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国剧形势下,什么剧最难拍?
有人说是历史剧。
因为历史剧往往能带给今人启示,却需要保证历史的真实性,因而缺乏故事和矛盾。
有人说是职场剧。
因为职场可以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但编剧们常常不能真正深入一个行业,拍得假大空。
还有人说是伦理剧,战争剧,悬疑剧……
不过,在皮哥看来,放眼国内市场,最难拍的剧,莫过于扫黑剧。
扫黑剧拍好了,确实后劲儿大。
一部《人民的名义》过去6年,直到今天都还活跃着网络热梗,并且一部剧捧红了诸多演员。
扫黑剧也很难拍。
过去有《黑冰》有《征服》,可到如今,无论是赢了热度输了口碑的《扫黑风暴》,还是接连扑街的《罚罪》《冰雨火》《突围》,都在证明扫黑剧的拍摄难度。
扫黑剧之所以难拍,是三方面原因决定的。
其一,创作上,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扫黑剧脱胎于我国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没有成熟的类型和创作模式可以参考,只能“边看边走”。
这对国产编剧和导演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其二,扫黑剧与刑侦剧、罪案剧和悬疑剧不同,却又兼具这三类剧的共同属性。
怎么平衡其中的元素,怎么让观众看得有沉浸感,这才是故事的重中之重。
但目前的扫黑剧,都很难把握正确的节奏。
其三,扫黑剧需要很大的“尺度”。
因为黑恶势力的犯罪不是过家家,但尺度又不能仅限于博眼球的案子,而是要深挖。
既要挖掘黑恶团伙背后的保护伞,又要深究黑恶势力产生的根源,在当前的环境下,这些很难被写实化地拍摄出来。
这三个方面,就像三个牢笼,似乎困死了“扫黑剧”这个类型。
但在春节即将到来的今天,张译一部扫黑剧的播出,却让皮哥眼前一亮。
这就是《狂飙》。
空降央视八套,刚刚上线,直接就冲上收视第一,真是彻底爆了。
《狂飙》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能让“扫黑剧”重获生机吗?
一口气刷完5集,皮哥这就带着大家一探究竟。
01、破题手法,前所未见,三个锚点,一个比一个生猛一般的扫黑剧,有两种开局方法。
一种,是以人开局,讲述一个主要人物,在扫黑行动或者案件中的作用,以此引出整个故事。
一种,是以案件开局,讲述一个重要案件的结果,倒推原因,引出扫黑团与黑恶势力的斗争。
但《狂飙》偏偏不按套路出牌。
它用一个人的死,牵出了两大主角在20年时间线上的纷争和纠葛,从而牵出了案件的全部。
三个锚点,让《狂飙》的故事十分扎实,悬疑十分成功,剧情十分好看。
第一个锚点:吓死人。
2021年的京海市,并不太平。
虽然扫黑的数据很是漂亮,但省委收到举报,京海企业强盛集团做着很多非法勾当。
同时牵涉多名公职人员。
换句话说,“保护伞”很强大。
于是,吴刚饰演的徐忠被临江省委以重任,作为指导组组长,执剑前往京海监督处理黑恶问题。
京海那边,却有办法早早得到消息。
于是京海所有的重要官员,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在高速公路出口,“迎接”督导组的到来。
徐忠没有理会,让车直接开了过去。
前边没接到督导组,后面已经有人吓破了胆。
一个副检察长,因得知督导组进驻京海的消息,直接吓死了。
到底是什么大事,能让一个副检察长,在得到一个消息的时候就吓破了胆,直接归西?
