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宫词》制作豪华却仅有3分,宋朝剧要爽感还是要贴近历史

《大宋宫词》制作豪华却仅有3分,宋朝剧要爽感还是要贴近历史

首页角色扮演清宫华裳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师文静

近日,由李少红执导,刘涛、周渝民领衔主演的《大宋宫词》开播,“狸猫换太子”、《韩熙载夜宴图》等宋代相关的话题引发关注。近两年,多部大制作宋朝剧陆续播出,虽然剧的故事多样丰富,但都不约而同在“宋朝美学”上下功夫。宋朝剧也随着观众电视剧创作潮流、观众审美趣味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不同特色的宋朝剧逐渐构建起一个“宋朝宇宙”。这个“宇宙”的构建中,也呈现出了古装剧创作的最大困境。

新宋朝剧

渐成体系和风格

近两年,在古装剧中宋朝剧后来者居上。先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大宋少年志》,又有《清平乐》《赘婿》等多部宋朝为背景或“仿宋”的剧播出。刚开播的《大宋宫词》虽口碑不足,但该剧以大制作、大班底用60多集的篇幅演绎北宋“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年间的朝廷邦交、宫内夺位等历史故事,可见宋朝题材剧的热度。在“清宫剧”大潮退去之后,创作者们不约而同将眼光投向宋朝。

2010年之后,随着网文IP的兴起,古装剧经历了一个非常有规律的朝代流变,一开始是《甄嬛传》领衔的清宫剧,有《宫》系列、《寂寞空庭春欲晚》《龙珠传奇》等;后来是《琅琊榜》领衔的南北朝剧,有《楚乔传》《醉玲珑》《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等;《大明风华》之后,除了《锦心似玉》,跟风的明朝剧不多;现在正流行的是宋朝剧和唐朝剧。朝代流变背后也有故事风格和美学风格的流变。相比于清宫剧的泛滥,唐朝剧的多样化,近两年的宋朝剧创作逐渐独具一格,形成自身的美学风格。

宋朝经济繁荣、海外贸易昌盛,有成熟的政党政治,以重文为传统,文人政治最彻底,文学和工艺美学都出现了新高度,《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等也呈现丰富有趣的市井生活。宋朝有文化底蕴,但宋朝没有“九子夺嫡”这种戏剧冲突很足的政治争斗,也没有秦汉、三国大开大合的澎湃气概,想拍好宋朝剧其实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创作者费时去研究复杂的政治制度、百姓生活、军事外交等。所以,2010年之前比较老的宋代剧多注重“江湖叙事”,包青天、宋慈、苏轼、杨家将、《水浒传》、狸猫换太子等主题故事为主,真正的宋朝正剧非常少。98版《水浒传》把宋朝市井拍得非常好看,《大宋提刑官》以悬疑故事为主。

2010年之后,随着网文IP的兴起和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提高,新宋朝剧才真正开创了独特的“宋朝风华”特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很好地呈现了宋代的生活美学;《鹤唳华亭》很好地呈现了宋朝的器物、服饰之美;《清平乐》呈现了宋朝文化气韵、人文传统等风格。

《清平乐》播出时,范仲淹、欧阳修、晏殊、司马光等语文课本里的“老熟人”集体出镜。“大宋文人天团”,虽然距今已过千年,却实实在在地圈了一大波粉,重新激起人们对宋代文学的兴趣。宋仁宗时期灿烂的宋朝文化艺术成就,再次成为焦点。而在“仿宋剧”《鹤唳华亭》播出时,“宋制汉服”在汉服爱好者圈子里掀起购买热潮,大家不再唯独钟爱明制服饰,宋朝华裳火出圈。这些剧开启了宋朝剧“新浪潮”,也给后来宋朝剧创作打了一个样板,精致器物美学的宋朝、市井美学生活的宋朝、文人传统的宋朝共同营造出当下观众对宋朝历史的丰富想象。

回归宋朝气韵

还是追求观剧爽感

在观众的认知中,坐实朝代且采用“庙堂叙事”的古装剧,一般都能称为广泛意义上的历史剧,有历史戏说剧,也有历史正剧。但自从《甄嬛传》开启网络IP改编热潮以来,历史剧已偏向于网络小说的“半架空化”“网文套路化”等特征,演变成宫斗剧、大女主剧、宅斗剧、传奇剧等多种样态,故事更加猎艳,历史朝代渐成为一张皮。这两年的宋朝剧在内容创作上也在“仿宋剧”“偏正剧”“半架空”“传奇虚构”之中来回摇摆,在创作风格上是回归历史还是追求“爽感”,创作者们没有走同一条路,但很明显观众更喜欢偏正剧的精品剧。

称为“宋朝宇宙”,是因这些剧大多以“庙堂叙事”为主演绎南宋北宋朝廷内外的故事,历史人物交织出现,历史故事被各种打乱*,形成一个宋朝元素的合集。《大宋宫词》以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从刘娥的视角展开澶渊之盟、“狸猫换太子”、龙袍祭拜等大事件,剧中寇准、萧太后等主要历史人物登场。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是宋仁宗赵祯的父亲,而《清平乐》演的是一个复杂的宋仁宗的故事,剧中皇太后刘娥的戏份也非常多,有“龙袍祭拜”等场景出现。《知否知否》中出现的皇帝也是宋仁宗,而他就是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的主人公。因为宋剧相对较少,对宋朝历史故事的呈现上,多集中于北宋前几位帝王的时代。

同样是大手笔、大制作,讲的是差不多年代的故事,《清平乐》口碑两极分化,《大宋宫词》贬低之声一片,口碑坍塌。这到底是为什么?

