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150年特展:看日本国宝大集结

东京国立博物馆150年特展:看日本国宝大集结

首页角色扮演清宫物语更新时间:2024-06-19

小犀 整理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今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迎来其创立150周年。

澎湃新闻获悉,为纪念这特别的一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隆重的展览与活动,其中最为重磅的为即将在10月18日揭幕的150周年纪念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该展将展出东京国立博馆藏89件国宝,囊括日本室町时代的《秋冬山水图》,安土桃山时代的《桧图屏风》、《松林图屏风》,古坟时代·6世纪“埴轮武装男子立像”、平安时期的太刀以及南宋《潇湘卧游图》卷、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等10余件中国唐、宋、元时期的文物珍品。展览将呈现拥有150年历史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全貌。

展览海报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历经150年传承下来的收藏品现在约有12万件。其中国宝89件,重要文化财648件,无论质和量都代表日本收藏的最高水准。其中代表性藏品有绳纹时代“火焰型土器”,古坟时代“金制耳饰”、“金铜制冠帽”,平安时代“单轮车蒔绘螺钿手箱”、《十六罗汉像·第三尊者》,室町时代雪舟《秋冬山水图》、江户时代立原杏所绘制的《葡萄图》等。

《秋冬山水图》,雪舟,室町时代

单轮车蒔绘螺钿手箱,平安时代

为迎接150周年大庆,一系列隆重的展览与活动正在展开中,贯穿整个年度,如正在展出的“从藏品追溯日本佛像史”(2022年5月17日~ 2022年7月10日)、“未来国宝―东京国立博物馆 书画逸品”等。其中重磅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2022年10月18日 ~ 2022年12月11日)将于10月18日开幕。

东京国立博物馆日前在其官网上公布了150周年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的豪华展出阵容。其中东博馆藏全部89件国宝将倾囊而出,会同其他馆藏珍品、历史资料共同呈现东京国立博物馆历史发展全貌。

展览由“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国宝”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150年”两部分构成,展出约150件(预定)作品。在第一部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国宝”中,呈现馆藏共计89件国宝(展览期间有换展)。这在建馆150年来尚属首次,堪称与纪念之年相符的历史性展览。在第二部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150年”中,可谓是日本博物馆发展史的追溯,聚焦东博本馆150年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借助相关的作品、资料、再现展示、各时代的影像等,简明易懂地予以介绍。

展览清单

展览清单

《孔雀明王像》,平安时代

从东博官网挂出的第一部分国宝展件清单看,所展文物大部分为日本本国文物,代表日本艺术顶峰,也有10余件来自中国的唐、宋、元时期的文物珍品。

展出的日本国宝有飞鸟时代·7世纪“金银镀龙首水瓶”、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狩野永德绘《桧图屏风》、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古坟时代·6世纪“埴轮武装男子立像”、江户时代·天保8年渡边华山所绘的《鹰见泉石像》、平安时代的《孔雀明王像》,平安时代·10-12世纪太刀“名物三日月宗近”等。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安土桃生·16世纪

《松林图屏风》画面整体弥漫着雾气,表现松叶及地面的用笔粗放。左面屏风的松林延续至右端雪山为止的画面深处,而在右面屏风上,两组相对的松林互呈倾斜,暗示出地面的起伏。若观者步入画中微寒的浓雾中,彷佛黑色的松影会显现,而发觉自己为松林所围绕,并隐约可见远山的山顶。

长谷川等伯(1539-1610)与狩野永德、海北友松等人均活跃于桃山时代的画坛,其作画追求有效地表现墨的浓淡及光的效果。本作为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也是日本近世水墨画的杰作。

狩野永德 《桧图屏风》 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

《桧图屏风》是狩野永德为某个皇族府邸创作的隔扇画,也是狩野永德所画的隔扇画杰作。画上参天的柏树充满了压倒性的力量,显示出了勃勃生机,画幅背景几乎被金箔所覆盖,突显柏树虬枝苍劲的身姿。

渡边华山《鹰见泉石像》江户时代·天保8年

《鹰见泉石像》是一副融合了日式西式绘画技法的江户肖像画的杰作,这是东博1938年收藏作品。

埴轮武装男子立像 古坟时代·6世纪

古坟时代·6世纪“埴轮武装男子立像”是载入教科书的日本武人陶俑的代表作。这次是经过3年的全面修缮后的首次公开。

平安时代·10-12世纪 太刀 铭三条(名物 三日月宗近)

这件日本平安时代的太刀是刀工三条宗近的代表作,被称为是“天下五剑”中最美的名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日本数量最多的国宝刀剑共19件,此次将在一个展示室里集中展示,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日本“国宝刀剑的集结”。日本很多手游等流行文化的原型即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刀剑藏品。