徐忠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在第一场大会上,京海的所有官员,官腔十足,说话躲闪,眼神不定,不直接回答问题。
这让徐忠心有余悸。
为了敲山震虎,也为了找到能帮助自己破局的人才,他向当地整个公安系统发放了调查问卷。
在所有回答一致的问卷中,徐忠找到一份特殊的。
有一个名叫安欣(张译 饰)的警察,把自己收受的每一笔贿赂都记得清清楚楚,还以红包的形式返还给了送礼人。
这个安欣,就是突破口。
而徐忠找来安欣的谈话,也牵出了他与强盛集团董事长高启强(张颂文 饰)的20年纠葛。
第二个锚点:被害与被救。
20年前,高启强还是个鱼贩子,安欣还是个普通的一线干警。
高启强给人送礼,只为了保住自己的档口。
但是商场的混子流氓不仅不收礼,还把高启强花了8000块买的电视摔下了楼。
2000年的8000块,是一笔巨款。
被欺负的高启强气不过,直接动了手,于是就被抓进了公安局。
而审问他的,正是刚刚入行的安欣。
安欣看高启强可怜,认为他的事情并不重,希望能放高启强一马。
可同事要照章办事,并不同意。
高启强苦苦哀求,说自己的弟弟妹妹一直由自己照顾,这是大年三十,希望能回家给弟弟妹妹做顿饭,然后再回来。
这个请求,也被否决了。
对这种不近人情的执法,安欣很是看不惯。
他想帮高启强,正好高启强的弟弟妹妹找到了公安局,希望进去见哥哥一面。
安欣不仅同意了高启强弟妹的请求,还给他吃了一顿自己的饺子,这让高启强十分感激。
一个是心怀善念的刑警,一个是受人欺辱的鱼贩。
两个惺惺相惜的小角色,用这一次相遇,开启了《狂飙》中两位男主的“对线”。
第三个锚点:警察和罪犯。
时光飞逝,利用与安欣的关系以及自己出众的混社会技巧,高启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卖鱼的小老板,转而变成了强盛集团的老大。
强盛集团,就是徐忠主要调查的对象。
而那个坚守初心的安欣,却还是警察队伍里一个小小的科长。
在督导组的“授权”之下,安欣开始放开手脚,在京海扫黑除恶。
而高启强和他的集团势力,就是安欣主要打击的对象。
20年前同样善良的两个人,在20年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高启强因为不断膨胀的野心误入歧途,安欣因为坚守初心守护正义,两人开始了一番心理博弈和斗智斗勇。
两个男主角宿命般的对决,看似实力天差地别,实际上却攻守势异。
在扫黑除恶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对决,又多了几分个体的悲凉感,戏剧性拉满,也充满了故事性。
开局的三个锚点,像三颗钉子,深深钉在了观众的记忆里。
随着剧情的展开,《狂飙》的扫黑大幕,也徐徐拉开了。
02、官场语言哲学,话里净是机锋,话外都是攻守,几句台词就让剧情入木三分,厉害!有时候看剧,我们不仅看故事节奏,更要看空间深度和思维延展度。
好的人物和台词设计,能让观众读懂言外之意,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境中,会有对剧目本身更深的认识。
曾经看《大决战》,*和蒋介石几句关于帽子和主义的对话,就尽是攻守,看来张力十足,很有深度。
而作为一部扫黑剧,《狂飙》里也有很多此类深层次对话。
话里话外尽是机锋,每一句台词都有言外之意。
皮哥为大家列举三场这样的对话。
这三场对话言外之意层层递进,也和大家一起品一品,《狂飙》中说话的艺术。
先看第一场。
京海一众领导班子,在高速路口接迎徐忠。
京海政法委*安长林看到山雨欲来,就说了句:看来是要下场大暴雨呀。
下雨,言外之意,我们已经被上面盯上了。
而大领导则直言:未必下得下来,顶多一阵风。
言外之意,京海以前又不是没有被盯上过。