《清平乐》自成一格,弱化剧情冲突,脱离宫斗、官场黑暗纠葛,彰显文化韵味,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努力地接近宋朝的文化气韵、历史风貌,呈现宋朝重文的传统气质,给观众带来的是不一样的审美享受。这种风格既是创作者的自主选择,也是基于宋仁宗时期留给后世的印象而来。《清平乐》不急于制造一个个戏剧冲突和看点,而是从宋仁宗的视角,从治国与齐家两条线对宋代展开人文百科式的呈现,在这个过程中铺陈大量的细节去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比如为君的“仁政”、责任,名儒大臣为官的士大夫精神和儒家理想品格等。《清平乐》娓娓道来,沉静悠远,吸引观众。这是一种非常有野心,也是很高级的创作方式。

《清平乐》注重史实与细节的还原,每一个出场人物都有历史对照,比如宋仁宗有三位母亲、三位皇后,宠爱张贵妃,废郭皇后,有13个女儿,皇子们早夭等都还原历史。该剧还原了金殿唱名、谏官敲击宫门与仁宗请对等治国细节,臣子们也贴近历史,从宫女的发髻到臣子的幞头、皇后的朱衣都是考证而来。《大宋宫词》则走完全相反的路线,它强情节,善于制造矛盾冲突,网文套路明显。

《大宋宫词》在刘娥、赵恒、寇准等主要人物之外虚构了很多人物,也给这些历史人物虚构了太多故事。比如为突出宋真宗赵恒的勇猛以及对刘娥的爱,该剧设计了赵恒领兵北上云州抗击契丹的戏码,这被历史迷吐槽,历史上的宋真宗并非如此勇武,而宋太宗也不可能将兵权交给任何一个皇子。剧中刘娥救活赵恒,赵恒将其带入宫廷也改了刘娥的身世和真实故事。这部剧前十集节奏飞快,刘娥就像“不死”的大女主一样,在后宫王妃算计、害死皇孙、宋太宗赐毒酒、秦王叛乱被一锅端等一系列危机中活了下来。剧中宋真宗与刘娥的爱情故事更是狗血,真宗对刘娥的痴情,刘娥的贤良淑德、不争不抢,让人物失去趣味。

《大宋宫词》最浮夸的剧情,是对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烛影斧声”传说进行了浮夸的演绎。坊间一直有宋太宗赵光义行篡逆之事的传说,而《大宋宫词》中赵光义和秦王赵光美身陷地震废墟中,宋太宗亲自向秦王承认自己弑兄并假传圣旨登上皇位。这么不符合历史的一段戏,其实是为了*掉秦王,让藏身秦王府的刘娥再次回到故事主线。总的来说,《大宋宫词》对历史的演绎“小事不拘,大事也不实”,完全落入了玛丽苏大女主的故事套路。与基本上尊重历史又演出历史人物幽微的内心世界的《大明宫词》相比,《大宋宫词》完全失去了这个系列前作的品质和风格。如果故事不精彩,又“玩弄”历史,这部剧自然不被看好。

可圈可点的

宋朝剧美学风潮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仿宋)、《清平乐》再到《大宋宫词》,虽然每部剧聚焦的故事、创作风格不同,但都不约而同走了一条宋朝精致美学的审美之路。这些剧在“简洁素雅,端正持重”的宋朝美学上下足了功夫,引领了古装剧创作风潮,传播了“国潮”“国风”的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传统文化。

《鹤唳华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南齐,但电视剧遵循的是宋制,名物、服饰、艺术、风俗一律从宋,这部剧让点茶、焚香、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成为热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为一部市井剧,紧密贴合时代的典章礼仪、饮食风物等成为该剧看点,器物之美、礼仪之美、规制之美,让观众大开眼界,如同回到了那个时代。剧中明兰与顾廷烨结婚时,镜头特意给了雁、金鱼、筷子和礼书等聘礼的细节,而浩浩荡荡的迎亲场面和新郎、新娘的参拜礼、“撒帐”礼、合卺礼等现代人看来非常复杂的礼数,都是古代以礼表达美好寓意的做法。这些礼数剧中通过台词、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观众长见识。

《大宋宫词》最值得称道的,其实是它的视觉体系,该剧更是邀请宋史和文物专家把关指导,让作品呈现出了浓郁的中华美学气韵,从服化道上延续了《清平乐》《鹤唳华亭》《知否知否》等对精致美学的追求。

《大宋宫词》拍摄期间,剧组不仅搭建了春鸾阁、渡云轩、御书房、皇陵地宫等70多个场景,更在横店实景建造出国内首个北宋皇宫大庆殿,大庆殿建筑群占地两万多平米。再比如该剧的片头可谓让宋代珍贵画作集体亮相,剧中人物出现《韩熙载夜宴图》《十八学士图》《听琴图》《文苑图》《瑶台步月图》《清明上河图》《瑞鹤图》等,人在画中游,古色古香、妙趣横生。但《大宋宫词》这部剧开始让观众意识到,再好的服化道也救不了烂故事,需要警惕“伪精致古装剧”大面积出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