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故事考证,真实版的“水淹陈塘关”曾经在这发生

哪吒闹海故事考证,真实版的“水淹陈塘关”曾经在这发生

首页角色扮演哪吒闹海真充版更新时间:2024-06-10

一副黑眼圈烟熏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童哪吒在这个暑期燃爆了大大小小观众的观影潮。截至8月20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电影上映26天,全国总票房破40亿元,成为近年影史上的现象级作品。

三周多的时间里,哪吒、东海、敖丙、龙王、陈塘关、总兵等几个词,成了受众反复谈论的大热话题。虽说神话是神话,电影是电影,总有人喜欢去考证:这神话故事,电影片段应该也有站得住脚的地方吧。果然,这一考证,电影背后的故事来了。

这些名词牵扯的背后,宁波镇海这个滨海城市也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来,咱也说一拨哪吒闹海、陈塘关总兵与广德龙王庙的故事吧。

镇海老县城地图

明朝总兵考证: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

《封神演义》小说演绎了商末武王伐纣的故事,以历史传说为底,神话演绎为主要内容。作者为明朝文人许仲琳,成书约为明隆庆、万历年间。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取材于小说中哪吒闹海一节。这个片段中提到了陈塘关、总兵府。考虑到作者的生活背景,把它放到同一时期的镇海,也对应了历史上的定海关与总兵府。

从小说演绎内容可见,陈塘关是把守海洋的边境关口。明朝习惯把边境上供外国人出入的要塞称为关,无论是否有关隘或关城,都如是称呼。镇海是当时最重要的海上关口,也是日本、琉球等国到中国的登陆口,称诸藩贡道。

上世纪60年代镇海县城卫星地图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史书、明朝定(镇)海县城人薛俊所编《日本考略》称:“凡贡献必由于定(海),次于宁(波)郡(城),以及杭(州)省(城),然达于京师。故定为喉舌所也。”于是,镇海逐渐被称为定海关。明朝将领胡宗宪总编、地理学家郑若曾攥写的《筹海图编》记载:“(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贼首王直款定海关要互市。总督胡公诱擒之。”浙直总兵卢镗也称镇海为“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

海图编

总兵是《封神演义》里最常见的武官,除陈塘关总兵李靖外,还有三山关总兵邓九公、青龙关总兵张桂芳、潼关总兵陈桐、穿云关总兵陈梧、汜水关总兵韩荣等人。此设定源于明朝的总兵镇守制度。

明朝官方文书中出现总兵职务

明朝建立后,为防止蒙古再次南下,设置了九个边镇,各设总兵官镇守关城。嘉靖中后期,东南倭患爆发,明廷不得不在江南设立总兵官,管辖浙直海防。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因镇海是诸蕃贡道,浙直总兵定驻镇海城内西南角。

说起来,明代总兵一职属于皇帝钦差地方的最高武官。地位崇高、权力极大,以超品的公侯伯或二品以上的五军都督府都督出任。《封神演义》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提到:“且说李靖因东伯姜文焕为父报仇,调四十万人马,游魂关大战窦荣,荣不能取胜。李靖在野马岭操演三军,紧守关隘。”从文中推测,如果李靖手下兵马不足,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现实中,浙直总兵也权力惊人。明嘉靖《宁波府志》具体说明其职责:“总兵府都督一人,掌凡镇守浙直地方、备御倭夷、保安军民之事……凡水路之寇,调度各省沿海军马而逐捕之。”作为小说中陈塘关总兵原型,浙直总兵拥有调度沿海六省兵马之权。因此,当时尚是凡人的李靖有资格跟龙王称兄道弟。

除龙王神职和总兵官职外,《封神演义》中的其它官职也有明代的影子和宁波的影子。哪吒下海后遇到的第一个对手是东海巡海夜叉蛤蟆精。“巡海夜叉”影射了“巡视海道”官的简称“巡海”。明初,为防倭御倭,朝廷以侍郎、都御史出任巡视海道,其职责是巡历全浙沿海。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后,定以浙江提刑按察司副使衔出任,从此简称“巡海副使”或“海道副使”。巡海副使本并无固定驻地。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定驻宁波府城。除了《封神演义》,几乎是同时期成书的《西游记》也出现了巡海夜叉。

电影上映后,有热心读者开始考据,陈塘关原型究竟哪里更为接近?一说是

明天津卫城。但成书时期的天津没有设立总兵一职,历史上也从无“天津关”的说法。此外,东海、龙王庙、沿海关城、巡海等要素也无法与天津关联。而种种因素对应在一起的最大可能性,恰恰在镇海。

自明朝嘉靖年间以来,镇海不但是地方最高武官浙直总兵治所,也是地方最高文官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的驻地之一,其名声远大于其他沿海诸城。明代其他小说也出现了定海城名的影子,如《西游记》和《后西游记》中均提到了东海龙王及其宝藏“定海”神针。

