通过后人的不断改造,它最终成为了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鼻祖,诸如后世的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等等都是由六博棋逐渐演变改革而成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