之前的督导组来了,都是走走过场,这次可能也不例外,我们不会有事。
而那边车上,省纪委的方宁和徐忠的对话,也是话里有话。
方宁说,京海的同志有魄力,冒着违反规定的风险来等咱们。
言外之意,这帮人置国家纪律于不顾,明知犯忌讳还来堵人,明显是有事儿。
随后,徐忠的一句“开过去”,也瞬间与京海的领导划清了界限。
看到没,还没见面,就较上劲了。
再看第二场。
见了面之后,方宁和徐忠,与京海班子之间上演了攻守。
到了京海以后开会,市长先说,领导们没休息就投入到工作,让人钦佩。
言外之意,你们过来也不提前说一声,也不给我们准备的时间,有点不厚道。
面对这一茬,徐忠也不接,甩了一句“闲话少说”,再次和京海划清界限。
这样一来,京海的领导已经明白,徐忠此来,来者不善。
当问及打掉一个十年的涉黑团伙,都没有一名公职人员被牵扯的时候,方宁发话了。
言外之意很明显,对京海领导们说的话,督导组是全然不信的。
而且,“过硬”显然是个反话,言外之意,你们已经是铁板一块,都是一伙的了。
不信你看,安长林听到这句话之后的表情。
他肯定明白,方宁指的是什么。
随后,万宁再发动攻势:
言外之意,你们谁做了保护伞,谁没有党性原则,谁是淤泥谁被浸染,你们心里有数吧。
两轮交锋,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经达到。
我们再看第三场。
安欣对徐忠说的话。
徐忠问安欣,他们工作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
安欣没有正面回答,只说,盯得紧就行,他们会放出一批,放一批抓一批。
安欣看似什么都没说,实际上说明白了京海应对督导组的办法:
寻找替罪羊顶罪,然后敷衍了事,效果只在表层,无法深入骨髓。
然后用“雨后春笋”四个字,说明白了这种治标不治本办法的本质。
当徐忠问及是否相信他们的时候,安欣说相信,随后说了这么一段话。
显然,话外之音是在提醒,徐忠他们,被监视了。
如果真正用心看《狂飙》,你会被这些念白,这些台词,以及人物之间对话的机锋所吸引。
因为话里话外,既有官场以及中国人说话的艺术,也有剧中人性格特点的塑造。
更是京海这个环境,肃穆、肃*、阴冷、阴鸷的反映。
即便有真话,都不能直接说出口。
这是一种怎样的压抑,看到安欣的一头花白的头发,我们或许就更懂了。
03、好演员演戏全是细节,两场戏立住两个角色,张译和张颂文的飙戏,真爽!张译和张颂文的演技,我们似乎不需要再怀疑。
但在《狂飙》中,他们两人的发挥,却是剧本身足够出彩的底气。
先看张译。
张译的戏,素以稳健著称。
从《士兵突击》中的一场哭戏之后,张译就以演技出名。
而且他十分爱惜羽毛,从不上真人秀,因此银幕形象完整度很高。
张译懂得藏拙,所以他的戏都是内敛的。
到了这部剧中,张译的演技又进步了。
《狂飙》中的张译,演的是一个小警察。
他有安长林这个养父一般的公安局副局长,却不想用关系去升职、捞筹码,只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做个好警察。
所以当局长让他在案件中表现的时候,他假装没听到,就是不去。
之后面对两位大佬训斥的时候,张译的演技让皮哥折服。
先是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安长林。
他从小跟着安长林长大,安长林待他也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但他故意不表现,让安长林很气愤。
安长林叫他去健身房谈话,他以为要一起运动,还换了一身运动服。
但当安长林告诉他,让他打报告调离警察队伍的时候,看张译的变脸。
从兴高采烈的一脸笑容,突然变成一种腼腆的狐疑,随后又变成满脑子的疑问:什么意思?
这种疑问,又瞬间转化为面对长辈的委屈:我怎么了?