借海谈塘:我国唯一一座城塘合一的城池

说完了定海关,必定得说说作为天下奇观的镇海城塘合一建筑:后海塘。

后海塘风光

镇海早在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有了建置,此地是遣唐使后期登陆第一站,因此后设望海镇。为防止海水侵蚀,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筑泥塘作为海堤。

据南宋《后海塘记》记载,当时的海塘以木固定。从招宝山修建至伏龙山,东西长数十里。土塘并不坚固,常被潮水冲溃导致灾害。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定海县令唐叔翰效仿钱塘江海塘,改建石塘。这是后海塘三次重大改造中的第一次。这个阶段,古老的石塘与《封神演义》中陈塘关建筑、外形、材料非常接近。石塘坐北朝南,北面即为后,因此这处北海塘被称为后海塘,延续至今。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因抗倭所需,信国公汤和赴镇海出任总督备倭,谋划御倭事宜。汤和在原定海县城建定海卫,扩建定海县城,也即定海卫城。扩大后的县城,东起巾子山、沿唐代海塘、东南缘甬江、西连平川、北负大海,三面环濠河,周围九里有奇。城原有辟六门,北门是水门,直通大海。永乐十三年(1415年),浙江都指挥余成因防潮水需要,又恐倭寇通过北门入侵,遂堵北门,只留镇远、南薰、清川、武宁、向辰五门。

在扩城时,县城北城墙被直接修筑于海塘之上,形成了城塘合一的罕见现象,保留至今。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城塘合一的城池。

第二次改造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动工,次年竣工,筑内城加固城塘,抵御飓风暴雨来临时的毁城淹舍之灾。竣工后,“城塘合一”的结构从原先城与塘简单衔接,演变成“外塘内城”的新结构。

到了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春,时镇海县县令王梦弼领导了第三次重大改造工程。这次改造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对后海塘的建造从原来单层石塘改造成为夹层石塘,进一步提高城塘牢固程度和抗风潮强度;二是突破“城塘合一”结构,“外塘内城”改造成为“下塘上城”。城塘上建雉堞、安置警铺、增设25尊大炮等防御倭寇的设施。此次改造,历时三年,设计精湛,工程浩大。城塘防洪御敌能力屈指可数。

如今留下的后海塘,东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范嘉燮亭,全长4800米均为夹层石塘。其中东段1300米为“城塘合一”,高约8米,宽14米。用无人机从空中拍摄,就像一条饱经沧桑依然横亘关守的石龙。

漫漫岁月,后海塘的拆、建、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势。

不过,泥城时期的后海塘也曾经历过一段长达百年的拆除岁月。《镇海县志》则记载“旧城元时已隳”。具体原因则不可考。 到了明朝才重新恢复起来。

广德龙王庙的尘封往事

如今的年轻人们,无法理解上了年纪的老镇海人提起旧时当地龙王庙的自豪感“镇海龙王庙啊,当年数量多、分布广、有来头啊。”镇海文史老人洪余庆这样说。

据史料记载,镇海在北宋以来作为朝贡船登陆中国的指定口岸,非常重视祭祀东海龙王的传统。宋宝庆《四明志》、明嘉靖《宁波府志》、清《招宝山志》中记述,镇海巾子山建有广德王庙,城南建有龙王祠、威远城有老龙王宫,都是祭祀东海龙王的。

东海龙王名敖广,是主宰雨水、雷鸣、洪灾、海潮、海啸的司雨之神。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东海龙王为四海龙王之首,居于东海海底水晶宫。而在《封神演义》里,陈塘关建有龙王庙,与总兵李靖互为邻居。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皇权大于神权,神要朝廷封过才算数。如《封神演义》中,神位都是西周丞相姜子牙封的。中国海运兴起始于唐代,封龙神也始于唐代。为了祈求龙王保佑,唐玄宗封四海龙王为神。《旧唐书》记载:“(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正月,四海并封为王。太子中允李随祭东海广德王,义王府长史张九章祭南海广利王,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广润王,太子洗马李齐荣祭北海广泽王。”韩愈《南海神庙碑》亦云:“天宝十载正月,封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西海广润王,北海广泽王。册,诏也。”

神庙也一样,没有经过朝廷敕建,也是不允许建立和供奉的。否则,视作淫祠。自北宋以来,历朝历代官方供奉的东海龙王庙就在镇海。东海龙王庙的设立,与镇海在中国海运史上地位有关。作为我国古代惟一一个与大运河相通的不冻港,镇海是东亚、东南亚各国来朝贡的第一站。盛唐以来,遣唐使摸索到了一条安全的航线,从甬江(宋元称定海江)口进入大运河。

