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写于1919年10月,发表于《新青年》1919年11月的六卷6号上,署名唐俟,后收录于鲁迅的杂文集《坟》中。
鲁迅的这篇杂文主旨相当明确,“父亲”就是个符号而已,是专制社会中一种统治符号。因为在一个专制社会中,构建的是“家国一体”的价值体系和治理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和“小家”,社会就是大家,小家就是个人的小家。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家国合一、家国同构、以国为家。小家的一家之长就是父亲,讲“父权”,大家的一家之长就是君主,讲君权。父权即君权,君权即父权。小家听父亲的,大家听君主的。
“夫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
“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
专制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就是“父父子子”的升级和放大。遵循的是亲亲、尊尊的原则。亲亲指的是以血缘的远近来建构起个体和父母、兄弟、子女、夫妻之间的关系准则,并推广到君臣、朋友、长幼之间。
与亲亲相关的是尊尊的原则。因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等级差别,催生了上下有等、尊卑有差的伦理准则。就家庭内部而言,父亲代表尊长,代表着个体对于家族权威的服从和家族利益的优先性。这样的原则推展到个体和国家的关系,则是臣民对君王的服从。
由个体而家,扩大到宗族、国家,儒家力图确立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共同体。在君权日趋膨胀的专制社会中,帝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独占性、强制性倾向日趋明显,最终使三纲成为单方面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并形成了专制下的家天下,权力实现了垄断和私有并传承。
权力的垄断和私有与家天下其实,从原始社会到,尧舜禹,汤武革命,武王伐纣,春秋至战国再到秦汉,整个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由“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完全变成了“一人天下”。权力逐步走向了垄断,最后变成了一人独揽大权。家天下的本质就是权力的垄断和私有,“君权至上”说的就是君主一人独揽大权。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君主对天下的臣民具有生*予夺的大权。不仅如此,君主还占有天下的物质财富。“天子至贵也,天子至富也。”帝王们认为,天下的山川草木、钱财珍奇、牲畜矿藏,都是自己的私物,可随心所欲地占有与处置。
帝王对全体臣民的人身占有,是“家天下”观念的又一个内容。对君来说,臣子是奴;相对民来说,臣子是主。臣子按爵位、品阶、职务,有等级的高下,但主宰者只有一个,那就是君主。无论多么显赫的公侯,也离不开对君主的依赖性。
《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不仅如此,在专制社会中,君主还要将这垄断的权力、资源和财富传至子子孙孙。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享受无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世计,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专制统治、家天下,权力的垄断和私有后,整个社会的心态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主奴结构形成,形成一种“奴性文化”和集体无意识。国家压制乃至“吞没”社会和个体的价值基础。专制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对民众权利的漠视和限制。
家天下是一人的天下,君主是所有臣民的独一无二的主子,连法律、制度都要屈从君主,天下臣民自然只能诚惶诚恐、俯首贴耳的盲目服从。同时,权大于法,人治取代法治,为了彻底慑服人,只能将统治者“神化”,所以君主被神化,受到国人虔诚的顶礼膜拜。
天威难测,臣道趋卑而成奴才,以至于几千来年,都没有人敢质疑和挑战专制和家天下,直到大革命。但是大革命之后,还是沿用的老调子,这是鲁迅所失望的,长期的惯性,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干春松.《家天下:血缘与政权继替的功能性分析》
朱义禄.《论明清之际启蒙学者对“家天下”的批判》
陈文联、沈星棣.《古代中国“家天下”政体下的心态畸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