平安时代 梨地螺钿金装饰剑

展出的部分中国文物有“乾隆四美”之一的《潇湘卧游图》卷;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红白芙蓉图》;南宋梁楷《出山释迦》、《雪景山水图》三幅对;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唐代七弦琴;两宋高僧书迹——僧人圜悟克勤所书的《印可状》前半部,大慧宗杲的《与无相居士尺牍》以及唐代《王勃集》(卷二十九·三十)、唐代《古文尚书》(卷第六)、唐代《世说新语》(卷第六残卷),唐《细字法华经》等。

《潇湘卧游图卷》(局部) 纸本墨画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潇湘卧游图卷》为南宋李氏笔(旧传李公麟)。本作为现存中国宋代水墨山水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过去曾传为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的作品,与顾恺之《女史箴图卷》《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作品并列,在清宫中为乾隆收藏的“四美卷”之一,深受重视。

《潇湘卧游图卷》(局部) 纸本墨画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本作是画家为隐居禅僧云谷圆照而作的纸本墨笔山水画。画中主要描绘了当时的潇湘奇景。作者以轻灵、淡雅的水墨风格在纸上作画,使用了将画面大片留白的画法。

南宋 李迪《红白芙蓉图》

南宋 李迪《红白芙蓉图》

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红白芙蓉图》则被认为是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图绘红、白芙蓉各一幅,描写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画面色彩较厚,晕染采用没骨画的技巧,过渡自然,表现出芙蓉花瓣形态及色彩细微的变化特征。细腻而透明的色彩,体现出富丽、鲜润的特点。由于南宋花鸟画家中只有少数几位有署名,所以《红白芙蓉图》成为研究南宋花鸟画的重要资料。

据称这两幅画原为圆明园藏品,后来流落海外,最终入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红白芙蓉图》原为两件册页的两开,后为配合日本茶道的审美而被改裱成一对挂轴。

南宋梁楷《出山释迦》、《雪景山水图》三幅对

南宋梁楷《出山释迦》、《雪景山水图》三幅对目前学界公认的梁楷真迹是中间那幅和左幅,而右幅则是元代的后补。在中国时,这三幅并非一组作品,而是独立的三幅,然而中幅与左幅到达日本之后,为了符合日本室内装饰三幅一对的习惯,有可能是足利将军家特意派 人赴明代中国,寻找并购买了同左幅风格一致的作品。

《出山释迦图》与《雪景山水图》是展示梁楷精妙笔法的人物画与山水画的代表之作,被合并指定为一件国宝。

唐《王勃集》(局部)

唐《王勃集》(局部)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诗文集——《王勃集》(第二十九、三十卷),是现存最古的《王勃集》之手钞本。此件原有三十卷,如今仅残存卷二十九之〈行状〉一首(行状指记载死者身世、生前行谊、事迹之文章)、〈祭文〉六首中之五首,以及卷三十之吊唁书及祭文等四首。

此件笔线细而字形稍宽,带有沉稳之气,其书风与前代之北朝相近。由于本卷并未使用武则天(约624-705)时期所制定的文字,因此被认为是在公元609年、则天文字制定之前,亦即王勃去世后十余年间所抄写的。一般认为本卷在奈良时代自中国唐代传入日本,并收藏于奈良兴福寺。

唐《细字法华经》收录了全七卷二十八品《法华经》,作为随身携带之物,它还配有一个精巧古朴的沉香木经筒。落款可知是唐长安人李元惠于公元694年抄录,被评为日本国宝。

铃木长吉作“鹫置物” 明治25年(1892)

展览第二部分聚焦东博本馆150年的历史。展出文物包括日本重要文化财,明治25年(1892)铃木长吉作“鹫置物”,由美国芝加哥哥伦布世界博览会事务局捐赠,以张开翅膀的鹫为生动写照,是日本近代金工的最高峰的代表,它在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明治5年(1872)曜斋国辉绘《古今珍物集览》,描绘1872年东京汤岛圣堂博览会的锦绘,从这里开始了东京国立博物馆150年的历程。

古今珍物集览 一曜斋国辉 明治时代 (1872年)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此次展览将以多元的方式展示东博150年以来的历史,不仅展出代表日本艺术顶峰的精品杰作,还将介绍反映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博物馆活动以及为文化财的保护和活用所付出的努力。展览构成与展示空间皆创造充满魅力和新意。

此外,为迎接150周年大庆,一系列隆重的展览与活动正在展开中。

“从藏品追溯日本佛像史”展览(2022年5月17日~ 2022年7月10日)已于5月7日开幕,展出飞鸟时代(593-710年)至近代之间各个时代的典型佛像,呈现日本佛教造像的历史。

重要文化财 日光菩萨坐像 奈良时代 8世纪

摩耶夫人与天女像 飞鸟时代 7世纪

如来立像 圆空 江户时代 17世纪

佛教传入日本之时,带来了佛教造像与佛事用具以及佛教经典等。之后,随着佛教的兴盛,日本本土也开始制作佛像。为了回应向佛之人的信仰心,佛像需要具有适合作为信仰对象的造型。每个时代都存在流行的佛像造型样式,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同时,佛像的造型样式也受到政治形势、社会背景、自然灾害以及信仰状况等的影响。东京国立博物馆在漫长岁月中收藏并寄存了从古代至近代的诸多佛教造像。此次展览从馆藏中甄选了飞鸟时代(593-710年)至近代之间各个时代的典型佛像,呈现日本佛教造像的历史。

