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大圣
紫霄岩,俗称“娘娘岩”,位于罗源县城北郊外,今属起步镇。
陈靖姑信仰传说有很多,核心部分还是护产保婴、祛邪治病。其威灵还显现于收妖除怪,《海游记》是现今发现最早的临水夫人故事小说,本名《新刻全像显法降蛇海游记传》,“降魔”主题已经突显,后因各地因袭附益,其凡到一地即除一妖,所历“难簿”实不逊于唐僧师徒“九九八十一难”,亦见民间“妈祖是文的,靖姑是武的”所言不虚。
闽版“杜十姨”
现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的欧阳健,称其1995年来福建工作前,对于临水夫人之事一无所知,后竟意外购得民国版《临水平妖传》,“欣喜自不待言”。
“《临水平妖传》堪称是古老神怪模式的集大成者。”欧阳健说,历来神怪小说写过的精怪,诸如虎妖、猴怪、蛇怪、蜃怪、蜘蛛精、画怪,它都一一写到。还有以往不曾写的,如张坑山一坑川泽之浊气,因受日月之精华,混结而成的张坑鬼;又如乌山中能变成美女诱人至洞口,突然现出原形,二石合拢将人夹死的石夹女。
在临水夫人谱系中,石夹奶是其手下最能*女将之一,挨拔鬼就被她们夹成了“扁鸭”。郭柏苍《乌石山志》“惠安明应王庙”条末云:“按《旧志》,城西旧有石八娘庙,(王)审知欲以配享,别创闺阁。”因陈郯《显应王庙碑》文佚,石八娘庙由来今已不详。
明人闵文振《涉异志》则云:罗源紫霄岩有二女神,号石真妃,灵显颇著……二妃者,其初罗源徐公里石氏女也。姊曰月华,妹曰雪英,皆有姿色,涉书史。五季末,处州青巾贼作乱,二女被掳,义不受辱,相继投河死……曰吾石氏女,遭难而死,上帝悯吾贞烈,敕吾为火部曜灵真妃,吾妹为水部风毒真妃,封此岩为紫霄岩,命吾主之,俗呼曰石八娘岩是也。
清康熙版《罗源县志·神异》亦有详载。明代罗源知县章简《双烈祠祀记》又云:“嘉靖壬辰(1532年),同知朱世忠毁五显庙,奉其像,匾为‘双烈’。”由此可知,石夹奶本是正神,却在福州民间传说中形象大变,直至陈靖姑设计收服。而有关乌石山“石夹”故事,俨然已含对“性”的调侃。
好好的两女子,为何被当作生殖崇拜的对象?徐晓望说,这是由于罗源二女庙设于石峡之中,罗源人简称为石峡奶,久而久之便转化为石夹奶,一些人便根据“石夹”二字浮想联翩。
杜甫官号“杜拾遗”,被讹传成“杜十姨”,旧时就有祠庙塑成女像祭拜。张永言将此类语言现象称之为“民间词源”,“由误会而成附会,还会扩展成为民间传说”。推想而知,“石夹奶”当为“杜十姨”在闽翻版。
万物皆可成精
《临水平妖传》写道,时传早晚念经拜佛食长斋者,待其寿至六十、斋奉十年,便可于某年某日赴连江海口登仙境,成佛逍遥,实际上却是落入蜃鱼怪之口。
对于这部小说“出色的笔墨”,欧阳健赞赏有加,认为“想象力极为丰富”。试看“连江蜃怪幻楼台”一段:
这原来是海中蜃鱼怪,将大口张开化作一座楼台,把舌头化作长桥,长须化作栏杆,两个头角化作奇峰仙石,一派绿须化作翠草绿苔,两只眼睛化作琉璃灯,两排牙齿化作小沙弥,鼻孔中呼吸的声音,合着水浪风声,如同笙箫鼓乐。
当大众登桥入境之时,靖姑刺中蜃妖之喉,妖精负痛,急急收舌,先行登仙的老人落在水中,霎时仙境全没,楼台杳然。
旧时“万物皆可成精”,志怪之多,令人瞠目的当数浙江温州鼓词《南游》,虽系改自靖姑神迹传说,但已经本土化改造。唱词涉及飞云江斗蜘蛛精、杜山头收畚斗精、勾路桥收雨伞精、唐桥收鲤鱼精、地洋岭除桃梅精、钱仓除沙鳗精、三洋地封山羊、肖江渡除水獭精……光这一路发生大小故事就有70多个,总字数超过100万,要演唱七昼夜。
历史上温州就是一个水城。民俗学者上官素荣发现《南游》中的妖怪多与水有关——花鳗精、鹭鸶精、野鸭精、团鱼精、鲶鱼精、螃蜞精、子鱼精、金鱼精,还有红肚兜、被单也能成精,漂在水上作怪,诱人去拿而溺亡。
