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峰
赵执信(1662年—1744年),字伸符(一作仲符),号秋谷,又号饴山,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其祖父赵进美官至福建按察使,诗名甚著。
赵执信继承家学,清代康熙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出典山西乡试,迁右春坊右赞善,并任《明史》纂修官。由于在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赵执信被劾革职。他归乡后放情诗酒,年八十三而卒,著有《饴山堂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及《声调谱》《谈龙录》等。
赵执信性喜游览,尝言:“我性爱烟水,乘秋恣所寻。”早年居官期间,赵执信就曾游历太行山、黄土高原。
康熙二十八年,赵执信被劾削职还乡后,为排散郁闷,便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游历,而且范围颇广,“涉沧溟,逾岭表,过吴阊,登嵩少”,此外,他还曾客居津门,游踪北至京津,南达广州,西入晋豫,东到黄海、渤海,有的地方是一至再至。
赵执信画像
因得地利之便,赵执信首先东游黄海、渤海。
赵执信东游观海前后有两次,第一次是康熙三十二年。这一年他秋天动身,这有《观海集上·东向言怀》中的“秋草缀白露,凄迷晓色寒”诗句为证。赵执信东行路线是从博山启程,经临淄、益都,过昌乐、昌邑,至掖县(今莱州市)沙河店,未见大海便折返归途。
康熙三十四年秋天,赵执信服母丧期满,再次踏上东游观海的路途。这一次同上次的近乎直线前往不同,到昌乐后,他绕道诸城、高密、平度,北入掖县,又折向莱阳、栖霞,经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沿渤海岸到达蓬莱终点,行程距离是前次的数倍。
赵执信在福山看云海、见海市、泛大海;在蓬莱望群岛、观海潮、望出月,并将他的经历一一咏之于诗,收录于他后来所编的《观海集》下集。
赵执信于康熙三十四年季秋到达福山,因事耽搁,直到该年孟冬时节方才见到大海。他“洗眼看云海,前期未参差”,感到过去之所期和眼前所见并无出入,但还是深为大海博大壮阔的景象所震撼。赵执信在《始见海》诗中描写了一步步走近大海时精神大振的感受:“洗眼看云海,前期未参差。心目忽一豁,神情恍四驰。大地直前赴,高天欻下垂。颠波从东来,神山竞西移。斜日万里碧,寒风十月吹。半生在坎井,跬步临津涯……”
在福山,赵执信初次泛海,他感到自己仿佛脱离人世,御气遨游,环顾大海,但觉广阔无涯,动荡不安。对这种漂泊的生活,他很感兴趣,其五古诗《泛海言怀》写出了初次泛海的豪壮情怀:“忽登万斛舟,如蹑长鲸背。寄身入无涯,旷览乾坤态。潮动风色遒,棹急云光碎。潜随元气游,迥出人境外……”
在福山,赵执信于雪晴后的十月十日这天幸遇海市,他在欣慰之余作诗记之,诗为《雪晴过海上,适海市见之罘下,自亭午至晡,快睹有述,时十月十日》:“今晨雪乍晴,寒日升扶桑。出门邀河伯,东向同茫洋。昨日之罘山,紫翠点水如鸳鸯。未到二三里,见人欲飞翔。坐来忽复不相识,回峰叠嶂皆摧藏。赫然烟霭中,城郭连帆樯。疑是秦楼船,归来阅千霜。又疑瑶宫与贝阙,神山倒影沧流长。飞仙骖虎豹,晃漾凌波光。招招不得语,目极天苍黄。同游竞指是海市,对之使我神扬扬……”纵情描绘了奇诡多变、似真亦梦的海市幻影。
赵执信从福山,经渤海岸,到达此行的终点,也是返程的首站蓬莱。在这里,赵执信停留了较长时间,除了访朋问友、参观古迹外,他还在蓬莱阁望诸岛,在海镜亭观潮,在海潮庵观月等,这都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蓬莱阁
《大风登海镜亭观潮》描写了疾风狂吹下的汹涌海潮的奇观:“疾风鼓穷冬,大海势一变。顿收浩溔形,坐获奇丽观。耸身列缺旁,侧足虬龙畔。譬如倚阊阖,下见玄黄战。波腾银屋翻,沬吼白雨乱。万灵助呼吸,百怪忽隐见……”赵执信的诗作描绘了海潮的壮丽景象,也抒发了他由比较而产生的相对知足之感。
康熙三十四年仲冬,赵执信观海结束返回家中,又特意以一篇诗作《说海》加以总结,来表达对大海的热爱与怀念:“我本滑稽雄,平生喙三尺。偶窥白玉京,谁假青云翮。空为舍人憎,岂得紫皇惜。铩羽归故巢,舌在嗟无益。故巢富林木,亦复饶山石。木使人恒寒,石使人恒瘠。非无清泠对,未足荡心魄。笑谈苟不舒,天地亦云窄。昨过北海头,视听忽开坼。茫茫造化形,有与无相积。日月群路行,阴阳势常只。九州巨浸中,飘漾若一席……”
在诗中,赵执信将自己前半生遭遇的打击与观海联系起来,以突出观海收获之大,说自己观海后开了茅塞,丰富了阅历,表示今后将以大海的胸襟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以来,写海的诗作几乎历代都有,其中亦不乏名篇佳作,但都是以单篇形式出现,且篇章多短小,只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角度,不免零碎单一。只有赵执信的《观海集》,是以诗集的形式,系统地描述了观海的经过与感受,较之前人的作品更为完整、具体、真切,是以往的纪游诗集所没有的,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本文作者为文史专栏撰稿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