到了宋朝,北宋官员、书法家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写到:“自元丰(公元1078年)以后,朝廷遣使,皆由明州定海放洋绝海而北。”明州定海即镇海。朝廷规定,中外使者必须由镇海进出。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十一月戊子日,东海龙王庙确定建立,保佑中外使者和商人。文称:“左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安焘言:‘东海之神已有王爵,独无庙貌,乞于明州定海、昌国两县之闲建祠宇,往来商旅,听助营葺。’从之。”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徐兢曾以当事人的身份,记载了出使高丽前拜访定海总持院、拜祭东海龙王的事迹。 “招宝山”条说:“十六日戊辰神舟发明州,十九日辛未达定海县。先期遣中使武功大夫容彭年建道场于总持院七昼夜。仍降御香宣祝於显仁助顺渊圣广德王祠。神物出现,状如蜥蜴,实东海龙君也。”

南宋宝庆《四明志》定海县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广德王祠,“东海助顺孚圣广德威济王庙,在县东北五里。皇朝元丰元年左谏议大夫安焘,起居舍人陈睦,奉使髙丽还,十一月请建庙。勅封渊圣广德王……乾道诰书‘东海’二字于封爵之上。”根据惯例,皇帝每年春秋要派遣大臣来祭祀。

以上种种记载,都显示了古定海县东海龙王庙确凿存在。因此,宋元明三代,“东海郡”成了宁波的专属别称。元末明初诗人戴良《自定川入海》有“乍离东海郡,又上北溟船”之句。明代东海三司马,则指三位曾担任兵部尚书或侍郎的宁波大文豪张时彻、范钦和屠大山。宁波产的知名中药艾草则被称为“海艾”。

由一则哪吒闹海的故事,引发了东海龙王的种种缘由。

与历史资料和传说故事相结合的,还有镇海流传下来的民俗与民间故事:如百姓为求雨用猪头等祭品供奉东海龙王,与当地人出海前办“开洋酒”用猪头等祭品供奉龙王习俗一脉相承。镇海有一系列与东海龙王相关的故事发生地点:仙人洞、鳌柱山、虎蹲山等。

真实版的水淹陈塘关

镇海区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徐春伟专门考证了“水淹陈塘关”的镇海版故事。

据他讲述,神话书《封神演义》推测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作者许仲琳相传为应天府(今南京)人士。《中国气象报》结合历史资料,认为“水淹陈塘关”的故事之所以在东南沿海地区兴盛,很可能源于镇海群众当年抗击台风、风暴潮的一场真实事件。

明朝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秋,浙江遭受一场大台风灾害。此次台风起码导致境内25个县遭受严重水灾。明朝国家大事记《明穆宗实录》记载: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十月六日,以水灾免浙江临海、天台、黄岩、仙居、太平(今温岭)、宁海、上虞、余姚、诸暨、萧山、嵊、山阴、会稽、鄞、慈溪、奉化、定(镇)海、象山、丽水、青田、龙泉、缙云、松阳、遂昌、云和等县存留钱粮。绍兴府、南京仓粮俱改折六钱。从廵抚谷中虚奏也。”

在小说中,农历五月是哪吒下东海洗澡的日子,书中道“此时天气甚热”。最开始百姓求雨是副高长时间控制陈塘关地区,导致高温干旱。此后又发生了东海龙王敖广上天庭告状(被打),怒斗石玑娘娘等情节,说明时间又过了许久。之后便发生了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的情节,两相计算,此时近农历七八月了,是沿海地区的台风活跃期。

台风临近,四海龙王分别代表四种天气,强降水(东海龙王水龙)、雷电(南海龙王火龙)、大风(西海龙王风龙)、冰雹(北海龙王冰龙)。由于台风临近,可能出现台前飑线,产生冰雹和强雷电,后低压登陆,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水淹陈塘关,强降水和强风将陈塘关附近夷为平地。

得益于《封神演义》等小说流传,以致哪吒闹东海、*恶龙的传说深入人心。靠海而居、以海为生的人们因此相信,崇拜哪吒能够有助于战胜台风、海啸、海潮等海洋害,保佑一方平安。哪吒形象的形成与演变,历经文化外来与本土化,也充分结合了沿海地区民众抗击自然灾害的真实经历,寄托了人们战胜困难、祈求平安的美好心愿。

与今年刚刚发生的特强台风“利奇马”类似,在这场资料记载的巨大台风袭击镇海后,同样出现了海潮迫城,房屋淹没的情景。镇海是明代东南海防第一重镇,修城不但是民生所需,也是国防所需。主政镇海的最高官员——浙江巡抚谷中虚主视察灾情,建议“城北筑重垣以外护”。在施工中,因城外潮汐冲涌,将增筑外城改为增筑内城。

这一方案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动工,次年告竣。当时著名乡绅、嘉靖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鄞县人张时砌非常满意这次改造,特撰碑文《定海县增筑内城碑记》予以纪。至今,此碑立于后海塘西城角石亭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