温州过去还有做稻福(又称拦垟福)的习俗。乡民抬着“陈十四娘娘”巡游,凡游过之地即插一旗帜,以示神灵所到。过境后,把所捉蝗虫、青虫、卷叶虫等装钵,带入祭坛,贴灵符,埋路下,“人人踩一脚,虫害永世不得翻身”。
虽事涉迷信,当中也不乏警世意味。如“牛栏头换心救李平”,说的是卖绡客李平被白骨精吃得只剩骨头,待一口仙气吹去,黄犬与李平同时醒来,“黄犬有义先谢恩,摇头摆尾谢圣驾”,李平却得寸进尺,说:“阿姐啊,你会化来我会卖,带你回家结婚姻。开门日进千样宝,放开仓库积金银。”
“呸!”陈靖姑听了气极,打一个雷公诀,便把李平连人带笼化为灰尘,又跪地祷告:“从今后,只救畜牲不救人!”
靖姑收“大圣”
神殿壁画中的娘娘多是慈眉善目或眉清目秀,而在浙南《夫人咒》中描述的陈靖姑形象,却是“脱了罗裙穿神裙,头戴铁盔身穿甲;手执神刀和神铃,身骑铁马救良民”。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闽剧发展的“黄金时代”,恰是机关布景兴盛时。“《陈靖姑》由于故事本身出神变化的特点,更适合用机关布景表现。”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晓珊说,而且除妖灭怪,武术、魔术、杂技兼备,这种丰富性、多样性不是一般剧目都会有的。
当时闽剧舞台大量运用真雨真水、鸭子咬席腾空、草索变蛇、粪箕变虎等机关,演出非常炽烈,轰动榕城,以至有人撰文批评:“一幕动辄千金,所需电力且不计也。最著者,如《陈靖姑脱胎》《火烧碧云宫》,风云雷电,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矣,乃以幕景尚奢靡之故。”
现有资料表明,最早的闽剧《陈靖姑》剧目是1920年由闽班“新赛乐”首演的《收丹霞》,可见“大圣戏”无论何时都是大众首选。尽管《闽都别记》《临水平妖传》等小说竭力撇清,说丹霞大圣“非齐天大圣也”,但徐天胎在《福建神道迷信》中说:“猴有丹霞大圣之称,当在明代前后,即从《西游记》齐天大圣而来。”
若按徐天胎的说法,再参考萧仕平《从神猴到齐天大圣》一文,那就热闹了。陈靖姑有许多尊号,“通天圣母”是其中之一。政和县杨源乡坂头花桥,为桥庙结合模式,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桥北头神龛供奉的“通天圣母”即陈靖姑;旧时寿宁道士作“禳关”法事时所准备的过关文书,其中也称陈靖姑为“通天圣母”;至今闽东的木偶剧团仍有一出《通天圣母全集》的节目。
五代后,顺昌成为陈靖姑信仰的亚中心区。一个入列国家祭典,一个只是民间淫祠,两者高下立判,“通天圣母”尊号便被当地神猴信仰所吸收、改造,转换为“通天大圣”崇拜。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里的孙行者就自称“通天大圣”,家里还有个大哥叫“齐天大圣”。到了明代,又因《西游记》等神魔小说在民间的压倒性影响,原先的“通天大圣”形象最终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所替代。
各路猴精的形貌和特性,总是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民间信仰在神灵的塑造上带有很大的任意性”。照此看来,陈靖姑与孙悟空的渊源,似乎也非“关公战秦琼”那般离谱。毕竟俗世中人殷盼之切,使得神力被无限放大,其故事自然如“漫威宇宙”呈现野蛮式生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