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笔者是广大搬砖族的一员,但却并不妨碍我拥有布加迪、帕加尼、兰博基尼等等顶级豪车——当然是在竞速游戏的世界中!
RAC玩多了,玩家们脑海中经常会跳出这样一个疑问:那些在虚拟世界中纵情驰骋的世界名车,是因为游戏厂商给了汽车厂商授权费,还是后者给了游戏厂商广告费?他们的合作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从话语权来说,游戏厂商的营收和全球十大汽车制造集团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车厂自然不屑于在拿到一笔数授权费用之后,就将自家产品的3D模型和技术数据拱手让人。至于这些业界大佬们的品牌和代表性的产品,早已拥有了世界级的影响力。靠一部百万销量的RAC游戏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听上去似乎不那么靠谱。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让我们大吃一惊:自从上世纪90年代,RAC游戏的声光效果已经可以展示汽车的细节之日开始,车厂就非常热衷和游戏厂商之间的合作。至于授权费,也仅仅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如今倒贴钱的也不在少数),就可以毫无保留的提供数据和资料,甚至选择将游戏作为自家概念车,乃至新车的“首发”平台……这么干,其实对于品牌和产品推广的好处大着呢!
(布加迪Veyron的继任车型Chiron,最初是以“Vision GT”的名义登陆《GT赛车》系列的)
评价一个广告的推广效果,无外乎下面三个因素:首要是投放精度,赛事直播节目的中场休息阶段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体育用品广告,是因为此时观众和广告的投放对象是高度重合的。投放的精度,恰恰就是RAC作为一个有效广告平台的最大优势。毕竟一个对汽车没有爱的人,是不可能买RAC回来玩的。
其次,是曝光时间。“X白金”式的魔音洗脑广告,所追求的正是产品的曝光率。对于一部赛车游戏来说,一辆赛车不仅会在竞速过程中被玩家反复把玩,而且还有各种回放、车库画面和拍照模式,由内而外,360度无死角的展现每一个细节。这种长时间、高频率、拥有强烈用户主动性的曝光度,是传统广告所做不到的。
最后,是对消费行为的引导。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2009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由于经济危机所导致的消费能力下降,20-39岁年龄段人群只占当年全球汽车消费者的16.8%。为此,各大车厂一方面加快了年轻化的设计路线,另一方面则是不遗余力和RAC游戏厂商合作,除了自家的顶级豪华品牌以外,更是加强了“买菜车”(经济型轿车)在游戏中的出镜率。很多车厂甚至在和“赛车”无关的游戏作品中植入了自己的当家车型,抓住一切可能提升自己在游戏中的出镜率。
至少在福特公司看来,和游戏厂商的合作,对于品牌提升的价值是相当有益的:
品牌认知度提升36%
消费者选择度提升28%
品牌推荐度提升39%
45%的游戏玩家认同福特福克斯的驾驶感
30%的游戏玩家认为福特福克斯是一辆物有所值的汽车
……
实现上述的广告效果,通过传统的大众传媒渠道要花费的广告,简直要上天文数字了。而在游戏中,车厂不仅一个字儿都不要出,还能小赚一笔。
(线上红包补贴可以迅速将线下用户迅速培养成忠实客户,看似烧钱,实际上要通过传统广告来引导消费习惯更加有效,也更加节约营销成本)
当然,和足球俱乐部卖完ip就啥也不管的作风不同的是,高度重视品牌形象的汽车厂商,从来都不会任由厂商胡来。
(像《火爆狂飙》这种拿顶级跑车大搞破坏的游戏,是没有车厂喜欢的)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车损设定。以前很多玩家吐槽《GT赛车》系列没有车损效果,认为这是缺乏技术力的体现,实际上这正是广大合作厂商此前划好的红线。毕竟在这部走唯美和小资路线的游戏中看到自家车辆撞得稀巴烂,这是任何车厂的公关部门都无法接受的。即便在后续GT作品中加入车损卖点之后,山内一典其实也做得相当含蓄。
此外,车厂还会对游戏的内容进行审核,有时甚至不惜主动违约,拒绝让自家品牌出现在被认为“不适合”的系列产品之中。比如法拉利就以《极品飞车:闪电追踪2》的警匪追逐主题影响自家品牌形象为由,暂停了和EA此前签署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此后NFS系列转入地下赛车和改装主题之后,更是集体失踪多年,直到走模拟路线的子系列《变速》推出之后,才以DLC的形式重新登场。
整体而言,虽然车厂和游戏厂商的合作日益密切,但前者依然把持着绝对的话语权。如果他们看不对眼,那么任凭游戏的名气再大,出钱再多,想用上真实车辆,也绝对没门。
然而,现实世界中也有看不上车厂的游戏工作室,比如GTA系列的开发商Rockstar。这样一款在大众眼中充满暴力和犯罪元素的游戏,自然是车厂避之不及的。同时,R星也不需要现实车辆出现在这部离经叛道的游戏之中。毕竟自从GTA3开始,R星就想打造一个平行世界般的美国社会,对现实的恶搞,是它的文化内涵之一。至于现实世界中的知名品牌,自然也被扭曲成了这般模样:
(奥迪在GTA世界中的镜像——OBEY,在拉丁文中,Audi有“听从”(Obey)一词的含义)
至于“澳贝”品牌的主力车辆,只要扫一眼,我们就不难看出它们的真身到底是谁了……
简单聊完这个话题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关于RAC车辆授权这件事,无论对于车厂还是游戏商来说,“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这件事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