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原画:叶露盈
初冬刚至,洛阳城内的一些湖面已然结冰,洛水河畔的晚风夹带着些许的寒意,抚过了月下迷人的声音,吹起河面的粼粼波光。
回望数千年前的魏都,正是在这洛水之上,上演了情兼雅怨的八斗之才曹植邂逅洛神宓妃的动人传说,留下了美柔抒情的《洛神赋》。
《洛神赋》(局部) 宋 赵孟頫
曹植一行到魏都京城(今河南洛阳)朝觐,在返回封地的途中,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登景山。来到洛水之畔时,已是夕阳西下,曹植命人停步休憩。曹植独自在阳林漫步,神思恍惚间,远眺波光潋滟的洛水,就在这一刹那,他看到一个瓌姿艳逸的女神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
曹植的车夫告诉他,相传洛水之神宓妃久居于此,曹植所见也许就是她。有感于洛神的美貌,曹植挥笔写下了“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的传世佳句。
顾恺之(约344年一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出生在东晋南朝刘宋时期江苏无锡的一个官宦家庭,因家境优越,自小便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军,义熙年初即405年任通直散骑常侍。他多才多艺,不仅善画,在诗文、辞赋上也很有造诣,为人诙谐幽默,有时行事似痴,时人称之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此篇佳作口耳相传,在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笔下,化作了墨香萦绕的《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在现存的古代绘画中,被认为是第一部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洛神赋图》全图共分为三个段落,细致生动地描绘了这段曹植与洛神于洛水之畔邂逅的故事。在构图与角色的安排上,将人物疏密有致的绘于画卷,在不同的段落依次呈现;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则用考究的技法呈现出了别样的空间之美。
《洛神赋图》(文末可浏览原图)
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时节,曹植一行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的段落。画面中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婉转绰约的洛神衣袂飘动,凌波而来。在柳枝垂拂的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神色恍惚,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洛水之上美艳动人的洛神。
停步休憩的众人
远望洛神的曹植
风姿绰约的洛神
顾恺之用绘画语言,将曹植邂逅洛神的场景定格在了此刻。此段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曹植初遇洛神时的惊喜,将曹植被洛神的倾世之颜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极为生动。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曹植解下随身的玉佩赠予洛神,洛神则以琼玉相答、指水为期。
解玉相赠 指渊为期
邂逅愈美,离别愈伤。《洛神赋图》的第二段,描绘了曹植与洛神因为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顾恺之将洛神离去的场景描绘的轰动而惋惜:洛神乘着六龙驾驶的云车向远方驶去,鲸航从水底涌起围绕着车的左右。
在顾恺之的笔下,六龙、文鱼和鲸航的形象生动且立体,云车和云雾宛如凌空奔驰。岸边的曹植目送着洛神渐渐远去,眼神中倾诉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洛神不停的回头望着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与依恋。随着二人渐行渐远,曹植与洛神心中无奈分别的苦痛,将画面中无法相守的悲伤气氛推向了高潮。
洛神乘云车离去
目送洛神离开的曹植
恋恋不舍,让曹植无法释怀这段短暂而缠绵的邂逅。在《洛神赋图》最后一部分,顾恺之描绘了曹植乘轻舟溯流而上追赶云车,希望再次见到洛神的倩影的一幕。但是无奈人神相隔,待曹植乘舟而往,洛水之上却早己寻觅不到洛神的踪影。
曹植心中的思念伴随着离别的伤感,令他不能自已、彻夜难眠。洛神离去后,曹植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直到随从们驱车上路,曹植仍然不断回头张望,最后怀着不舍和无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归途。曹植的无限怅惘之情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使观者被洛神与曹植间的真挚感情所感染。
曹植乘船希望追上洛神
这里有一个细节,乘船追向洛神的曹植,手中已然拿着洛神此前所执的扇子。
船上的曹植拿着洛神的扇子
往返途中频频回首的曹植
赋越千年,曹植与洛神的邂逅,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段在洛水之畔上演的动人故事,随着绵延的洛河流向了远方。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将更多动人的爱情佳话,留在洛阳。
附:《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