当安长林说他满嘴谎话的时候,他瞬间来了劲。
这种委屈变成一种有理的愤慨,虽然情绪已经上来,但安欣依旧在克制,在尽力压制自己的情绪去向安长林解释。
面对安长林,他可以耍点小性子,因为安长林跟他很熟。
但面对局长孟德海,他则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当孟德海说,就是让他去表现的时候,他的一脸狐疑,显然与面对安长林的时候有区别。
这表情里,没有委屈,只有一种下属对上司的不理解。
而且与孟德海的全程对话,安欣都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这是因为孟德海对安欣,更多是上司,上司便有一种压迫感,跟我们面对领导的时候如出一辙。
同样的情境,面对不同的两个人,张译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塑造方法。
这把安欣的内向倔强,坚持任性,谦卑热血的特点,全演了出来,看得十分过瘾。
再看张颂文。
张颂文的角色,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个很腼腆的小人物,市场里的几个混混都能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过年,他大包小包拎着礼物,去混混家让人家给自己留下卖鱼的档口,那种恭恭敬敬的姿态,让人怜惜。
说到两人父亲关系的时候,张颂文被打了一枕头。
虽然这枕头打不痛,但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却直接被打得差点跌倒。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本身就很慌,站都站不稳,任何力量都能让他的尊严无所遁形。
他敢怒不敢言,只能任人欺负,虽然不高兴,但只能憋着。
这种人善被人欺的隐忍,也变成了高启强之后黑化的情感底色。
还有一场戏,高启强利用安欣对自己的关心,宣扬自己与市局局长安长林“有关系”,这让混混们十分忌惮。
于是,他们想利用档口同事被欺负的亲戚,试探一下高启强是否真的有这层关系。
高启强没办法,只能去店里“闹事”,然后再用假关系,震慑另一帮混混。
当混混到来的时候,他表面上装作镇定。
背地里却吓得手抖。
一个细节,演出了高启强的外强中干。
随着谈判渐渐进入尾声,高启强也从这种糊弄中学到了本事。
到了第二次,他已经很自然可以糊弄一群人了。
张颂文的演技,给了高启强这个人转变的充分理由。
他尝到黑道办事的甜头后,有点走火入魔,也因为一起意外死亡案,而深陷泥潭,越走越远。
虽然《狂飙》目前还没有黑化后的张颂文和张译的对戏,但皮哥相信,会很精彩。
04、扫黑剧都这么拍,就对了看完目前放出的《狂飙》,皮哥十分欣喜。
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它都达到了优质扫黑剧的水准,甚至有可能成为扫黑剧的天花板。
首先,在编剧和戏剧性上,《狂飙》做得很棒。
《狂飙》中二元对立的,一共有两组意向。
一组,是大背景下,督导组和京海市贪官污吏保护伞的对立,这是公权力与黑恶势力的斗争,是宏观层面。
另一组,是高启强和安欣的斗争,这是微观层面的。
而且因为20年前两人的关系,一定意义上来说,高启强的发迹,也是托了安欣的福。
这让两人的斗智斗勇有了戏剧性和宿命感,是高级的编剧技巧和讲故事方式。
其次,《狂飙》很好地平衡了所有的商业元素,没有喧宾夺主,而是稳步推进。
《狂飙》中,有罪案元素,比如开局就死去的副检察长,就带出了对京海官员的调查。
也有刑侦元素,比如被*害的失足妇女黄翠翠,背后就隐藏着巨大的组织卖淫团伙。
更有悬疑元素,比如打入犯罪团伙内部的安欣,到底是谁出卖的,差点导致他命丧公海。
而这所有的元素,都紧紧围绕在“扫黑除恶”这个核心命题周围。
就像一棵大树的开枝散叶,主干清晰,商业元素充足,对观众来说,当然是好看的剧集。
最后,《狂飙》也有很大的尺度。
死去的副检察长,当纪检去调查的时候,发现他频繁拜访的墓碑下面,全是金条和现金。
这一幕,与《人民的名义》中的现金墙同样震撼。
而第二起*人案,死者黄翠翠被找到时候,掉到下水管外的头发,也让人头皮发麻。
至此,皮哥开头提到的三点原因,几乎都被《狂飙》满足了。
故事有深度,演员有演技,立意清晰,一步一个脚印,《狂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剧之一,也为国产扫黑剧,实打实地挣回了面子。
希望之后的故事越来越精彩,也希望国产扫黑剧,能借此破局,走上康庄大道!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