“未来国宝―东京国立博物馆 书画逸品”展览现场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创立150 年的历史中所收集的文物不仅包括国家评定的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也收藏了诸多虽未被评定等级却依然精彩的文物。“未来国宝―东京国立博物馆 书画逸品”展全年介绍东京国立博物馆研究员所甄选的”未来国宝”。

在刚刚换展的第一期中,展出的是日本浮世绘之祖、江户时代画家菱川师宣的《美人回眸图》,这幅画描绘了身着绯红色和服的少女漫步中驻足回眸的一个瞬间,通过少女背影的和服式样可对当时的时尚潮流窥见一斑。

最新一期在展的是京都女画家上村松园的作品——《焰》(5月10日——6月5日)。此后还将陆续展出镰仓时代的《春日宫曼陀罗》、江户时期土佐光的起的《源氏物语图屏风》、《山水图屏风》、《平家纳经》等,每月一换展,贯穿全年。

《美人回眸图》

《焰》1918年

《春日宫曼荼罗图》 13世纪

《蛤蟆铁拐图》 16世纪

《源氏物语图屏风(初音、若菜上)》17世纪

《山水图屏风》 吴春 江户时代 18世纪

《Kontai Butsuga-jo》 Heian period, 12th century

市川鰕藏演绎《暂》(饰演碓井荒太郎贞光) 1796年

《遗物直垂(晾晒)》 1899-1911年

《玄圃瑶华》(绣球花・野葵、石竹・梅花藻、睡莲・鸡冠花、葫芦・夹竹桃、蓟・粟、芜菁・凤仙花)1768年

《江户城本丸大奥御对面所障壁画底稿》 19世纪

平家纳经(摹本)摹本:20世纪 原物:1164年

延伸阅读:

东京国立博物馆(Tokyo National Museum)的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主要收藏日本古代文物及东亚地区艺术品,藏品数量达12万件,涵盖雕刻、漆器、刀剑、陶瓷器、珐琅器、书法、绘画等类别,重要藏品包括平安时代《十六罗汉像·第三尊者》、江户时代《葡萄图》等。

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厅

1872年,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东京汤岛圣堂举办日本第一届博览会,参观人次约15万。文部省同年建立“书籍馆”,专门保存江户幕府旧藏的各类书籍,这批书籍是东京国立博物馆资料馆的馆藏基础。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举行期间,日本馆内展出的陶瓷器、金属珐琅器、漆器等在欧洲国家颇具人气,博览会事务局副总裁建议在东京建立一座博物馆,长期陈列这些展品。1881年,博物馆主馆建成开放。

1900年,博物馆新建一座表庆馆,以纪念当时的皇太子嘉仁(大正天皇)成婚。

1940年,该馆举办“正仓院御品特别展”,首次公开展示部分日本皇室收藏,参观人次达到40万。

1952年,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

随着藏品数量不断增加,博物馆在1968至1999年先后建造3座新馆——法隆寺宝物馆、东洋馆与平成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主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主馆、表庆馆、东洋馆、平成馆、法隆寺宝物馆5个展馆及资料馆组成,馆藏数量约12万件,其中国宝89件,重要文化财产644件。

主馆

主馆由日本建筑师渡边仁设计,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替代日本传统的木质构造,是一座典型的和洋折衷建筑,亦是日本“帝冠样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常设展“日本艺术的演变”展出绳纹时代至今的考古文物、雕刻、绘画、刀剑及手工艺品等,呈现日本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西洋文化与宗教信仰对本土艺术的影响。

常设展

主馆还设有5间临展厅及7间主题展厅,专门展示雕刻、漆器、珐琅器、刀剑、陶瓷器、近代艺术,以及与琉球文化和阿伊努文化相关的藏品。

表庆馆

表庆馆馆舍由日本宫廷建筑师片山东熊设计,是明治末期西洋风格的代表建筑,现已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目前仅作为临展会场使用。

表庆馆

东洋馆

东洋馆又被称为“亚洲的画廊”,主要展示来自中国、印度等地的艺术品及考古文物,如东南亚的金铜佛、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残片、秦汉时期的封泥、唐代至清代的陶瓷器等。

东洋馆

平成馆

平成馆于1999年开馆,共有2层,一层设有基本陈列“日本考古展”,二层用于举办临展。

平成馆

法隆寺宝物馆

法隆寺宝物馆藏有奈良法隆寺于1878年进献日本皇室的逾300件宝物,以飞鸟时期的佛造像居多。该馆开放时间与主馆相同,部分藏品仅在周五、周六展出。

法隆寺宝物馆

(本文综合整理自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部分综合自澎湃新闻此前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栾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